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學家聯名發文:"CRISPR導致基因突變"再遭駁斥

科學家聯名發文:"CRISPR導致基因突變"再遭駁斥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布羅德研究所的7位著名科學家,日前聯名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文章稱,5月底《自然·方法學》雜誌刊登的題為《體內CRISPR-Cas9編輯後引發不可預測的基因變異》的論文存在嚴重誤導,作者應對原論文標題和結論進行更正,否則,必須提供更符合實驗要求的數據。



2013年,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出現,因其容易操作且成本低,很快得到全世界研究人員的青睞,發展速度前所未有,現已有近20項人體臨床試驗相繼開展。


但5月底發表的那篇質疑性文章無疑給CRISPR「當頭一棒」,文章中,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聲稱,自己採用了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發現,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引起小鼠基因組內大量非靶標區內的基因突變。論文發表後,不但有科學家通過社交平台指出其實驗存在動物數量偏少等基本錯誤;更有來自兩大製藥公司的科學家寫信給《自然》雜誌編輯部,要求將論文撤稿並從科技文獻中刪除。

最新文章中,哈佛大學教授皮卡·皮內洛和其他科學家,對哥倫比亞大學的論文結論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他們認為,兩隻小鼠出現的大量共同基因變異可能事先就已存在,因為它們同父同母,具有很強的親緣關係,不應「歸責」於CRISPR,且這些基因變異出現在遠離編輯位點的地方,進一步證明與基因編輯無關。


7位科學家因此強烈建議,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應刊登文章,承認原論文標題和結論存在誤導,或者重新提交更符合實驗要求的更多數據來支持自己的結論。「否則,人們會誤認為他的數據足以支持CRISPR存在嚴重安全性問題,從而對CRISPR編輯技術的發展帶來嚴重傷害。」這些科學家同時認為,當時著名刊物《自然》雜誌刊登相關文章是同行評審的嚴重失誤。


總編輯圈點


科學不容許存在傲慢與偏見,它需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所以在下任何科學結論之前,一定要謹慎並言之有據。對待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更要如此,這不僅因為它是一項新興技術,更因為它本身涉及一些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人們需要認識它的真相,而一個不甚客觀的評價很可能將這項技術扼殺於襁褓之中。所以,希望關於CRISPR的評價背後都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我們既不希望它被誇大,也不願看到它被冤枉。

原標題:


「CRISPR導致基因突變」再遭駁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無網遠程控制還能進入BIOS命令層 向日葵發布遠控硬體「控控」
NASA黎明號服役時間或延長 可能去探測另一小行星
寶馬通過自行車店銷售X2City電動自行車
任天堂Switch兼容鍵盤發布
國產首款噴氣客機ARJ21-700獲生產許可證 將批量交付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Nature:CRISPR能否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PNAS:利用CRISPR/Cas9開發出一種精準的基因組突變預防系統
大牛《Nature》子刊發表最新CRISPR技術突破:一次分析數百個基因組突變
JAMA:TTN基因LOF突變與早發性房顫
Nat Commun:囊性纖維化治療新希望 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技術剔除致病基因突變
「CRISPR致非目標突變」文章爭議大,《Nature Methods》終撤稿
美科學家:CRISPR-Cas9技術對人類極具威脅,可產生大量非預期突變?
再陷危機?CRISPR系統造成RNA脫靶突變
Nature:中國科學院、川大合作新成果!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PNAS:科學家闡明參與癌症發生的DNA的可能性突變
重磅!中國科學家利用CRISPR技術成功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PLoS Genet:SLIT2的基因突變可能是導致早產的關鍵
《Science》子刊:KRAS突變型肺癌或喜迎MEK抑製劑聯合用藥
文獻速遞:NSCLC患者EGFR原發性耐葯和敏感突變共存:第一代或第三代TKIs?
CLIN CANCER RES:PI3K和CDK4/6聯合抑制治療PIK3CA突變肺鱗狀細胞癌
《自然》重磅:BRCA1突變真是乳腺和卵巢的「致癌炸彈」嗎?科學家利用CRISPR終於揭開了數千種變異的意義|科學大發現
Science子刊封面:CRISPR再下一城,子宮內矯正胚胎致命基因突變
又是CRISPR!Science:這次是發現導致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致命突變
基於突變特徵的BRCA1/2缺陷預測模型-HRDetect
PARP抑製劑:BRCA基因突變型乳腺癌延長生命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