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Stratolaunch:美國航天界又一顆新星

Stratolaunch:美國航天界又一顆新星

一個多月前,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投資的Stratolaunch飛機在6年的「秘密」研發後終於在美國加州莫哈韋航空基地(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正式亮相。

這是一架巨型雙身飛機, 機翼展117米,與足球場的長度相當 。它擁有6台發動機和28個輪子,重達227噸。兩個機身中間可搭載250 噸的有效載荷,包括火箭和衛星。[1]

Stratolaunch 上個月第一次離開機庫進行燃料測試。自2011年項目啟動至今,飛機建造已基本完成,Stratolaunch即將進入地面與飛行測試階段,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

Stratolaunch的字面意思是平流層發射。這架飛機中的「巨無霸」可謂名副其實,可用於空射運載火箭,能將火箭運送到10千米以上的平流層並釋放。經過幾秒鐘的自由落體運動後,火箭將自行點火、發射、脫離大氣層,將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同時,Stratolaunch還會像普通飛機一樣返回地面,接受檢修、補充燃料、裝配下一輪載荷,理論上第二天便可再次搭載火箭升空。這樣的發射方式可大大降低從地面發射火箭的高燃料成本。[2]

Stratolaunch航線概念圖

保羅?艾倫於2011年創立了Stratolaunch,希望通過空中發射平台讓空間探索更加便捷。Stratolaunch將架起地面與近地軌道的橋樑,為業界、政府、慈善機構提供大量空間數據,推動科技發展。[3]

和地面發射火箭相比,空射火箭避開了地表濃密的大氣層,進入軌道所需的推力大大減少,節約了燃料。空射火箭不需要複雜的發射場設備,許多地理位置、天氣、空中管制與海洋活動的限制也不復存在,因而降低了發射風險與成本。另外,研究空射火箭技術還具有巨大的軍事價值。(補充閱讀:空射火箭vs地面發射火箭: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r_launch_to_orbit)。[4][5]

Stratolaunch模型圖

技術資料

翼展117米

身長72米

尾翼高度15米

起飛重量580 噸

推進6架普惠(Pratt & Whitney)PW4056噴氣引擎,推力205–296千牛(波音747同款)

雙機身右舷用於載人,左舷承載飛行數據系統

續航3700 公里,一次可將多個載荷送進擁有不同半徑與傾角的軌道

起飛滑跑距離3.66千米,可從大型機場或肯尼迪航天中心等航天港起飛。[6] [7]

Stratolaunch雙機身的設計類似於保羅?艾倫先前投資的、由縮尺複合材料公司(Scaled Composites)開發的「白騎士」二號(White Knight Two)。擁有大展弦比【注】的上單翼【注】裝合在配合與集成系統(Mating and Integration System)上。該系統由Dynetics公司開發,可支撐230噸的重量。兩個機身的機尾有各自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並不相連,從而在中間留下足夠的載荷空間,降低了飛行干擾。每邊三個噴氣引擎由掛架(Pylon)固定在機翼上。駕駛艙位於右舷。[8]

名詞解釋

展弦比:展弦比即機翼翼展和平均幾何弦之比。展弦比增大時,機翼的誘導阻力會降低,從而可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和增加亞音速航程,但波阻就會增加,以致會影響飛機的超音速飛行性能,適合亞音速飛機。展弦比大的機翼機翼產生的升力也大,因而能減小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9]

上單翼:上單翼是置於機身頂部的機翼布局形式,多用于軍用運輸機[10][11]。

縮尺複合材料公司開發的白騎士二號,此架飛機被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買下,用於亞軌道飛行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為了減少研發成本,Stratolaunch大量借鑒了波音747-400的設計,包括引擎、航空電子設備、甲板、起落架等等。Stratolaunch買下了兩架前美聯航波音747-400飛機(序列號:28715和28716)並在莫哈韋航空基地將它們解體拆用。

各型號飛機翼展比較

萊特兄弟早年的飛機甚至不能一次性從Stratolaunch一側飛行到另一側[12]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空射運載火箭的理念,現在已經不算時髦。1960 年1 月 23 日,美國首次使用一架改裝過的 NB-52 「平流層堡壘」號轟炸機(NB-52 Stratofortress bomber),在大西洋上空的平流層發射了一枚X-15高超音速火箭動力試驗機(North American X-15)。[13]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生產的 L-1011「觀星者」號寬體噴氣式運輸機(L-1011 Stargazer)也被改造成空射火箭發射平台,於1994年處女飛[14]。[15][16]

NASA的NB-52B母艦機正帶著X-15超高音速飛機衝破大氣層,T-38A超音速教練機(T-38A Talon chase plane)尾隨著保駕護航

圖片來源:USAF/Wikicommons

軌道ATK公司(Orbital ATK )的「觀星者」號運輸機正攜帶著飛馬座火箭滑行

圖片來源:NASA/Randy Beaudoin/Wikicommons

然而,NB-52和L-1011這樣的「大塊頭」已經達到了目前單體飛機的體積極限,儘管它們是巨型運輸機,也只能攜帶23噸的載荷。於是,用雙體飛機空射火箭的概念應運而生,第一個成果便是「白騎士」一號(White Knight),是之前提到的「白騎士」二號的前身。2004年,它作為母艦機,將伯特?魯坦的縮尺複合材料公司研發的「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發射到亞軌道並試飛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太空船一號」項目由保羅?艾倫一人投資,是史上第一個私人資助的空間項目。

2004年發射「太空船一號」進入亞軌道飛行的「白騎士」號噴氣動力母艦機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太空船一號」太空飛機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白騎士」號與「太空船一號」合體(進化)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保羅?艾倫與伯特?魯坦合作開發的「太空船一號」2004年完成了史上第一個私人資助的載人空間飛行,贏得了安薩里X獎(Ansari X Prize)與一千萬美金。[17] 該照片從左至右依次是:飛行員Brian Binnie,保羅?艾倫與伯特?魯坦,他們身後是「白騎士」號。

圖片來源:Vulcan Inc

2011年,眼看著NASA太空梭計劃(Space Shuttle Program)被迫終止,重返月球計劃的星座計劃也已擱置(Constellation program),保羅?艾倫不由得感嘆美國政府對於航天探索的野心與投入正在衰退,同時也敏銳的察覺到私人航天的時代到來了。2011年12月13日,保羅?艾倫宣布Stratolaunch系統公司正式成立,希望通過廉價與隨需應變的業務改變人們對空間旅行的理解。[18][19]

隨著Stratolaunch開發告一段落,保羅?艾倫將要面臨來自美國航天界的激烈競爭。對手中的私人公司包括:已實現火箭回收再利用的埃隆?馬斯克與他的SpaceX,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銀河,和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s)。此外,他還不能忽視傳統火箭發射在航天界的地位。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各出資50%成立的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已為美國空軍與NASA發射了10年的傳統火箭;俄國與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也將用傳統辦法繼續為一些國家執行發射任務。

值得慶幸的是,保羅?艾倫的Stratolaunch似乎是定位最好的一個。由飛機發射火箭大大降低了風險與成本,在使用頻率上也將勝過SpaceX。Stratolaunch自始至終由保羅?艾倫一人投資,他150億美元的身價使Stratolaunch不必擔心項目失敗可能導致的破產,也不用與政府周旋以求得資金。[20]

人類的未來就靠這些有錢的老頭了![21]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文獻:

[1][2][20] https://www.forbes.com/sites/danielreed/2017/06/02/a-high-flyer-or-an-ego-driven-indulgence-paul-allens-stratolauncher-is-no-spruce-goose/2/

[5][16][21] http://www.pingwest.com/paul-allen-stratolaunch-can-launch-3-rockets-in-1-take-off/

[7][18]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91737/revolutionary-air-launched-commercial-rocket-to-orbit-announced-by-microsoft-billionaire-paul-allen/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aled_Composites_Stratolaunch

[9] http://baike.baidu.com/item/展弦比/6605645?fr=aladdin

[10] http://baike.baidu.com/item/上單翼/7419032?fr=aladdin

[13] https://www.nasa.gov/centers/dryden/news/X-Press/50th_anniversary/top_20_projects/nb-52b.html

[1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rgazer_(aircraft)

[17][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Alle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中文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證實TRAPPIST-1中最神秘行星的軌道詳情
歐洲空間局與NASA合作啟動引力波空間探測任務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熱行星,比大多數恆星還要熱
奇怪的星系名字
走近又一未來世界級重型火箭——「新格倫」

TAG:NASA中文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在航天界第一槍,17國樂開花,NASA請求加入被強硬拒絕
AR與北斗衛星系統的完美融合,帶來航天界的「中國新速度」
航天界驚曝「大瓜」!原來WEY是海上火箭發射的背後操手!
天宮號空間站成世界航天界香餑餑 美國呼籲要和中國合作
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競賽:我國一舉奪魁,美國卻退居三甲之外!
盤點航天界發生了 那些大事,人類一小步世界一大步!
來自航天界的聲音!
世界最大飛機成功首飛,翼展長過足球場!已故微軟聯合創始人打造,美航天界又一顆新星升起
航天界傳來好消息,飛船速度大突破!時速可達160萬公里每小時
俄航天界遭遇重創,新重型火箭備受矚目,卻被曝出致命設計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