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的遠東烽火:日本攻取德國太平洋諸島與日德青島血戰

一戰的遠東烽火:日本攻取德國太平洋諸島與日德青島血戰

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所有在日本及中國海域的德國軍艦和武裝船隻解除武裝,並在一個月內將其所租借的中國膠州灣及青島港移交給日本。要對敵對國船隻解除武裝倒也算是國際社會約定俗成的慣例,但德國對青島的控制名義上仍處於「租借」,如此私相授受卻與國際法不合。因此日本對自己的行為給出了「戰時託管」的解釋,也就是說隨著戰爭的結束,仍應將青島交還給對其擁有完全主權的中國政府。

「最後通牒」雖然是發出去了,但日本政府也深知向來強橫的德意志帝國不可能乖乖就範。於是日俄戰爭以來便始終處於無所事事的日本陸、海兩軍,迅速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開始所謂「青島攻略」的準備工作。但就在此時北京方面卻傳來了消息: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正在與袁世凱政府秘密接觸,準備將青島及膠州灣直接歸還給中國政府。這個消息對於躊躇滿志的日本政府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外相加藤高明隨即指示日本在華使領館迅速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德國駐華公使辛慈

事實證明,加藤高明這個老牌外交官完全是落入了德國全權駐華公使辛慈的算計之中。自1898年強租膠州灣以來,德國在青島盤踞已達17年之久,僅興建各類軍用、民用碼頭便累計投入5000萬德國金馬克,而為了連通青島與山東腹地的聯繫,更不惜重金修建了全長394公里的膠濟鐵路及其多條支線。德意志帝國在膠州灣所傾注的心血,別人可能不清楚,但遠東艦隊出身的辛慈豈能不知?即便要送還中國,也不可能是一個區區外交官所能做主的。因此辛慈與中華民國政府所展開的非正式談判,不過是故作姿態。日本政府強勢的跳出來阻撓,不僅令袁世凱頗為不爽,更令向來主張「門戶開放」的美國政府對日本更趨敵視。而辛慈的這一手「二桃殺三士」僅僅是他在華工作的開端。在此後的3年時間裡,這位半路出家的外交官將憑著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極大地減緩中華民國政府加入協約國陣營的腳步。

辛慈於外交舞台上牽制日本的同時,東亞地區的德國海、陸兩軍也全線進入一級戰備。由俾斯麥所締造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擁有著87萬常備陸軍,海軍總噸位近115萬噸。如果單打獨鬥,僅有25萬陸軍、67.9萬噸海軍艦艇的日本自然不是對手。但雄厚如江海的德國軍事力量投射到遠東的不過是涓涓溪流,以青島為主要基地的德國東亞艦隊僅有兩艘「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及4艘輕型巡洋艦,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繳獲的滿清政府「海青」號在內的2艘驅逐艦可用於公海決戰,其餘老舊戰艦及炮艇均不過港口和河川內的浮動炮台,對日本海軍難以構成威脅。

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施佩

身為東亞艦隊的指揮官,53歲的德國海軍中將施佩深知自己的艦隊無力與可以得到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支持的英國海軍正面交鋒,而困守膠州灣雖可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最終不過是重蹈旅順口沙俄太平洋艦隊的覆轍而已。因此「薩拉熱窩事件」剛一爆發,施佩便率艦隊主力從青島起航,駛向迴旋餘地更大的馬里亞納群島。

19世紀末期,德國海軍秉承著撿漏的精神,通過軍事佔領和強行購買的方式在西南太平洋攬收了大量歐洲列強尚未控制的島嶼,形成了合稱德屬太平洋群島的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亞、德屬太平洋保護國三塊海洋殖民地。德國東亞艦隊抵達當地之時,戰爭全面爆發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施佩隨即召集艦隊主要負責人開會,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在返回青島已不可能,德屬太平洋群島又無險可守且無煤彈補給的情況下,德國東亞艦隊最終決定冒險東進,經南美洲最南段的合恩角進入大西洋,返回德國本土。應該說這個目標以德國東亞艦隊當時的艦艇狀況和燃煤儲備而言並不難以實現,但能否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層層封鎖卻是未知之數。因此當「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艦長繆勒中校提出由其單艦向西進入印度洋對英國海上運輸線進行襲擾時,施佩並予以沒有反對。

離開青島前的「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

「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懷著有去無回的悲壯離開艦隊之後,於印度洋上大開殺戒,不僅一舉擊沉了18艘協約國陣營的商船,更在偽裝成英國戰艦沖入英屬馬來亞的檳城港,一舉擊沉了駐防當地的沙俄海軍「珍珠」號巡洋艦和法國海軍的「燧發槍」號驅逐艦。一時之間,被視為「英國湖」的印度洋上波詭雲譎,協約國方面不得不調集大批戰艦對「埃姆登」號展開圍剿。由於需要集中兵力以封堵駐守德國本土的德意志海軍「公海艦隊」,英國政府不得不向日本發出邀請,希望其能出兵印度洋,參與協約國的護航行動。

日本海軍的全面備戰始於1914年8月上旬,除了投入第一艦隊警戒中國黃海海域,第二艦隊封鎖膠州灣之外,日本海軍還盯上了德屬太平洋群島這塊肥肉。隨著大批新銳戰艦從日本海軍第一艦隊中抽調組成第一、第二南遣支隊,日本第一次突破西太平洋沿岸的羈絆,伸向碧波萬頃的赤道海域。9月29日,日本海軍第一南遣支隊旗艦——「鞍馬」號裝甲巡洋艦控制了馬紹爾群島。隨後該艦隊其餘兩艘主力艦——裝甲巡洋艦「淺間」和「筑波」號又分別控制了馬里亞納群島的北部及中部地區。

鞍馬號裝甲巡洋艦

日本海軍第2南遣支隊自然也不甘人後。10月7日,該分遣艦隊旗艦「薩摩」號戰列艦控制了加羅林群島首府——雅浦島。隸屬該艦隊的「矢矧」巡洋艦則控制了帛琉群島。日本海軍原本還擔心會在德屬太平洋群島遭遇德國東亞艦隊主力,因此才調集了大批新銳戰艦,卻不想一路攻城略地。10月10日,連擔任通訊中繼任務的戰列艦「香取」號都按捺不住,將艦上水兵編組成特別陸戰隊衝上了塞班島的灘頭。同一天第一南遣支隊旗艦——「鞍馬」號裝甲巡洋艦控制了風景宜人的特魯克島。隨著10月21日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的羅塔島升起旭日旗,日本海軍對德屬太平洋群島的攻略暫時告一段落。

德屬太平洋地區

從地圖上看,日本海軍僅完成了整個德屬太平洋群島約三分之一區域的侵佔。之所以戛然而止,並非力有不逮。而是源於外交上英、美所施加壓力。不過有趣的是在指責日本方面趁火打劫的同時,英國也操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侵佔了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亞地區。可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過鑒於仍需日本海軍前往印度洋助戰,英、美還不至於馬上要求日本吐出「非法所得」。而一下子將赤道以北623座島礁收入囊中的日本,也自然的被捆綁在協約國的戰車之上。第一、第二南遣支隊的戰艦在完成前期作戰任務後,仍需追派戰艦擔負進入印度洋追擊德國海軍的「埃姆登」號及在澳大利亞周邊替英國商船護航,甚至還要尾隨德國東亞艦隊主力前往東太平洋布署,可見天下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

鯨吞德屬太平洋群島的同時,日本陸、海兩軍對青島的圍攻也全面展開。有鑒於德國東亞艦隊的主力已然撤離。日本海軍方面用於膠州灣方向的戰艦數量雖多,但質量卻並不高。擔當主力的是日俄戰爭中俘獲的「周防」、「石見」、「丹後」3艘戰列艦和「沖島」、「見島」2艘海防艦,巡洋艦也多為日俄戰爭甚至甲午戰爭中的「功勛元老」。但即便如此,相對於困守膠州灣的德國東亞艦隊剩餘艦艇而言,日本海軍可謂擺出了「獅子撲兔」的架勢。況且此次日本海軍陣中還有一艘特殊戰艦——水上飛機母艦「若宮」丸。有了其所攜帶的4架法曼式水上飛機,日軍再也需要用屍山血海去爭奪一個可以觀測港內的制高點了。

繳獲的沙俄戰艦「周防」號

德國在中國大陸的駐軍有限,青島方面地面部隊僅有3個營海軍陸戰隊及4個連的要塞炮兵,總計不過2500人。因此日本陸軍方面認為出動一個師團便足以解決問題。但是究竟動用那個師團,日軍內部卻少不了一番權衡。畢竟甲午、日俄兩役以來,日軍各師團大多是功勛卓著的精銳王牌部隊,這個僅有的一個名額給誰都不合適。好在日俄戰爭之後,日軍還組建了兩個師團,於是圍攻青島的使命也就只好由日軍之中資歷最嫩的第18師團擔綱。

第18師團此時的師團長是來自甲州諏訪藩的神尾光臣,此公從西南戰爭開始在日本歷次內戰、外戰中無役不與。但可能是因為出身「賊藩」的關係,神尾的仕途一直不算太順,直到1908年才終於混到了師團長的位置。此時統軍出征青島,可謂「時來運轉」。不過,考慮到德國在青島經營多年,構築有完備的要塞系統,第18師團此次出兵,除強化一個步兵旅團之外,還配備一個獨立工兵聯隊及4個獨立攻城重炮兵大隊。正是有了這些自詡充足的準備,日軍才放出豪言,宣稱4個小時便可攻佔青島。

8月27日,日本海軍在英國驅逐艦「凱內特」號先行突入破壞德軍佈雷的情況下,完成了對膠州灣的全面封鎖。隨著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凱旋」號的到來,協約國方面的海軍優勢更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蠢蠢欲動的日本海軍隨即決定不等陸軍部隊的到來,便出動「若宮」丸所裝載的水上飛機對青島港實行偵查和轟炸。9月5日,日本海軍航空兵首次在實戰中執行飛行任務。日軍飛機除了在青島港上空盤旋2個小時,摸清了港內德軍艦艇的情況之外,還嘗試以150毫米炮彈改裝成的炸彈轟炸對手,此舉也被日本方面吹噓為世界範圍內艦載航空兵的首次出擊。

水上飛機母艦「若宮」丸

不過日本海軍航空兵並沒有得意太久,德國方面很快便出動由海軍中尉普勒斯喬所駕駛的戰機起飛攔截。雖然青島上空雙方所使用的均為偵察機。但德國方面所使用的奧地利「鴿」式軍用飛機為單人單翼,較之日本方面法曼式水上飛機操控更為靈活。因此雖然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德國方面卻一度佔據著空戰的主動權。在1927年出版的普勒斯喬個人回憶錄《來自青島的飛行員》中,他不僅自稱用手槍擊落了一架日方戰機,更宣稱投彈重創日方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丸。這其中是否存在有水分,世人不得而知。但日本海軍依為耳目的「若宮」丸的確在9月30日退出了戰列,日方的解釋是該艦於當天在嶗山灣觸雷。此時更需要空中偵察的日軍才剛剛在青島側後完成登陸和集結。

日軍最初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山東半島北部的龍口。日前之所以選擇這座距離青島上百公里的港灣登陸,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避免為德軍逆襲於半渡灘頭,另一方面則打著躲避西方列強視線,在中國境內以戰養戰的如意算盤。根據中國史料記載,日軍登陸之後隨即向當地居民橫徵暴斂。僅在僅在平度一地,就逼迫當地人民5天內交豬、羊各1000頭,雞2000隻,糧食500萬斤,小推車500輛。至今當地仍有民謠唱道:「心焦了雞,心焦了豬,心焦了穀草給馬吃。」據說其中「心焦」是日語譯音,意為「送給我」。由此可見被日本稱為「日獨(德)戰爭」的青島之役,與日俄戰爭一樣給普通中國民眾帶來深刻的苦痛回憶。而當時中國政府無力與列強為敵,只能宣布在這場於自己國土上展開的戰爭中採取中立立場。

日軍登陸山東半島

於龍口登陸雖然解決了日軍的後勤問題,但9月初一場橫掃渤海灣的季風卻令依賴舢板換乘的日軍登陸行動極為緩慢。因登陸之後又遭暴雨和洪水阻隔,等到第18師團第一批部隊抵達青島外圍時已是9月下旬。如此緩慢的進軍速度自然令軍方高層無法忍受,於是後續出發的第二批次部隊被勒令於嶗山東麓的仰口海灣配合英國陸軍第2南威爾士營及第36錫克團第2連登陸,至此青島戰役才正式打響。不過此時青島方面的德國守軍已由戰前的不足2500人,增至近萬人。德國人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平增如此多的兵力。除了有賴於德國青島總督麥爾瓦德搶在協約國方面展開全面封鎖之前,將八國聯軍侵華後駐守天津的1200名德國陸軍由海路運抵青島,更要歸功於德國常年以來所推行的動員體制。戰爭爆發伊始,滯留於中國各地的德國僑民便第一時間向青島集中,加上從各艘戰艦上抽調出來的海軍士兵,青島方面的德軍雖談不上兵力雄厚,但憑藉著堅固的工事群也堪堪一戰。

自從滿清政府手中強租膠州灣以來,為了保護遠東艦隊和青島港口的安全,德國方面規劃建設了規模龐大的軍事防衛工程。其中沿市區東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線,構築了南起浮山灣小湛山,北抵膠州灣內海泊河口全長六公里的步兵堡壘防禦工事。其中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東鎮、海岸五大堡壘群,全部由一處大堡壘、二至四處中小堡壘組成,每處堡壘均有地下通道連接。在大堡壘周圍另有九至十三個不等的戰時小堡壘,用以駐兵、貯存給養、彈藥和作戰指揮與掩體。步兵防禦線居高臨下,設計周密,易守難攻。在堡壘線外側,開挖了一道深約5米,寬約6米的壕溝,溝底和堡壘周圍架設了通上電流的鐵絲網,一直連接南北海濱。在壕溝兩側,沿壕溝修築了一長串步兵掩體和火炮、機槍掩體(地堡),配置了輕型火炮、機槍、步槍等武器,構成了長達6公里的堅固防線。德軍還在浮山——孤山——樓山一線修築了外圍警戒防線。

德軍青島布防圖

在對海防禦方面,德國海軍部在規劃青島要塞時,除將原清軍的炮台設施予以擴建,安設新式火炮外,又先後規劃建設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以及步兵堡壘等防禦工事。經過長達十餘年的三期規劃建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青島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線,修築了團島炮台、台西鎮炮台、青島炮台、俾斯麥南炮台、匯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區主要山頭上,修築了俾斯麥北炮台、伊爾底斯北炮台、伊爾底斯東炮台和台東鎮炮台。除上述永久性海陸炮台外,德軍還在戰前突擊建設了一批臨時炮台。比如在面對要塞的陸地正面的毛奇山(貯水山)、台東鎮和面海的伊爾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餘座安裝有中小型口徑火炮的臨時炮台。

不過德軍在青島的防禦體系雖然完備,但如果日本海、陸兩軍能協調一致的話,仍有希望迅速打開局面。但「協調」兩字在日本軍隊中卻恰恰是最難做到的。9月26日,德軍主動放棄浮山——孤山——樓山一線的外圍警戒防線。這本是日軍乘勝追擊的良機,但海軍方面卻不願在清除德軍岸防炮群之前對陸軍的行動予以火力支援。第18師團只能佔領前進陣地後,以工兵和野戰炮兵對德軍核心工事群展開緩慢的蠶食。

轟擊青島的日本炮兵

整個10月份,青島海陸兩線始終籠罩在隆隆的炮火聲中。日本海軍方面擁有火炮口徑和射程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且有英國戰列艦助陣。陸軍方面卻發現己方所擁有的絕大多數野戰炮,包括最新銳的四式240毫米榴彈炮,對德國工事群均屬難以構成毀滅性的打擊。就在日本陸、海兩軍終日以炮擊彰顯存在感之際,10月17日夜,德國東亞艦隊S-90號驅逐艦於青島港內突圍。一片黑暗之中,S-90號驅逐艦迎面撞上了日本海軍甲午戰爭中的「功臣」——防護巡洋艦「高千穗」號。

此時的「高千穗」號已從聯合艦隊新銳淪落到跛足老艦,只能擔負切斷青島德國人所鋪設海底電纜的雜務工作,在S-90號驅逐艦所釋放的魚類面前,「高千穗」號來不及掙扎便在自身彈藥的殉爆中沉沒。不過S-90號驅逐艦在被圍困於青島港區的歲月中早已多數受創,因此雖然成功突圍,但最終仍因自身的機械故障而被迫於中國沿海擱淺,隨後由艦上水兵自行炸毀。

「高千穗」的沉沒,雖然導致艦長伊東祐保以下數百人死亡,但是沒有影響日軍圍攻青島的進程。日本陸、海軍依然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按部就班的瓦解德軍的防禦。10月31日,秉承著「天長節」(大正天皇嘉仁的生日)獻禮的心理,日本軍隊才第一次海陸並舉,向青島要塞發動總攻。海軍方面,日本艦隊已基本完成了對德軍岸防炮台的前期壓制,當時各型戰艦進抵至平射距離,放肆的轟擊德軍各主要軍事設施。陸軍方面用重炮轟開德軍的外圍鐵絲網,然後憑藉工兵挖掘的坑道沖入德軍的堡壘,以白刃戰的形式將對手逐出工事,進展依舊緩慢。直到11月6日晚,日軍方攻佔德軍最後的制高點——雞貂山,次日凌晨德軍宣布投降。歷時67天的青島戰役至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被日軍炸毀的德軍炮台

不過,日本陸、海兩軍以超出對手數倍之武器和兵力,在這樣一場毫無懸念的戰役之中仍付出了2399人的傷亡,損失了包括巡洋艦「高千穗」號在內的5艘艦艇,實在不能說是贏得如何漂亮。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趙愷。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1941 的精彩文章:

這些德軍的「畫風」不大對!解密來自南斯拉夫的「汗扎」黨衛軍
902號班機事件:蘇軍飛行員差點擊落韓國客機為何還受到誇獎?
美國南北戰爭的吃貨故事:靠熱麵包和薑餅打贏的彼得斯堡戰役
因不相信蔣介石而被日軍乘虛而入?七七事變中宋哲元的另一面
「七七事變」的明暗兩條導火索:志村菊次郎與牟田口廉也

TAG:築壘地域1941 |

您可能感興趣

槍械解讀《太平洋戰爭》:二戰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島嶼的搏殺
二戰太平洋戰場之美日兩軍喋血硫磺島
二戰美國血洗「日本珍珠港」:摧毀日本在南太平洋的心臟
二戰太平洋戰役燃燒的群島,阿貝馬島嶼清除戰,落日的餘暉
太平洋洲際賽首日戰果:日本戰隊陷於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罕見彩照,美軍與日本軍隊在海島激烈戰鬥
二戰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最後成了太平洋戰場的炮灰
太平洋戰爭中對日作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二戰日軍戰機戰艦葬身的西太平洋海底墳場
台東、蘭嶼山羊在太平洋邊際呼喚的日晨光!
二戰太平洋燃燒的群島馬金島戰役美軍第一艘航母被日軍潛艇擊沉
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罕見彩照,與日軍激烈爭奪島嶼
血戰太平洋:貝里琉島殘酷對峙 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一〇〇)
太平洋戰爭中,中途島海戰的八個冷知識,美國航母太抗打了
圖說:薩沃島海戰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敗得最慘的一次
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役的轉折點,日本的末日喪鐘
太平洋戰爭罕見彩色舊照,美軍在太平洋小島擊潰日軍
「太平洋戰爭」日本走向毀滅的勝利——塔薩法隆加海戰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