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系列-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 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 下
【美學系列-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蔣勛/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下)
聯合報蔣勛/文
·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圖/現藏於遼寧博物館
·
王維、李白、杜甫,結構成盛唐的基本核心價值,「佛」、「仙」、「聖」,古人用很精簡的三個字概括了他們美學的調性。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是等在寺廟裡的一句簽,知道人世外還有天意,花自開自落,風雲自去自來,不勞煩惱牽掛。經過劫難,有一天走到廟裡,抽到一支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一定是上上籤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是漢語詩里少有的青春閃爍,這樣華美,也這樣孤獨,這樣自我糾纏。年少時不瘋狂愛一次李白,簡直沒有年輕過。我愛李白的時刻總覺得要走到繁華鬧市讀他的〈將進酒〉,酒樓的喧鬧,奢華的一擲千金,他一直想在喧鬧中唱歌,「岑夫子,丹丘生——」我總覺得他叫著「老張,老王——別鬧了」;「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在繁華的時代,在冠蓋滿京華的城市,他是徹底的孤獨者,杜甫說對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不能徹底孤獨,不會懂李白。
「詩聖」完全懂李白作為「仙」的寂寞。然而杜甫是「詩聖」,「聖」必須要回到人間,要在最卑微的人世間完成自己。
戰亂、饑荒、流離失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低頭看人世間的一切,看李白不屑一看的角落。「三吏」、「三別」,讓詩回到人間,書寫人間,聽人間各種哭聲。戰亂、饑荒、流離失所,我們也要經歷這些,才懂杜甫。杜詩常常等在我們生命的某個角落,在我們狂喜李白的青春過後,忽然懂得在人世苦難前低頭,懂得文學不只是自我趾高氣揚,也要這樣在種種生命苦難前低頭謙卑。
佛、仙、聖,組織成唐詩的巔峰,也組織成漢詩記憶的三種生命價值,在漫漫長途中,或佛,或仙,或聖,我們彷彿不是在讀詩,是一點一點找到自己內在的生命元素,王維、李白、杜甫,三種生命形式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時而恬淡如雲,時而長嘯佯狂,時而沉重憂傷。唐詩,只讀一家,當然遺憾,唐詩只愛一家,也當然可惜。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蔣勛/圖片提供
這一冊書(《品味唐詩》),是近三十年前讀書會的錄音,講我自己很個人的唐詩閱讀樂趣。錄音流出,也有人整理成文字,很多未經校訂,舛誤雜亂,我讀起來也覺得陌生,好像不是自己說的。
悔之多年前成立有鹿文化,他一直希望重新整理出版我說「文學之美」的錄音,我拖延了好幾年,一方面還是不習慣語言變成文字,另一方面也覺得這些錄音太個人,讀書會談談可以,變成文字,還是有點覺得會有疏漏。
悔之一再敦促,也特別再度整理,請青年作家凌性傑、黃庭鈺兩位校正,兩位都在中學國文教學上有所關心,他們的意見是我重視的。這一冊書里選讀的作品多是台灣目前國文教科書的內容。如果今天台灣的青年讀這些詩、這些詞,除了用來考試升學,能不能讓他們有更大的自由,能真正品味這些唐詩宋詞之美?能不能讓他們除了考試、除了註解評論,還能有更深的對詩詞在美學上的人生感悟與反省?
也許,悔之有這些夢想,性傑、庭鈺也有這些夢想,許多國文教學的老師都有這樣的夢想,讓詩回到詩的本位,擺脫考試升學的壓力,可以是成長的孩子生命里真正的「青春作伴」。
我在讀書會裡其實常常朗讀詩詞,我不覺得一定要註解,詩,最好的詮釋可不可能是自己朗讀的聲音?
因此我重讀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重讀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句一句,讀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讀到「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還是覺得動容,詩人可以這樣跟江水月亮說話,可以這樣跟一個過氣的歌妓說話,跟孤獨落魄的自己說話。這兩個句子,會需要註解嗎?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蔣勛/圖片提供
李商隱好像難懂一點,但是,我還是想讓自己的聲音環繞在他的句子中,「相見時難別亦難」,好多矛盾、好多遺憾、好多兩難,那是義山詩,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景況,我們有一天長大了,要經過多少次「相見」與「告別」,終於會讀懂「相見時難別亦難」。不是文字難懂,是人生這樣難懂,生命艱難,有詩句陪著,可以慢慢走去,慢慢讀懂自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春秋來去,生枯變滅,我們有這些詩,可以在時間的長河邊,聽水聲悠悠。
要謝謝梁春美為唐詩宋詞的錄音費心,錄王維的時候我不滿意,幾次重錄,我跟春美說:「要空山的感覺——」又加一句「最安靜的巴哈——」,自己也覺得語無倫次,但春美一定懂,這一片錄音交到聆聽者手中,希望帶著空山裡的雲嵐,帶著松風,帶著石上青苔的氣息,彈琴的人走了,所以月光更好,可以坐看一片一片雲的升起。
但是要錄幾首我最喜愛的宋詞了——李煜的〈浪淘沙〉、〈虞美人〉、〈破陣子〉、〈相見歡〉,這些幾乎在兒童時就琅琅上口的詞句,當時完全無法體會什麼是「四十年來家國」,當時怎麼可能讀懂「夢裡不知身是客」,每到春分,窗外雨水潺潺,從睡夢中驚醒,一晌貪歡,不知道那個遙遠的南唐原來這麼熟悉。不知道那個「垂淚對宮娥」的贖罪者彷彿正是自己的前世因果。「倉皇辭廟」,在父母懷抱中離開故國,我也曾經有多麼大的驚惶與傷痛嗎?已經匆匆過了感嘆「四十年來家國」的痛了,在一晌貪歡的春雨飛花的南朝,不知道還能不能忘卻在人世間久客的哀傷肉身。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蔣勛/圖片提供
每一年春天,在雨聲中醒來,還是磨墨吮筆,寫著一次又一次的「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看渲染開來的水墨,宛若淚痕。我最早在青少年時讀著讀著的南唐詞,竟彷彿是自己留在廟裡的一支簽,簽上詩句,斑剝漫漶,但我仍認得出那垂淚的筆跡。
亡一次國,有時只是為了讓一個時代讀懂幾句詩嗎?何等揮霍,何等慘烈,他輸了江山、輸了君王、輸了家國,然而下一個時代,許多人從他的詩句里學會了譜寫新的歌聲。
宋詞的關鍵在南唐,在亡了江山的這一位李後主身上。
南唐的「貪歡」和南唐的「夢裡不知身是客」都傳承在北宋初期的文人身上。晏殊、晏幾道、歐陽脩,他們的歌聲里都有貪歡耽溺,也驚覺人生如夢,只是暫時的客居,貪歡只是一晌,短短夢醒,醒後猶醉,在鏡子里凝視著方才的貪歡,連鏡中容顏也這樣陌生,「一場愁夢酒醒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在歲月里多愁善感,晏幾道貪歡更甚,「記得小蘋初見」,連酒樓藝妓身上的「兩重心字羅衣」都清清楚楚,圖案,形狀,色彩,綉線的每一針每一線,他都記得。
南唐像一次夢魘,烙印在宋詞身上。「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唐代寫不出的句子,在北宋的歌聲里唱了出來。他們走不出邊塞,少了異族草原牧馬文化激蕩。他們多在都市中、在尋常百姓巷弄、在庭院里、在酒樓上,他們看花落去,看燕歸來,他們比唐代的詩人沒有野心,更多惆悵感傷,淚眼婆娑,跟歲月對話。他們惦記著「衣上酒痕」,惦記著「詩里字」,都不是大事,無關家國,不成「仙」,也不成「聖」,學佛修行也常常自嘲不徹底,歌聲里只是他們在歲月里小小的哀樂記憶。
「白髮戴花君莫笑」,我喜歡老年歐陽脩的自我調侃,一個人做官還不失性情,沒有一點裝腔作勢。
范仲淹也一樣,負責國家沉重的軍務國防,可以寫〈漁家傲〉的「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蒼老悲壯,也可以寫下〈蘇幕遮〉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樣情深柔軟的句子。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蔣勛/圖片提供
也許不只是「寫下」,他們生活周邊有樂工,有唱歌的女子,她們唱〈漁家傲〉,也唱〈蘇幕遮〉,她們手持琵琶,她們有時刻意讓身邊的男子忘了外面家國大事,可以為他們的歌曲寫「新詞」,新詞是一個字一個字填進去的,一個字一個字試著從口中唱出,不斷修正,「詞」的主人不完全是文人,是文人和樂工和歌妓共同的創作吧。
了解「宋詞」產生的環境,或許會覺得:我們面前少了一個歌手。這歌手或是青春少女,手持紅牙檀板緩緩傾吐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或是關東大漢執鐵板鏗鏘豪歌蘇軾的「大江東去」,這當然是兩種不同的美學情境,使我感覺宋詞有時像鄧麗君,有時像江蕙。同樣一首歌,有時像酒館爵士,有時像黑人靈歌。同樣的旋律,不同歌手唱,會有不同詮釋。巴布.狄倫(Bob Dylan, 1941-)的Blowin" in the Wind,許多歌手都唱過,詮釋方式也都不同。
面前沒有了歌手,只是文字閱讀,總覺得宋詞感覺起來少了什麼。
柳永詞是特別有歌唱性的,他一生多與伶工歌妓生活在一起,〈鶴衝天〉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淺斟低唱」是柳詞的核心。他著名的〈雨霖鈴〉沒有「唱」的感覺,很難進入情境。例如一個長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停在「去去」兩個聲音感覺一下,我相信不同的歌手會在這兩個音上表達自己獨特的唱法。「去去」二字夾在這裡,並不合文法邏輯,但如果是「聲音」,「去」、「去」兩個仄聲中就有千般纏綿、千般無奈、千般不舍、千般催促。這兩個音挑戰著歌手,歌手的唇齒肺腑都要有了顫動共鳴,「去」、「去」二字就在聲音里活了起來。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蔣勛/圖片提供
只是文字「去去」很平板,可惜,宋詞沒有了歌手。我們只好自己去感覺聲音。
謝恩仁校正蘇軾的〈水調歌頭〉時,他一再問:「是『只恐』?是『唯恐』?是『又恐』?」
我還是想像如果面前有歌手,讓我們「聽」——不是「看」〈水調歌頭〉,此處他會如何轉韻?
因為柳永的「去去」,因為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我更期待宋詞要有「聲音」。「聲」、「音」不一定是「唱」,可以是「吟」,可以是「讀」,可以是「念」,可以是「呻吟」、「泣訴」,也可以是「號啕」、「狂笑」。
也許坊間不乏也有宋詞的聲音,但是我們或許更迫切希望有一種今天宋詞的讀法,不配國樂,不故作搖頭擺尾,可以讓青年一代更親近,不覺得做作古怪。
在錄音室試了又試,雲門音樂總監梁春美說她不是文學專業,我只跟她說:「希望孩子聽得下去——」,「像聽德布西,像聽薩堤,像聽Edith Piaf──」琵雅芙是在巴黎街頭唱給庶民聽的歌手。
「孩子聽得下去」,是希望能在當代漢語找回宋詞在聽覺上的意義。
找不回來,該湮滅的也就湮滅吧,少數存在圖書館讓學者做研究,不干我事。
雨水剛過,就要驚蟄,是春雨潺潺的季節了,許多詩人在這乍暖還寒時候睡夢中驚醒,留下歡欣或哀愁,我們若想聽一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想聽一遍「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也許可以試試聽聽看,這一冊書里許多朋友合作一起找到的唐詩宋詞的聲音。
(下)
(本文為《品味唐詩》、《感覺宋詞》雙書序,近日由有鹿文化出版)


※美到窒息!高速、高解析度攝像機拍攝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猴子會說悄悄話,但有這個需要嗎?
※生活小貼士l 用完的化妝品罐子不要扔!生活情調都靠它!
TAG:冰塊過夏天 |
※塔下村,譽為「閩南周庄」,寧靜淳樸,讓人感覺一下回到了古時候
※游遍東南亞後,感覺泰國旅遊最舒適,馬來西亞不待見華人
※徐州張集鎮野河垂釣鯽魚,漁獲呱呱叫,感覺爽歪歪!
※感覺系列——觀《新笑傲江湖》有感
※斗羅大陸:比比東首次出場是那麼雍容華貴,大師看著她感覺很悵然
※去麗江,品味這種來自北歐的三文魚感覺都高大上了
※懷舊經典港劇,劉嘉玲周海媚都不如她美,感覺她是從古代穿越來的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為什麼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九州縹緲錄》宋祖兒首次挑戰古裝美女,看路透都感覺美翻了好么
※這個東南亞國家的菜市場,讓我有回到祖國的感覺
※航拍視角,看株洲這幾座寺廟美輪美奐,感覺美爆了
※朵嘉濃宋晶:跟著感覺走
※來到越南河內西湖,感覺來到了桃花源,這裡還有一個傳說
※《跨界歌王》劉愷威唱了兩首張學友的歌,但我卻聽到黎明的感覺?
※從小帥到大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看看蔡徐坤就知道了!
※袁弘、張歆藝帶娃累到帶哭腔,突然替胡歌感覺到很欣慰
※陳喬恩愛心唇太放飛自我了 隔著屏蔽看到陳喬恩逗比歡樂多的感覺
※謝娜吐槽蕭敬騰:家裡全是他代言的東西,洗個澡都感覺在被他盯著
※幽默笑話:女友問我昨晚什麼感覺,我的感覺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