朱熹家訓:儒學大師用這317個字教育孩子
他是宋代儒學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他編選了著名的「四書」,成為書生的教科書,流傳至今;
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綱五常」,身後被送入孔廟接受祭祀。
他就是朱熹,人稱「朱子」。在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中,這樣評價朱熹:
「朱熹,或稱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辯、博學、多產的哲學家。光是他的語錄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學派或理學的哲學系統才達到頂峰。」
作為這樣的一位大師,朱熹是怎麼教育家中的子孫後代的呢?從一份流傳千年的《朱子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端倪。
這份家訓全文只有317個字,卻涵蓋了朱熹學說的方方面面,對做人、學習、交往,都提出了鞭辟入裡的指導。正因如此,這份家訓才一直流傳,被保留在朱氏族譜中代代相傳,進而走出家族、流傳到社會上,成為更多人教育子女的範本。
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朱熹家訓,感受千年前大師的風采。
第一部分:美德的基礎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這是家訓的第一部分,講述了不同社會角色的優秀品德。儒家一直認為人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分工,要根據自己的位置做正確的事,例如作為君王要講究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忠誠,作為父母要做到慈愛,作為子女要努力孝順。這也是做人品德的基礎。
第二部分:交往的法則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這是家訓的第二部分,主要講述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法則。要尊老愛幼,但不只以年齡作為標準,要以德行為尊。在朱熹看來,年紀大的人如果沒有德行,就不值得尊敬。聯繫到最近發生的廣場舞大媽爭搶地盤打罵年輕人的新聞事件,朱熹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第三部分:做人的底線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家訓,對子孫後代的警醒也是功能之一。朱熹在此處列出了數種行為的底線,既包括「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的思想高度的指導,也涉及了「不可以不讀書、不可以不知禮節」這樣的具體實踐,可謂是面面俱到。
第四部分:忠告和訓誡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
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這是家訓的最後一部分,也是收尾,從個人命運的角度講述了「修身」的重要性。朱熹是第一個把《大學》單獨拿出來和《論語》《孟子》並列的學者,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推崇《大學》裡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在朱熹之後,儒學開始走向內心,自我的修養成為儒生的畢生追求。
文章來源:樊登讀書會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終其一生,孩子最需要的是這些時刻
※孩子「沒主見」的根源在哪裡?
※老公=不存在,大多數中國女人的悲哀~
※自己會玩的孩子才厲害
※與美國現代教育之父杜威同時代的大教育家 施文百年前給女兒的信
TAG:積極家庭教育 |
※朱熹家訓:317字,26句
※《顏氏家訓》經典10句,古人的教子大智慧
※一家牛人:祖孫12代都是富豪,家訓僅20個字,字字銘心
※王陽明96字家訓,為人處世皆學問!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丈夫去世,獨自一人把13個孩子培養成博士,留下15個字家訓
※07160.《顏氏家訓》
※范仲淹:僅100字的家訓,讓家族興旺800年
※曾國藩:教育子孫只要牢記這五條家訓,人生大有可為曾國藩家訓第74集
※古人家訓的大智慧:對聯15副
※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曾國藩:教育子孫只要牢記這三條家訓,人生大有可為曾國藩家訓第49集
※僅100字的家訓,讓家族興旺800年
※王陽明家訓僅96字,字字珠璣!
※【家庭教育】王陽明家訓: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這個家族,富貴12代,興盛400年,家訓只有20字!
※最牛家族:祖孫12代都是富豪,家訓僅20個字,只娶一個老婆
※曾國藩:一個家庭的祥和,關鍵靠這3個字!曾國藩家訓第53集
※《紅樓夢》7則家訓,7種人生大智慧
※讀懂古人這10條家訓,孩子的品德,要從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