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人的素養與泡茶工序技巧

茶人的素養與泡茶工序技巧

品茶

一、茶人的素養

在日常生活中,懂茶、會茶藝的人會更受歡迎一些。茶藝是不僅高雅而且安靜,有著悠久的歷史。懂泡茶且長泡茶的人,能讓人覺得更容易接近和喜愛。

1、心 神 靜,易 相 處?

茶比較適宜於安靜的環境,常在安靜的環境中,心態也會變得更加平和,而平和的心態表現在人的身上同樣能帶給別人安靜祥和的感覺,更容易接近和相處。

2、重 細 節,有 耐 心?

泡茶是個繁瑣的活,更注重細節。選擇茶具、環境格調、茶葉多少、水溫高低、時間把控等等都需要小心翼翼,精心講究。久而久之,人的耐性也會得到磨練,在與人相處中條理清楚而有耐心,不會給人不耐煩的感覺。

3、懂 禮 數,重 禮 儀?

泡茶是一門關乎禮儀的學問,長期泡茶,會比較注重禮儀細節。長久以來會形成尊重對方的習慣。慢慢地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互尊重,容易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禮節習慣,待人處事更懂禮儀。

4、不 妄 言,共 和 諧?

經常泡茶,見過喝過的茶多了,通常也就不會直接評價一款茶的好壞。久而久之,如待人處事一般,不輕易評價別人,不道人長短,養成言語謹慎的習慣,做事學會多分析。

5、宜 取 舍,會 選 擇?

茶道講究天人合一,歸於自然,更是一個循序漸進,沖泡過程不能急於求成的慢活。長期泡茶,就會懂得,需要綜合自身的素養、能力,來選擇相對合適自己的事。

忙忙碌碌的生活,想專門花點時間來泡茶對於很多人來說已變得奢侈,有時間就泡泡,沒時間就簡單喝,不強求,不刻意,不也是一種挺好的生活態度??

茶香

二、泡茶的技巧

在茶葉店或者是和茶友一起喝茶時,大都能喝到非常好喝的茶品,可一旦自己有點雅興地開泡,卻完全不是當初的味道,怎麼喝怎麼不對。這主要是忽略了一些泡茶中的小細節,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泡茶的一些小細節小訣竅。

1、溫杯潔具不可少??

沖泡任何一種茶葉時,都需要先用開水將所有器皿都燙一遍,「溫杯潔具」顧名思義,除了清潔茶具,溫杯也是使茶湯更好喝的一個前提。如果直接將茶湯倒進沒有燙過的杯子里,茶湯溫度就會迅速下降,從而影響茶湯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燙一遍茶具,茶味也會更純正哦!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茶葉太少的話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則茶味過濃,一般來說100毫升左右大的蓋碗,放5-7g干茶,能夠充分體現一款茶的特質。在剛開始時,最好使用電子稱來稱量,以求得到準確的投茶量。等到沖泡熟練了以後,量的多少就比較容易把控。當然,最好還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來自行調整,「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放到茶葉這裡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紫砂壺相較蓋碗而言出湯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減,沖泡時間也需要適當縮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壺,器形不同,壺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說每一款都有適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議大家多實踐,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沖泡時間有講究??

沖泡時間對茶湯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湯的時間,也是計算在沖泡時間中的,最好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注水和出湯時間。??

雖然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時間短些,因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葉經過第一泡的浸潤之後,第二泡的內含物質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縮短一些時間。

另外茶葉如較鬆散,或碎末較多,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較快,需要適當減少沖泡時間,防止茶湯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4?、水溫是關鍵??

水溫是首當其衝的泡茶關鍵,用高於90℃的水沖泡綠茶,茶湯的活力就會降低且容易燙壞茶葉;沖泡鐵觀音要用沸水,否則香氣不揚,陽剛的風格也表現不出來;紅茶則要用85℃至90℃的水沖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過高容易燙壞茶葉。

單說普洱茶,不同的普洱沖泡水溫都不一樣,像班章、易武這樣滋味醇厚的古樹茶必須用沸水沖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釋放;沖泡熟茶的水溫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後還需要「淋壺」,保持壺溫不降,這樣沖泡出的茶湯滋味強、湯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獨芽茶,沖泡水溫在90℃至95℃即可。

可以說每種茶都有最適合它的溫度,這個問題有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有專門燒泡茶水的壺,其底盤上一般都會顯示當前水溫,根據需要的水溫來燒水就可以啦!

5?、水線的影響力??

何謂「水線」,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簡單的倒水還能有什麼學問?答案是肯定的,水線的高低、快慢、疾緩、走勢、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口感,分別影響著茶湯的溫度、濃淡、協調度、均勻度和飽滿度。

如有些茶因為強調湯感,其茶本身內涵物質豐富,咖啡鹼含量高,所以對沖泡手法要求較為獨特。如注水時沿杯壁定點注水,避免擊打茶葉,出湯時也應避免出湯過急。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鹼過度析出,使得茶湯過於苦澀。

注水方式常見的有四種:高沖、高吊、低沖、低吊,注水點還分螺旋形注水、環圈注水、單邊定點注水、正中定點注水等。

一般來說:香靠沖,湯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讓茶湯高香,我們就快水猛衝,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就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定而緩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對於普洱茶來說,生茶主要品高揚香氣、熟茶主要嘗綿長甜韻。像景邁這一類以香氣見長的普洱生茶來說,採用「高沖、單邊環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沖時水流在空氣中降溫較少,注滿蓋碗所需時間短,水與葉底的激蕩最強,最能激發香氣。

普洱熟茶則可採用「低吊、定點注水」的手法,低吊時水溫保持得較好,注滿蓋碗時間長,水與葉底的激蕩最小,便於讓內含物質緩緩釋放,泡出綿長的口感,茶湯也不易渾濁。

三、茶水的精華

有很多剛開始喝茶,還不太懂茶的茶友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對於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傳著這麼一段話: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這麼說來,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華的口感。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茶葉剛泡的時候味道還沒出來,泡到三、四泡時,茶葉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經出來,這是茶湯滋味最好的時候;泡到後面,茶味漸漸消退,但滋味還是不錯的,仍有餘味。

茶味

四、泡茶的工序

1、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2、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3、取(選):按客人的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人選用。

4、 沏(泡 ):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低斟,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利於茶葉在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形態變化。

5、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6、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品時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7、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一般以杯容量的七分滿為宜。

8、清:要等客人離開後,才能清洗茶具,抹乾

請!

———南陽-古雅月

紫砂藝人推薦:

陳旭,出生於中國宜興紫砂世家,師從於其嬸嬸國家級紫砂高工丁淑萍女士。十多年紮實的紫砂手藝功底,對待紫砂有種敦厚誠懇的心態。不驕不躁的琢磨手藝,所創作的紫砂作品器型大方結構合理使用舒適。且其手作紫砂壺價位親民,深為資深茶友壺友珍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是靈魂的家,茶伴著人間百態
生活百科,男性喝茶對身體的好處
深入了解品茶的藝術!
這款行走的茶具,美的簡直讓人把持不住……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素質、素養、教養、修養
茶人的素養,做人的格調
彈琴的人好可怕,音樂素養、文化素養都不差!
氨糖軟骨素適用人群?這些人急需氨糖軟骨素養護關節
芹菜香乾 繽紛蔬食 素養身心
科技素養培養,就是在官兵大腦里搞建設
審美,普洱茶的基本素養
睡前一杯茶,幫助肝臟清除毒素養好肝身體才能更健康
蘭人的基本素養
男團偶像基本著裝與素養
美術館:培養公民視覺素養的魅力場
人文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
管理者的必備素養!
語言培訓教師的素養
藝術教育必須回歸素養本位,讓孩子更好接受藝術熏陶
一盞好檯燈的基本素養
一堂生動的職業素養體驗課
女人的素養比漂亮更動人
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所應具備的素養
談談媒體人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