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娃即修行,做一個敏銳的父母

養娃即修行,做一個敏銳的父母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幅漫畫——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好不容易找到青蛙,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青蛙媽媽的第一句話是:作業做了嗎,鋼琴彈了嗎?

小蝌蚪們說:這不是我們的媽媽。

這個漫畫你可能也有同感,有點幽默又有點無奈。可以說,父母對養育的認知水平直接影響其育兒方式。這裡說的認知不是指育兒知識,雖然育兒知識非常重要,比如養育的基本醫學衛生知識,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生命安全至關重要。

但是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下父母在心理上的準備和認知。

做父母不易,孩子需要溫暖的愛,需要父母對他們的訴求有敏感的反應,也需要父母幫他們建立規則,設立規範。

研究表明,積極的管教加上溫暖的愛和敏銳的反應,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為正面。

不過,愛和規範之間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一方面,父母給孩子的支持和愛能夠預測孩子的學業以及成長表現,即使是傳統上不善於表達愛的國家如中國,韓國,在其他條件相同下,會關愛家庭的孩子發展得更好。

那些冷酷對待孩子,拒絕甚至體罰的家庭,孩子會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心理健康問題、反社會行為甚至犯罪。文首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就反映了這種養育現象: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對孩子的管理嚴格,甚至苛刻,但是缺少愛和支援。體罰雖然暫時讓孩子順從,但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傷害。

另一方面,有一些直升機父母,就是過於敏銳,事事都替孩子想到處理到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遇到事情會不知所措,沒有自我調控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戀關係也不夠安全。所以積極的正面的管教仍然非常重要。

那麼,既有愛又有正面堅定的管教是什麼樣子?

首先,父母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和認知。

帶孩子是一件很累人很操心的事。一個媽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能夠平心靜氣地對待孩子和處理孩子的問題?

研究表明,處於社會劣勢地位的父母,比如貧困受教育水平低,生孩子時太年輕,心理上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社會支援系統,比如親戚朋友或社會支援的父母,由於養育壓力大,又沒有相應的支援,往往表現出情緒和認知資源的失控,對孩子情緒反應也大多是負面,如抱怨孩子總是哭鬧,太煩人了,甚至體罰。

父母自己的情緒控制的好,就會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更容忍,有更多支持,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更敏感,表現出更多的溫暖愛意。

我自己也深深體會到養一個孩子是在修行。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既要餵養照顧他,還要工作,有時候會沒耐心。還好,我有社會支援系統,我先生看到就會跟孩子說:媽媽很累了,爸爸陪你玩一會兒。這樣我就有機會調節下自己的情緒。

父母如能減少外部的壓力,如社工幫助提供一些社會支援,減少失業,家庭成員疾病,貧困等,會顯著提高父母的養育品質。

其次,父母能夠意識到養育觀念和認知可以改變。

研究發現,對育兒有信心,認為自己是一個好父母,更有責任心、同理心,也更少懲罰,對孩子有更多切合實際的期望;

相反,認為自己的孩子難搞的媽媽對孩子的哭鬧反應更遲鈍。還有,對自己和孩子心理狀態更敏感的媽媽,她們能夠更耐心地安慰哭鬧的孩子。

這種能力在養育心理學研究中叫做父母的心智敏感性(mind-mindedness),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敏感程度。

研究表明心智敏感的父母會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反應更快、更精準,相應地,他們的孩子的情緒也就更穩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也更好。

父母心智敏感,更會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學裡把這種心理狀態的理解稱為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

我們每個人,包括孩子甚至嬰兒對人的心理狀態和過程有一些類似理論建構一樣的理解,雖然是內隱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心理狀態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去解釋和預測行為,或是用行為來推測心理狀態。

比如你看到有一個人朝一輛即將關門的巴士跑過去,你會很自然地推理說這個人想要趕上這輛巴士,這就是你的心理理論在推理。

兒童的心理理論對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交流理解別人的語言能力,甚至是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的能力都有影響。

心理理論強的孩子在同伴中更有人緣,更有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表現出更多有利的社會行為,在學習情境下更能夠理解老師的教學目的和從中受益。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發展心理理論?

研究發現除了認知執行功能和語言能力之外,社會交往的質與量決定了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的速度。

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社交的機會多過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理論發展就比較快,所以生二胎也不錯嘛。尤其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更會有幫助。心智敏感的父母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更多用表達心理狀態的語言:你為什麼這樣想呢?你這樣做他會不會很傷心呢?等等。這些心理狀態語言的輸入能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發展心理理論。

那麼,你可能會問,父母如何做到心智敏感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有心理世界的小大人來看,尊重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這個想法有時候跟你的想法很不一致。下次孩子哭鬧得你幾乎要失去控制之前,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樣,他想要什麼呢?

想想孩子是不是 hungry?angry?lonely?tired?這樣你就不會無端發火了。

最後,帶給大家幾個養育小貼士,希望有所幫助:

打預防針(proactive parenting )

做事之前能預期到孩子可能會有情緒或行為反應,比如今天去海洋公園,我知道你喜歡海豚,所以我們今天可以買一個海豚玩具。不過,只能買一個,你可以仔細選選比較一下,買一個你最喜歡的。

這個預防針就包含了表達心理狀態的語言,我理解你的愛好,但是又有規則:只能買一個。孩子理解了你的期待,可以避免在玩具店大哭大鬧。

因勢利導(reactive parenting)

事情已經發生,懲罰的效果往往不好。最有效的是因勢利導,跟孩子講道理:你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他感受怎樣?會怎麼想?別人搶你的玩具的時候你的感受呢?用自己的心理感受去推論別人的感受,可以幫助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有效地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情緒養育(emotional socialization )

接受孩子的情緒表達,不要阻止孩子哭而是去理解和接納。比如,你哭是因為媽媽要離開幾天你很難過是嗎?我也很難過,不過我會每天打電話,儘快回來。這樣你告訴了孩子用語言來標識了他現在的情緒,下次孩子會告訴你:我很難過,而不是大哭不止了。

生活經驗養育(experiential parenting)

生活的點點滴滴,如邀請孩子一起做家務,家庭旅行,都是教育和幫助孩子學會問題解決,表達情緒的機會。而在和孩子高品質的陪伴中,你的一言一行,跟孩子的對話,處理孩子問題的方式也體現著你的心智敏感,對孩子影響深遠。

養育是修行,需要耐心和靈活,與孩子一起成長吧。

參考資料:

Bornstein, M. H. (2015). Children』s Parent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Developmental Science, Ecological Settings and Processes, 4, 55.

Crandall, A., Deater-Dechard, K., Riley, A.W. (2015). Maternal emo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capacities and parenting: a cognitive framework. Developmental Review, 36, 105-126.

Hughes, C., Devine, R. T. and Wang, Z. (2017), Does Parental Mind-Mindedness Account for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ers』 Theory of Mind?. Child Dev. doi:10.1111/cdev.12746

Padilla-Walker, L. M. (2014). 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prosocial behavior. Prosocial development: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131-1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即便是國民爸爸黃磊,也會對女兒說″不
玩中學識字?試試這款大受歡迎的盒子
兒童心理博士陳忻:做父母總會遇到的30個「怎麼辦」
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你想好了嗎?
孩子總讓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這正常嗎?

TAG: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養青蛙,養野男人,養偶像練習生,和……養娃,其實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呢!
養娃的4大壞習慣,爸媽一個也別做
養蛙還是養娃?當了父母才懂這種苦!
上班後如何兼顧工作和養娃?有經驗的寶媽都是這樣做的
養娃?養蛙?擼蛙後變身為」空巢青年「的滋味,都是我們的父母正在經歷的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離不開這3種父母的影響,可別這樣養娃
「健康的嬰兒4小時後猝死」就因為媽媽這種養娃陋習!家長們注意
關於養娃,這幾種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對,怎麼能算一個合格的媽媽?
為母則苦,這個媽咪把自己的養娃史畫了下來,這大概也是你
養蛙還是養娃,當媽都是一樣操心!
個個都在養娃兒子,還不如養這個?
養了只小猴子,吃個宵夜都得你一口我一口,這是在養娃吧
養娃這件事,爸爸真的只是豬隊友嗎?
超模媽媽,原來是這樣養娃的!
二胎不敢生、喊累,主要由父母的這3種養娃錯誤觀念造成
養娃還是養蛙,這是個問題
養娃這件事,父親光靠自覺是沒有用的
你還在用這6個育兒土方養娃?這種口口相傳的經驗,是在坑娃!
父母養娃=狐狸養雞:要吃?
這些新手父母養娃必經的階段,讓人看了想哭又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