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面前,「顛張醉素」也黯然失色……
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翰墨彪千古,杯酒藏乾坤。
書法與酒,關係甚密。王羲之在《蘭亭序》中記述蘭亭修禊之盛況:「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大詩人、大文豪、大書法家在座,沒有酒怎麼能行?
說起書法與酒,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顛張醉素」了。杜甫《飲中八仙歌》贊:「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能名列「飲中八仙」,可見張旭之嗜酒。懷素更絕,自謂「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雖是和尚,卻直稱「醉素」,這「醉素」也是「宿醉」,可以一日九醉,連睡覺也是因為喝醉才睡的。「顛張醉素」都是書壇與酒罈名盛千古的佼佼者。
然而,有一個比張旭、懷素資格更老、書法更好、酒量更大的書酒「雙壇」名宿被我們忽視了,他堪稱有史記載的第一個與酒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大書法家。
他就是師宜官。史書記載他:
師宜官,東漢靈、獻帝時人,籍居南陽,工書,尤善八分書,書跡為時人所寶。
「師」姓是一個自帶藝術光環的姓氏。周朝有「師尹」之官,負責音樂歌詠等事,這些人的後代就以官職為姓;春秋戰國時,擅長樂技的人稱為「師」,如著名的師曠、師襄、師涓等,這些樂師的後裔就以職業為姓。無論怎樣,都與音樂藝術有關。但樂師這種身份,在古代是比較低賤的,所以師宜官的父母大概希望孩子將來能做官改變命運吧,於是起個「宜官」之名,只是這並沒有改變他的藝術命運。
師 曠
師宜官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凋敝動蕩的東漢末年,一個典型的亂世。漢靈帝荒淫無度、昏庸無能。薛瑩評:「於時爵服橫流,官以賄成……刑戮無辜,摧撲忠良。」是說靈帝公開買賣官爵,賄賂成風,殺害無辜,摧殘忠臣。王嘉《拾遺記》評:「安、靈二帝,同為敗德。」是說靈帝品德敗壞。杜牧評:「桓、靈四十年間殺千百比干,毒流其社稷。」是說靈帝及其父親桓帝濫殺忠臣,使國家處於危難之中。
影視中的靈帝形象
史書還記載了靈帝時的一個醜聞,讀來令人無限感喟——宦官們為了討靈帝歡心,別出心裁,讓狗穿上朝服、佩上綬帶,早朝時讓狗也上朝,等靈帝認出那不是一個大臣,而是一條狗時,不禁拍掌大笑,並無恥地贊道:"好一個狗官!"這時,站在朝堂的文武大臣無不感到奇恥大辱,卻不敢言語。由此可見靈帝的品性。
但就是這麼一個可悲、可笑、可恨的皇帝,卻非常喜歡辭賦和書法,並於光和元年,也就是靈帝在位的第21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所公立文藝專科大學,即著名的「鴻都門學」。這所大學與講經論道的太學不一樣,這裡不研究儒家經典,只探討辭賦、書法等。這裡的學生還能「藝而優則仕」,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等重要職位,甚至還會封侯。鴻都門學遭到當時許多重臣(如分書大家蔡邕)的強烈反對,但從歷史的眼光看也有一些積極作用,比如,打破士族對教育、出仕的壟斷,平民也可憑本事進入;比如,打破了漢季「獨尊儒術」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觀念,提倡文藝研究,為後來歷朝歷代設置專科奠定了基礎,等等。
而在鴻都門學,師宜官是公認的最牛叉的人物。
庾肩吾《書品》云:「師宜官鴻都為最,能大能小。」張懷瑾《書斷》云:「靈帝時,征天下工書於鴻都門,至百人,八分稱宜官為最。」
由此可見師宜官的八分隸書水平之高,我們現在所見的《乙瑛碑》《史晨碑》《張遷碑》等等分書典範,很可能都還不如師宜官所書。他作字「能大能小」,功力深厚、控筆能力極強,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在分書高度成熟、高度繁盛的漢末,師宜官能稱「鴻都為最」,可知其書法造詣之高了。袁昂《書評》雲,「宜官書,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形象地說明了其分隸極富神采。
《乙瑛碑》局部
只可惜,這麼牛叉的書法,卻沒有傳下來。為什麼?都是美酒惹的禍。
師宜官嗜酒,常常到酒肆飲酒,又沒有什麼錢,僅有的錢也都買酒了。而且,他一喝多,就喜歡寫字,在酒肆的牆壁上題字,老闆非但不怪罪,還求之不得。前文說了,他的「書跡為時人所寶」。當時的人都崇拜他崇拜得不行。他在酒肆每一寫字,就會引來大量的人圍觀學習。不過,字不是白看的,要給酒錢,酒錢籌夠了就把字鏟去。酒喝完,繼續寫,如此不絕。他的字基本都是喝多之後題在牆上,或寫在板子上,又生逢亂世,所以未能流傳下來。史書記載師宜官的唯一完整作品,就是為袁術所書的《鉅鹿耿球碑》,可惜未傳世。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想像當時的盛況了——人們聚集在酒肆中,只為等待一個酒鬼寫字,只為欣賞和學習一個酒鬼寫的字。在今天,這種景象大概只有巨星開演唱會時才會出現,而師宜官就是當時的巨星。這種景象又像是一場書法展覽,只是與我們今天的書展不同,人家是現場作書,而我們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創作作品,然後掛進展廳。更重要的是,人家還喝多了。
梁鵠《孔羨碑》局部
師宜官的字已經絕世,但我們幸而還能看到他徒弟梁鵠的作品,如《孔羨碑》《修孔子廟碑》《孔子廟碑》《受禪表》。說到梁鵠,很多人都熟悉,漢末至曹魏時期著名書法家。史書記載他:
字孟皇,安定烏氏人。少好書,受法於師宜官,得師宜官法,以善八分書知名,舉孝廉為郎,亦在鴻都門下,遷選部郎。靈帝重之,官至選部尚書。魏武甚愛其書,常懸帳中,又以釘壁,宮殿題署,多出於其手,以為勝宜官也。
這是說,梁鵠自幼喜歡書法,拜師宜官為師,也擅長八分隸書,也在鴻都門下。漢靈帝看重他的書法,還讓他任人事部部長這樣的大官。曹操也很喜歡他的字,經常把他的字懸掛在軍帳之中玩味欣賞,宮殿里的牌匾等需要題字的,大多是他的手筆。曹操認為他的字比他老師師宜官還牛叉。
未完待續……


※書法學習中,怎樣叫「留不住筆」?
※學書法需要遍覽碑帖嗎?從《軍師聯盟》說起……
※欣賞一幅字:始於結體、敬於用筆、久於韻味
※十六期丨「您寫字,我們評」作品點評丨書藝咀華
TAG:書藝咀華 |
※顛張醉素你知道嗎?
※顏筋柳骨,顛張醉素
※他是明代書壇隱藏的掃地僧,被稱為「顛張復出」
※公孫大娘舞劍體,顛張醉素,厲害了!
※明代宋廣草書,既能寫到章草入神的程度,更得「顛張醉素」逸氣
※顛張醉素:中國兩大狂草書法家大比拼,誰更勝一籌?
※顛張狂素苦尋攀
※「顛張醉素」——張旭狂草《大檳堂法帖》 欣賞
※「顛張」復出——明代張弼草書《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