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野生小麥基因圖譜——為馴化提供線索

野生小麥基因圖譜——為馴化提供線索

小麥作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業上佔有重要地位。小麥發展歷史悠久,種植區域廣泛,幾乎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而且小麥的產量高。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許多生物科學家都會對小麥等農作物進行改良研究,近日,一位以色列的研究人員野生二粒小麥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讓人們對小麥馴化後的基因組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7月7日在《Science》雜誌上公布了此項研究結果。

圖片:小麥

對於硬質小麥和麵包小麥這些重要經濟作物來說,野生二粒小麥是直接祖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和三維染色體構象捕獲測序的組合,生成了野生二粒小麥的10.1 Gb組裝。研究揭示了兩個基因的突變,這些基因可能使麥穗不再破碎,這是一個重要的馴化特徵。

文章的通訊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Assaf Distelfeld表示:「從生物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時空隧道』,讓我們能夠去研究現代農業以前的小麥。通過與現代小麥的比較,我們能夠鑒定出參與馴化的基因。」

和他的同事對野生二粒小麥種質Zavitan進行了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他們利用3D Hi-C數據對生成的scaffold進行驗證,將測序數據分配到14條假分子序列,這反映了14條野生二粒小麥的染色體。研究人員報告稱,這實現了10.5 Gb的組裝,其中10.1 Gb包含在14條假分子序列中。

同時,研究人員對野生二粒小麥不同發育階段的各個組織進行了RNA測序。他們建立了65,012高度可信的基因模型。同源性分析進一步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基因有同源對。

野生二粒小麥成熟後,完整的穗會分裂成小穗,其果實自然脫落,便於傳播。之後,在野生小麥馴化的過程中,破碎的麥穗轉變為不脫落的麥穗,從而更便於農民收割。不過,這種關鍵性轉變的分子基礎還不確定。

研究人員將Zavitan與馴化的硬質小麥進行雜交,發現了調控破碎表型的基因組區域,包括野生二粒小麥3A和3B染色體上兩個主要區域。具體來說,他們在3A染色體上鑒定出小麥基因TtBtr1-A和TtBtr2-A,在3B染色體上鑒定出TtBtr1-B和TtBtr2-B。

作者預測,馴化小麥含有的TtBtr1-A和TtBtr1-B等位基因變異可能影響蛋白質功能,導致破碎功能的喪失。他們在同基因小麥品系中檢驗了TtBtr1-A和TtBtr1-B的影響,發現這兩個純化隱性突變似乎是產生非破碎性狀所必需的。

文章的共同作者、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Eduard Akhunov表示:「這種新的資源讓我們能夠鑒定出一些控制主要性狀的基因,這些性狀在小麥馴化過程中被早期人類所選擇,是現代小麥品種的基礎。這些基因也為未來的育種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野生二粒小麥在小麥品種中是處於祖輩地位,它的歷史很久遠。這次科學家通過對其進行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讓人們了解到小麥的馴化過程。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相信會對世界農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以上內容由第一農經網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農經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農經 的精彩文章:

南昌:誤將滴水觀音當芋頭梗 3人食用後導致食物中毒住院
南寧:衛生髒亂且產品隨意堆放 一豬皮加工小作坊被依法查處
食安知識:椰子水開殼後能保存多久?專家:4℃下可保存7天
遼寧:食葯監局發布最新抽檢信息 1批次酸菜防腐劑超標被通報
福建:尖角脆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通報9批次不合格膨化食品

TAG:第一農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摘要:野生柑橘基因組與馴化歷史
野桑蠶的「馴化」記
野生蘭花的馴化和誘變
今日科技話題:家蠶馴化史、海洋化合物資料庫、水稻糖分決定害蟲翅膀長短、基因幫考拉百毒不侵、嶄新液晶顯示器
槭葉鐵線蓮引種馴化育苗技術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加速野生番茄人工馴化
邦崴茶樹馴化茶葉農藝探源基地
那麼多野生動物都能馴化么?
貓為什麼能「馴化」人類
人類試圖馴化的動物們
狗是由狼馴化的,如果狗放生野外,狗會不會野化成狼?
水培植物的馴化方法
全基因組重測序研究狗的馴化起源
古代貴族曾馴化這種大貓用來狩獵,攆野兔它最拿手
一批俄羅斯人把狐狸馴化成了「狗」
香米養成記:馴化、改良和全基因組選擇
對鳥類最著迷的貓科動物:依靠兩大「法寶」捕鳥,常被馴化成獵貓
企圖將猩猩馴化成人,科學家卻意外把自己孩子馴成了「猩猩」
藉助基因組分析 科學家知曉了可可樹不同品種的馴化路徑
大豆種子大小馴化轉錄組進化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