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進安水墨教學實踐

劉進安水墨教學實踐

【按語】劉進安作為當代水墨的重要實踐者,其影響力很大,有眾多追隨者,他主持的「現代水墨工作室」在多年的教學中取得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這次展覽的舉辦,能夠讓人較全面地了解劉進安工作室的教學情況,了解現代水墨工作室的特色與優勢,對現代水墨的思考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

劉進安 《月夜之一》 247×551cm 紙本水墨 2016

關於現代水墨教學思路 —

為什麼將我們工作室定義為「現代水墨工作室」?工作室的教學方式是怎樣的?

劉進安:大約在2003年,我們學院成立了「現代水墨研究所」,張道興老師給題寫了匾名。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院里開辦了四個工作室,「現代水墨」工作室是其中的一個。對「現代水墨」這個詞,當時也存在了一些不同的說法。我個人認為,「現代水墨」這個名字的定義,更多的體現在傳統中國畫向現代水墨藝術這個狀態上的轉移,如何在當代社會環境下形成有說服力的立場,使我們的水墨能夠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一個根本上的調整和改變,從中國畫的角度設置問題,拓寬領域,改變思路。所以,在教學中創作模式的研究與探索也是工作室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我們把現代水墨研究作為教學的主線,圍繞著這個主線設置課程和訓練方式,打造適合於這個定位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通過課程設計、教學方式、時間順序以及相關的環節設置,讓工作室更趨向於研究與實踐,通俗地說,它應該是一個實驗性很強的工作室,充滿著各種可能性的工作室。

怎樣看待80後、90後的創作面貌?

劉進安:其實,80、90後的畫家就在我們身邊,學校的學生都是這個年齡段,關於他們的作品,更多的是在雜誌和微信圈裡看到的。在我看來,這些年輕的畫家基本上都是在校生和畢業生,生活閱歷也是在校園和校園周邊這樣一個狀態,我說的這個周邊,是指剛走出校園,還帶著校園痕迹。所以,作品更多呈現出的是稚嫩和乾淨,現代圖式的來源基本上出於網路或資料等範疇,技術痕迹又是校園技術。所以,在總體面貌上缺少了一些個人化的理解,這是給我的基本印象。藝術有兩個重要指標不應忽略,一個是創造,一個是精神。創造的內涵有時並不依賴於你的技術水平,它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思想。同樣,精神也如此,如果你具備這種條件和素質,你的取向就明確,作品就會有內容,有感染力。從目前來看,市場或名與利的因素在作品中也有所影響。當然,現在的年輕畫家綜合能力強,敏銳,技術過硬,我說的這些對你們來說算不上什麼問題,我的意思是,只要目標明確,你們做的會非常出色。

這些年,您的藝術面貌一直在改變,您怎麼看待這些變化?

劉進安:關於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也是老話題,通俗地說就是遵從性情,將藝術當作一個抒發性情的愛好,是愛好,就不會在意自己的變化,就會尊重自己的感受,不會讓自己來限制自己,給自己的感覺是開放的,不要去遏制它。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了誘惑力,這也是我最直接的想法。

創作必然會隨著心情、狀態、年齡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是規律,也是正常的表現。從理性角度去說,藝術本身是抽象而神秘的,是無止境的。這個無止境,在你的意識里,就充滿了誘惑力和畫下去的慾望,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一種原動力,使你不斷去追尋、去探索一種主體的內容。之所以我現在對它充滿了興趣,可能原因就在這裡,覺得畫面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沒這個東西便很難去堅持。所以,我不會在意「變化」這些東西,其實所謂的「變」也是相對而言,人的性情和表達手法都在那裡,根本上的改變也不可能,我們只是在有限的空間內,表面上風格變了,實際上內在東西並沒有改變。如果誰有百變的能力,我倒佩服他,認為他是真藝術。所以,每個畫家的作畫方式與過程應屬藝術範疇,是藝術行為方式,是藝術的表現特徵,只要他所從事的藝術能夠承載他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追求及理想,就是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

對於當今現代水墨的現狀,最不滿的地方在哪裡?

劉進安:其實每個階段的創作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現在的水墨狀況也是原因複雜,傳統的、現代的、國外的,有點各行其道,說法多,主張也多,影響到作品,作品也就不單純了,各種因素摻雜一處能出好作品嗎?

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社會的過渡期,社會在轉型,文化也在轉型,但在轉型期間最應該遵循的是民族文化價值觀這條主線。不應讓表象的觀念、說法、主張、東方或西方的混淆了我們應該遵守的主體價值。我們也許還沒有真正進入工業化社會、現代社會,我們的骨子裡仍然摻雜著很多舊有的,諸如道德的、文化的、思維的那些痕迹,它們糅在一起,產生了一些不太真實的東西,容易在一個表層上論短長,在技法層面談藝術,在進步中搖擺。事實上,我們的表現對自身所繼承的東西以及所面對的東西都不夠自信,說不出理由,不自信來自於不明確,說不出理由是提倡者缺乏應有的文化思想。所以,現代文化理論體系建設是我一貫主張、呼籲的一項內容,這一體系建立不起來,我們就扔不掉舊有的觀念,扔不掉西方價值觀對我們的滲透與影響,我們就也不能明確選擇和建立我們的當代文化與藝術。

您認為我們應該傳承的「水墨精神」是指什麼?

劉進安:我們注意到,「精神」的濫用在近一時期非常普遍,什麼「寫意精神」「筆墨精神」,也包括這個水墨精神。我原來有句話,是「沒有偉大的技法,只有偉大的精神」。意思是說技法再好也不可能用「偉大」這個詞來形容,只有「精神」才稱得上偉大。寫意、水墨用「精神」來說中國畫的事,讓人覺得我們在精神上蒼白。所以,「精神」的源頭應該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只有這個精神永恆,你們說的「水墨精神」才能發揚光大,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的確應該強調一下立場。

前幾天,我在一個報道中,看到某個學院成立的座談會上針對中國畫問題的發言,涉及中西文化時,總是用強勢與弱勢這種類比關係,這種說法似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把自己稱為「弱勢文化」的做法,我想在地球上也找不出第二個。暫且不說這種比喻出於何種原因和背景,或者想說明什麼問題,但這種比喻本身我認為是屈膝的。文化可以用弱勢、強勢來形容嗎?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怎麼可以用一個「弱勢」來稱呼?只有人的弱勢和國家的弱勢才能導致文化上的弱勢。讓人不解的是,一面在水墨領域主張中國畫要「回歸傳統」,認為中國傳統博大精深,至高無上,把「筆墨」價值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認為是中國畫藝術的核心價值;一面卻又把自己稱為「弱勢文化」,並以這個「弱勢文化」為基點來設計中國畫的出路,是不是覺得很可笑?從這個意義上說,「水墨精神」的指向是我們應該堅持的立場和原則,它的內涵恐怕也就在這裡。

15年來,工作室的教學理念有哪些調整和變化?

劉進安:教學理念也是我一直重視的,包括教學模式的探索,就目前來看,我們在工作室理念上越來越清晰,就是貫穿一個立場,劃分一個界線,使教學與創作研究指向更加明確。15年來,通過歷屆學生的努力,從教學指向到教學模式,逐步走向成熟,收穫了很多出色的作品和有成績的學生,從結果中也能看到我們這個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和培養能力。

— 劉進安學生作品 —

《他們NO.11》 趙飛 225×125cm 紙本水墨 2008

《叢生 14》 曹鑫 120×79cm 紙本水墨 2017

《夏歌》 侯曉輝 100×130cm 生宣卡紙、紙本設色 2017

《不須語》 王華軍 179.5×145cm 紙本水墨 2017

《呼吸》吳芸 宏旭 97×180cm 紙本水墨 2017

《花非花》 安泊金 240×125cm 紙本水墨 2017

《懷揣夢想,生命才如夏花般絢爛》 王國京 180×97cm 紙本水墨 2017

《輝縣寫生之二》 王秀林 60×40cm 紙本水墨 2014

《寂境》 王閏 90×360cm 紙本水墨 2017

《江帆樓閣圖》 王牧羽 179×96cm 紙本水墨 2016

《烈日》 龐璐 142×178cm 紙本設色 2017

《臨水照花之七》 王微 69×46cm紙本水墨 2015

《夢見靈魂》 茹輝 178×96cm 紙本水墨 2017

《夢醒之間》 於最 138×68cm 紙本水墨 2017

《密語—秋日》 楊鵬 180×196cm 紙本水墨 2014

《冥冥塌場》 王小飛 180×180cm 紙本水墨 2016

《暮色初上》 張明弘 57×141cm 紙本水墨 2017

《逆流之四》 王沅禎 65×100cm 紙本水墨 2012

《飄》 劉秋偉 125×225cm 紙本水墨 2016

《人群》 董明星 160×246cm 紙本水墨 2017

《人戲系列NO.2》 樊傑穎 124×124cm 紙本水墨 2016

《IN LOVE 2》 胡朗月 136×272cm 紙本水墨 2017

《白浪河寫生》 王法強 46×69cm 紙本水墨 2015

《大海系列—心之二》 宋忠山 136×68cm 紙本水墨 2017

《高居圖》 李振東 65×45cm 紙本水墨 2016

《荷之系列》 程建國 68×68cm 紙本水墨 2012

《太行寫生》 劉軍 50×50cm 紙本水墨 2015

《天桂山寫生》 馬岩 45×75cm 紙本水墨 2016

《眺望新生活》 蔡敏 50×50cm 紙本水墨 2015

《威海寫生之里口山》 於宏濤 178×96cm 紙本水墨 2014

《鄉關何處 2》 姜浩 60×97cm 紙本水墨 2015

《椅子》 郝世明 168×168cm 絹本水墨 2016

《寅時· 飲食》 魏文濤 144×366cm 紙本水墨 2017

— 結尾 —

一個秉承自己學術主張的現代水墨工作室,在探尋和創造的路上,走到今天,我想起無數個與同學們一起寫生、研討和展覽的日子。

遵從真實感受,尊重個體性格和生命本質的闡發,立足當下,試圖讓那些被遮蔽、遺忘的價值一一浮現。張揚人的主體意識成了水墨擴張理念的初衷,對人性和社會的觀照是藝術發源的根本。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年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光亮如星星之火,不時地在當今畫界閃現。

我們力求摒棄外在的浮華和誘惑,不慕名利,堅守獨立純粹的學術,大家在發現自己和塑造自己的過程中,也在尋求屬於自己的學術方向。

藝術是一生的事情,既然選擇了,我們就有責任將其進行下去。在中西兩大藝術體系中探討視覺語言的方式和價值是由來已久的話題,我依然覺得,在當代藝術陣營里,當代水墨這種屬於中國人的思維和價值理想的藝術形式依然值得傳承並發揚光大。因此,建立當代水墨的語言秩序和價值體系成了每一個藝術家共同的課題。

無論藝術世界如何嬗變,在那片聖潔無比的宣紙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永遠是一片廣大無垠的空間,那裡充滿未知和各種可能性,我們有信心向著那個方向而去……

劉進安 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寶齋在線 的精彩文章:

莫建文國畫作品欣賞

TAG:榮寶齋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進安教授現代水墨作品欣賞!
李新安水墨小論
姜永安水墨肖像欣賞
幽深靈秀——楊昌林水墨山水畫
羅小安水墨作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輝水墨作品欣賞
【幽深靈秀】楊昌林水墨山水畫
王憲:兒童水墨教學背後的人文思考
水墨淡韻美學復興之旅
精選國畫水墨山水,賞析學習!
攜筆墨遠遊——呂品田的水墨山水
「繪畫」劉懋善水墨
精彩水墨|藝術西湖國際水墨博覽會
水墨花卉·步驟教程
追夢黃山——劉東方黃山題材山水畫帶您走進水墨徽鄉
李兵 水墨西域
水墨浸潤的山水畫創作者——周培安
當代實力派畫家王立全,素雅清新的水墨山水畫
水墨中國當代山水
美甲教程|寫意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