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北美術館2007-2017:我的美術博物館之路

湖北美術館2007-2017:我的美術博物館之路

在「2017武漢第四屆美術文獻展」進入後期籌備階段之際,湖北美術館也迎來了開館十周年。而在10年前湖北美術館的開館展上,同樣是 「美術文獻展」。雖然是巧合,卻又似乎是歷史的接力,湖北美術館成為繼《美術思潮》雜誌、美術文獻藝術中心之後承擔藝術家交流載體、聚集藝術家的新陣地,將湖北美術帶入新的發展階段。

湖北美術館

2011年,湖北美術館作為最年輕的美術館被文化部評為「全國重點美術館」,與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共享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的九個名額,這個建館不久就頻頻做出大動作的省級美術館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截止到2017年6月底,湖北美術館已舉辦不同展覽逾230場,以學術品牌展、地域美術史書寫類展覽、傳統藝術展、當代藝術展、國際交流展、藏品展等不同形式滲入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建立起它在藝術領域的辨識度。

湖北美術館現任藝術總監、湖北美術館首任館長傅中望曾用飲食形容湖北美術:「湖北藝術就像湖北飲食一樣,大菜沒幾樣,但小吃非常多,它沒有形成什麼特別的菜系,但南北口味都有」。在傅中望看來,一方面,85美術思潮中湖北出現了很多理論家、藝術家,在當代藝術這一塊學院教育、社會層面藝術活動和藝術家等都很活躍,但是流動性又很大;另一方面,湖北作為教育大省,培養出不少人才,加上它本身是一個南北交叉的地域,無論是人才還是學術它都是具有綜合性和包容性的一個地區。

2007年至2010年8月,原名為湖北省藝術館的湖北美術館

也正是在這樣的成長土壤中,湖北美術館的成長有著足夠的空間,湖北美術館現任館長冀少峰談到對這座美術館的期待時說:「我們館裡的幾位館長都是在共同探討作為一個國家公益性美術館,我們以什麼樣的文化產品去滿足公眾的需求,它應該是多樣化的、多種門類的。湖北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為什麼連續的推動不同門類、不同價值取向的品牌展覽?這是我們作為公共性美術館的性質所決定。一個國家的公共文化系統,應該充分的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觀眾的精神需求,如何滿足?就是要辦不同類似的展覽,傳統、現代、國際的都在一個美術館裡面發生,這樣才能影響一個城市。」

3個三年展+1個年度展:美術館向美術博物館的轉變

2007年,「2007武漢·第二屆美術文獻展」在湖北美術館開幕,湖北美術館初露鋒芒;2010年,「第一屆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的舉辦,讓湖北美術館再次成為關注的重點;2012年,湖北美術館推出「工業敘事——首屆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一系列藝術大戲的上演,讓湖北美術館在藝術界頗受享譽;而自2011年開始的「三官殿1號藝術展」系列讓湖北美術館有了更自由的學術發揮空間。至此,湖北美術館奠定了四個不同種類的大展格局,籍此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2014武漢第三屆美術文獻展」展覽現場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武漢曾是中國美術重鎮,也是 』85美術新潮策源地之一,更是當代藝術批評與創作的富集區。當年在武漢非常活躍的批評家包括皮道堅、魯虹、孫振華在內,為新潮美術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其理論鋒芒與創作視野一度為中國當代藝術界所稱道而影響深遠。自90年代中後期,因種種原因,來之不易的本土當代藝術批評與創作力量紛紛離開此地,在很長時間內,武漢的當代藝術批評呈現出「真空地帶」。而在湖北美術館試運營期間推出的「美術文獻展」,成為國內公立美術館首次舉辦的』85新潮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回顧展,再次喚醒了武漢的美術先鋒地位。

「大漆世界:時序——2016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展覽現場

作為工業重鎮及漆畫發源地的武漢,「國際漆藝三年展」和「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正是對武漢根深蒂固的歷史和文化為依託。「湖北美術館通過一系列分門別類的展覽來促進本土藝術家的發展,例如通過『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來宣揚湖北的漆文化,通過『工業版畫三年展』展現武鋼、武重這些重工業基地」。

「工業在場——2015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現場

當時在沒有美術館專門的運行經費的情況下,這幾個展覽做下來並不容易,但是傅中望忘不了開館時,第八屆藝術節的舉辦引發的他對美術館舉辦展覽方針的反思,雖然那一年,全國的藝術家來到了湖北美術館,但展覽一結束,藝術家走了、作品沒有了,跟湖北美術館再沒什麼關係了,這讓傅中望暗下決心,必須創造自己的品牌展覽。隨後,根據美術館的定位,並在徵求了很多專家的意見後,湖北美術館逐步建立起三年展和年度展的機制。「就像是一個藝術家,他會有自己的代表作、有自己的藝術符號;美術館也一樣,應該有能代表自己文化自覺、價值判斷的展覽項目,從而去影響藝術家、影響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

「再影像:光的實驗場——2015三官殿一號藝術展」展覽現場

美術館展覽一年統計下來的數字應該是觸目驚心,但是冀少峰認為,真正能給公眾留下印跡的展覽卻少而又少。「國際上的『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惠特尼雙年展』深入藝術家人心。他們的學術認知,權威衡量亦導致藝術家通過這些展覽不僅成為在藝術上成功與否的標誌,而收藏家亦會通過這些展覽更看重藝術家。大陸的「上海美術雙年展」「廣州三年展」「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亦同時具有了以上展覽的功效。一個美術館如果沒有展覽品牌,就如同人們在大海中航行沒有方向。一個美術館的品牌展覽如果沒有知名策劃人的策劃、沒有重要藝術家參與,它亦不構成重要展覽,也稱不上重要美術館」。

2013年,湖北美術館更是專門成立了三年展辦公室,將「美術文獻展」、「國際漆藝三年展」、「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並列為三個三年展。三年展辦公室的成立,無疑是湖北美術館經過多年摸索後的成果,三個三年展也成為常設機制,奠定了湖北美術館的大展格局。至2017年9月,「美術文獻展」、「國際漆藝三年展」分別已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也將在2018年舉辦第三屆。「三個三年展和每年一度的『三官殿1號藝術展』基本上形成了湖北美術館學術品牌展的格局,不僅囊括了多個藝術種類,也能夠持續性地對這種藝術形式在當下的發展狀態保持關注和研究,促成美術館向美術博物館的轉變」。

「有了這樣的東西,這個館就有了一種力量」

回憶起湖北美術館建館時期,湖北省文化廳抽調傅中望主持當時還名為湖北省藝術館的工作:「那時候不僅要準備『第八屆藝術節』的展覽策劃、實施,還要準備場館建設。因為是新館,設施和團隊都還在磨合,展廳沒有燈光,館裡沒有通水,人員需要進行專業培訓,而我也要從一個藝術家開始學習管理一座美術館」。

而且,更讓傅中望焦慮的是如何面對這樣一個空蕩蕩的大空間,如何運營好這個美術館。「我們要面對館裡的現實,面對湖北的現實,我們既沒有收藏也沒有經費;在展覽資源方面應該說湖北在整體上還算相對好一點,我們有專業美術院校,也有很多高校開設藝術專業,同時也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油版雕還是先鋒的當代藝術。美術館沒有歷史、沒有收藏,我們就要創造」。

在湖北美術館影像展廳展出的「再影像:光的實驗場——2015三官殿一號藝術展」作品

但是到了2014年,湖北美術館將原來作為電影院的場地改造成專門的影像展廳;地下一層原租借出去的咖啡廳收回變成展廳,為「學院空間」增加了固定的展廳。那時候,國內尚未有在美術館裡專門開闢影像展示空間的案例,在影像藝術仍處於主流藝術之外的媒介,這個在一所國家重點美術館裡新建的影像館受到了許多評論家、策展人的青睞。殷雙喜甚至將湖北美術館開闢大型影像展廳的做法稱作是「非常重大的轉折點」。現在回頭看,在全國公立美術館中,這樣的影像展陳空間仍然是相當奢侈的;而專門辟出的「學院空間」展廳也讓這裡有了一塊最新銳的學院藝術實驗室。同時,湖北美術館亦在培養自己的青年策展人團隊,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的做法是「不斷給他們項目,由執行策展,策展助理到獨立策展,再到大項目三年展」,夏梓、朱志宏、符堅、潘玉婷、程然、曾靜、張茜成為美術館層次豐富的新一代策展人力量。

在湖北美術館負一層展廳

「物·我——學院空間與社會空間」展覽現場

而歷史和收藏,也在這10年里逐漸凸顯出來。開館之後,湖北美術館以湖北近百年的美術現象及作品作為研究和呈現的切入點,陸續推出了「回顧與展望」系列展覽,油畫、國畫、版畫、雕塑、水彩,一年一個大展,湖北美術館用自己的第一個5年,將自己的藝術使命梳理了一遍。

儘管每個回顧展做得相對比較簡單,工作量卻相當的浩繁,從上世紀到如今的湖北藝術家都要儘可能整合起來、並進行相關的溝通和資料整理。「每個展覽都很大,涉及人數之多我們都很難想像。那些在本省的藝術家還好,一些去了外省甚至國外的就麻煩了,我們本著凡是在湖北工作過、創作過、生活過的藝術家,為湖北的美術事業有所貢獻、在這裡有所經歷的藝術家,都要納入到我們的策展當中。這個回顧與展望系列展做了好幾年,就像啃骨頭一樣,一個一個地啃,非常艱難。」

「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展覽現場

但是回顧展還只是第一步,2012年年底,「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落地湖北美術館三樓展廳,成為固定陳列展。展覽以梳理史料為主,從構成重大美術史意義的思潮、現象、事件、人物等出發,一方面從代表性藝術家和代表性作品入手,同時,多方面的收集文獻史料及研究著述;整個展覽的陳列以歷史為線索,由「民國時期美術」(1911—1949)、「新中國時期美術」(1949—1978)和「新時期美術」(1979—2000)三個部分構成,在展示美術作品等創作成果的同時,也呈現相關的歷史文獻、手稿、印刷品、美術出版物等資料。

「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展覽現場

「這個展覽應該說是在中國的所有美術館當中唯一的區域性美術史固定陳列展,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文獻史料不完善,但隨著美術館收藏工作的推進,會不斷地豐富」,傅中望說:「這個百年展不僅僅是作品展,還通過一些文物、文獻、檔案,來表達、重現這一段歷史,所以我們會上門拜訪藝術家,製作訪談、做記錄、做影像;我們會上門拜訪藝術家,製作訪談、做記錄、做影像;會去各個檔案館找歷史文獻和圖片史料。我總在想這種工作如果不由我們50年代這代人來做,往後是沒有辦法做的,這是搶救性的研究與收藏。它和我們平時做臨時的展覽不是一回事,有了這樣的東西,這個館就顯得很有意思,有一種力量。」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同樣認為「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固定陳列展」較好地實現了美術展覽館向美術博物館的轉型,「因為文化部和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也一直在鼓勵地方美術館推出圍繞本土美術史的長期陳列。這場耗時四年的展覽得到了社會研究力量的支持,省博物館的專家及湖北美術學院的教師、研究生都給予了智力支持,應該說長期展覽是對美術館的軟實力—研究人員和研究能力及水平的考驗。它直接決定了一個美術館的未來發展路徑」。

藝術家個案研究:藝術過去、當下和未來的形態

而近幾年,越來越讓湖北美術館頻繁進入大眾視野的是持續的藝術家個案研究。從周韶華、田少鵬、楊立光、唐小禾、程犁、聶干因、唐大康等對地域美術史建構有著重要意義的老一輩藝術家,到魏光慶、丁乙、方力鈞等在當代藝術領域建立了獨特的個人標識的藝術家,及至新一代李繼開、徐文濤等作品中有著明顯多元時代中的「小情緒」的藝術家,成為湖北美術館在群體研究告一段落的當下,以不同階段的藝術家個體成長經歷和藝術形態研究他們所折射的中國社會、審美歷程的變遷樣本。

「再十示:丁乙藝術展」展覽現場

對於50、60後藝術家的研究,冀少峰認為這不僅是湖北美術館的學術現象,也是整個藝術界當下的重要關注方向,「60一代人是過渡年代的過渡體。一方面他們承載著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餘緒,另一方面又有著特立獨行的文化立場」。冀少峰引用北島和李陀的話指出:「我們這裡說的一代人,是比較具體的,主要是指70年代度過少年和青年時代的一代人,這代人正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里成長起來的,這種成長的特殊性造就了很特殊的一個青少年群體,而正是這群體在『文革』後的中國歷史中發揮了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這一代人的命運、經歷無疑是和這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作品中更容易指向社會結構的轉型所帶來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睡著的農夫與麥浪——李繼開個展」展覽現場

在「學院空間」展覽中,儘管學院群展聲勢浩大,但是湖北美術館也保持了對學院青年藝術家的關注。談到逐漸成長為中堅力量的青年藝術家群體,冀少峰曾以李繼開為例闡述:「生於19世紀70年代的這批人,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成長起來的,他們親歷和見證了20多年來中國在方方面面所取得的重大變化,特別是在思想觀念方面所取得的突破,這必然註定他們在藝術的觀念上是多元與開放的,因而他們能夠從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情結中走出,並能夠擺脫文學敘事性的說辭和宏大敘事結構模式,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是當代藝術中最為活躍的一股新軍,正可謂『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誰能說未 來的大師不出在其中」。對於湖北美術館,這些藝術家作品中展示的正是未來藝術的狀態。

「身體景觀——徐文濤作品展」展覽現場

「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文明與否,文明程度如何,當你走進博物館就可以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冀少峰曾以美國博物館的發展為例:「當你走進美術館,則可以觀看到這個國家或城市在今天的文化狀貌。很顯然,博物館和美術館已然成為一個國家和城市的文化名片。巴黎如果沒有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奧賽美術館,那還是巴黎嗎?」那麼,走在美術博物館之路上的湖北美術館,又是否會成為衡量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的文明尺度?

編輯:張麗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王鑒的擬古—讀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王鑒《仿宋元各家山水冊》
周文翰:收藏史回顧之九 百年前中國文物藝術品如何流向日本
大英展夜場開放?最激動的是他們
戴卓群:鼠首兔首算什麼玩意兒?
北京保利《震古爍今 源自浙江的巨匠》展首站杭州將揭幕 呈現博物館級藏品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24@50 中國美術史
2017年走過的美術館、博物館
從2008到2018,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十年篇章
《藝術與使命:黃建華 1952-2017》即將於僑福當代美術館開幕!
2017年美術:理念
900美術館,終章
2018年1-3月美術史新書精選
中國美術學院2014年-2016年優秀試卷彙集!
瑞星少兒美術教育中心2018——2019年教學成果展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8年末壓軸大展「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即將呈現
2018廣美增加校考時間;江西2018、2019美術類專業相關政策調整
2011-2018年歷年天津美術聯考考題
訃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於2018年2月28日9時28分逝世
2018令人驚艷的"網紅"美術館,誰說國產沒有好設計?【A963第1588期】
騰龍10-24mm f/3.5-4.5鏡頭體驗樹美術館
上海chi K11美術館2018首個雙聯展開幕
【藝術頻道專訪】王勝2018年賀春油畫展(新中國美術家系列1257期)
梳理水墨藝術40年發展變革 「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吳芳水墨藝術作品——2018年2月13在法國巴黎大皇宮美術館展出
湖北美術學院2019年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