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都發力西部文創中心

成都發力西部文創中心

本報特約記者孟良 成都報道

金沙遺址,蘊藏著悠悠數千年的古蜀文化;武侯祠,三國文化的歷史見證;東華門遺址,是從漢代到清代,穿越千餘年時光的文化遺存;杜甫草堂,一代詩聖的行蹤遺迹地……它們構建起成都的悠遠文脈,彰顯幾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

再者,錦里古街、寬窄巷子、東郊記憶、西村創意產業園……這些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再造與歷史文化傳承,構築起成都文創產業的基礎。

這也是2017亞洲書店論壇選擇成都的重要考量,這是一座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700多家實體書店凝練出成都的氣質和靈魂,塑造著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成都。

古與今、文化與產業交相輝映與融合,獨特的天府文化彰顯出成都這座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

7月初,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夯實產業支撐,站穩國家中心城市的位置。

按照規劃,成都將大力發展文創產業,進一步促進文創與產業、城市、商業和旅遊的融合,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實現「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為成都新一輪發展提供新增長點和新動力。

趕超發展的基礎

北上廣深之外,成都有著相對傲人的城市地位。《2016年世界城市評級報告》中,成都進入全球城市百強,排名僅次於北上廣深;《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成都超過杭州、武漢、南京、天津等城市,以98.97的高分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藉由自身競爭力提升、國家戰略意志推動等因素,成都完成了由省會城市到區域性中心城市,再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三級跳」。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認為,要站穩國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關鍵靠產業支撐。

成都測算,到2030年,全市經濟總量將達到3.8萬億,人口規模也將突破2200萬人的承載極限,如果採用粗放型產業布局,必然加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

而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成都需要面對經濟新常態下更多也更複雜的機遇境況,要擴大發展優勢,夯實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站在世界城市體系的「塔尖」,還需更多的努力。

基於這樣多個維度,成都的清晰認識是,抓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重大機遇,以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為目標,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服務業、現代金融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開放型經濟、現代物流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為此,成都在「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戰略指導下,在全市規劃統籌布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它們將是產業活力強勁、城市品質高端、服務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成都還將出台「產業新政50條」,設立100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在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提供實質支持。

可期的成都產業發展圖景中,文化創意產業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世界已進入文化全球化時代,城市的競爭高度往往由城市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決定。成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文化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可提升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軟實力。

南開大學一級教授、國家旅遊產業科技創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華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已被公認為是近十年來世界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隨著交通、商貿、旅遊、金融等產業的發展,成都的開放度和輻射力都將進一步提升,這必將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現金流,從而更好實現人才的聚集,創意的交流,進而為文創產業培養出持續不斷的內生動力。

按照成都既定規劃,將按照「集群發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領」思路,推動天府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大力提升文創的行業首位度、產業融合度、品牌美譽度和國際知名度,力爭2022年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2%。

文創沃土

潘昊是四川人,其創辦的柴火創客空間舉辦了成都Maker Faire,其是全世界前十大的featured等級的智匯節。他希望可以將全世界的創意與創新落地到成都,透過新的柴火造物中心,為成都的創新創業添加新的「柴火」。

在他看來,成都有著巨大的資源、強大的高校、數一數二的文創產業配套,更為重要的是在成都的年輕人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去創新,創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科技和文化創意產品,從而推動成都成為更多創新的源頭。

成都在國內首發「文化雙創指數」,該指數綜合分析了全國文化產業的活躍程度和發展形勢,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通過這一指數可發現,成都的文創產業發展在西部處於較為領先位置,部分指標維度在國家中心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部分指標發展速度已超過北上廣深等城市,文創產業發展到一線城市水平未來可期。

潘昊認為,與深圳速度相比,成都的文化底蘊以及深厚的科研人才基礎,是合適進行深度創新的絕佳溫室。在成都的天然條件下,文化、藝術、教育以及設計類型產業,能夠與高科技產業跨界融合,並且產出無數驚奇且創新的潛在項目。

投資近百億音樂產業項目——中國西部音樂谷、梵木創藝區已落戶成都龍泉驛區,形成產業集群。

按照設想,中國西部音樂谷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擬按照全新運營模式,打造集音樂設備生產研發、交易集散、物流倉儲、項目孵化、人才培養、旅遊觀光、音樂文化體驗等元素為一體的綜合性音樂產業基地。

梵木創藝區已形成「創意設計+音樂產業」的「雙產業鏈」模式。其圍繞創意設計、音樂演藝兩大主題,搭建了創意設計研發、音樂人孵化基地、建築與空間設計、創新創業孵化、展示推廣中心等服務平台,是西南首個「全產業鏈」文創園區。

聚集成都70%歷史人文景觀的成都市青羊區,更是成都文創產業的重要聚集區。其轄區內的少城歷史街區是成都市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杜甫草堂、金沙遺址、青羊宮、文殊院等成都最為精華的歷史遺迹也在這裡。

少城國際文創矽谷是青羊區文創產業的代表之一。現已形成6大文創集中區,包括環天府廣場文博場館集中區、少城國際文創矽谷核心區、峨影1958主題電影公園、西村文化創意產業園、草堂浣花片區及非遺博覽園。

全國首個城市最中心的文創集聚區——「3/4車站」文創藝術街區也已在青羊區開街。街區共有31個個性鮮明的店鋪,容納了服裝、木藝、陶器等眾多創業者。

成都被第三方機構評為「中國時尚第三城」。日前,青羊區的西村時尚文化產業園正式獲得授牌,成為成都唯一獲得授牌的時尚文化產業園。同期,青羊區首個時尚聯盟「西村時尚聯盟」也宣布成立。這為「中國時尚第三城」增添了更多時尚元素。

西村時尚文化產業園將打造時尚運動、時尚餐飲、時尚文創和時尚辦公四大業態,創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城市生活方式,並將深度挖掘天府文化「優雅時尚」內涵,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時尚消費」的高度結合,彰顯成都打造「西部文創中心」和「時尚之都」的獨特魅力。

西村時尚聯盟的發展計劃是,依託西村強大的運營平台以及青羊區豐富的文博旅遊資源,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時尚消費」的有機結合,推動時尚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新型「時尚文化」商業消費創意集群。

文創產業的生態圈層

獨而難久。文創產業的廣度、可容納度意味著其產業鏈條將不斷延展擴充,通過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與其他產業或要素形成更多更廣的產業生態圈層。

成都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要促進文創與城市、商業和旅遊的融合。

具體來說,即包括要把文創產業作為向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主通道和改變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精心打造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群落、文化景觀,合理布局一批文創示範園區等,實現文創產業發展與城市有機更新同步推進。

同時,依託傳統商圈謀劃新型商圈,將「千年商都」的人文底蘊與現代商業理念有機融合,著力打造時尚體驗、購物娛樂、美食品鑒等多元一體的文化商業集聚區。

此外,積極探索旅遊觀光、娛樂休閑、文化體驗、商務會展「四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服務的多樣性、趣味性與互動性。

以武侯區為例。

武侯區意圖打造東方的「好萊塢」。日前,「成都未來國際電影產業城」「成都首太文化旅遊小鎮」兩個項目已簽約將落戶武侯,打造西南影視文化產業帝國。

此外,位於武侯區的成都音樂坊將重點發展原創音樂孵化、樂器產銷綜合、音樂培養教育、演藝演出經紀、音樂文化傳播及版權五大主導產業,規劃成為以音樂產業為引領的文化創意、科技創新、旅遊集聚的中國西部文創中心示範區。

武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創產業是武侯區新近確立的主導產業。不止影視、音樂產業,武侯區在文創融合上全力打造三國蜀漢城、水潤天府休閑旅遊帶、城市音樂坊、四川國際文化人才港等重大文創項目集群,加快建成10平方公里文創旅遊帶。

做靚「文創武侯」品牌是武侯區的目標,其計劃力爭今年文創產業產值增幅20%,力爭2020年實現產值過千億元。

不唯此例。邛崍也正規劃通過「文創+」戰略深挖千年文脈,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

邛崍出台支持文創產業發展「十條措施」,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從產業集聚區建設、文創工作室建設等方面構建具有鮮明比較優勢的政策體系,促進文創產業集聚發展。此外,邛崍投入重金建設國家級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範區、平樂古鎮·天台山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等項目。

漫步成都街頭巷尾,文創產業融合也很明顯。

「東郊記憶」是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創意園區,由舊廠房改造而成,展現出較濃厚的文創氛圍,文創與商業有較好結合,形成MINILIV音樂現場、播客樂流行、體驗艙、影立方電影院、東郊食堂、食畫花園餐廳等業態。

錦里古街、寬窄巷子也有著濃厚的成都文創基因。區別於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等傳統景觀,它們不再是僅供觀賞的文物古迹。既是對文化遺產的傳承,更是打上成都標記的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生活風情的再建、再造與傳承。

它們滲入成都城市肌體,成為提升成都形象、凝聚成都文化氣質、增加城市認同感的一股重要力量。

與寬窄巷子相輝映,原址是已廢棄的兩幢舊樓的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以奎星樓街為核心,打造文創機構集聚地。已入駐各類小微文創團隊(項目)300餘個,成為文創人的孵化器。

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成都,底蘊深厚的文化基因正日漸被喚醒,勃興的文創產業與城市、商業等快速融合,凝結成文創產業的堅實舞台。

建設全國一流的文創中心城市

今年5月,成都發布《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其「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構建現代文創產業體系。

客觀來說,對比當下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的GDP佔比,其力爭在2022年實現佔比達12%,並不算一個小目標。但在成都決策層、業界專家及文創產業從業者看來,成都的文創產業實現目標是樂觀的。

今年是梁飄逸創業的「第二個7年」,也是他負責的雅道清心創意產業機構入駐四川省成都國家廣告產業園的第7年。

成都國家廣告產業園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35號,屬成都市的中心區,也是一個老城區。城市的發展變遷中,這裡的老舊樓宇在文創浪潮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自2003年進入文創產業,梁飄逸已在其中浮沉起落14年,從「第一個7年」整個產業的「一團亂麻」,到「第二個7年」的「大浪淘沙」,成都國家廣告產業園的企業來去變換,他最終留了下來。「真正留下來的企業就像從淤泥里淘出來的天然金沙,一定會充滿生命力。」對即將到來的「第三個7年」,他充滿信心。

潘昊也看好成都。在他眼裡,成都是一個充滿美與文化的城市,古老的文化帶來城市深層的底蘊,想像互動藝術的裝置,充滿在成都的街頭角落,可以打造成一個未來科技與文化兼具的國際城市。

在近年來一系列支持文創產業的規劃、政策推動下,成都已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創產業項目和載體,產業效應顯現。成都是文博旅遊全國第三城;根據熱度指數、容量指數和舒適度指數三個指標調查全國156個旅遊城市,成都位居第三,排在北京、上海之後;成都是演藝娛樂西部第一城、手游全國第四城……

成都市獲批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還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目前,已有十餘所在蓉高校開設了創意設計相關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文化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湧現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設計機構。成都文創成為年吸附數十萬人就業的大產業。

對文化的堅守和保護是成都文創產業發展的源泉之一。成都將發掘的東華門遺址予以保護,建設遺址公園。

成都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曾為此感嘆:「成都以這樣的氣魄對整個遺址及其周邊大片區域進行保護,完全超乎我的想像。」

今年4月召開的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以萃取成都悠久歷史文脈精髓,並標定成都文化發展坐標和願景。

天府文化的勃興,將有助於成都文創產業價值的進一步發掘。

根據最新公布的《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成都將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創中心城市。重點做深做優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色文創產業。圍繞「文化+」「互聯網+」,積極培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信息服務、數字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創產業核心競爭力。

2022年,成都將初步建成西部文創中心,構建「雙核共興、兩帶共振(龍門山帶、龍泉山帶)」的文創產業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文創產業軸、產業帶、產業圈和文化消費群。

為此,成都擬出台《西部文創中心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5)》《成都市關於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8)》,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認為,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是順勢而為,呼應了國家戰略布局的調整,恰逢其時。成都的城市積澱深厚,也使它具備建設西部文創中心的文化環境和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造作CEO舒為:一個連續創業者的「死與生」
「機器換人」愈演愈烈:珠三角的廠長們在憂慮什麼
萬億投資兩千億產能規劃 新能源重構中國汽車產業版圖
中小房企憂傷:再也進不去的北京土拍市場
從「理解」到「和解」

TAG:經濟觀察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基建補短板和西部大開發齊發力,西部基建公司起舞
新文創戰略持續發力 盛大遊戲與中國 南海博物館 達成深度合作
聚焦品質與創新 宏碁發力中國市場
浪漫之都巴黎發力科技創新生態
獨角獸公司踴躍前驅 上海發力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城建將發力文旅產業
寶馬上海技術中心發力本土研發
發力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鮑文波代表:多點發力 破解東北科技型民企發展難題
「大巴黎」發力拓展中國市場
創投「中國芯」:中國自主核心技術必須發力了
眾安科技已發力四大領域
華為高端存儲發力 浦發銀行信用卡核心系統成功擴容
為文明發力!五華區召開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培訓會
技術帝再發力,6月份華為一成就傲視群雄
央行等八部門:將在六大領域發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瞭望 鄉村振興發力
上海發力文化產品「中國製造」
華影中心發力影視項目孵化領域
什麼才是武術中的整體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