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品讀歷史真實的文字-讀曹聚仁的《採訪三記採訪新記》札記
《採訪三記採訪新記》以為也是《北行小語》那樣的文字,結果不是。曹聚仁先生的文字,絕大多數是可以讀的。當然,包括這本《採訪三記採訪新記》。《北行小語》被激情包圍了的文字,不能說當時他寫得不真,但這書真可以不去讀,這在我所讀的所有曹先生的書中,是極少極少的。
所讀的《採訪三記採訪新記》,是三聯2007年4月一版。這書的好的關鍵,對於後來人,是以客觀的第三者身份觀察當時的人與事件。特別是採訪三記里的文字,讓人了解了許多不曾知道的相關人與事。因此,我說讀了這本書,是在品讀歷史中真實的文字。這曹老的文字,有個特點,敢說。
說說土改。最近聽說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的小說《軟埋》獲得路遙長篇小說文學獎。《軟埋》紛爭便起,都是圍繞關於土改如何看如何評價的話題。有朋友在微信圈發了《軟埋》的電子版小說,並不想急於的讀,想當然的覺得不會是我所喜歡的小說。說句不太中聽的話,中國好些的小說家,思想水平與哲學思想帶有引領性這樣高度的實在不多。小說家們可能覺得小說是文字藝術本身的學問技巧,不需要那麼多的思想與哲學。錯了,小說的最終根底之核,是思想與哲學水平的比拼。就這點說,張愛玲的文字算是極好的了。可她的好多小說,文字技巧也是極好的,可通篇的讀起來,卻讓人讀不上心,至少像我這樣的人,對她的小說是熱愛不起來的。就拿她的關於土改方面的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也是從階級利益的狹隘視角出發,人物中夾雜著明顯的階級烙印。
小說家們,往往從個有的自視點自思點自為點,也就是個人痛癢點看問題多。這可能與先天的立場有關。土改,到底是一場「不太講道理」的革命,會衝擊很多的土地佔有者,會衝擊動搖舊的道德與秩序的根本。現存,很多過去不會說,更不敢說的話題,在「階級回潮」(事實上給地主階級平反)後,那些的小觀念小思潮,甚囂塵上的浮上了水面。從話語言論自由而論,這是天大的好事。從對歷史的反思與評判上看,值得斟酌,得有大歷史觀。
話說遠了,回到土改的經歷中來。土改,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對參與的全部人來說,無不是新的洗禮。曹先生在書中的《所聞》篇有介紹馮友蘭先生一篇報告他自己參加土改的經過:參加土改的經過,使他覺得參加了革命。(參加土改,在客觀方面,與地主鬥爭,在主觀方面,也就是與他自己的潛伏的情感鬥爭。)他們土改工作組有三枝大槍。開會時,若需要地主出席,就派農民帶著大槍去傳。對土改,馮先生說:「我們於此可以看見他所象徵的事實。這事實就是:無產階級的共產黨,武裝了農民,打倒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P37)歷史的大潮,新舊更替,摧枯拉朽的力量之下,於是許許多多的小情感與小道理,甚至是與人心過不去的那些舊的秩序,在大情感與大道理,新的滾滾革命洪流與勢不可擋嶄新秩序面前,已經失去捍衛的話語與堅守的籬笆,而充當起歷史承擔的犧牲者。當一個國家,從舊的沉睡中醒來,抬頭挺胸時,身上的那些舊的東西,一定會隨著猛然的轉身而失去很多。這些東西,在平常人的眼界里,曾是那樣的神聖與不可侵犯。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退步觀察,他用哲學家的話記錄下來的。可是,我們的那些小說家們,依然的抱著先前的舊情懷,書寫著張愛玲式的政治憤懣。在這場深刻的革命面前,一切的社會關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曹老在《「人民」之頁》中有這麼一段話,令人回味:「『中共』人士,他們心裡明白,他們是一架現代化的超級坦克,巨無霸似的,向中國舊社會衝過來,所以舊式籬笆、堡壘、壕塹,都在它的巨輪下碾碎了。」(P69)
在說到毛澤東思想,曹老說:「至於毛澤東思想,也還有王船山學說的成分,並非純粹是西方的,更不是純粹的馬克思的。」(P44)從這點上看,我們的革命前輩,特別是革命初期的那些元老們,除了個別的知識分子外,其他的多數在馬克思主義方面的理解,只怕多限於《共產黨宣言》幾本小冊子,甚至是從這幾本的小冊子中轉化出來的常識性的宣講。因此說,革命的初期,對共產黨與共產主義革命的理解,想畢也是五花八門。好比在農民運動興起的時候,革命的陣營中,好的很與糟得很,爭論得相持不下。毛澤東同志從大歷史的宏觀洞察上,認為農民運動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這個小小的鋪墊,為今後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起到了站位性質的作用。中國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的問題,是土地問題。這個思想的形成,曹老說與王船山的思想有關,我以為是說得有道理的。
中國現代史上的革命有兩樣。一樣是國民黨領導的,將老百姓稱之為國民的革命。這個革命,組建了一個國民政府。另一個是共產黨領導的,將老百姓稱之為人民的革命。這個革命,組建了一個人民政府。兩個革命最終成敗,都與他們的革命領袖的思想相關。蔣介石與毛澤東相同的是都對理學與曾國藩興趣濃厚,不同的是所持的主義不一樣,一個是三民主義,一個是馬列主義。另外,在理學與各持的主義上,蔣介石跳不出來,而毛澤東跳出了理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條條框框,找到了一條實事求是適合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從堅持真理和知識分子的品質上看,曹先生認為:毛澤東更多一點書生的氣味,蔣介石更多一點商賈的成分。歸宗的說法,從曹老先生的觀點看:毛澤東的馬克思的道統,蔣介石的孫中山信徒,這都是政治圈子中有趣的鬧劇。「毛澤東是現代化的曾國藩,比曾國藩更多一點農民氣息,解放軍也可以說是放大了的湘軍呢!」(P76)
在曹老的書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共』一開頭便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他們的赤都,後來又把赤都移到陝北的延安,他們在各地建立了他們的人民政府;這些,都是幾乎和國民政府同樣悠久的政府組織。但,他們並不對於建立國號、國歌、國旗一類東西發生興趣;因此,解放軍到了上海,大家不知道掛什麼旗子才好,有的掛了一塊紅布,有的畫了鐮刀和鋤頭,開會時唱的都是《東方紅》的多,只有扭秧歌是特徵,男女老少都會扭幾下的。」曹老的話很風趣。抗戰勝利後,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特別是解放戰爭的幾年,發展得如此迅猛,只怕是很多人不曾想到的。所以,國號國歌國旗之類的,在更尖銳時不我待的解放戰爭中,根本無暇顧及。
《採訪三記採訪新記》是採訪三記與採訪新記的合集本,說的多是比較客觀的第三方的話,可讀性比較強。相比起來,採訪三記比採訪新記好,最不好的是剛不久的《北行小語》。
2017年6月26日懷化家中


TAG:讀書當玩 |
※中餐館採訪記
※特朗普傳記片將拍 由採訪他15年的記者撰寫劇本
※記憶中山 專家採訪(八)吉琨璋
※採訪老英雄張富清手記——一個軍禮,承載64年的記憶
※採訪札記 印象陳景河
※記憶中山 專家採訪(九)段連勤
※柯林頓緋聞採訪札記
※1894年,美國記者採訪李鴻章 | 史料
※採訪札記:印尼駐華大使的中國情緣
※2018法門寺研學之旅盛大起航 新華小記者採訪團探秘之旅
※【?詩漫丹】貴賓採訪日記&佛山伍小姐
※中央電視台《國家記憶》欄目到遼陽採訪拍攝
※記憶中山 專家採訪(七)田亞歧
※《莎木3》E3試玩報告+鈴木裕採訪 經典遊戲再上路
※鈴木裕接受《Fami通》採訪,透露《莎木3》新情報
※人文訪談錄│採訪主席王威
※聖鬥士:2004年1月車田接受採訪,記者記錄的十二黃金實力排名!
※愛城華戀版的亞瑟王你怕了么-小山百代採訪記錄
※181024 影視星版圖蔡徐坤專訪完整版發布 聽他的採訪是耳朵的極致享受
※《中國新聞周刊》代表團再赴朝鮮訪問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