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基因我做主?科學家說不-我們離轉基因人類有多遠?-英國國會下院批准三人DNA體外受精技術

我的基因我做主?科學家說不-我們離轉基因人類有多遠?-英國國會下院批准三人DNA體外受精技術

我們離轉基因人類有多遠?

瑪茜·達諾夫斯基2014年2月27日

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的一個顧問委員會定於明天開始一個為期兩天的會議,對一種全新的生物手段加以考量,這種手段一旦成功,將產生經過基因修改的人類。這是危險的一步。這些技術將改變一個新生兒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其後代也將繼承這些改變。

FDA稱之為線粒體操作技術。相關的步驟涉及將患有遺傳性線粒體疾病的女性的卵子或胚胎的核質取出,嵌入到捐贈者的健康卵子或胚胎中,捐贈者本身的核質已經丟棄。所有子女都將攜帶三個人的基因物質,分別是父親和母親的核DNA以及捐贈者的線粒體DNA。

美國每年有1000到4000名新生兒患有線粒體疾病,大多數在10歲以前發病,癥狀有的輕微,有的極為嚴重。這類疾病通常會阻止線粒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是基因異常的結果,不過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因接觸毒素導致。線粒體DNA變異導致的障礙症會通過母親傳給下一代。

基因修改技術的開發人員稱,使用這種技術可以讓患有線粒體疾病的女性生下健康的孩子,同時與孩子還有基因關聯。另外一些人強調這種技術可用於與年齡相關的不孕不育。這些都是有價值的目標。但是這些手段在醫療風險和社會意義方面有著深層次的問題。生下的孩子是不是健康,或者,這種拿細胞當樂高積木的方法產生的細胞干擾是否會導致日後的問題?後代又會如何?我們在人類轉基因上將要走多遠?

這些都是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的擔憂,而那時連對人類基因組的「繪圖」都遠未開始。在那個年代,遺傳學的迅速發展令我們產生了過分樂觀的希望,認為它可以幫我們找到治療諸多疾病的捷徑,並描畫出經過基因改善的嬰兒的宏偉設計藍圖,希望通過改進把孩子變得更聰明,在運動和音樂等方面更具天賦。

而近些年來,許多學者、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開始呼籲選擇另一種路線:我們應該小心而周密地去運用人類基因手段治療疾病,但我們不應該用這些手段去操控未來孩子的基因性狀。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的基因修改應該受到嚴格限制,否則我們就可能陷入人類實驗和高科技優生學的危險境地。

不幸的是,目前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根據我們的統計,對遺傳性基因修改的抵觸正在減弱——這種修改在許多國家是被法律禁止的。英國監管機構也在考慮線粒體操控技術,那裡的倡導者跟在美國的同道一樣,希望儘快展開臨床試驗。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使用其中一項技術培養了五隻獼猴。五隻猴子目前看來都是健康的,其中四隻已經成年。但我們要再等幾年才能知道後代會受到什麼影響。

該大學的研究人員自己也在報告中提到,這次獼猴實驗和他們迄今用受過精的人類卵子進行的研究是有差異的。超過一半的人類受精卵——卵子和精子結合形成的單個細胞——出現了在猴子受精卵中沒有觀察到的異常。「看起來人類的卵細胞更敏感,」生殖生物學家、本次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對《自然》(Nature)雜誌說。

部分媒體在報道中誤導性地稱之為「救命的」技術,彷彿它們面向的是受病痛困擾的人。還有一些報道沒能明確一點,要去考慮使用這些技術的女性少之又少。她們有更安全、更簡單的方案可選。患病的女性可以選擇領養,或使用另一名女性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當然,這樣一來她和孩子將不存在基因上的關聯,但同時也讓孩子免於承擔極端手段帶來的可怕風險。

FDA顧問專家組稱,此次會議對線粒體操作的思考將僅限於科學層面,任何「倫理和社會政策問題」都不在關注範疇內。然而我們需要面對的恰恰就是這些問題。具備做某件事的能力並不等於我們就應該去做它。

英國國會下院批准三人DNA體外受精技術

STEPHEN CASTLE2015年2月4日

倫敦——儘管有人警告說,用三個人的DNA進行體外受精的做法,將會逾越一道新的倫理界限,但本周二,英國國會議員投票通過了這項可以用來防止遺傳病的技術。

英國可能會成為第一個批准這種體外受精技術的國家。這種技術先對人類的卵子或胚胎進行改動,然後將其植入子宮。

這個問題引起了激烈爭論,一些反對者將這個方法和基因改造相提並論,認為這會開啟「嬰兒設計」的大門。

下議院以382票贊成,1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這項技術,但仍然需要獲得非民選的上議院的最終批准。上議院很少推翻民選的下議院議員的決定。

在這項投票進行之前,已經有人提出若干異議,其中之一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都沒有採用這一技術。

衛生部長簡?埃里森(Jane Ellison)說下議院的決定「很大膽」,但卻「經過了深思熟慮」,這項技術旨在為患有線粒體疾病的女性提供幫助,她贊成將其合法化。線粒體位於細胞核之外,功能是產生能量,線粒體缺陷可能會導致一系列併發症,比如肌肉萎縮症和心、腎、肝功能衰竭。

持反對意見的保守黨議員愛德華?利曾擔任過部長,他在投票前表示,這個決定的影響將會「極其深遠」。

「如果我們認為,可悲的是,鑒於人類生存狀況的性質,人間存在著各種可怕疾病,那我們要在何處停手?」他問道。他還要求進行全面的臨床試驗,以確定這項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准該技術的國家,」他還表示。「我們將處在一個特別的位置。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歐盟、美國和其他國家都不認為這項技術絕對安全?」

該技術最後獲得批准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真是如此,預計它只會少量應用在患有線粒體疾病的女性中。用這種技術產生的胚胎,必須從孩子父母的細胞核中提取DNA,但線粒體DNA則取自捐獻者。

科學家們說,除了線粒體缺陷之外,孩子將會繼承父母的特徵,而不是捐獻者的特徵。

他們還指出,該技術不同於轉基因食品技術。後者通常是有選擇地把個別基因從一個有機體轉移到另一個上。

本周二的投票受到了肌肉萎縮症運動(Muscular Dystrophy Campaign)首席執行官羅伯特?麥道克勞夫特(Robert Meadowcroft)的歡迎,在一份聲明中,他稱該決定是一個「里程碑,為一些女性提供了非常寶貴的選擇,讓她們可以成為母親,而不必擔心把線粒體疾病遺傳給孩子。」

「線粒體疾病可以造成巨大痛苦,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失明、卒中樣發作和早亡,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該聲明說。「我們唯一的選擇仍然是儘可能地防止把它遺傳給下一代,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投資於這種開創性的技術,並全心全意地支持它的原因。」

「人類遺傳學警報」(Human Genetics Alert)等組織反對這項技術,將它和基因改造相提並論。「雖然在過去20年里,基因工程已經涉及糧食作物、細菌和動物,但我們不應該嘗試對人類做同樣的事情,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共識,有60多個國家的立法都體現了這一共識,」該組織在網站上表示。

「這是因為,一旦逾越這條界限,將來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嬰兒設計』和消費者驅動的新型優生學活動,」該組織表示。

「這項技術在倫理上也遭到了強烈反對,因為它涉及破壞人類的胚胎組織,」主教約翰?謝林頓(John Sherrington)在聲明中說。

英國教會認為應該「用更多的時間來磋商和研究」,同時表示,教會不想阻止人們「從遺傳學和輔助生殖技術的重大進展中獲益」。

我的基因我做主?科學家說不

詹妮弗·A.·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 是新型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 9的發明人之一,圖片為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辦公室。杜德納博士以通訊作者的身份撰文要求在世界範圍內禁止使用該技術,給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公眾以時間充分理解圍繞這個科學突破的問題。

NICHOLAS WADE2015年3月20日

上周四(3月19日),一批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呼籲,在全球範圍內暫時禁止在可遺傳給下一代的人類DNA上使用一種新型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生物學家們擔心,新的技術非常有效且容易使用,一些醫生有可能會在新技術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確認前推進其使用。他們希望公眾意識到關於這項技術的倫理問題——新的技術可以用來治療遺傳性疾病,但同時可能用來改善諸如相貌或智力等方面的品質,後者被許多倫理學家認為是一條絕對不應該走的道路。

「利用這項技術可以調控人類遺傳,這就是我們要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在《科學》雜誌撰文討論這一話題的作者之一、曾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的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說。

幾十年來,倫理學家一直對改變人類生殖細胞(germline)心存憂慮,改變人類的精子、卵子或胚胎等遺傳細胞可持續一生並能遺傳給下一代。直到今天,這些擔心還是理論上的假設。但是,2012年發明的這項技術使精確編輯基因組成為可能,而且更為方便。這種技術已經被用來編輯小鼠、大鼠和猴子的基因組,很少有人懷疑,它可能以同樣的方式用於人類。

這種技術有能力修復或增強人類的任何基因。「它提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將如何看待我們人類的未來,我們是否會採取戲劇性的舉措,修飾我們自己的生殖細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我們的遺傳命運。這使人類面臨巨大的風險,」喬治·戴利(George Q. Daley)說。他是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幹細胞專家,也是在《科學》雜誌發表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

此次在《科學》撰文的生物學家支持這項技術繼續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幾乎沒有科學家認為這項技術可用於臨床使用。任何此類的使用在美國和歐洲都受到嚴格的監管。例如,美國科學家在用這項技術改變人類生殖細胞以治療遺傳性疾病前,必須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提交治療方案。

不過,文章的作者們擔憂的是在科學領域缺少監管的國家。他們敦促,「在管轄不夠嚴格的區域,科學家應該避免嘗試在臨床應用中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組進行修改」,直至「科學和政府機構充分討論」所有的可能的影響和後果。

儘管這一禁令在法律上不會強制實施,看上去不太可能發揮全球性的影響力,但這樣的先例還是存在的。1975年,全世界的科學家被要求停止使用重組DNA技術操縱基因,直到相應的規則建立起來。

「那個時候我們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做這方面的實驗,據我所知,實際上也是如此,」巴爾的摩博士說,他是1975年呼籲停止使用重組DNA技術的科學家之一,「所以,在美國你可以相信依賴道德的威信,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DNA重組技術是第一個用來改進遺傳性物質的技術。但該技術的主要問題是它無法在標靶位置編輯DNA,而任何基因上的非精確改變都可能是致命的。最近的兩種方法,鋅指(zinc fingers)和TAL效應子(TAL effector),接近了精確編輯基因的目標,但是這兩種方法技術上難度較大。新的基因組編輯方法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A.杜德納與瑞典于默奧大學(Umea University)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所發明。這種基因編輯方法的首字母縮寫為Crispr-Cas9,在類似於自然免疫系統的機制中,其細菌能夠記住襲擊自己的病毒的DNA,當相同的病毒再侵略時可以做好防禦準備。研究人員通過對引導序列的選擇,能夠簡單地裝備好防禦系統,對於任何出現在防禦系統面前的基因組,這一系統都會破壞其DNA配對。杜德納博士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號召管制Crispr-Cas9技術的應用,並組織了形成這份聲明的會議。

Crispr-Cas9技術雖然高效,但偶爾會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誤切到基因組。臨床中到底可以容忍多少錯位編輯而不發生問題和危險,杜德納小組希望對這一問題在人類基因被編輯前徹底探明。

科學家也表示,用一個正常的基因去替換一個異常的基因看似完全無害,但可能並非如此。

「我們擔心人們在不了解改變基因後的效應之前,就盲然地把基因組做了改變。我個人以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還沒有聰明到對改變遺傳特徵的後果感到踏實,即使是在一個單一的個體中(做出基因改變)。」巴爾的摩博士說。

許多倫理學家已經接受基因療法的觀念,這些基因改變在病人去世後也會隨之消失,但他們完全不接受改變生殖基因的做法,因為這些基因變化會遺傳給未來的幾代人。今年2月,英國議會批准給自身線粒體缺陷的人類卵子轉移線粒體,這是一種含有DNA的小細胞器。不過,這種技術影響並不大,因為沒有基因被編輯。

威斯康星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R. ·阿爾塔·沙羅(R. Alta Charo)說,對修改人類生殖細胞的態度大致存在兩大派別:一個是務實派,尋求利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另外一派則呼籲要「針對人類應該多大程度上改變自然,建立起內在邊界」。基督教的一些教義反對人類扮演上帝的做法,而在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觀念里,「人類應該改善這個世界」。沙羅認為自己更像是實用主義者,「我會試圖管控這些事情,而不是在一個新技術剛開始時就否定它。」沙羅也是杜德納小組的成員之一。

愛德華·蘭菲爾(Edward Lanphier)和其他科學家上周在《自然》雜誌撰文,呼籲暫停修改人體生殖細胞,此前他們參與開發另一項基因組編輯技術——鋅指技術。蘭菲爾等人認為,對當前技術的使用可能「存在危險,倫理上不可接受」。

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周四說,它支持該禁令。

以杜德納博士為首的科學家呼籲就這一事項進行公開討論,同時也力圖建立一些正式的程序,為使用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建立指導原則,比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召集了一個國際性的會議討論此事。

「我們需要建立原則性的協議以決定我們是否要以這種方式來提高人類的能力,」耶尼施博士說,「必須有這種討論,因為有人正在躍躍欲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妳新生 的精彩文章:

TAG:如妳新生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家將人類基因轉入猴中,猴子智商提高,科學界褒貶不一!
你到底有多少基因?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數量引發爭議
前NASA科學家編輯自己基因,真的會有超強變異人出現嗎?
BBC也怕了!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遭中外科學家集體譴責,風險究竟有多大?
中國人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SCoAL!你也被釣魚了嗎?
前NASA科學家編輯自己基因,超強變異人會出現嗎?
猩球崛起?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猴中轉入人類基因,智力有所提升
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發聲了,現在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大多數是誤導
科學家找到與人類發色相關基因
從胚胎的基因篩選到基因編輯,我們離轉基因人類還有多遠?
「中國諾獎」科學家被罵,轉基因背後真有陰謀?
俄人類學家:人類轉基因後代將殖民其他星球
為什麼有的人不需要太多睡眠?科學家表示:和人體內這種基因有關
中國科學家揭示我國肺癌患者存在特有的「基因密碼」
DNA分析揭開「外星人」骨骼之謎,科學家:基因突變的人類嬰兒
美國醫學院院長:現階段基因編輯還不能用到人類
科學家: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的基因,怪不得會癌變
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自我的主人
Nat Sci Rev:中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類大腦基因插入到了獼猴基因組中
科學家發現了會讓海龜變性的基因,這次是中國科學家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