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清代著名魏碑書法大師趙之謙,篆隸楷行皆精,獨創魏碑行書

清代著名魏碑書法大師趙之謙,篆隸楷行皆精,獨創魏碑行書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實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

趙之謙用用毛筆之柔化刀刻之剛,化掉了板滯之氣,增強了書寫性,堪稱一代大家。他的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結字強調「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風格個性鮮明,大氣磅礴。

趙之謙的篆書

趙之謙的隸書

趙之謙的魏碑楷書

趙之謙獨創的魏碑行書

趙之謙的最具特色行書手札

趙之謙的書法初師顏真卿,後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書,筆致婉轉圓通,人稱「魏底顏面」;篆書在鄧石如的基礎上摻以魏碑筆意,別具一格,亦能以魏碑體勢作行草書。

趙之謙顏體氣息的行書

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在《章安雜說》中記道:「二十歲前,學,日五百字。」可見其於顏體,用功極勤。

在《章安雜說》中亦看出他傾心六朝古刻之心態:「六朝古刻,妙在耐看。猝遇之,鄙夫駭,智士哂耳。瞪目半日,乃見一波磔、一起落,皆天造地設,移易不得。必執筆規模,始知無下手處。不曾此中閱盡甘苦,更不解是。」

三十多歲時,趙之謙逐步地完全放棄了顏體書而轉向了北魏書法。

趙之謙50歲以後最終完成而至「人書俱老」之境,直逼南北朝高手,有目共睹。正如其自稱:「漢後隋前有此人」 。

趙之謙於篆書,源自鄧石如、吳讓之,其次受同事胡澍影響。主要是師法鄧石如。然而,趙之謙與吳讓之的最大區別,便是不墨守成規,師法鄧石如而不死守鄧法,化人為己用。

他評鄧石如,天分四,人力六;而包世臣天三人七;吳讓之天一人九;自己則是天七人三。憑天分則在諸人之上。

趙之謙初學鄧石如,而後上溯漢碑。以趙之性格,不死守一法,更不拘於某家某體,甚至某碑,故其師法漢隸,終成自家面貌。

趙之謙作品最多、傳世最廣的是行書。35歲前作品多行書,皆自顏體,細審之,與何紹基有同出一轍者,溫文爾雅,雄渾而洒脫。35歲時,則開始疏遠「顏風」了,在十月作篆書四言聯為魏稼孫補款時,則字形由長方變方扁,雖然點劃還未完全脫離「顏風」,而已由量變開始質變。36歲之後此種顏體行書便再不復作。

唯有趙之謙,始將北魏書筆法直接運用到行書之中。因此,它沒有前人所遺留下的「參照物」,從某種意義上講,其行書作品的完全成熟要晚於正書、篆書以及隸書,是最後才得以羽化成形的。

一個人的書風,各種書體最終如果能得到統一,則其必具獨到風格。50歲之後的趙之謙,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各種書體均已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所可惜的,是趙之謙平生少作草書,從中年草書《為犍汀草書集聖教序聯》觀之,渾厚質樸中見飄逸,亦全出自北魏筆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書法和寫字有區別嗎?有,一個強調變化,一個強調標準化
王獻之為什麼能與父親並稱二王,附玉版十三行及手札墨跡本
王羲之換白鵝《黃庭經》到底好在哪裡?
歐陽詢人丑字不醜,《九成宮醴泉銘》外表平正暗藏機巧,不細察還真看不出來(二)
舊王孫溥心畬寫的菜譜,在北京保利拍賣拍了52萬人民幣

TAG:晉堂書法 |

您可能感興趣

趙孟頫小楷中楷行書:300分鐘高清視頻&精細示範,幫你理清趙體結構、筆法內在規律,打通楷書到行書的進階之路
「夏雲」楷行草書法練筆
趙孟頫中楷小楷行書,帶你掌握趙體筆法內在規律,打通由楷到行的進階
篆隸楷行草五體書法,核心用筆
曾任中國硬筆書協主席,書作融篆隸楷行草於一體,雄健豪邁!
趙孟頫楷行草混合體欣賞《千字文》
一文讀懂中國書法「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的演變
書法-書法楷行對照表,較為實用
誰把中國書法「楷行草」定型?
書法-學習書法絕對好帖,楷行草對應!
書法-學習書法絕對好帖,楷行草對應
書法只會楷行草,就僅得書法皮毛
書法字帖——《楷行草對應帖》
書法楷行對照表,較為實用
楷行草書傳承千百年,為何行書這麼受人歡迎
正寫和快寫的區別、行楷行書行草的區別
書法家們為何不把篆隸楷行草等都融為一體?
書法好帖:楷行草三體對照表,參考實用!
楷行隸篆俱全@文徵明 《千字文》
田蘊章-楷行草-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