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人最沒有節操,為何能在五代十國中屹立不倒!

這個人最沒有節操,為何能在五代十國中屹立不倒!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徐悲鴻說過,人不可以有傲氣,但必須有傲骨。也就是說做人要有傲骨,要有氣節,中國的士人尤其是讀書人,向來以有氣節著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的文天祥面對元朝統治者的威逼利誘,卻不願向元朝統治者屈服,最終被殺害,成為最有氣節的中國士人之一。當然歷史上也有不少讀書人因變節,喪失了文人特有的氣節。五代時的馮道就因多次變節,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沒有節操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毫無節操的文人,卻能在五代的亂世中屢獲高位,成為五代官場的不倒翁。

說起馮道就不得不說他所生活的五代時期。那時候政局極度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短短五十多年中,朝代五經更替,皇位十五次易主。正如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書中所言:「梁唐晉漢周,前邊要加後,都來十五帝,擾亂五十秋。」那時候的皇帝大多行武出生,靠政變起家,做事粗魯,性格暴戾,行為怪誕,為了皇位不擇手段。馮道就生活在這樣個亂世。馮道字可道,是河北瀛洲景城人。他先後事四姓十位皇帝,而且均能獲得祿位,馮道能在如此的亂世中遊刃有餘,不只是缺少節操,善於見風使舵、溜須拍馬,更主要的是他有超強的應對和變通能力,尤其是對時事的判斷和人物性格、心理的揣測。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越演越烈,各路節度使擁兵自重,彼此之間混戰不休。馮道初為幽州劉守光的參軍幕僚。劉守光兵敗後,馮道又投靠了大宦官、監河東軍張承業。馮道文人出身,精通文學,因此在張承業的推薦下,他又開始侍奉晉主李存勖,任河東節度使書記,隨著李存勖建後唐、稱皇帝,馮道被封為戶部侍郎,還成為翰林學士。到了後唐明宗時,馮道又做到了後唐宰相一職。文人出身的馮道,不僅學問淵博深厚,他還特別會利用自己的學問奉承主子,迎合聖意,博得皇帝們的歡心。

有一次,水運軍將在臨河縣得到一個玉環,玉環玲瓏剔透,十分精緻,上邊還刻著「傳國寶萬歲杯」六個字,於是他們把玉環獻給了唐明宗,明宗如獲至寶,愛不釋手,還不時地拿出來與眾大臣賞玩。有一天,明宗又在馮道面前炫耀,馮道卻不以為然,還故作深沉地說:

「這算什麼,不過是前世留下來的有形之物。陛下身上有無形之寶,才是舉世罕見。」明宗不解,向馮道問道:「何為無形之物?」

馮道回答道:「仁義者,帝王之寶也。所以人說:「大寶日皇位,何以守位則日仁。」

明宗雖貴為皇帝,畢竟是行武出身,學問淺薄,之乎者也的東西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弄得,正當明宗一時迷惑不解再要詢問之時,馮道已飄然離去。明宗只得向他的侍臣詢問,當明宗弄明白後,心裡美滋滋地。一個行武出身的皇帝,卻被文臣誇成仁義者,心裡的高興勁兒可想而知。馮道的馬屁功夫由此可見一斑。唐明宗駕崩後,閔帝繼位,馮道又事閔帝,擔任宰相一職。不久,潞王李從珂在鳳翔發動叛亂,閔帝領兵衛州,馮道經過判斷,認定閔帝必敗,因此,閔帝前腳一走,馮道即刻率領文武百官將潞王迎入,潞王深受感動,仍然任用馮道為相。

公元936年,石敬瑭奉獻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在其幫助下,當了後晉皇帝,馮道又轉身投奔了後晉,馮道靠著三寸不爛之舌,一頓遊說,石敬瑭就任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時為出帝。馮道仍然為相,並且加太尉、封燕國公。

後晉僅僅存在了11年就亡國了,後來契丹大軍大舉入侵,攻進開封,擒了出帝,虎狼之師的到來,令後晉滿朝文武一片驚慌,他們死的死,逃的逃,唯獨馮道鎮定自若,未亂方寸,他相信憑藉自己的口舌和變通能力,定能說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並獲得高位。因此,他又從容地前往京師,拜見耶律德光,馮道的「名聲」早已在外,遠在契丹的耶律德光也早有耳聞。馮道的到來,讓耶律德光深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耶律德光向馮道斥責道:「你在後唐曾事四帝,可以說是開過守業的大功臣。唐滅亡,你又事晉,也已兩代,如今晉滅,又要改換門庭,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怎讓人相信?」面對耶律德光的斥責,馮道沒有絲毫的恐慌,也沒有一絲愧疚。反而心平氣和、裝瘋賣傻地答道:「我是一個痴頑老二,無才無德,現在又無城無池,沒有去處,怎敢不來?」耶律德光哈哈一笑,說得倒也實在。他又問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答道:「此時佛主也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他也的確需要馮道這樣的前朝遺老來裝點門面,於是封馮道為太傅。後來劉知遠建立後漢,馮道又歸附了後漢,被封為太師。後漢僅僅存在了4年,就被後周所滅。

公元951年,郭威建後周,馮道又臉不紅心不跳、大步流星地投到郭威的麾下,憑其口舌又求得太師兼中書令之職。過了三年,後周世宗柴榮即位,柴榮雖是郭威的養子,又年紀輕輕,但卻是五代里不可多得、難得一見的賢主,是一個文韜武略又有文治武功的傑出帝王,後周世宗即位初,就趕上了劉聖攻打上黨,柴榮召集群眾,準備親自督戰攻打劉聖,馮道竭力勸阻。柴榮說:「朕見唐太宗平定天下,敵無大小必親自出征,朕因何不可?」馮道以為柴榮年幼,定沒有什麼主見,於是出言不敬:「陛下不可與唐太宗比。」柴榮大怒,他本來就不喜歡這個曾歷四朝、侍奉過九君、善於溜須拍馬的老頭,於是降旨,罷了馮道的太師之職,一向穩如泰山的馮道最終在年輕的柴榮手裡栽了跟頭。最後在病恨交加中抑鬱而死,相對於其他大臣的非正常死亡,馮道也算是善終。

今天還是「將孫」,明天就會搖身一變為「皇爺」。在五代這樣一個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亂世,在五代這樣一個武將當權,靠拳頭、憑武力當道的時代,文人不過是這些「草莽皇帝」裝點門面、粉飾太平的擺設,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如果要在一群只知打戰的武夫皇帝面前講什麼仁義禮信、忠孝廉恥,講禮儀,談孝道,無疑於自取其辱,不僅撈不到什麼好處,弄不好還會人頭不保。都說文人應該要有中國士人的風骨——講氣節,但也要看所處的時代,魏晉的嵇康無疑是中國士人的典型,也最具士人的風骨,但不願屈服於司馬氏父子的淫威,最終還是被司馬昭所害。

正是有短命的皇帝就有短命的大臣。在五代這樣一個朝代更替頻繁,皇帝變換奇快的亂世,大部分大臣不得好死,大都隨著朝代的更替煙消雲散,像馮道這樣能夠善終的實屬少數。縱觀中國古代文人,大多是讀死書,認死理,不懂得變通,像馮道這樣能夠靈活多變的不多,正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氣節不能當飯吃,更不能用來保命,尤其是生逢亂世。從古自今,人們總是拿馮道的節操說事,卻往往忽略了他超強的變通能力,試想一個人緊靠厚顏無恥就能在亂世當官保命嗎?所以說馮道能在五代亂世混得好既與他厚顏無恥、缺少節操有關,更與他超強的變通能力密不可分。

構成統治階級的文官部分,醜惡並不亞於武夫們。文官的代表是馮道。馮道是五代時期著名的人物,是這個時期的特產,是官僚的最高典型。他尤其擅長的手段是揣度勝敗,估量強弱,捨棄敗弱,奉迎勝強,按照時機做來,不過早也不過遲,被捨棄者來不及怨恨,被奉迎者正適合需要,他就這樣避免危害,長享富貴。南朝梁劉峻作《廣絕交論》,說,小人以利相交,叫做利交。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又一個無底線的超級亂世(二)
店頭村:五代十國最後的軍事遺迹
精彩一貼:被騙了 五代十國不準確 應是十六國 有兩個國家名字很搞笑
五代十國:最亂的亂世!從盛唐到弱宋,到底發生了什麼?(三)
五代十國很有作為的皇帝, 卻是只當了五年皇帝的他

TAG:五代十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十年前,NBA最佳陣容是這樣的,十年後,只有他還屹立不倒!
我國最「神奇」的大橋!沒有用一根釘子搭建,卻能抵禦敵人入侵,屹立千年不倒?
十年前,NBA最佳陣容是這樣的,十年後四人離開,只有他屹立不倒
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何只有中國能屹立不倒,有一個原因至關重要
年度十大爛片之一,竟然能屹立不倒,觀眾是怎麼了?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塊石頭,屹立千年而不倒,有一塊在中國!
他在朝中隻手遮天數十年,為什麼能夠屹立不倒,他有什麼樣的依仗
長城千年屹立不倒,只因秦始皇這三項措施,第一種現代人都用不起
中國為何能夠屹立於世間幾千年,這一獨特「群族」的影響很大!
亞洲最能打仗的國家,四面全是敵人,至今屹立不倒
中國有兩個神奇家族,千年來被人膜拜,世道再亂它們依然屹立不倒
周立波倒了,樂嘉也倒了,只有他紅了幾十年還屹立不倒
中國為什麼能屹立幾千年而不倒?中國人有一種偉大精神,外國沒有
一年多不拍戲的劉詩詩,為何還是在一線屹立不倒?
直擊:我國最「怪」的村莊,房屋都沒有地基,但卻千年屹立不倒
中國最偉大的工程,就因統治者想出一個辦法,它兩千多年屹立不倒
中國最「牛」的橋,不費一釘一鉚,屹立百年都不倒,網友:厲害了!
你在城市裡難得一見的橋,不光美的令人髮指,有的還能屹立千年!
中國幾千年屹立不倒,主要是形成了一種精神,不斷涅槃重生
男人一生最痛恨3個時間段,在這3個階段沒人能「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