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承舞躍 潤物無聲——訪香港文舞匯教育中心創辦人兼校監張曉慶女士

文承舞躍 潤物無聲——訪香港文舞匯教育中心創辦人兼校監張曉慶女士

張曉慶女士個人簡介

文舞匯教育中心創辦人及校監、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青年委員會主席、逸舞飛揚舞蹈團藝術總監及創辦人、中華服飾文化協會會長及聯合創辦人、國際語言藝術交流協會會長、中華民歌藝術推廣協會副會長、香港青年自媒體協會副會長、中國民族民間舞評級香港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執行董事、香港紫荊青年會副主席、山東省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徐一傑太極總會副理事長、蒲公英(香港)兒童文化中心副主任、江西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張曉慶女士潛心於文化、藝術與教育行業二十四載有餘,在利益交錯的商業浪潮下,她拒絕從眾式的填鴨式教學,創立多元化的香港文舞匯教育中心並積極參與各類傳統文化群體,將傳統文化藝術教育融合當下最新潮的元素,在創新與變化之中巧妙地弘揚中華文化。從幼童至成人,跨越年齡與階層,她和老師們將愛心化為言行,寓教於樂,將東方思維方式傳授給普羅大眾,詮釋華夏之魅。

融匯文舞,拒絕從眾

初識「文舞匯」卻莫名地被那看似淡墨輕彩的Logo所吸引,伴隨文舞交匯書法字體飄逸而出的弧形,如彩帶般的光影搖曳於後,又恰似陰陽八卦之中的和諧分割,正如其通過音讀、行姿、習字等基礎錘煉,於潛移默化之中傳授歷史文化與文舞意形的能量守恆,並讓人受益終身。

張曉慶女士導演並排練參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朗誦劇

及至流覽到文舞匯的宗旨「以文載舞、文承舞躍、以舞弘文、舞悅文傳」,這種感覺愈發變得強烈。「以文化承載多元藝術形式,賦予文化鮮活的生命力,以多元藝術形式弘揚中華文化,以感恩喜悅之情傳承傳統價值。」正是這種思想的普惠,讓進入文舞匯中心的每一位求知者,總能以最舒心的學習方式從文化的源泉中獲取力量。

作為文舞匯的創辦人,張曉慶女士從小就與藝術結緣,幼年時受母親薰陶喜愛並開始學習舞蹈。於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舞蹈編導期間,她已經開始思考肢體語言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表達情緒和思想,並崇尚創新與創意的藝術表達。她在青島電視台從事了近四年的主持人崗位,後離開體制進入了當時頗負盛名的北京長城國際影視擔任廣告策劃,負責對外推廣宣傳,諸如德國萊卡相機的推廣和行銷等高端大型活動。再後來因為家庭角色的升級,隨著女兒的降臨讓她有了新的人生感悟和思考,也因此與家人定居香港。

來港初期她也曾想過延續舞蹈事業,但機緣巧合之下,曾任青少年電視節目主持的她,因有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促使其語言藝術教學的事業之花率性綻放。

張曉慶女士作為「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執行董事前後十餘年,多次擔任慈善晚宴主持人及善品拍賣官

據我們所瞭解,文舞匯教育中心是從事普通話、中文教學和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機構,而張曉慶女士的語言藝術課程就是文舞匯的核心實力。在她引領下,文舞匯漸漸被視為香港以及內地教育產業中語言藝術培訓行業的標桿。文舞匯教育中心的語言藝術課程的授課教師團隊均長期擔任香港及內地各大朗誦比賽資深評判,同時也廣受邀請參與錄製普通話教材、影視作品配音等。

不過這只是其中之一,文舞匯教育中心更像一個文化的豐富多產的礦藏,涵蓋從語言藝術、舞蹈藝術到創意思維訓練等多元化藝術授課形式。在中心內沒有年齡的限制,而廣泛地鏈接社會各團體,開展活動,設置了適宜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及至成人各階段、各層次的課程,同時也開設有針對特殊需求的點對點服務課程、外派培訓等特色課程。

張曉慶女士及其團隊承辦「中國銘珠傳媒集團」及「中華語言藝術促進會」新聞發佈會及慶典活動

在與張曉慶女士交談中,她極具感召力的聲音總令人感受著如清朗的陽光照耀,讓我們備感愉悅,她眼中的教育事業是一項非常艱巨但極富趣味性的快樂遊戲。她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填鴨式」教學模式是不會吸引到孩子們的,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繽紛有趣的表現形式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只有讓中華文化和年青一代的成長發生關聯,讓他們覺得中華文化與自身的成長息息相關,這才能成功地向下一代傳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也許正因為有張曉慶女士這般以孩子的天性為根本,以文化傳承為初心的教學理念的堅持貫徹和實施,在文舞匯教育中心內,我們聽到、看到最多的也正是來自那些孩童們的天籟般笑語和無邪的笑容,在這裡教與學都是快樂的,是自由的,師生間互動感染,彼此增益。

潤物無聲,尋根文化

在利益交錯的商業浪潮之下,被日益肢解的傳統藝術文化總是不斷地陷入各種困境,「造假門」「抄襲門」等嘩眾取寵式地博人眼球,無一不在向社會展現著世人的焦慮與不安,追本溯源大抵都是來自文化自信心的缺失,和自身價值的不確定。

正如在香港這個備受歆羨與質疑的兩極化城市,有人嚮往這裡的繁榮經濟,有人質疑它的「文化沙漠」屬性。但在這個多元化的城市其實充滿更多的可能性,而人們對於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也更為迫切,也更加敏感於尋求來自根文化的安全感。

張曉慶女士參加香港中華文化總會主辦的「文化之旅」活動合影

「沒有經濟的文化是貧瘠的,沒有文化的經濟是空虛的。」深諳兩地人文差異化,且已為人母的張曉慶女士,一直以來都非常熱愛中華傳統文化,長期遊走於兩岸四地文化活動及遊學訪問專案中,也因此看到了這座現代化城市所缺失的文化及藝術的養分,也是一種文化藝術上的「營養不良」。她自言在與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能單單是知識的豐富和技能的提高,更需要一種健全的歷史觀、宏大的世界觀、多元的價值觀以及正確的道德觀、篤定的人生觀。

在她看來,歷史上任何一種文明的印跡都是在豐厚的文化土壤上傳承下來的,遠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是需要一個漫長而耐心的發展和演化的過程。而任何知識學習的基本動力都源自於好奇心和興趣,如何培養孩子們在網際網路及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的時代仍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探求和追尋的求知慾是重中之重。

張曉慶女士及其團隊主辦「香港及內地各界精英中秋華服音樂聚會」通過此,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來自中華文化的魅力,她在香港教師團體、青年團體、學生團體中搭建了一個可以觸摸到傳統文化的交流平台,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將傳統文化與青年一代的生活、工作、學習交融互動。諸如,「願·圓元宵文化集市及喜樂會」的文化藝術主題活動,借動漫基地的平台開展了互動課堂體驗式的文化集市形式;以及「中秋赤柱聚會——中華服飾街拍及華服賞樂派對」,通過穿著中華傳統服飾進行街拍和中華民族民間歌曲演唱會的形式,把全港各界喜愛中華文化的年輕人凝聚到一起。

張曉慶女士邀請鳳凰衛視「台聲」張妙陽先生(前排中)與香港各界媒體友人舉辦語言藝術交流分享會及優秀作品發佈會

與此同時,張曉慶女士也是中華民歌藝術推廣協會重要推動者,她積極將各種現代流行演繹方式與民歌藝術相融合,綻放獨屬於民歌藝術的華章。他們還舉辦了「中華傳統文化創意大賽」,用Rap唱《三字經》、用功夫操來演繹《弟子規》、用朗誦劇來再現《木蘭辭》,將太極文化與現代舞結合等等,將經典智慧與當代藝術手法無縫融合,給予了全新、有趣的演繹。

張曉慶女士及其團隊主辦公益文化藝術活動「願·圓元宵文化集市及喜樂會」,並於活動上表演太極拳

此外,他們還通過各類網際網路社交途徑加大文化教育的普及,長年在臉書與喜馬拉雅FM上進行教學方式及哲學理念的分享,幫助更多的父母及孩童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更全面的家庭養育理念,並形成屬於東方的家庭教養思維模式,引導家長在面對孩子關於人生哲理方面的提問範疇時,能夠正視來自孩子和自身的問題,真正地和孩子共同成長,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自身的成長功課。不難看到,無論世界如何變幻,教育的本質都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若能在互動玩耍樂趣中,順其自然地接受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啟迪,那將是家長和孩子最大的幸運。張曉慶女士也提及以朗誦的方法來進行的背誦不失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背誦看似枯燥,但若加以朗誦這種表演藝術,以及正確有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對文章作品進行深入瞭解和演繹,便如同播種,經歷萌芽氣候,隨著各種曆練養料的助力,最終得以茁壯成長。朗誦藝術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完整的個人認知及邏輯體系升級的完整過程,所涉及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優秀文學作品,注重個人理解與情感的投入,將作品的人文特性和思想精華進行藝術的再創作。

培育種子成長的過程開始總是比較漫長,但心中的種子一旦開始發芽,便會成為孩子們未來生命成長和人生際遇時刻的貴人,護其終身,受用終身。

逸舞飛揚,舞悅文傳

除了要處理文舞匯教育中心內日常事務以及各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協會及團體活動,張曉慶女士還創立了一個非牟利的舞蹈團體——「逸舞飛揚」,召集了許多愛舞的年輕人一起用揮灑自如的肢體語言去解讀中華文化的資訊。

張曉慶女士活躍於香港各社會團體的文化藝術表演舞台上,盡一己之綿力傳揚廣博的中華文化的雋永魅力

因為在香港有很多機會讓年輕人都接觸跳Hip-Hop、Jazz等現代舞蹈,所以她也希望能為同樣對中國舞蹈感興趣的人們提供自由的舞動空間。而逸舞飛揚成立至今,除了培養具有專業舞蹈技能的舞者外,也向零舞蹈基礎人士授課,如今隊伍也愈發的龐大,累計下來教授的學生百餘名,遍佈香港各個階層與年齡段。

除此之外,張曉慶女士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評級香港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致力推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她在舞蹈訓練中,時常會給學員們講解不同的民族舞蹈背後所蘊含的文化,通過舞蹈反推文化,從歷史、地域、習俗入手讓學員瞭解各種民族舞蹈的形成,而非機械性的訓練而成。她也喜歡在舞蹈裏插入一些現代或者其他地域舞蹈元素,如在新疆舞裏融入中東肚皮舞元素,提升觀賞性與趣味性。

由於舞團本身是非牟利性質的,團員們參加演出拿到的費用都會用作團內開支,團員們也非專職,日常工作也異常繁忙,但每個人都是因為興趣聚集在一塊,沒有義務卻都自覺承擔團內工作並盡心排練舞蹈,通過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們也經常藉助舞蹈的形式進行社會籌款,用於支持公益事業。

張曉慶女士主持「善德基金關愛科研青年發展計劃中國航太之旅2017」活動,並訪問三代航太英雄

不過,舞團也只是一部分,張曉慶女士本人極為熱心於社會公益活動,她與友人先後參與捐助了三所希望小學。在「全港普通話教師義工聯盟」的團隊中推廣誦讀經典的活動以及排練「弟子規功夫操」的排練活動等類似活動。文舞匯也會不定期舉辦讀書會、座談會、繪畫班、朗誦交流和比賽等,形式靈活互動地在青年中形成文化溝通和交流的氛圍,讓更多的青年人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和每一個參與活動的青年人一起舞出不一樣的青春。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華人CLUB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華人CLUB |

您可能感興趣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一行來青雲譜區調研文化產業工作
演員王宇擔任華夏傳承文創中心形象大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保護研討會開幕
光雲大學韓國語文化教育中心介紹
吳仁寶教育館」暨「吳仁寶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濟群法師蒞臨香港衛視佛教文化傳播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樊慶斌和海外列席代表洪衛國訪問北大武術研究中心
專訪猛獅科技科研管理中心劉丹
提升民間文獻利用和研究水平——訪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亞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朱軍教授任中心主任
慧開法師到訪香港衛視佛教文化傳播中心
5G時代的智慧教育和學校變革暨灣區教育研究院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珠海舉行
獲聯合國科教文亞洲中心拿瑪獎國畫家陳秋草作品欣賞
特邀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主任趙振宇教授來我司做專題培訓
趙正堂先生贈原山張氏文化研究中心《紫氣東來》國畫
中寶泓文物鑒定中心盛邀國博研究員李知宴等專家組織免費鑒定活動
網路華文學習祝賀佩蘭舞蹈藝術中心五周年慶典 《千島中華舞韻》在菲律賓引起轟動
圖書館、文化館、文創園 朝陽區勇當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推器」
強生先進技術海南博鰲教育中心揭牌儀式舉辦
論文推薦:淺析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