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豬油菜飯一年竟然賣出了20000份,12年蟄居山林,他開了一家記憶深處的家鄉菜館
無論腳步走得多遠,
只有家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
- 空間共建 · 91
-
12年的時間裡,
餐廳的這個土灶只做一樣食物,
——柴火燜燒的豬油菜飯,
它還一度成為餐廳里每桌必點的主食,
一年下來可以賣掉20000多桶!
蘇州人吃飯講究鍋氣,用土灶燒出來的菜飯天然帶著一種香氣,還有在鍋底形成的鍋巴更是這一鍋菜飯的精華所在,配合著畫龍點睛的豬油,這一鍋菜飯飯才算到位。
不只有豬油菜飯,其實我在蘇州一個叫旺山的世外桃源里開了一家蘇幫菜餐廳,已經做了12年我打小就熟悉的蘇州味道。
餐廳里的一品雞,灶台的火已經這樣燃燒了12年
開了12年的蘇幫菜館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舌尖上的中國》有句話叫「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
而蘇州的味道對於我來說大概就是潛在在記憶里從來也不曾抹去的牽絆,這大概也是我在離開蘇州城區的郊外,堅持做了12年蘇幫菜餐館的原因吧!
我是郁康,這已經是我在蘇州郊外的桃源——旺山的第12個年頭。
說出來你們可能會不信,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12年前我壓根不知道在距離蘇州城區8公里的地方竟然還藏著這麼一個隱秘的小村莊。
那是一個稀鬆平常的周末上午,幾個小夥伴約著想開車出去散散心,有人提出可以去「旺山」這個地方。
「旺山…望山!?」
在蘇州城區生活得久了,單是看到了「山」字大伙兒就沒猶豫,心想著一定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開車過去度過周末一定不錯。
等下了高速,眼前的柏油馬路慢慢變成了只有單向車道的鄉村公路,有人搖下了車窗,忽然大叫了起來:「看前面,有山!」
車子駛向小村莊的深處,說是偶遇了一處世外桃源一點也不為過,我也和所有人一樣,只記得當時的心情是又意外又高興。
在這個與鬧市為鄰,卻又巧借自然之勢獨得一方幽靜的地方,我們果然度過了一個難得放鬆的周末。
旺山的山上,長著竹林,偶爾陽光從枝葉的縫隙穿過來,四下里既涼快又安靜
那個時候的旺山,還沒有5A級景區的光環,遊客量也不多,一切都還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
山上森林覆蓋,村莊中有河流湖泊,去過之後,我就在想要是可以留在這個地方做些什麼該多好!
當時的我正在全心打理我的裝飾公司,每天忙於各種工作應酬,真心蠻累的。來到旺山這麼自在的地方,一下子就不想走了。
後來一打聽,正好當地正在做旅遊開放,我就萌生了在這裡開一家餐廳的想法。
「中國人對食物的情感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這話大概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在一處山水絕佳離塵不離城的地方,開一個蘇幫菜餐廳,只做小時候記憶的蘇州味道,成了我最想做的事情。
緣圓這個之前喝茶時突然闖入我腦海中的名字,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餐廳品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過
我給餐廳取名緣圓,當時誤打誤撞租的一處房子,現在看來卻佔據了一個絕佳的地理位置,一邊是景區入口,一邊是上山遊玩的路口,餐廳就這樣成了遊客抵達旺山的必經之地。
至於餐廳的設計、裝修這一塊兒更是我的強項,我帶著自己的團隊一點點實現我腦海中的想法。
餐廳的設計是蘇州的白牆黑瓦,
讓它完全融入在一片在地建築之中。
抬頭有遠山、山林,
低頭有庭院、綠植,
像是一戶藏匿在山林里的姑蘇人家。
屋內的餐廳更加趨向於簡潔,
白色的牆壁還有地面,
中式的桌椅,還有木柵門。
最近一次裝修時,我突發奇想把山海經的畫面,塗鴉在餐廳的牆面,整體桌椅採用了大膽的中國紅,整體呈現有趣而又不突兀。
直到現在,緣圓在設計裝飾方面的創意也總被其他店面模仿。
不過話說回來,因為之前就是做裝飾設計出身,餐廳的設計沒有難倒我,真正讓我費心思的反而是餐廳菜品的籌備。
我雖然是餐飲的門外漢,但對蘇州味道卻是從小吃到大的熟悉。
蘇州菜最講究的就是不時不食,
在選材上一定要選擇當季的食材。
可是要怎麼做呢?
既然這裡自然條件這麼好,
於是我們就專門請了當地的阿姨,
承包了餐廳附近的田地讓她們幫忙打理,
種植時令的蔬菜提供給餐廳。
根據不同的時節,
餐廳里吃到的蔬菜也不一樣,
田地里種什麼菜,
餐廳里就吃什麼菜。
金花菜、莧菜、雞毛菜……
這些時令蔬菜,簡簡單單清炒一下,
就是一道時令好味。
我們還和太湖的漁民合作,
確保餐廳里的吃到魚蝦蟹,
都是上好的太湖湖鮮。
為了還原一碗,
我想念了很久的豬油菜飯,
我們真的就在廚房裡建了土灶台,
請了當地的阿姨來燒飯。
一口帶著鍋巴、帶著豬油香的菜飯,
簡直就是對記憶靈魂詮釋。
還有一品雞煲,
加上獨家的配料,
一隻雞要在砂鍋里悶煮4-5個小時,
最後軟糯酥爛,
骨頭輕輕一抽就出來了。
悶煮一品雞的砂鍋在12年的時間裡,已經變得漆黑,但它承載的味道卻從來沒有改變,甚至越舊越有味道
十幾年來,緣圓的菜單幾乎沒有變化,這些地道老蘇州的味道成了無數遊客來旺山的重要理由。
客人越來越多,緣圓2號店也在五年前應運而生。去年我們引進的百年老店黃天源,第一次把蘇式面點帶到旺山。
以後在離開蘇州城區的山裡,也可以吃到一碗湯寬面緊的蘇州細面了。
我還跟旺山本地的一個種植基地合作,有20畝的田地里種著直供緣圓的各種瓜果。盛夏時期,來到緣圓的客人,都能吃到剛從地里摘下來的沙甜多汁的西瓜。
12年了,緣圓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他們可能是來過幾次的上海人,也可能是經常來的蘇州人,甚至還有旺山本地的村民,這一點是真的讓我自豪。
在旺山12年,或多或少也算是半個當地人了。旺山的環境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這裡卻少了一個把人留下來,深度體驗蘇式鄉村生活的地方。
很多遊客到這裡遊覽經歷一般是這樣的:下車——看風景——吃飯——離開。
而我想做的就是在餐廳的基礎上,把緣圓打造成一個可以吃飯、體驗蘇式鄉村生活的地方。
旺山自然環境優美,隱世的同時,又有便捷的交通,公路、高鐵、地鐵都能到達,十分方便。所以,旺山是江浙滬一帶繁華都市的後花園,每個周末的客流量都很大。
這麼美的地方,很多人走馬觀花地逛完一圈、拍完照片吃個飯,還沒能好好體驗一下鄉村生活就走了,實在是有點可惜。
我親眼看到許多80、90後年輕遊客,在吃過飯之後,因為無聊,選擇駕車駛離旺山,去市區享受豐富的夜生活。
事實上,早在之前,我就為緣圓引入了歌手駐唱和評彈表演,豐富客人在用餐、喝茶時的體驗,但這還遠遠不夠。
從遊客的角度出發,他們來到旺山,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家好味的餐廳,更需要全方位地體驗蘇式鄉村生活,而且這種體驗不是完全復古的,需要那麼一點現代、舒適和時尚的元素在裡面。
我的想法越來越清晰,那就是把緣圓打造成一個深度體驗現代蘇式鄉村生活的綜合社區。
從一碗醒晨的蘇式頭湯麵,到中午蘇幫菜、特色農家菜,午後時光的日式下午茶,再到晚上花園餐廳的小聚,以及深夜小酒館的一杯酒。
每一位來到旺山的人,都能在緣圓獲得最美鄉村生活的深度體驗。
從一碗蘇式頭湯麵開始暖心的一天
去年,我拿到了黃天源附近的一大塊地,以此為契機,實現由來已久的想法。
在現有蘇幫菜餐廳、評彈茶館、蘇州百年老店的基礎上,融入花園餐廳、小酒館和咖啡廳的概念,把這個面積有三千平之多的區域,打造成一個集合式的鄉食社區。
拿到地之後,我就和來自魔都的設計師巫俊逸說了大致的想法,我們是認識多年的朋友,緣圓的設計一直由他操刀。
這一次,他也花了大量的精力,把我想要的精緻、時尚,同時又很親近自然的感覺表達了出來。
目前,我們正在做軟裝部分,這個是我的本行。
我會帶著我的團隊,把所有設計圖上的美好一樣一樣全部實現。到了今年十一,全新升級後的緣圓蘇食堂鄉食社區將正式對外開放。
效果圖
喜歡安靜的,可以坐在精緻舒適的包廂里,悠閑喝茶、品嘗大廚團隊的正宗蘇幫菜。
偏愛熱鬧的,可以坐在大堂里,與陌生遊人拼坐一桌,吃土菜、喝小酒,談天說地、談笑風生。
慵懶的下午,咖啡廳里一杯茶、一杯咖啡,兩個人可以慢聲細語地聊一整個世紀;而當夜色降臨,燈光乍起,清新的咖啡廳會變成溫暖的小酒館,飲一杯酒,微醺在溫柔的夜風裡。
當然你還可以舒服地坐在露天花園裡,頭頂滿天繁星,喜歡蘇州文化的可以聽聽我們評彈老師的小曲,喜歡聽嗨的,也可以聽聽駐唱歌手的彈唱。
不止是這樣,升級之後緣圓還有足夠的空間,做一場時尚的汽車發布會,辦一場搞怪主題的生日轟趴……升級之後的緣圓將有無限的可能性,也帶給每一位來旺山的遊客無限可能。
所以我想通過眾籌的形式,尋找更多喜歡蘇州味道的人。無論腳步走得有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我們一起守住這一份記憶的味道,並且為家鄉做點什麼。
故鄉的味道,
熟悉而又頑固的記憶,
多久
多遠都無法忘記。
在蘇州最美山村,體驗現代蘇式味道
郁康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開始眾籌」網站
「在蘇州最美的山村,體驗現代蘇式味道」。
進入眾籌支持頁面後,選擇相應回報,支持郁康,不管走多遠,家鄉的味道才最牽掛。


※做了21年設計的她,用4年時間製作了100多個招牌,立志要去除城市街頭的「傳染病」
※這隻愛旅行的貓,上雪山下湖海,自駕游遍52個國家公園,服氣!
※他打造了一個城市人的「鄉村烏托邦」,一個大院有田、有船、有房,推開門就是朋友
※1米8大漢為她搓襪子,他們浪跡天涯的愛情感動過100W+人,現在呢?
※30萬隻夠北京買個廁所,上過《奇葩說》的她卻在雲南造出了理想國,自帶花園、星空房、大澡堂,住進去第一感覺是奢侈
TAG:一人一城 |
※黑河一代人的記憶!1998年,轉眼已經20年了!
※在廣西旅行遇到一條80年代老街,一碗30年前老牌涼粉勾起童年記憶
※8090後記憶中喜歡鑽洞的「土牛」,如今賣到幾千元一斤
※一段記憶,屬於客家70、80年代
※400年古宅,一榫一卯、一椽一木,一磚一瓦,復甦記憶!環球設計1825期
※24152700萬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今天回家吃飯
※這些國民小零食都是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一般的00後只能吃到最後一種!
※5元錢一袋的膨香酥 70、80後記憶中的童年味道
※7種山裡野果,80、90後的童年記憶!吃過5種以上是野果專家
※山村再現30年前老石碾,70後記憶:女人360天圍著碾盤轉
※首發 | 400年古宅,一榫一卯、一椽一木,一磚一瓦,復甦記憶!【環球設計1825期】
※上世紀60年代,記憶最深的一次「吃派飯」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遊戲,8090的記憶,一起回憶青春吧
※記憶2017,每個人都有一隻小熊
※請回答1978-2018,一個家庭40年的春節記憶
※記憶中的2008奧運會,十年了
※1985-2005年中國人的片刻記憶,被這個法國小哥哥拍成了片!
※現在都是網咖?20元一小時?回想那些年8090後的記憶——網吧!
※2018年春運開啟:一碗泡麵里有無數人的「春節記憶」!
※月球記憶!50年過去了,你對1969年登月有什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