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格力,美的,小米,OPPO為啥捨棄中國,搶著去印度開工廠啊?

格力,美的,小米,OPPO為啥捨棄中國,搶著去印度開工廠啊?

家電行業,

7月4日,美的集團宣布在印度浦那投資80億盧比(約合1.235億美元)建設家電製造工廠,該工廠預計2018年底投入運營。

手機行業,

今年6月,三星宣布投資7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2.65億元)擴大印度工廠規模,增加印度工廠的手機產能。中國手機品牌OPPO、vivo、金立、聯想、小米等公司也先後在印度開設工廠;另有手機相關企業近百家、手機核心部件廠商也紛紛宣布將逐步向印度遷移。

汽車行業,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曾表示正在與印度洽談,請求在印度建立新工廠。今年6月,上汽集團宣布正計劃開建第一個印度工廠,上汽也成為第一個進駐印度的中國車企。早在 1995-2000 年期間,韓國現代,美國的福特、通用,日本本田、豐田等汽車廠就已經開始在印度工廠生產汽車了。

手機、汽車、家電三大產業廠商且 全部是明星製造業企業 選擇捨棄中國,紛紛投向印度懷抱,到底為哪般?

①原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對於製造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②印度近幾年發展很快,人口規模大,人口密集型產業如製造業發展迅猛,再加上人均收入不斷增加,印度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這都意味著印度未來的市場增長空間很大。

③中國居民素質提升,平均收入增加,勞動力成本增加,迫使企業正逐步轉移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升級。

面對大量的製造業企業轉向印度,在印度開工建廠,圍繞這些製造業企業,咱們看看印度政府又幹了哪些事?

7月1日,印度實施了自獨立建國以來最大的稅制改革——GST稅改。此次稅改,印度用增值稅制(GST)取代了以往的合并稅制,全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單一市場。簡化流程、壓縮成本、刺激流通和銷量,這樣的政策為印度製造業賦予了政策利好。

除了統一稅制減負增效之外,印度「新稅法」根據商品性質的不同,將稅率劃分為5%、12%、18%和28%四個等級,基本商品稅率最低,奢侈品稅率最高。調查意外發現,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洗碗機、吸塵器、剃鬚刀等家電產品均已被歸為「奢侈品」行列,稅率為最高的一檔—28%,這樣的稅率比之前還提高了2個百分點。

有印度媒體分析稱,IT產品、家電產品稅費的提高,將會對未來的市場銷量造成很大的打擊。一方面是製造業遷移印度,另一方面是印度實施稅制改革對家電產品徵收重稅,到底是爛泥扶不上牆還是聰明絕頂,我們拭目以待。

小提示:

據很多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士反映,印度老賴在全球外貿圈很是知名。做印度的生意風險很大,必須要堅持「不付款不發貨」的原則以規避風險。有這樣一個案例:深圳某公司對印出口價值8萬多美元的松節油,因印商故意拖延付款提貨,導致全部貨物被海關拍賣,貨、款盡失,看來對印貿易有風險,不要與不熟悉的印度客戶做生意,凡事且行且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米 的精彩文章:

天然食材吃出健康——小米
小米又發布新品配件!一鍵操控+續航4小時!買不買?
當標題從3開頭,我知道你已經走很遠
劍指1個億!小米又爆新機:性價比無敵!
小米MIX降價,比蘋果手機還便宜你選蘋果還是小米?

TAG:小米 |

您可能感興趣

奧迪專為國人打造的SUV,買不起的只會吐槽,有錢的搶著排隊!
這個牌子的SUV出一台火一台,中國人排隊、加價也要搶著買!
三年前的安卓沒人用,三年前的iPhone搶著買,現實太扎心!
一出道就給CHANEL走開場,整個時尚圈都搶著要她
比YSL便宜10倍,效果卻一點不輸?這個彩妝品牌大家都在搶著買!
三年前的iPhone搶著買,三年前的華為沒人用,差距一目了然
這個「不說話」的銷售員,連GUCCI、DIOR、FENDI這些大牌都搶著請它!
又一個GAY設計師出道,全世界都在搶著穿他的包包和衣服!!!
時裝周大戰拉開序幕,女星搶著穿的單品NO.1是啥?
新中國「最不平等條約」,列強還搶著和中國簽,看著真自豪!
耐克、Coach、宜家搶著找NASA合作,這是要爭著上天的節奏嗎?
印度的恆河水有多臟?5元一瓶被印度人搶著買,還想大量賣給中國
全球最髒的「恆河水」:一瓶5元印度人搶著買,還想大量賣到中國?
在中國,「它」不值錢,在非洲卻價格翻番?黑人搶著買!
印度的恆河水飲料,5元一瓶被印度人搶著買,還想推進中國市場
挂面做炒麵,現在就教會你,10分鐘出鍋,鬆軟又美味,搶著吃!
老婆把大米粉倒入滾燙的水中,出來的不是麵糊而是它,全家搶著吃!
被國產手機搶著用的三星OLED屏,平心而論真有那麼好嗎?
這個伴隨我們童年的國產品牌,如今連歪果仁都在搶著pick了…
蘋果XR降價賣不動,華為Mate20搶著買,差距怎麼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