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當時現場還在施工,我走進大堂,穿行在建築之中……當走到建築中庭,空間突然變得非常開闊,陽光透過細胞牆照進來,那個瞬間真的讓我很震驚。」

時隔兩年,回顧自己主持設計的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時,美國建築設計事務所 Perkins+Will 的全球設計總監 Ralph Johnson 表示最滿意的是建築中庭的設計。那面被稱為「細胞牆」的曲面牆體,像是由無數生命體的細胞結構組成,從天花板一路貫穿到建築底部。整束的陽光通過一個個玻璃塊透進室內,被打散成一塊塊光斑,印在地板、牆面和恐龍的骨架上。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界線由此模糊了。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Ralph 將這種設計稱作是一種「隱喻」。這種文學修辭還被運用在了別處:博物館東立面用綠色植物鋪成了一道「生命之牆」,代表森林;北立面粗糲的岩石牆體,則與「活動的地殼板塊和被河水侵蝕、沖刷而成的峽谷岩壁」呼應;而整座呈螺形的博物館,因頂部布滿綠植而被稱為」綠螺「,象徵的是鸚鵡螺的螺旋結構。

所有的「隱喻」,都與自然相關。

「整座建築背後的想法就是,人們如何能從這座建築的環境中了解自然。」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Ralph 解釋道,「實現這一點的方法是,構築一座人造的建築,但是使它同時又屬於自然。」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螺旋結構是最先構想而出的。在 Ralph 看來,螺的結構是「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最理想和最自然的幾何形態之一」。以這種結構為框架,Ralph 加入了綠色的屋頂。從空中俯瞰,靜安雕塑公園的綠草地與建築相接,一路延伸至頂部的露天平台,「人造的建築」就這樣自然地融入了公園的綠地之中,「像是從中生長出來一樣」。

隨之發生改變的是室內展品的排列以及人們觀展的路線。起點被設置在地面二層,從宇宙的起源開始,線性的敘述順著螺旋結構一路往下,在地下二層畫上句點。這種形式,在 Johnson 看來「與紐約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很像」。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不過與古根海姆美術館不同的是,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有大約一半的空間被置於地下。為解決室內採光的問題,Johnson 和他的團隊構想出了「細胞牆」以及下沉式的「山水花園」。「就是從一個想法發展出另一個想法,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同時考慮當地的文化背景。」Ralph 在採訪中說。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對比上海逐漸拔高的天際線,這座佔地約 44517 平方米、樓高只有 18 米的建築,顯得有些另類。

Ralph 將其稱為「水平大廈」(horizontal skyscraper),與在垂直方向上生長的摩天大樓相比,這種建築往往不那麼奪人眼球。而對比大多數只需自顧自精彩的垂直高樓,設計匍匐在地的建築,難點在於如何使其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融。

Ralph 遵循的原則是使建築不唐突、不打斷周圍環境的延續性,這也被他用到了其它項目的設計中。

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總部大樓,被建在一座小山坡前。為了不中斷從山坡上一路綿延下來的綠色,Ralph 將建築排列成了階梯狀,順著山體的坡度,使其一級一級地向下延伸;建築的高度沒有超過周圍的林木線,每一棟建築的頂部,則都種上了綠植。從空中俯瞰,這片建築體像是一座山城,階梯結構搭配頂部的綠植,使其與背後的山體融合在了一起。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設計的 Tinkham Veale University Center,是一座體量較小的建築。這座學生中心位於校園的中部,臨近一片開闊的綠地,並介於校園的三個不同部分之間。整座建築朝著三個不同的方位,伸展出三條軸線,屋頂也被分割出了斜率各不相同的三個部分。

與前文的兩個項目相似,這座建築像是從綠地中生長出來一樣,成為了校園舊有景物的一處延伸,以及校園三塊分區之間的一個連接點。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Ralph 喜歡用這種方式開展設計:「水平建築是與大地相連的……如果換成垂直建築,就無法搭建出這種聯繫了。」

這種設計的有趣之處,來自於其與周圍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生命力。Ralph 用自己學習班卓琴的經歷做了說明:「你可以單純地對照著琴譜彈奏音樂,不帶感情,但是在彈得比較好之後,你就可能可以體會其中一些微妙的東西。我覺得這點和建築很像,建築可以造得非常死板和無聊,但其實你也可以讓它擁有生命。」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還是建築系學生時,Ralph 也想過建造博人眼球的建築。他生長於芝加哥,那裡不乏名噪一時的現代建築,曾超越紐約世貿中心成為世界第一高樓西爾斯大廈(現已更名為威利斯大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座玻璃大樓建成於 1973 年,當時 Ralph Johnson 剛踏入建築行業,而世界各地的高樓競賽還未真正打響。

「隨著不斷地學習加上經驗的積累,你會意識到,一座好的城市,不會是由一棟棟全都非常引人注目的建築組成的。一棟棟獨立的建築相互抗爭,叫囂著,但它們無法聯繫在一起共同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Ralph 說。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義大利等地的古老街區很吸引他:「建築看上去很相像,但是很和諧,有社區感。」 1976 年加入創立於芝加哥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Perkins+Will 之後,Ralph 開始慢慢探索能與城市和諧相融的建築。

散落在芝加哥各處、由美國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住宅,給了他一些啟發。他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就曾在芝加哥南區見過一棟賴特設計的住宅:「房子與小山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很迷人。賴特總是擅長將結構與地點相聯繫,使建築與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一直帶著這份記憶成長。」

與賴特設計的住宅一樣,Ralph 之後設計的那些水平建築,大多也是非商業類項目。它們不大掙錢,業主的屬性也和商業類項目不同。

「建築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些建築完工後,你並不知道誰會去使用,比如一些商業辦公建築,建築師所接觸的業主是開發商,而不是空間最終的使用者。已經遇到過很多次了,你為他們造了樓,兩年後,又被出售給了別人。建築更像是一種商品。」Johnson 在採訪中說。

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教育、醫療、文化和社會類項目,因為他很清楚這些建築最終是為誰造的,而這一點能幫助他更好地完善設計。

「如果(這棟建築)是用來做實驗的,那麼就得思考如何通過設計,讓在裡面工作的科學家更具創造力。你可能需要增加一些社交的區域,這樣在實驗室之外的非正式場合,科研人員相互交流,碰撞出新的想法。」Johnson 解釋道。

在他看來,建築本身可以配合不同項目的需求,實現更多的功能。

對於博物館而言,建築不是一個用來擺放展品的空殼。「我們知道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任務是什麼,可以通過建築去實現它。當人們進入博物館後,他們就能明白展品和建築之間的關係,它們是如何結合在一起且如何互動的。」Johnson 在採訪中說。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而在教學樓的設計中,大廳、走廊以及各個角落,在 Johnson 看來都與教育相關:「教室是正式的教學場所,但是建築師可以將教室以外的場所打造為非正式的教學場所,兩者最終會結合在一起。」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今,在全球環境逐漸惡化的大背景下,建築還可以變成一種「教學工具」,「來讓人們了解可持續的概念」。在給位於安哥拉共和國首都羅安達的 Agostinho Neto University 設計教學樓時,Ralph 和他的團隊在建築的頂部加了一個凌空的巨大屋頂,風可以拂過起伏狀的結構,並能通過屋頂表面的空隙吹入庭院內,完善建築的通風情況,給房子降溫。對於沒有足夠經費支付製冷設備與能耗的非洲國家,這是一種應對高溫的低成本手段。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看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你或許想知道他的想法

而這些項目的公共屬性,也給予了建築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我加入 Perkins+Will,就是因為當時他們剛好有一個學校的項目。我現在還是喜歡做教育建築。這幾年,文化類項目也做得更多了,這些項目有更大的創作自由,而且它們是公共項目……社會性建築,教育、醫療、文化等,都是對社會發展非常有益的項目。我覺得做這些項目時會讓你對建築產生好感,因為它可以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有助於整個社會的進步。」

有人從 Ralph 的這些作品中,總結出了一些相似處,比如風格簡潔,在功能上強調可持續,並將這些稱為他的風格:「有人會和我說,能看出某座建築就是我的作品,或者說我的作品之間有一種連貫性,我有自己的風格之類的。我其實沒有想去打造什麼風格,我不是太喜歡簽名化的作品,看上去永遠一樣。」

不過他不否認其中的連貫性。他會不時地回訪自己完成的建築,並從中發展出新的想法:「有的時候回訪你建成的建築,能學到一些東西。因為在設計的時候,你的想法可能是它會被這樣使用,但可能真正的使用者不一定是那樣用它的,這些方面你再回去看,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而與事務所內的不同成員一起回顧完成的項目,也成了他的一項工作內容。作為 Perkins+Will 的全球設計總監,在主持設計自己的項目之外,他會定期飛到全球的各個辦公室,與當地的團隊一起討論不同的項目。

全球各大辦公室中,不乏年輕的建築師。他們早已跨過了 Ralph 用紙和筆做設計的「原始」年代,借用電腦技術來開展設計。「但是沒有變的是,你仍然需要一個大的想法,電腦只是讓實現的過程變得更高效了,但是思考的過程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工具變了,本質的東西沒有什麼變化。」

在 Perkins+Will 供職已有 40 年,Ralph 已超過了退休的年齡。不過他沒有打算過退休,因為他還有不少想要去嘗試的項目,比如從未涉足過的宗教建築:「除非是健康原因,對於我來說建築師是永遠不會退休的。我覺得如果在掌握著這麼多知識,並還擁有創造力的時候退休,是很遺憾的事情。」

題圖及文內圖(如無註明)均由 Perkins+Will 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陸軍的駱駝要失業了,取代它們的是無人車
NBA 更新了 logo 設計,這還是 48 年來第一次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言承旭與林志玲:他倆的故事我只想聽結局,並不想看過程
想要與眾不同的背景牆嗎?請看過來……
用你沒看過的視角,去看事物與你想像不同的一面
看過他的照片,我才知道什麼是創意攝影
如果這些都沒看過,你也好意思叫社會?
這些奇葩事不知道,還說你看過世界盃?
關於《幻樂之城》,看過現場的觀眾,是如何爆料的你知道嗎?
這幾部想看又不敢看的電影,我猜你就看過《看見惡魔》,全看過的我服你!
想知道植物牆的應用場所,看過來
林志玲言承旭再度否認結婚,可我們只想看結果不想看過程啊
李建成真的那麼草包?看過他的履歷後,你就知道我們都被騙了
國內手機維修做得怎麼樣? 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國內手機維修做得怎麼樣?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你看過間歇泉嗎?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嗎,這裡告訴你!
春季要養肝,你知道哪些食物對肝好嗎?不知道的趕緊看過來
有那麼些看過的精彩電影,你知道它們的導演是誰嗎?
看過才知道,這才是我們國產電影的真實水準
看完讓人心情很澎湃的老電影,不知道你有看過嗎?
你一定看過昆明滇池的海鷗,但是你知道它們是從哪飛來的嗎
話題|你有看過哪些讓你覺得生活如此美好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