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後宮崎駿時代的日本動畫

豆瓣日記:後宮崎駿時代的日本動畫

本文作者「時間之葬」,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宮崎駿

後宮崎駿時代的後繼乏力

自上世紀80年代宮崎駿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以來,動畫一直是日本電影產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作為行業龍頭,吉卜力不但持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相當美學和思想成就的作品,更是走出了像宮崎駿這樣具備世界性影響的大師。在過去的三十餘年時間裡,吉卜力製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國民動畫,但凡是吉卜力出品的動畫長片,基本都有票房和口碑的雙重保證。在此期間,押井守、大友克洋、今敏等名導,也都奉獻出具備世界範圍影響的經典作品。

然而隨著宮崎駿在推出《哈爾的移動城堡》後逐漸退隱(雖然宮崎駿最後一次正式宣布退隱是在2013年的《起風了》之後,但是2005年以後他的精力已大不如前,推出作品的節奏也日趨減緩),吉卜力和整個日本動畫界都面臨著後繼乏力的困窘。

吉卜力的問題是青黃不接,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靠著宮崎駿和高畑勲兩位老將出工出力,絕大部分吉卜力作品都是由兩人用最傳統的手繪方式製作完成。在下一代導演的培養上,雖然宮崎駿也一度頗費心力,但親自製作動畫長片依然佔去了絕大部分精力,而包括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在內的幾位年輕導演,也未能用實力證明自己能夠順利接過上一輩的大旗。其中被認為最有才華的近藤喜文,還不幸於1998年早逝。

押井守

吉卜力之外的不少名導,則像是步入江郎才盡的創作低潮。憑藉《攻殼機動隊》早早成名的押井守,在此之後再無重大突破,反而是一再吃《攻殼機動隊》的老本。續集和前傳一拍再拍,真人版也即將面世,但無不是新瓶裝的陳年酒,反覆販賣原作同一套設定和風格。《攻殼機動隊》之外的作品,更是慘不忍睹,除了《空中殺手》(2008),近作《最後的德魯伊:加爾姆戰爭》(2014)和《東京無國籍少女》(2015)一部比一部令人失望。後者更是放棄了動畫的老本行,試圖轉向真人電影,但效果仍然乏善可陳。

大友克洋也在拍完《阿基拉》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徹底陷入沉寂,除了1995年與另外兩位導演聯合執導過驚異脫俗的《回憶三部曲》之外,十多年時間裡沒有像樣的作品問世。直到2004年的《蒸汽男孩》問世,才算恢復一絲生氣,

在本土電影日趨疲軟(相較於席捲全球的好萊塢電影而言)的近十年里,動畫電影最風光的當屬各種熱門動畫/漫畫的劇場版。如《柯南》、《哆啦A夢》、《龍珠》、《海賊王》、《新世紀福音戰士》等等,借著原作的超高人氣,每隔一兩年必有新的劇場版面世,而日本觀眾也對此照單全收,票房動輒二三十億日元,常年擠進年度票房排行前十的寶座,少數甚至能躋身影史票房前五十之列,儼然當下日本本土電影的商業支柱。然而這些劇場版動畫雖能憑藉牢固的群眾基礎席捲票房,卻難言在藝術成就上有所建樹,絕大部分都屬於兜售情懷的「IP爆款」。在故事情節上都是極盡簡單直白之能事,整部影片往往只是為了東拼西湊出粉絲喜愛的若干經典元素而完成。縱然像《哆啦A夢:伴我同行》(2014)這樣的重製之作有意在3D特效技術上做了有益的嘗試,但就影片整體品質而言仍過於單薄。

今敏

在影響力和藝術成就上最有可能與宮崎駿比肩甚至青出於藍的,是憑藉《未麻的部屋》(1997)一鳴驚人的今敏。在此後的近十年時間裡,今敏高速且高質量地完成了《千年女優》(2001)、《東京教父》(2003)、《妄想代理人》(2004)和《紅辣椒》(2006)四部作品。今敏的作品題材和風格變化巨大,從日本的歷史民俗到當代社會的低下階層再到未來世界的科技犯罪,眼界之廣,涉獵之雜,皆令人驚嘆。在這些作品裡一以貫之的,則是今敏天馬行空的非凡想像力和高超的敘事技巧。《千年女優》和《紅辣椒》都實現了在多重時空間自如切換,諾蘭著名的《盜夢空間》被認為深受《紅辣椒》影響,《未麻的部屋》也對後來大量表現精神分裂的懸疑片大有啟發。如果說宮崎駿在畫風和理念上歸於傳統,今敏則用更現代的畫風和更凌厲的思考把日本動畫全面引入了後現代。遺憾的是,才華顯赫的今敏卻因癌症於2010年去世,年僅47歲。

在後宮崎駿時代,日本動畫電影有誰能夠接過宮崎駿的權杖,擔起提振行業的大任,始終是人們關注的命題。

新海誠:華麗轉身

新海誠

《你的名字。》如今贏得的如潮好評,讓不少人把1973年出生的新海誠視作新一代的領軍旗手,但在此之前,新海誠卻是一個公認的「偏科生」。自從2002年出道以來,新海誠都對畫面有著近乎苛刻的講究,素來以「每一幀畫面都可以作為電腦壁紙」著稱,然而在精雕細琢的畫面之外,卻是故事和人物的粗糙和空洞。

2007年的《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誠此前最受歡迎的作品,用他最擅長的唯美筆觸,將當代日本社會的日常生活細節和細膩情感進行了放大,就此奠定了後來始終保持的小清新氣質。主人公之間淡淡的情愫,成了打動當代年輕人的楔子。此後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則加入了對生死的討論,意在強調逝者對生者的意義。在製作上對吉卜力的風格多有借鑒,相形之下倒是淡化了新海誠自己的特色。2013年的《言葉之庭》,更是把他對唯美畫面的追求發揮到極致,但在每一滴水珠都真實可觸的畫面當中,觀眾卻只能看到一個老套的青春戀愛故事,刻意營造的錯失和悲傷感,被鬆散的結構和粗糙的敘事手法完全架空。到此時為止,新海誠仍然是那個典型的形式凌駕於內容之上的美學風格家,還談不上一個出色的導演。

你的名字。

而新作《你的名字。》卻一改新海誠之前作品的風貌,無論在節奏控制還是敘事技巧上都可圈可點。就劇情而言,也不再充斥著過去作品裡若隱若現的憂鬱悲傷,轉向了更為輕鬆活潑的明媚一面。時而令人莞爾,時而叫人感動,可謂甜而不膩。男女主人公不再埋首局限於自我世界當中,而是像普通人一樣與身邊親友及社會有著良好互動。在製作方面,也請來了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擔綱作畫監督、田中將賀擔任人物設定,因此在保持新海誠原有的精美畫面之餘,人物更顯鮮活,畫風也不再那麼浮誇。

《你的名字。》或許意味著新海誠一次華麗的轉身,也即適當的放棄對於畫面形式感的極端苛求,換做用更通俗的電影語言和敘事手法來打磨豐滿的人物與故事,以更普世的方式贏得更多觀眾的認同。

細田守:形似吉卜力

細田守

在新海誠憑《你的名字。》大紅大紫前,更多的人把日本動畫的期望寄予細田守的身上。這位與吉卜力淵源頗深的中生代導演,也是後宮崎駿時代最接近吉卜力氣質的一位。無論是簡明流利的人物線條,還是以少女為主人公的經典人設,都有著吉卜力的影子。

細田守生於1967年,畢業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工藝學部美術科油畫專業。畢業之後就想加盟吉卜力,卻未能成行,後來做了《數碼寶貝劇場版》的導演,並因此而受到矚目。此後於2000年,細田守受吉卜力之邀,擔任《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導演。但是在項目啟動之後,正值《千與千尋》緊張的製作末期,吉卜力本身就人手緊張,新加入的細田守又與吉卜力的工作人員磨合不順,致使影片進度落後,不得已之下細田守只好辭去了導演職務,離開了自己一直夢想的吉卜力。《哈爾的移動城堡》也就此擱置,一直等到後來緩過神來的宮崎駿自己親力親為才告完成。

穿越時空的少女

2006年,憑藉《穿越時空的少女》,細田守重回大眾視野,且令人眼前一亮。影片改編自筒井康隆的同名小說,借一位意外擁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的活潑少女,盡情展現青春時光的無限美好。青春不再來的勸誡與感概,也觸動了無數年輕人的心弦。《穿越時空的少女》上映之處,只有21家影院放映,卻依靠口口相傳的出眾口碑,一路收穫可喜的票房,並且最終斬獲當年日本電影學院的最佳動畫獎,逆襲之路令人側目。

在此之後,細田守以相當穩定的三年一部作品的節奏,陸續推出了《夏日大作戰》(2009)、《狼的孩子雨和雪》(2012)和《怪物之子》(2015),都贏得了不俗的口碑與票房。在這些作品中,細田守保持著統一的畫風,而且每每能憑藉頗具新意的設定給人驚喜。《夏日大作戰》根植於日本傳統的家族觀念,同時又頗具前瞻性地對當代社會中人沉溺於網路的現象做出了諷刺與批評,借用一套遊戲的語法,把人類被機器操控的危機表現得生動有趣。《狼的孩子雨和雪》則讓女主角愛上了狼男,不同物種間的交融,以及各自的身份認同,都是具有普世意義的命題,田園風光的野趣也頗有幾分吉卜力經典作品的風貌。

但細田守的問題是,往往在人物、故事和立意上淺嘗輒止,縱然能持續用極具創意和新鮮趣味的設定抓人眼球,卻難以在情感和思想層面引發觀眾共鳴。久而久之,更像是一位技藝嫻熟的能工巧匠,還算不上是融會貫通的一代名家。在日後更長的創作道路上,細田守能否往更深遠處開掘,值得拭目以待。

庵野秀明:一招鮮吃遍天

庵野秀明

在新海誠和細田守尚且一文不名的時候,比他們更年長的庵野秀明早已於九十年代嶄露頭角。由其一手創作的《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以下簡稱《EVA》)被公認為是改寫了動漫史的里程碑式作品,憑藉複雜的情節構思、晦澀的人物對白、玄妙的世界觀構架、大量宗教和哲學意向的運用而引人注目。《EVA》的情節橋段不斷被後來者模仿,且在思想層面上所涉及的世界毀滅預言、對神的複雜矛盾態度、在迷茫的困境中尋找光明與希望等題旨都使其具有前所未有的哲學深度。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在看過《EVA》後聲稱,「今後十年將是庵野秀明的時代!」

事實上,年輕時的庵野秀明也曾短暫地參與吉卜力的工作,宮崎駿導演的《風之谷》中巨神兵的復活一幕即出自他的手筆,但後來因為與宮崎駿發生矛盾,他也旋即離開。但即便如此,庵野秀明始終把宮崎駿視為自己的最重要的導師之一,另一位則是著名機械動畫大師板野一郎。板野一郎於70年代末加入《機動戰士高達》製作團隊,並成為這個著名系列的原畫師。而《機動戰士高達》正是庵野秀明在大學時曾經沉迷的系列,對特攝片和機甲文化的著迷也明顯影響了他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創作。

新世紀福音戰士

《EVA》問世之後,在日本動畫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被認為是與《機動戰士高達》和《超時空要塞》齊名的殿堂級作品,同時也稱謂一大批日本御宅族粉絲痴心追逐的對象。由於世界觀極為宏大,《EVA》在劇情上留下了無數的待解迷題,這也讓它成了一個可以永遠續寫下去的圈錢機器。從1997年開始至今,劇場版從未中斷,庵野秀明也因此被詬病為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吃老本。就連宮崎駿都曾表示:「那小子(指庵野秀明)還是只會逃避......到現在那小子還在做《EVA》。」 庵野秀明之所以一直在做《EVA》,一方面是因為他曾有著手的幾次其它類型題材的嘗試都不太成功,而他自己又實在太能花錢,一部作品製作過程中動不動就透支預算。一部又一部的《EVA》劇場版,到後來甚至直接被人指摘為騙錢,很多時候是為了還債的無奈之舉。有趣的是,包括宮崎駿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EVA》里的主人公碇真嗣就是庵野秀明的自我寫照,在碇真嗣的身上,庵野秀明勇敢地表現了自己的不少陰暗面,很多痴迷《EVA》的觀眾也因此感覺能在碇真嗣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拍完《EVA:Q》(2012)後,庵野秀明一度患上抑鬱症,休息了一年多才宣告復出。復出之後,庵野秀明便開始準備翻拍特攝片經典《哥斯拉》,圓自己長久以來的特攝片之夢。最終出爐的《新·哥斯拉》(2016)不負眾望,被認為高度還原了當年特攝片的神韻,在日本大受歡迎,高居年度票房第二名,僅次於《你的名字。》。當庵野秀明有意求新求變,日後其新作仍大有可期。

原惠一的趣味

原惠一

除了知名度最高的以上幾位,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原惠一與湯淺政明。兩人都曾導演過知名動畫片《蠟筆小新》,湯淺政明還曾導演過另一部家喻戶曉的動畫《櫻桃小丸子》。

原惠一最知名也是收穫最多好評的作品是他的首部動畫長片《河童之夏》(2007),該片深得吉卜力經典作品《龍貓》、《平成狸合戰》式的童趣風味,通過描寫在現代社會蘇醒的河童「小咕」和少年康一之間的友情,將夢想、環保、人生這些值得深思的問題融於其中,同時還對環境污染、欺凌、媒體的過度報道等社會問題加以諷刺。全片筆調順暢,在輕鬆幽默、惆悵詩意和沉重傷痛之間過渡自如。本片也贏得了當年的眾多電影大獎,包括日本電影學院的最佳動畫獎和《電影旬報》評選的年度十佳佳作第五名。

河童之夏

《河童之夏》之後,原惠一接著執導了同樣取材自兒童文學,用輕鬆的筆調講述沉重話題的《意外的幸運簽》(2010),描述了一個自閉抑鬱少年的重生之旅,筆觸細膩,感人肺腑。而最新一部作品《百日紅》(2015)則關注起了日本傳統浮世繪,畫風也較過去有較大改變,予人感覺更接近東方魔幻主義的風格,與高畑勲的近作《輝夜姬物語》(2013)頗有異曲同工的趣旨。

湯淺政明的狂野

湯淺政明

相較於清新素雅的原惠一,湯淺政明的畫風無疑更為華麗,甚至有一點詭奇的色彩,算得上是日本動畫界的「野獸派」。他的作品往往劇情天馬行空,畫面嘈雜,時不時還會帶有露骨的性暗示。俯視、廣角、遠鏡、特寫鏡頭在湯淺政明可謂信手捻來,意識流的場景設計和台詞對白總是讓影片蒙上一層神秘色調。「狂野」或許是最適合湯淺政明的形容,而在狂野的同時,他的故事又時常透露出一股憂鬱的氣質。

獸爪

獨立執導的首部電影《心靈遊戲》(2004)是最能體現其風格的代表作,在這部劇場版處女作里,湯淺政明大膽嘗試了意識流風格。在《心靈遊戲》之後,他又在其它幾部作品裡分別玩起了象徵主義(《獸爪》,2006)、超現實主義(《海馬》,2008)和抽象主義(《四疊半神話大系》,2010),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後現代藝術范兒。

宮崎駿曾評價湯淺政明為「日本百年難遇的天才動畫人」,在後宮崎駿時代,湯淺政明也為日本動畫增添了一抹最絢麗的異色。

(原載於《國家人文歷史》2017年1月上,文字有改動)

(全文完)

本文作者「時間之葬」,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68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時間之葬」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九樣小眾又高顏值的綠色單品
《三國演義》里誰更能打?這事兒必須說清楚
豆瓣日記:鈴鼓先生與流浪馬戲團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人的青春時代
日本網民:來看一下日本江戶時代的壽司
日本春日大社揭開最古老日本劍面紗 制於平安時代末期
日本戰國史——風雲莫測的時代
記錄時代的天外來客:玻璃石隕石
日本南北朝之媳婦的美好時代
華蕊時代影視明日之星龐澤軒
年畫:一個時代的印記
李彥宏登時代周刊封面,網友:時代周刊也出搞笑版本了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夜店復活,青年人迷東京午夜熱,日政府竟支持?
新時代的春天
五年後的續集《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即將來臨,新的時代來臨!
舊日本軍艦史 四:蒸汽時代 荷蘭是舊日本海軍的啟蒙老師
跟著道長讀《狂人日記》,原來那個時代的魯迅也有焦慮
一場《雷雨》打開在日華人的話劇新時代
光明日報社論:在新時代里攜手共進
時代印記:童年瑣憶
最後的日本武士:明治時代的武者罕見照
明治時代下的日本人:15張罕見日常生活照
書春日「直播新時代 書寫新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