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大華語影視古裝經典女形象,趙雅芝第4,王祖賢第6

10大華語影視古裝經典女形象,趙雅芝第4,王祖賢第6

編者按:

在漫長的華語影視發展歷程中,一批活躍在80、90年代熒屏上的優秀演員所塑造的某些經典影視形象深深地鐫刻在了我們的心底。

時間這位公平的「法官」也為我們證實了,她們所塑造的形象後人再也超越不了。

10大華語影視經典古裝女性形象有哪些?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肯定也沒有固定的答案。

小扒君就拋磚引玉,試著給出一份答案:

1.陳曉旭——林黛玉

陳曉旭用自己的一生演繹了一個活生生的林黛玉。她的臉型、五官、身材、氣質、神態、才情乃至於為人處世都與曹翁筆下的林黛玉十分吻合。

她的香消玉殞,竟和林黛玉一樣讓人扼腕嘆息!

2.翁美玲——黃蓉

1983年,翁美玲主演由金庸武俠小說原著改編而成的古裝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走紅華人世界。劇中由她扮演冰雪聰明卻又刁蠻任性的小魔女黃蓉火速成為眾多影迷心中的偶像。

然而,為情自殺的她將永遠成為不少70後、80後心中的絕版的「俏黃蓉」。

3.劉丹——香妃

劉丹的美麗動人,清麗脫俗,婀娜多姿,風情萬種在《還珠格格》中的「香妃」一角中得到了淋漓盡致般的體現。當年看這部熱播劇時,小扒君我一度認為劉丹美過了林心如演的「夏紫薇」。

無奈天妒英才,紅顏薄命。

4.趙雅芝——白娘子

我們對白娘子的認識也從這裡開始,所以無論後來誰演白娘子,都只是演戲罷了。而趙雅芝和白娘子早已成為一體,是永遠無法超越的經典了!

5.李若彤——小龍女

李若彤是出了名的古裝美女,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此外,tvb版《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也值得讚賞。

6.王祖賢——聶小倩

當年火遍東亞的系列電影——《倩女幽魂 》,不知讓多少男女為小倩所傾倒。王祖賢幽怨凄迷的眼神,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舉手投足間妖媚動人,風情萬種,真是叫人忘記都很難,堪稱最美女鬼!這讓後來飾演聶小倩的劉亦菲難以望其項背。

7.林青霞——東方不敗

扮演金庸作品《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這個角色的人有很多,其中以林青霞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扮演的東方不敗最為驚艷,可以說林青霞已經完全將東方不敗這個角色飾演得出神入化。

8.鄧婕——王熙鳳

87版《紅樓夢》當年開播後,陳曉旭版林黛玉、歐陽奮強版寶哥哥還沒有現在這麼被廣泛看好,唯一最讓觀眾滿意的是鄧婕演的王熙鳳,她把王熙鳳的圓滑世故,精明能幹,口齒伶俐,八面玲瓏等人物特性表現得極為精彩。她因此斬獲當年的飛天獎和金鷹獎,也成為87版《紅樓夢》劇組裡在演繹事業上走得最長遠的演員。

9.趙薇——小燕子

趙薇把小燕子的機靈古怪,俠肝義膽,容易衝動,行動魯莽等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熒屏經典。

10.李明啟——容嬤嬤

李明啟老師可是位老戲骨,被譽為「中國大陸電視熒幕常青樹」,無論是96版《水滸傳》中的「王婆」,還是98版《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她以她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億萬觀眾。

【注】企鵝號「娛樂准扒點」原創文章,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准扒點 的精彩文章:

9個版本的賈寶玉,你分別打幾分?有人認為馬天宇版最帥
20組女明星撞臉圖,我覺得童謠和章子怡最像,你呢?
11個版本的林黛玉,你分別打幾分?我只給陳曉旭滿分
除87版《紅樓夢》之外,陳曉旭和張莉合演的這部劇也獲金鷹獎
陳曉旭:絕版的林黛玉,永遠的林妹妹

TAG:娛樂准扒點 |

您可能感興趣

64歲趙雅芝和55歲葉童將重演《新白娘子傳奇》經典橋段
古色古香,中國古代10大樂器演繹10首經典音樂
2018三八婦女節經典祝福語圖片集錦
留下太多經典的5大演員,劉德華第二,梁朝偉第三
電影《泰坦尼克號》經典劇照,23歲的小李子好帥!
笑傲江湖96年呂頌賢版,經典永駐
經典珍藏!原色法帖選 26:魏晉唐小楷集(二)
王立群品經典宋詞之朗讀61-70
經典珍藏!原色法帖選 40: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二)
娛樂圈最經典的8大楊過扮演者,劉德華第二,古天樂才第三
王立群品經典宋詞之朗讀51-60
最經典的十大古裝美女,王祖賢、林青霞上榜,她排第一毋庸置疑
英語單詞博覽504 史蒂文森的三本經典小說
(總第400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總第403篇)【經典小說連載】二(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總第426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總第430篇)【經典小說連載】三(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總第365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陽謀春秋)
經典珍藏!原色法帖選 40: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一)
(總第357篇)【經典小說連載】一(大秦帝國之陽謀春秋)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