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四專欄|清風梅影|浮生後記

周四專欄|清風梅影|浮生後記

點擊題目下方「香落塵外」關注我們,與你不見不散。

本文已授權本平台發布

浮生後記

文 清風梅影 版式設計 湛藍

我一直有個習慣,不論到哪,都在包里裝著一本書。即使一個字不讀,內心也是妥帖而安然的。彷彿精神有了落腳處,可以花間小憩,可以品茗聽雨,可以憑欄聽風,可以獨步月下......最近隨身帶的,是清代沈複寫的《浮生六記》。其實這本書早就看完了,依然隨身攜帶並未將其束之高閣的原因是對其中一段文字讀了又讀,卻始終不解其意。

這段文字出自其卷六《養生記道》,張敦復先生嘗言:「古人讀《文選》而悟養生之理,得力於兩句,曰:『石蘊玉而山輝,水含珠而川媚』,此真是至言。嘗見蘭惠、芍藥之蒂間,必有露珠一點。若此一點為蟻蟲所食,則花萎矣。」沈復又說自己:「余之所居,僅可容膝,寒則溫室擁雜花,暑則垂簾對高槐,所自於天壤間,止此耳。」讓我心生迷惑的是,他在文中也曾說,「養生之道,只『清靜明了』四字。內覺身心空,外覺萬物空」。如此,不是前後矛盾嗎?

一日,正行至小區花園畔,彼時,園中有花開正灼。忽想,那花間的露珠,或許是花生出的愛與慈悲吧!如果沒有了愛與慈悲,生命必將失去光輝,就如人心,如果沒有愛意盈懷,也終將如一段朽木,在時光里苟且,漸漸喪失應有的生機。

今夜,又沿著瀉湖畔漫步。每次漫步瀉湖,總喜歡先走西岸,再走東岸。東岸的小徑兩邊,到處都是草木葳蕤,參差連曲陌,錯落有花香。沿著楊柳岸往東岸走的一段路是我喜歡的,柳風蕩漾,閑花朵朵,兩畔都是野生的濕地,少有人至,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幽靜。再往東行約100米處,則頓時有豁然開朗感,打開的除了視野,還有心懷。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狹長的湖泊,而此時,天邊有新月如鉤,星子點點。沿湖漫步,清風滿襟,耳畔有水聲,不知道名字的小蟲子在叫。「四海遨遊養浩然,心連碧水水連天」,一時間,我想,眼前的這灣湖水,是否就像靜靜泊在我心間的那顆「露珠」?我的心,因這輕漾的湖水而更加寧靜,澄明。而那拂面的清風,耳畔的水聲呢。不也如那花蒂間的露珠?

人生在世,難免蕪雜,卻也需要適時把心靈的一隅騰空,然後種幾縷花香,灑一抹月光,再閑閑地煮上一壺茶,讓茶香在時光里四溢......人生的快樂,恰在這看似虛度的光陰里,且因這一隅的清明,心魂越加靜潤。

快到家時,天空竟然飄起小雨來,我微揚起臉,讓雨點輕輕落在臉上,心裡溢滿寧靜的喜悅,一如那蘭惠與芍藥......

作者簡介:

清風梅影,本名伏影,生於蘇北,靜居於黃海之湄。珈藍寺下風舞袂,梅花樽前香滿衣。人在紅塵,神馳物外,心若琉璃,淺笑嫣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落塵外 的精彩文章:

與餘生契約,再種一顆青梅
特刊|蓮之愛|兒時的端午節
游德福 走近大湖江
晨曦 買個女人回家
古鎮湯溝:故鄉的詩意

TAG:香落塵外 |

您可能感興趣

【燦之專欄】清風如許
【謝福生專欄】春雨印象
【逸莪專欄】忘記開窗
《草根詩刊》紙刊—木雲水舍專欄
我的世界生存專欄:生存日記第一期——初生!
劉雪芹專欄 記憶中的年味
【雒小平專欄】拾糞記
【春杉專欄】旁觀三
《初學編》整理後記——並「筆下江山」專欄卷首語
《記得少年騎竹馬》——天岳幕阜山文化專欄
【王勝專欄】詩書四季
李靜專欄:種菜記
三彩風丨專欄丨將離
中華塔羅網星座專欄:十二星座外遇露陷小動作
客戰上港手記魏翊東專欄
【齊悅社群專欄】風聲依舊明媚
被詛咒的專欄—天文史上這一周
「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紀念」網站專欄預告
王啟英專欄:仙境峨眉山
【清明專欄】清明祭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