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仁德之君劉備是攜民渡江,還是挾民渡江?

仁德之君劉備是攜民渡江,還是挾民渡江?

在《三國演義》中,花了很多筆墨,用了很多心思,去突顯劉備仁德之君的光輝形象。但劉備仁德的背後,其實是一副梟雄的面目。在諸多劉備的光輝事迹中,不捨棄新野隨從的十萬百姓,是一個亮點。

那劉備為何難捨隨從十餘萬百姓,這些百姓的最終結局又如何呢?

首先看百姓跟隨劉備的起因。

當曹操大軍奪取荊州之際,荊州的劉琮竟然投降了曹操,劉備聞訊大驚,知道曹軍馬上就要殺到新野,於是在四門貼出告示:「無問男女老幼,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當大難來臨之際,百姓們有三種出路。一種是呆在家中,一種是自己去逃難,一種是跟隨劉備去逃難。從這篇告示看,劉備居心不良,是在脅迫百姓跟隨自己。為何如此說?

在一些反對曹操的人看來(比如劉備,比如諸葛亮),曹操是十惡不赦的魔頭,每到之處,必定寸草不留。於是在告示中強調「不可自誤」,也就是說,跟隨我劉備逃走的話,我有軍隊保護,還有活命的機會,要留下來或是自己逃走,那都是自誤,出事了可別怪我。於是幾萬百姓跟隨劉備。其實,曹操佔據了荊州之後,並沒有屠城,而是封賞官員,安撫民心。曹操雖然奸詐,但是百姓是國之根本,曹操怎麼會不知道?

那劉備為什麼要脅迫新野縣的所有百姓跟隨自己呢?原來是為了方便自己用火攻之計。

當曹仁、曹洪追擊之際,諸葛亮設下計謀,讓趙雲在新野縣各處的房屋屋頂上,藏一些硫磺等引火之物,讓劉封、糜芳引誘曹軍進入新野縣城歇息,待到曹軍燒火造飯的時候,趙雲從城外射入火箭,於是整個的新野縣城化為一片火海!

這就是諸葛亮,這就是劉備,這就是劉備脅迫新野百姓跟隨自己的真正原因。

新野本是小縣,只有幾萬人。十餘萬百姓,其實還包括樊城和襄陽的一些民眾。在劉備準備撤離樊城的時候,諸葛亮建議,劉備於是命令孫乾、簡雍二人率軍在城內大聲呼告:「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莫非諸葛亮又準備燒樊城?並非如此。

在亂世當中,什麼最寶貴?人最寶貴。於是漢中張魯用義米義肉招攬流民,曹操在黃河沿岸用免賦稅吸引流民,諸葛亮在退兵之際,總是不忘記把幾個郡縣的百姓撤走,這些人都是把百姓當成最寶貴的生產資源。有了百姓,就有了經濟基礎,就有了振興的可能!

之後,劉備來到襄陽,可是劉琮拒絕讓劉備進入,魏延和文聘在城下大戰,一些襄陽的百姓又趁亂加入了劉備的隊伍。

當然,劉備的仁德之君的美名,確實在百姓當中有很高的威望。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富足。劉備和其他只顧著劫掠百姓的強盜官員不同,他能夠著力於恢復生產,從根本上壯大自己。當然,這就需要自己有比較穩定的根據地,否則的話,發展農業不就是為別人做嫁衣?

在曹操大軍到來之際,很多百姓由於對曹軍的陌生和恐懼,選擇了跟隨劉備,主要還是劉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開明官員,並且主要的目的都是投奔一個可以比較安穩的城市。而當襄陽的劉琮拒絕兩縣百姓進入,百姓也無處可去,只能繼續選擇跟隨劉備。那襄陽的百姓呢?為什麼會主動選擇跟隨劉備?

其實,在襄陽跟隨劉備的人很多,但大多數並非普通民眾。在《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劉備經過襄陽的時候「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原來,在歷史上,確實曾經有十餘萬人追隨劉備,但是主要並非是新野樊城百姓,反倒是襄陽的「琮左右及荊州人」。而之後才陸陸續續加入了一些普通民眾。

當劉琮決定歸附曹操的時候,荊州士人就分為兩派,一部分看重眼前的富貴,於是選擇了投降,另一部分渴望將來的成功,於是選擇拒絕。而反對派的出路只能是劉備或者劉琦。當劉備呼喚劉琮的時候,劉琮竟然害怕的不能起身,更讓反對派士人下定決心,於是打開城門投向了劉備的懷抱。荊州名士眾多,在以後的蜀漢政權中,荊州士人集團始終是佔據最高層的位置,而那些人大都是此時歸附劉備。這些人都是平時劉備仰慕的人才,是劉備立身的根本。是以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確實,一旦拋棄了荊州士人集團,劉備將一無所有。

《三國演義》中將這個細節悄悄改掉,將劉備的梟雄面目深深掩藏。

那這十餘萬人最終如何?在當陽劉備遭遇曹操大軍,幾千人迅速被擊潰,只剩下隨行的一百餘人,十餘萬百姓皆不知下落。劉備於是大哭:「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劉備這句話說,陳訴的順序依次是百姓、諸將、家人。此時劉備身邊跟隨的都是最親信也最重要的人,他們都是一些人精,對於這次逃難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人的家人可能死亡或離散,很可能此時已經在後悔跟隨劉備了,甚至深恨劉備了。劉備這一哭,挽回了很多人的心,掩蓋了自己的重大失誤。「皆因戀我,遭此大難」,把自己火燒新野脅迫百姓,慫恿樊城百姓的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誰讓你們迷戀哥!而先百姓,後諸將,最後才是自己的家小,無異於告訴眾人,你們看我的家小也失散了,我都把你們放在前面,該知足,該感恩了吧。

而在《三國志》當中,劉備的殘忍,虛偽就更加明顯了。「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馬輜重。」棄,就是說劉備主動選擇拋棄,而非在戰亂當中失散,而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逃走了。至於十餘萬百姓,也並沒有被屠殺,「獲其人馬輜重」,曹操當然不是什麼高尚的人,但至少把百姓看成和輜重一樣,自己的財物,是不會隨便毀壞的,想必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夠在那場戰役生死大難中活下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雨軒讀史 的精彩文章:

神奇的空間法術旗門遁(下)
誰是封神最強水系仙人?揮手敗羅宣,肩負神秘使命!
讓大羅金仙顫抖的番天印到底有多強?(上)

TAG:秋雨軒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侃三國:劉備的「攜民渡江」真的是仁德嗎?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劉備攜民渡江是真的不捨得樊城的百姓,真實的劉備有那麼仁義嗎?
老百姓自願跟隨劉備大軍,劉備「以人為本」攜民渡江的背後
劉備攜民渡江的真相:蜀漢政權奠基於此,曹操貌似勝利其實被耍
假如項羽沒有在烏江自刎,渡江回江東,有機會打敗劉邦嗎?
劉備攜民渡江的恐怖真相……讀完你會恨死劉備還是小編我呢?
明成祖朱棣為何要渡江北上?遷都北京的背後,意義深遠!
假如關羽選擇和孫權聯姻,還會有呂蒙白衣渡江嗎?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
在攜民渡江中,曹操是否放慢了腳步,為何五千輕騎都追不到劉備十萬軍民?這是有原因的
渡江戰役中,最先渡江登岸的是哪個軍隊?軍長是誰?
曹操二十萬大軍圍追堵截,生死時刻劉備為何依舊攜民渡江?
假如諸葛亮留守荊州,結果會如何?呂蒙還敢白衣渡江?
秦朝軼事:秦始皇渡江遇大風,伐山怒懟湘水女神
渡江戰役國民黨號稱百萬守軍,還有長江天塹,為何卻敗得這麼快?
趙雲當疑兵馬謖為先鋒守街亭,諸葛亮這是想學呂子明白衣渡江嗎?
愁莫渡江,情定瀟湘
東晉司馬睿:牛繼馬後,王衍三窟,五馬渡江,王與馬,共天下!
項羽兵敗後逃至烏江,本可渡江東山再起,為何寧願自刎也不肯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