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與我們的城市》,談過這樣的戀愛

《我們與我們的城市》,談過這樣的戀愛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在五原路待了三年多。

很難想像,這個來自內蒙古某地方的名字,會在上海前法租界隱秘的腹部,和一條小馬路安靜舒朗地對應起來。「五」有簡單的筆畫和數學之美,「原」提醒著這裡每一個人的本心和出發點。

五原路咖啡店JARAJAM兩姐妹

當你第五次訪問自己的本心,然後還繼續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可能就對了。

我相信,在這條路上做著美好小事業的文藝居民,在他們租下空間,投入裝修之前,都曾這樣訪問過自己的內心。所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能夠堅持下來,即使曾經面對一波波的整治。

五原路上這家雜誌編輯部,只有一個人

在今天,任何一個微小的嘗試,都會面臨商業殘酷的考驗,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但是這阻擋不了路邊兩旁一朵朵「小花」的盛開。在上海這個天然適合閑逛馬路的城市,小馬路掩映的樹影,多年的老房子,街角的一處風景,經常能給文藝創業者一些怦然心動的衝動:在這裡做一點什麼吧?

五原路上雜貨鋪ETIK店主,以北歐式的簡單看五原路的人生

於是,這構成了今日上海這樣的都市裡的「在地」文化圖景,它們柔美、脆弱,易於離散,卻又隱忍堅持。

五原路街邊的文藝果汁小店果簍

從搬到五原路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想記錄下這裡每一個人的故事。日子飛逝,我們能記下的仍然太少。幸好還是和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這本以五原路作為封面故事的Mook,作為《三明治》雜誌書的第一期,也是提醒我們自己不忘初心。

《三明治:我們與我們的城市》

書籍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7月1日)

平裝: 220頁

開本: 16

亞馬遜編輯推薦:

三明治,記錄多樣的時代,記錄身邊有趣的個體的故事。

城市如我們的容器,我們卻又不斷試圖改造它。

有自然生長,也有劇烈重組。

於是,一些記憶被打破了,一些新的記憶填進來。

這個動態的過程,催生了我們的記錄。

這些記錄,在變幻的中國時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這本書從策劃、採訪到出版,歷時一年多。以至於有些書里採訪的主人公,已經連同他們的事業離開了五原路。但是記下存在過和存在著的故事和印記,正和三明治的初心契合。特別地,我們反映了都市化進程和古老社區文藝活化過程中的努力、拉鋸和堅持,如果你了解北京和上海最近在街區小店上發生的一些故事的話。

當然,在這本書里,我們還記錄了台北的故事、廈門的故事、湖南某座小城的故事……乃至於更多的地方,每一天都在發生的故事。這會是第一本以城市作為經脈維度,講述故事的雜誌書。

《文章目錄節選》

01. 文藝街區:五原路

序 美好社區的自發形成和挑戰

果簍:號稱上海最文藝果汁店的日常

LOST:五原路上這家雜誌編輯部,只有一個人

ETIK:以北歐式的簡單看五原路的人生

蒙Cafe:不過是早上起來烤餅乾,晚上搬花入室

TE AMO:對年輕人來說世界每天都像麵包熱乎乎

JARAJAM:歸去來

02. 島嶼故事:台北肖像

話劇偶像陳幼芳:活在當下,愛誰就趕快去講

作家張典婉:最後她也變成了一艘渡船

紀錄片導演何明瑞:活在「50歲大限」的預言里如何做自己

創業者楊陽:我在台灣一邊念書,一邊創業

03. 破繭 城與人

鼓浪嶼困境:島塌的十年

西關如夢,天下大同

04-06部分,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這也是三明治和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MOOK的第一期,請支持我們,也保持期待。

精彩內頁提前讀

CITY

LIFE

INSPIRATION

五原路透社:日常生活街景

島嶼故事:台北肖像

果簍:號稱上海最文藝果汁店的日常

《三明治:我們與我們的城市》

MOOK文章提前讀

《JARAJAM:歸去來》

文 Daisy

JARAJAM的門前有一塊小小的空地,擺了簡單的桌椅,對著街的立面開了一扇大窗,兩個打扮得十分精緻的姑娘坐在窗前喝飲料,一個戴著一頂黑色的帽子,一個是烈焰紅唇。

門前的梧桐樹枝繁葉茂地垂著,濃郁的綠色搖曳著,遠遠望去,像一幅時間定格的畫。

男主人是一位義大利建築師,有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也有自己的樂隊。每日清晨,建築師早早到店裡親自煮咖啡,監督蘋果派是否烤好,等待早起的弄堂居民或是路人來買早餐。不知不覺到了10點,他還要趕回工作室去,那邊的設計圖也不能耽誤。

這時太太Lita才姍姍地來,因為家裡有一個1歲多的小不點兒,像考拉一樣掛在媽媽身上,要費一點工夫才能脫身。這樣的節奏略像打仗:工作室有日程表,還要照顧咿呀學語的小寶貝,但對待食物的態度也絕對不能馬虎。

JARAJAM的咖啡無論是拿鐵還是卡布奇諾,都是小小一杯,而且是自動做成兩倍濃縮咖啡。作為義大利人的男主人,不能夠忍受上海許多咖啡的杯型可以變成中杯、大杯,雖然有各種口味的選擇,但喝起來卻總是寡淡,咖啡的本味越來越少。在他心中,咖啡就是小小的一杯,卻口感豐盈。

除了麵包與咖啡,JARAJAM還有花草茶,那是喜愛東南亞風情的Lita親手調配的。店裡的木頭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裝滿了Lita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形色各異的花草、香料,加上喜歡烘焙的妹妹做的小甜點,幾頁A4紙的菜單,漸漸吸引越來越多的客人。

JARAJAM是上海很少有的能喝到Masala chai的地方,這是一種叫「瑪莎拉茶」 的印度國飲。它不使用茶包,而是用香料熬煮。常有很多客人穿過大半個上海來到這裡,就為了喝一杯Masala chai,更是有從寧波專程慕名而來的老夫婦。

幾個月前,JARAJAM還在五原路108號的鋪子,門前不是空地,而是一扇大大的落地窗。陽光一路照過去,像一隻明亮的玻璃盒子,引來許多吃早餐的客人。剛開兩個月,就有些美食雜誌陸陸續續地找來,更有人想來談加盟事宜。小店一天天熱鬧起來,熟客們的圈子也一點點擴展。

然而有些事情是自己無法控制的。

2016年春天,五原路經歷了一次嚴厲的整改,JARAJAM也未能逃脫。不過Lita倒是懂得迂迴前進,聽從了房東的建議,早早關了門,但東西未撤出來,想著先靜觀其變。結果還是不行,4月底JARAJAM就徹底關了門。這時距離開業才短短4個多月。

回想起JARAJAM剛開張那一日,是聖誕節的第二天。馬路上活躍著的外國人都跑回家過節,仍擋不住Lita一家激動的心情。找店是磨人的,但當三個人同時站在大大的玻璃窗前,卻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同一個想法:就是它了。

開始選五原路,初衷就是離家近,完全沒有一點「文藝」的刻意。「法租界」那麼多條馬路,熱烈的,張揚的,名聲在外的,這些標籤安靜的五原路一個都沒有,生活的氣息噗噗地冒出來,在高大的梧桐樹影下醞釀,這其中就有一間小小的JARAJAM。

看著大榔頭咣咣咣,讓Lita無比喜歡的玻璃窗碎了一地,心也跟著坐過山車。像是吃酸橙子,一陣陣難過湧上胸腔,湧上眼角;又像心裏面演起一部靜默的電影,沒有一個觀眾。但生活不能一直碎在地上。Lita想著,那就當放假了吧,不好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情的開始。尋找新址的事情也在進行中,邊走邊看,兜兜轉轉,心態竟也平和了。

經過幾個月的尋覓,一家人幾乎要放棄了,想要一個自己喜歡又合適的店面,太難。但冥冥之中有人帶了路,又把JARAJAM帶回五原路來。

7月,傳來了88號可以租的消息,和原來的店面只有幾步路程。剛興高采烈地想定下,房東又回復暫時擱置,心中期待的氣球才剛要飛就梗住了腳。過了許久,房東又打電話來說可以租,於是JARAJAM重新搬回了五原路。

重新開業那天是個周末,JARAJAM的老客人,五原路上的鄰居,結伴來到新店祝賀。新店比老店門面更寬,多出個露天的小院,意外的搬家反而讓JARAJAM有了更敞亮的空間。就著還是老味道的特製飲品和點心,大人們閑聊,孩子們在屋裡屋外奔跑。

9月初的上海,午後的陽光還有些灼熱與黏膩,所幸有涼爽的風。自然木質的柜子與桌椅,架子上一罐罐大玻璃瓶子乾花草,這些都是從之前店裡挪過來的。託了設計師男主人的福,新店的材料幾乎都是再利用,省卻了許多重新裝修的麻煩。不一樣的是,菜單又豐富了些,有了午餐的選擇,還添了些小酒。

每一日,從頭到腳都充滿東南亞風情的Lita笑嘻嘻地進店來,像是從自家的院子邁入了客廳般契合。她熱情又隨性地與熟客打招呼,又去逗一下客人帶來的竄來竄去的狗狗。「JARAJAM就是我們家的迷你版,是我們家的客廳,是想要招待客人的地方,想要遇到奇妙的人的地方。」

《三明治:我們與我們的城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三明治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住,卻學不會一人食
納米比亞、馬達加斯加……我跑過的30場超級馬拉松
一場杜蕾斯引發的教育風波
奶奶的葬禮辦了七天
給我們自己,一個恰切的名字

TAG:中國三明治 |

您可能感興趣

親愛的閨蜜,等我們老了就這樣過,好嗎?
孩子,讓我們來談談「戀愛」這樣的小事
《我們仨》教我們的關於愛的這些事
《我們相愛吧》節目里的CP,哪一對是你最喜歡的?
當我們談『戀愛』時,我們談什麼
做聰明的女人,我們要這樣談戀愛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愛情故事
那年,我們的愛
一周情侶:我們的愛,不過是精心設計的謊言
大聲告訴我,你們愛不愛我們的張一山呢
我愛的不是你,只是我們的回憶
當我們談戀愛的時候,到底在談什麼
那些爸爸給我們的愛
《戀愛先生》里的這句台詞,告訴我們有些人是怎麼變蠢的
你們的胡老師要演《絕代雙驕》,原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花無缺都在這!
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情了。——致我們的十二年
我的和我們的
那些曾經讓我們相愛的,如今讓我們越走越遠
就這樣,我們與過去道了別
那些年驚艷我們的香港女明星們,你們最喜歡的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