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大城市應該一起學習《2017年倫敦交通發展戰略草案》

中國大城市應該一起學習《2017年倫敦交通發展戰略草案》

汽車帶給人類便利,也帶來了很多全球性問題。例如,機動車爆髮式增長,使得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增加,並加劇了城市的空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自然,也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交通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世界金融中心倫敦,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是全球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之一。在經歷了各種陣痛後,一直積極探索緩堵的破題之道,其在中心區徵收交通擁堵費的舉措,已成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經典案例。

近日,cityif公眾號摘要報道了倫敦市最新發布的《市長交通戰略草案(2017)》(Draft Mayor』s Transport Strategy 2017))。報告提出,要進一步限制小汽車使用,實現在2041年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0%的目標,以及倡導健康街道、健康市民,提升公共交通體驗和構建新的居住和就業場所的三大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再次凸顯了對綠色、集約、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戰略訴求。

我們讀後,深感震動,深表贊同,也深有啟示。

1、立足於千萬級的世界城市,力主構建綠色出行主導的交通模式

英國早已完成城市化,城市化率已經高達91%。倫敦也早已是公認的世界城市之一,現狀人口870萬。此次《市長交通戰略草案(2017)》,立足於展望204年大倫敦城市與交通發展戰略。其預測,2041年倫敦人口將增加到1050萬。

這一驚人的預測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其準確性、現實性如何?依據是什麼?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世界大城市的集聚與成長還遠遠沒有停止,也是難以抗拒的客觀規律。

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集聚,並不可怕,關鍵在於選擇怎樣的城市與交通發展戰略路徑。倫敦市長的答案是:「倫敦人需要安靜、安全、無障礙的街道,這些街道並不是由機動車主導,而應該適宜於步行、自行車以及人們靜靜在此享受光陰。」

倫敦確立的交通戰略目標是:到2041年,倫敦市的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比例,由2015年的64%提高到80%。倫敦將成為對小汽車交通不友好的城市,要將內倫敦的擁堵收費政策運用到全倫敦的所有道路,還要按照小汽車出行的每車公里進行收費。

中國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城市化進程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可以預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大多數省的省會城市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躋身於千萬級巨型城市之列。倫敦的城市交通發展理念、目標和戰略非常值得學習借鑒。

中國的城市機動化進程,也已進入到極為敏感而困難的關鍵時期,嚴重的霧霾和擁堵正在從特大城市向全國大中小城市乃至小城鎮蔓延,可謂已到了一個需要拉響緊急警報的「黑色交通」年代!

筆者日前發文解讀中央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城市交通領域的體現和落實,其核心觀點也是,儘快轉變「以車為本、以路治堵」的錯誤思維與做法,實行城市道路交通時空資源的再分配,減少小汽車的佔用和霸權,將更多的時空資源向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這樣的綠色交通轉移。

2、城市發展,交通發展, 「健康為本」

此次倫敦發展戰略中提出的「健康街道、健康市民」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十個健康街道指標,旨在重新塑造交通資源公平分配、可達性強、具有包容性和吸引力的城市街道空間,為行人提供低碳、綠色、美麗、舒適、宜人的高品質步行環境和安全的交通服務,為步行、自行車以及公共交通方式提供公平的路權和便利,健康街道在本質上,是對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傳統綠色交通的一種追認和回歸。

其實早在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明確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上世紀70年代,受簡·雅各布斯對美國城市街道過度小汽車化的嚴厲批判影響,開始推行「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s)設計」的理念與行動,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立可步行、可騎行、舒適而有活力的街道空間與環境,鼓勵人們步行、騎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筆者認為城市要讓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最重要的是這個城市應當是一座健康的城市,這裡的市民都是健康的市民。在2009年,筆者提出「健康路網、健康交通」的理念與目標,健康城市的道路網體系應當是「有機、活力、生態、宜人、公平、安全」的,具有合理的等級級配、網路布局、功能組織、設施配置和精細設計、精細管理,滿足人和物的安全、高效移動和輸送,同時具有適宜人駐足、交流、欣賞的優美的道路景觀、開敞空間、文化特色和安靜清潔的環境。

在30多年爆髮式的機動化進程中,中國大量歷史街區、街道受到強烈衝擊甚至摧毀。歷史的街道不僅具有交通功能,還具有社交功能,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場所。而伴隨機動化進程的發展,街道空間的活力受到破壞,城市生活品質下降,人類追求充滿活力、安全、可持續且健康的城市這一夢想也變得艱難。中國曾是聞名於世的世界第一自行車王國,經歷了近30年爆髮式增長的機動化衝擊,自行車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步行交通更是舉步維艱。

儘管一些城市意識到回歸綠色交通的必要性、緊迫性,開始重新重視自行車交通設施建設,但並沒有對小汽車交通霸權做出必要的反思和糾正,而是熱衷於化巨資在郊外建設連綿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綠道,在城市內部把步行和自行車最需要的街道讓渡給小汽車,再建設騎車人極不方便的高架自行車道,還美名曰「自行車高速公路」!還有人試圖發明不影響小汽車通行的空中「巴鐵」。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與行動,有必要認真徹底地檢討和反思,倫敦新版交通戰略給了我們極好的參照。

3、公共交通體驗提升戰略:反常規思維的驚天之舉

新版倫敦市長交通戰略草案中另一大交通戰略是提升公共交通體驗,即利用健康街道的方法,促使短距離出行向步行或騎自行車轉移,然後,通過將WiFi引入地鐵、適當給予公共汽車優先權、保持公共交通的優惠票價等多種舉措,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增加其交通吸引力。同時,與步行、自行車交通無縫銜接,形成對個體機動化出行的競爭力,從而削弱小汽車的主導地位。

在此基礎上,倫敦還雄心勃勃提出,開通兩條新的穿心軌道交通Crossrail線(此線將於2019年就投入運營)和Crossrail 2線計劃,期望將東南英格蘭乃至全國的企業、居民和通勤者吸引到倫敦及其市中心來(難怪他們預測到2041年大倫敦人口將達到1500萬!)。

早已完成城市化進程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國,有如此的魄力,不再考慮如何疏解倫敦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反而要通過公共交通大幅提升,在大倫敦地區創造大量的居住與就業新機會,將全國的人口與就業繼續向大倫敦集聚!這可謂是反常規思維的驚天之舉也!

倫敦是著名的「田園城市」理論發源地,也是最早開展環形綠色隔離帶、大城市功能疏散、衛星城建設實驗的城市。其實踐的結果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最大的成功是,全國性的文化保護與復興、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公園和美麗鄉村建設;而最大的失敗是大城市人口與功能疏散。這也許就是此次「倫敦市長交通戰略」提出這樣驚天之舉的理由。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理念始終堅持「嚴格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適度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鎮」,已被證明是不現實、不成功的。原因是,這樣的理念違反了城市化進程的客觀規律,也與世界城市化進程實踐不相符。黨的十八大以後,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強調了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突出了城市群和城鄉統籌兩大重點,明確了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理念與布局的重大調整,是十分正確的戰略決策。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具體實施策略與路徑上,我們還需要認真學習借鑒國際先進國家與城市的經驗,無需片面追求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與功能疏散,堅定不移推進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突出強化公交優先、公交引導和公交都市發展策略實施,加快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都市圈和城市軌道交通及多層次多模式路面公共交通、城鄉公共交通建設,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乘客的公交服務體驗,由此來支撐、帶動、引導和促進城市化、城市、城鄉的健康協調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居住和就業空間,以此來順應城市化水平持續提高,大城市人口與功能持續集聚與增長的必然趨勢。

4、「綠色交通」是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治本之策

倫敦2017年交通發展戰略重申了綠色交通在緩解交通擁堵中的重要地位,強調了「交通系統不僅服務於交通需求,也要注重營造人性化的城市活動空間」的核心理念,其本質是維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的綠色交通理念,是對過去街道設計的反思,也是新時期交通規劃思路的重大轉變。

國內城市正處於小汽車時代後期的擁堵陷阱中,依然偏離綠色交通的方向,導致交通結構失衡、擁堵加劇。如果還堅守「因堵治堵、以路治堵」老路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只能越治越堵!單一強調公交優先、公交主導,無差別化進行公交分擔率指標考核,其實也是緣木求魚、畫餅充饑,並不能有效回應人們對小汽車的偏好和個人機動化進程的挑戰。只有立足於建立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完整的綠色交通模式,考核完整的綠色出行比重,引導真正體面而普及的綠色出行,才能滿足大中小城市普適性的交通可持續發展。

綠色的交通發展戰略是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危機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們的綠色交通發展是不健全的,交通建設和管理粗放化,許多工作流於概念和表面。例如,雖然城市大多倡導「公交優先」發展的理念,但真正將「公交優先」落實到位的城市或地區不多,公交優先戰略推進緩慢。公共交通服務效率和品質較低,不具備轉移小汽車客流的顯著優勢。長期以來忽視步行、自行車的通行需求,在與日益增多的機動車輛競爭過程中,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成為了弱勢群體,慢行交通通行空間不斷受到排擠、出行環境日益惡化,出行安全難以保證,以人為本的理念顯得蒼白無力,只是空洞的口號而已。

城市交通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步行和騎行自行車都是既健康又環保的出行方式,它們的碳足跡幾乎可以忽略,且道路空間佔有率遠低於小汽車駕乘者。揚蓋爾在《人性化的城市》一書中提到,如果步行或騎車能成為正常的日常活動方式的一部分,一個健康的城市的願望就可得到引人注目地強化。近年來,伴隨共享單車在國內的爆髮式增長,自行車交通重新回歸我們的生活,城市規劃和決策者們應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現有的交通發展模式以及管理建設中暴露的問題,轉變傳統的交通治堵思路和觀念。應充分認識步行、自行車交通方式的重要性,構建完整、友好、舒適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充分考慮步行、自行車交通與公共交通系統的銜接,加強自行車停車的建設和管理,倡導「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出行,使之成為既經濟又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方式。同時,以提高 「公交提速、提質、提效」為突破口,真抓實幹,保障公共交通路權,提高公交系統覆蓋率、快捷性、舒適度和準點率,因地制宜發展大容量軌道交通。

可以說,在各種交通方式此消彼長,交通發展模式亟待變革的總體發展趨勢下,堅持發展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綠色交通方式,是打贏交通擁堵戰役的長效化手段。城市應持續加大其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環保、綠色交通的建設力度,逐漸消滅城市居民使用小汽車方式出行的「熱情」,方可建立公平健康的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只有從全局高度認識低碳交通、綠色交通的重要性,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建立綠色交通保障和小汽車防控兩大體系,才能在人口增長和資源緊張的壓力下,走出健康、良性、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發展治理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給賴昌星通風報信的福建省公安廳原副廳長庄如順再獲減刑七月
貴州「治水經」: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
他把贈書給他的人一一記錄在書衣上
河北5市教育局齊發聲:「抵制」衡水一中等民辦學校違規招生
英國經歷脫歐、恐襲、火災的坎坷一年後,梅將做就職周年演講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經濟學人》全球最宜居城市:紐約第57,倫敦第48,中國10城上榜
2019最佳留學城市又是倫敦!美國無一進前10,中國7城上榜
2019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拉夫堡強勢開掛,倫敦四大名校慘烈下滑
倫敦金融城市長3月19日起訪華謀合作
2019年《完全大學指南》排名新鮮出爐!G5差距再拉大,倫敦政經、帝國理工發力上升,UCL險些跌出前10!
《倫敦時裝周》 《2018年2月-2018年秋季》
QS2019年最佳留學城市排名:倫敦世界第1,英美各有14城上榜
華為MATE 20系列將於10月16日在倫敦發布,首發麒麟980!
5月21日英國倫敦!榮耀20系列即將發布
2018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倫敦頒獎典禮
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5月15日華為倫敦發布會 榮耀10即將登陸歐洲
2019倫敦書展落幕 中國圖書出版再受廣泛關注
190112 薛之謙英國演唱會官宣!世巡再添倫敦一城
1968年的英國倫敦卡納比街
小米8 Pro英國倫敦發布 售價比國內貴了近1000元
日本設計師石上純也,當選為倫敦蛇形畫廊2019年設計師!【A963第1647期】
英國倫敦2018年國家電影大獎在波徹斯特大廳舉行眾明星出席
2018年英國樓市回暖 倫敦房價一年漲6%
2019春夏倫敦時裝周發布官方日程,六位華人設計師參與 | 一周時尚新聞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