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丨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66號公路?

美國丨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66號公路?




本文轉自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ID

g

o

n

glulvxing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公路

能像

66號公路

(Route 66)那樣


在全球範圍內取得赫赫聲名


美國大街

」(Main Street of America)



母親之路

」(Mother Road)


諸多頭銜彙集一身


成為無數人心目中最嚮往的公路旅行勝地


(66號公路加州聖貝納迪諾路段的經典畫面,攝影師@Bill Dickinson)







就連中國的一些道路


也時常被宣傳成「中國版的66號公路」


更為神奇的是


66號公路甚至超越了公路本身


升華為一種精神符號


被眾多粉絲掛在嘴邊、

穿在身上

(印有66號公路標誌的T恤,圖片源自@Bewild.com)






一條公路為何能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這是

因為


在20世紀美國歷史上的多次重要

時刻


無數美國人竟然不約而同地


選擇

踏上66號公路的征程






66號公路


起始於

五大湖

南岸的美國第三大城市

芝加哥



終點位於西海岸的美國第二大城市

洛杉磯



穿越八個州、三個時區


全長3940公里


(66號公路示意圖,地圖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標註)






最東端的

五大湖

(Great Lakes)


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區域


擁有地球上非極地淡水資源的1/5


沿岸聚集了芝加哥、底特律等多個大型城市


是北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群


(芝加哥與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航拍,攝影師@Tupungato/123RF)







從五大湖出發一路向西


66號公路跨越北美最長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Mississippi River)


(66號公路跨越密西西比河的大橋Chain of Rocks Bridge,攝影師@Marek Uliasz/123RF)







跨越美國的糧倉


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的


大平原

(Great Plains)


(穿越俄克拉何馬州的大平原,攝影師@

Eric Brown






跨越德州與新墨西哥州之間


廣袤無垠的乾旱草原


(屬於大平原的一部分,攝影師@Hermann J. Karbaum)







跨越亞利桑那州的彩色山丘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亞利桑那州石化林國家公園,旁邊的山名為Tepees,因形似印第安人的帳篷而得名,是一種丹霞地貌;拍攝點非66號公路主路;攝影師@52things52weeks)






以及蜿蜒的山道


(Otman路段,攝影師@Betty Karl)







跨越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的不毛之地


莫哈韋沙漠

(Mojave Desert)


(攝影師@Klotz/123RF)






最終來到「

流奶與蜜之地」的


加州太平洋沿岸


位於此地的洛杉磯、舊金山、聖地亞哥等城市


是美國科技最發達、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


(66號公路終點位於太平洋沿岸城市聖莫尼卡,屬於洛杉磯縣,攝影師@JOAKIM LLOYD RABOFF)






途經廣袤的美國內陸


連接東西最繁華的兩大城市群


這就是66號公路


通過它人們可以在東西部自由來往


一切看起來相當完美









但是


如果你生活在20世紀初的美國


想要開車從東部到西部或者從西部到東部


你一定會異常抓狂


整個美國平整的水泥路面少得可憐


土路、泥路、碎石路


構成了主要的道路交通系統


(一輛馬車正努力拖拽陷入泥地的汽車,這張老照片拍攝於66號公路南部的新墨西哥州派鎮,臨近60號公路;攝影師@Russell Lee/美國國會圖書館)






不過幸好

美國人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冒險家


1903年


美國醫生

霍雷肖·傑克遜

(Horatio Jackson)


休厄爾·克羅克

(Sewall Crocker)


兩個人、一條狗、一輛車


開啟了歷史上首次駕車橫穿北美的大冒險


在美國東部他們的車速只有約16公里/小時


而在美國西部更是低至5公里/小時


歷經爆胎、拋錨、迷路等重重艱險


途中還多次藉助火車道行駛


才最終從舊金山抵達紐約



歷時長達63天12小時


(請不要忽略那條狗,圖片源自@Denise Witwer Lahr)







此次壯舉轟動全美


「美國這麼大,美國人都想去看看」


突破雙腿、馬車、鐵路的限制


在美國土地上自由穿梭


是整個時代的夢想




人們對汽車的購買慾被極大調動


1903年美國汽車保有量僅為數萬輛


1912年便突破100萬輛


1929年更是達到

2700萬輛


超過一半的美國家庭擁有了汽車




連接大陸各個角落的


美國公路系統

(U.S. Highway System)


也被提上日程


霍雷肖·傑克遜等人完成首次穿越後

的20餘年間


許多條聲名赫赫的公路


或全部建成、

或初具雛形


(1926年規劃的全美公路系統,路網已相當密集,圖片源自@美國地質調查局)








例如

被譽為全美最孤獨公路的


50號公路

(Route 50,前身林肯公路)


(50號公路內華達段,攝影師Flickr賬號@Bruce Fingerhood)







以及連接大西洋沿岸主要城市的


1號公路

(Route 1)



(此處1號公路並非加州1號公路,下圖為1號公路佛羅里達段的跨海公路,攝影師@Jovannig/123RF)






而我們文章的主角

66號公路


此時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


它的聲名

將超越同時代的其它公路


在車輪上的美國如日中天




與其它公路相比


66號公路的建設相對較晚


直到1926年才正式動工


在經歷12年的漫長施工後


於1938年全部鋪設完成


同時期的其它道路都是橫平豎直



66號公路的走向卻是「斜的」


它還因此獲得了一個綽號


大斜角公路

(the Great Diagonal Way)


(美國早期主要公路示意圖,第一張圖中的紫色為66號公路,圖片源自@Route66usa.info)








優勢就在這裡


66號公路即將一「斜」成名


在美國歷史上頻繁的向西遷徙中


人們無論從東部哪條公路出發


幾乎都會與

66號公路相遇


而66號公路的終點


充滿陽光、堆金積玉的加利福尼亞


正是他們的終極目的地


於是在重大的歷史時刻


美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踏上了66號公路


前後共計四次









第1次出發


發生在

大蕭條

時期(Great Depression)


1920年代的美國


在鋼鐵、石油、汽車等新興行業的拉動下


迎來了持續的經濟繁榮


自信的人們用貸款消費著巨額商品


其中80%的人卻沒有絲毫積蓄


1929年10月29日


美國股市無可避免地崩盤了


20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經濟衰退開始


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原本衣食無憂的工作


(1931年經濟重心芝加哥,失業者正在一家餐廳外排隊,圖片源自@美國新聞署)







焦急的人們踏上了66號公路的路途


尋找新的機會


一方面


正在建設中的66號公路本身


就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


另一方面


公路通向的遠方更是生機勃勃


最著名的當屬


66號公路北側100公里處的超級工程


胡佛

水壩

(Hoover Dam)


它吸引了4.5萬名應徵者



5千人最終入選


工人們不但挽救了自己的家庭財務危機


還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工程



(胡佛水壩,攝影師@Vanja Terzic)






此次出發還有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副產品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大壩的工人們在業餘時間



來到這個30公里外小鎮賭博喝酒


世界上最著名的賭城


就這樣在大蕭條中興起了


(攝影師@Andrew Zarivny)






第2次出發


則幾乎伴隨大蕭條同時產生


66號公路途經的大平原地區


經過數十年的農業耕作


原本固定土壤、貯存水分的天然草場被破壞


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擊開始


從1930年起至1936年的6年時間


接連不斷的沙塵暴

遮天蔽日


遠達美國東海岸


甚至覆蓋紐約

華盛頓特區


史稱

黑色風暴事件

(Dus

t Bowl)


(2014年發生在美國中部的一場沙塵暴,拍攝於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航班上,攝影師@

Amanda Wicks







大平原上的農民被迫遷徙


約21萬人沿著66號公路奔向加州


作家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


在小說《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中


講述了這段痛苦經歷


並首次將66號公路稱為

母親之路


這個讚譽在該書獲得普立策文學獎後


變得廣為人知


(1940年同名電影劇照,圖片源自@IMDB)







第3次出發


源於第二次世界大


戰爭中加利福尼亞的軍事工業急劇擴張


大量軍事物資通過66號公路運到加州


眾多工廠工人、科學家、士兵


都曾在66號公路上歷經風塵


最為耀眼的則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的


洛斯阿拉莫斯

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它位於66號公路以北約80公里


最高峰時聚集了數萬人


它所製造的成果遠比實驗室本身更為知名


原子彈


(2000年NASA

拍攝的洛斯阿拉莫斯附近區域

,白煙為植被火災造成






二戰結束後

數以百萬計的士兵


帶著對溫暖的西南部的美好印象

回到東部家鄉


成為66號公路最好的宣傳


人們開始奔向66號公路


這次他們的目的不是求得生存


而是追逐被66號公路串聯起來的無窮美景


包括

大峽谷

(Grand Canyon)


(距離66號公路直線距離70公里,攝影師@厚汝軒






眾神谷

(Valley of the Gods)


(距離66

號公路直線距離200公里,影片《阿甘正傳》中阿甘曾在此跑步,攝影師@Galyna Andrushko)






帳篷岩國家保護區(Kasha-Katuwe)


(距離66號公路直線距離約60公里,攝影師@Thomas Fikar/123RF)





托泊克峽

(Topock-Gorge)


(緊鄰66號公路







如果說發生在66號公路上的前3次出發


多少帶有一些被逼無奈


那麼

第4次出發

將為美國人

帶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時間進入20世紀50年代


成長在和平環境中的

青少年


沒有了父輩那樣對戰爭和經濟蕭條的記憶


也沒有受過嚴格的傳統文化觀念熏陶


屬於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全新的一代


他們希望變革、脫離「家」的束縛


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奔向66號公路


「在路上」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們

在美國東西部之間跑來跑去


沉醉於酒精、情慾、搖滾


與其相關的音樂、電視劇大放異彩


(發行於1946年的歌曲《去66號公路找點樂子/Get your kicks on route 66》,是被翻唱無數次的經典





與此同時


66號公路也變成了一個新的文化空間


為公路旅行而生的汽車旅館火爆異常


「奇形怪狀」的商店層出不窮



人們通過在公路兩側標新立異


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些東西成了66號公路最具魅力的部分


也成為今天66號公路可以超越國界


吸引全球年輕人矚目的關鍵


(66號公路旁一個「種植」汽車的牧場,攝影師@John P.






20世紀60年代


封閉式、更高效的州際高速公路在全美鋪開


以66號公路為代表的原有公路系統


逐漸失去了作為公路本身的價值


沿途市鎮黯然失色


曾經名盛一時的商家逐一關閉




但是無論時光如何變遷


66號公路的文化、精神價值


早已經深深融入人們的心中


成為無可替代的公路經典


(66號公路經典藝術加工畫面,製圖@Klotz/123RF)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高考決定不了命運,但它改變了這件事。
在香港,像梁朝偉和張曼玉那樣吃飯戀愛!
加州沒有牛肉麵,美國也沒有中餐。
香港丨在這裡,像梁朝偉和張曼玉那樣吃飯戀愛。

TAG:那一座城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每年幾百萬移民,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口才3.1億?
1944年,這群美國人為什麼執意要到中國的延安?
2018年投資美國,公司選址就看這張圖了!一圖總攬2018年美國各州法人公司稅率
不相信特朗普108公斤,美國人賭10萬讓總統當眾秤一秤
美媒:中國在無人機上賺發了,美國賣300架F-35都賺不到這麼多錢
想了解美國66號公路嗎?那就必須來這兒!
2017財年有多少人通過美國EB-5移民成功拿到綠卡?
38分鐘!美國州長出了小BUG!美國121萬人命懸一線!
華人在美國待了200年,為什麼沒有出一位美國華人總統?
中國這一超級高科技!秒速12公里,14分鐘直穿美國!
美國「第一夫人」的安保有多高級?每天花費納稅人10萬美元
真·敗家?美國「第一夫人」日均10萬美元的「保護費」有多高級
美國3500萬修復戰機算什麼?此國花費5000萬,只為了維修一架三代機
198人躲車底,300多偷渡美國,結果夢碎邊境
中國無人機遭多國瘋搶,僅這次賺的錢就超過美國300架F-35
中國殲31斬獲國際大單?土豪狂砸100億,美國這下急了
艾爾多安警告美國,過去「損失50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巨人醒了
鮮有人聽說的美國一戰英雄,一人俘虜德軍100多人
美國第一夫人出行、安保開銷大?3個月花400多萬坐飛機
1945年8月6日的那天,美國的原子彈為什麼投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