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紅梅 之《摩拜單車》

張紅梅 之《摩拜單車》

摩拜單車

·張紅梅

第一次接觸智能單車是今年與朋友一家去廈門遊玩時,沿著海岸線一路上三三兩兩停放著許多紅黑相間的單車,很是顯眼。走近一瞧,發現車頭車尾處印上了微信二維碼,好奇心使然,朋友用手機「掃一掃」,便出現了「摩拜單車」的字樣,一步步按照說明交押金付零錢,轉眼間就擁有了這輛單車的使用權,購物方便快捷了不少。之後才知道早在2016年底,廈門就建成了全長7.6公里的空中自行車道,騎自行車觀光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只是沒有機會上去體驗一把,成了我們此行的一大憾事!

溫州的城裡鄉下早已普及了公共自行車,但辦理手續繁瑣,且必須要停在規定的地點,所以使用人群並不廣泛。而今天,有幸在家門口遇到這輛摩拜單車,真是欣喜萬分便毫不猶豫地下單了。離開廈門也就兩三個月的光景,摩拜單車這種蔓延之勢可真是迅猛!

我的車技本就不好,騎在這麼高的座位上,更顯得力不從心。良久,車子在我的踩蹬中匍匐著扭動著猶豫著,緩緩步入正軌,兩耳生風地滑進了川流不息的車道,立時,前後左右被大大小小的車輛包圍了,鳴笛聲剎車聲聲聲入耳,左躲右閃間車頭不聽使喚地左右搖擺,趕緊捏閘減速,身後的催促聲又此起彼伏起來,硬著頭皮再向前沖,卻險些與前面的車屁股親吻,就只好被車流推動著怯怯地向前,像剛下水的孩童,時時被恐懼包圍著,畏手畏腳地不知如何伸展用力,只好隨水流撲騰。

進入隧道後終於鬆了口氣,有了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動作也漸漸自如起來,偏有那迅疾的助動車吵吵著在你旁邊越過去,使本不闊綽的車道變得逼仄起來,就只好朝右讓一點,又擔心會貼到牆上去的,這樣擔心著擔心著就真的貼過去了!本能的用手臂尋找依靠,差點要蹭下一片皮來!一出隧道口,車流又混合起來,極度緊張中但見一輛貨車鋪天蓋呼嘯而來,車頭又不由自主地朝它偏去,幸虧有隔離帶護著,真是鬼使神差的!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人的行動是由意識支配的,而意識一旦被某種強烈的心理掌控的話,行為便不能自己了,換句話說行動便不聽使喚了。當我在恐懼中亦步亦趨的時候,越是不想去的地方越容易騎上去——你的注意點都在那個恐懼點了,車輪隨著車把便理所當然了。

想起學會騎車是在十幾年前的事,來溫州的第二年便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沒有前杠,直接坐上去用腳點地就可起步走,省卻了一連串的麻煩,即先用左腳踩在腳踏上向前滑行一段,然後右腿跨過座椅正式騎行。很容易上手自然就很容易學會,之後接送女兒上幼兒園的事兒,就由它來承擔了。

記憶中見過的第一輛自行車,是那種通體發綠送信件報紙的郵遞員專用車,前面的橫樑上掛著個大大的綠色帆布包,后座的兩側也分別掛一個更大號的包,裝滿信件的時候足足有七八十斤重。一陣清脆的鈴聲自郵電局大門由遠而近飄來,這來的便是郵遞員伯父,就見他穿一身帥氣的郵電服,頭頂的帽徽熠熠生輝。一拐到「丁」字路口就從座椅上翻下右腿,左腳踩在踏板上順著慣性向前滑行至家門口,停好車,跺腳拍打整理衣裝,抖落風塵卸卻疲憊,這才一身潔凈清爽地邁進家門。

於是,騎車對我來說是件很神聖的事兒,一襲綠色的身影端坐於座椅,只需兩腳繞圈,就能把四面八方的問候送到它該去的地方,讓國家的大事小情家長里短,行走在大地的邊邊角角,為人們認識和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條重要通道,信使便成了人們最早的信息樞紐!

所以,這高高大大的自行車在我眼裡儼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像伯父一樣令人敬畏,從沒有騎它的念頭。

之後,大姐去棉紡廠上班,自行車也便成了她主要的交通工具,一陣悅耳的鈴聲自前方前院響起之時,身著黑色夾克衫大紅喇叭褲,腳踩黑色高跟鞋,甩了一頭大波浪的大姐,紅艷艷地飄來了——她可是當時門源縣的時尚引領者!停車,取下掛在車頭上裝網兜里的鋁製飯盒,喊一句:媽媽,我回來了!就跳進了家門。

姐姐的車雖矮小些,但我還是沒有騎它的念想,卻只關注那個鋁製的飯盒今天會盛什麼美味?姐姐上班離家很遠,需帶午飯在廠里,遇上夜班就要帶晚飯,於是伯母每天早起為熟睡中的姐姐準備飯食。大多時候,是從我們的飯菜里撥一些出來裝進飯盒裡,但我的眼睛總離不開那飯盒,似乎那裡的要比桌上的更香些。如果哪天包了餃子,姐姐帶的一定是黃燦燦亮晶晶的煎餃,只聽「嗞」一聲,一個個胖嘟嘟白嫩嫩的餃子瞬間就在鍋里熱鬧開了,上下左右翻騰一陣後,就一字兒排開在飯盒裡,滿身長滿了小泡泡,恰似並排吐泡的小黃魚,讓人垂涎欲滴!但我和二姐只有看的份,目送著大姐帶著飯盒消失在路口,倆人這才打消念想,默默地上學去!

回老家後慢慢發現村裡偶然會有那麼一輛黑色的鐵傢伙,叮零零的幾聲脆響之後,就看見許多男孩子追著一位騎車的大人,想輪流在他后座上坐一會兒,自己也便新奇起來。

直到有一次,讀初中的表哥俊前不知從哪裡借來了一輛自行車,說要捎帶我去上學,我激動地一蹦三丈高!走過汪家來(村裡姓汪的一家人)後有一道慢下坡,表哥說我先騎上你再坐,便踩左腳踏,右腳點地往後一蹬,車子就「啟動」了,這叫溜車,是騎車前的預備階段。等滑行穩了才邁右腿越過后座踩到右腳踏上,車子左右擺動了幾下終於向前走了,我小跑著跟在後面,卻總是找不到「下手」的機會,表哥問坐上了嗎?還沒,我說。便又捏閘放慢速度,我終於找準時機跳了上去,但車子卻像受驚的馬,忽左忽右不聽使喚,我的心旋即提到了嗓子眼兒,表哥說別害怕,這個彎過去很快就到平的地方了,就好騎了!

不知什麼時候,只感到身子突然往右迅猛歪去,就聽到有重物擊打地面的聲音,隨即屁股和胳膊有異樣的痛覺,這才發現自己像個面袋似的被甩在田地里,四腳朝天。而表哥也在不遠處連人帶車側卧著!當時大約是十月的天氣,地里光禿禿的沒有莊稼,只有硬邦邦的基核兒(土塊)膈得人生疼,這時,他也趕緊爬起來拍拍泥土說:辦(摔)疼了沒?我強忍著痛說:沒!表哥說:不辦(摔跤)怎麼能學會呢?——敢情你還沒學會啊?我的嘴巴驚成了O型!

於是對於騎車我就產生了畏懼心理,雖然二娃三平常常會借村裡一些人家的自行車溜車(學車第一步,即先踩在腳踏上從一慢坡處向下滑行),偶爾她們還能穿過橫杠下的空隙處踩蹬幾圈,活像掰著樹枝歪在一邊淘氣的猴子,滑稽又好玩,但我還是不敢去觸碰,只遠遠的觀看,沒有太多念想。

有次媽媽生病了,要到一個叫麻利灣的村莊買葯,而且很著急。於是,死黨吉成自告奮勇借一輛自行車捎我去。麻利灣與我村被一座大山分隔在兩面,且都位居坡底,好比是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的波谷,從這一波谷走向另一個波谷。因此,先是車騎人到波峰,再人騎車到波谷,返回亦然!辛苦是辛苦了點,但原本要花近一天時間的路程,我們只用了不到三個小時,真正體會到了機械地便捷!

於是也隨著妹妹們央告母親買一輛自行車騎,但母親總是以我們年齡太小還夠著車座為由否定了,便只好央央地散去。終於,在一個麥收季節,父親受母親之託買了一輛自行車回來,是給已經上高中的舅舅騎,等舅舅不用了我們再騎。關於這一點我們一家人都沒有異議,從小到大,舅舅在眾位姨的心目中永遠是放在第一的,何況是我母親。舅舅的高中是在遙遠的盤安鎮,也要翻過一座山,但這條翻越的路線更曲折更綿長,還需用扁擔挑上兩周的乾糧,顫顫巍巍上整整一天才到,那種艱辛至今想來依然是那麼地刻骨銘心!

等家裡真正擁有自行車時,我卻遠離了家鄉,也就從未觸碰過那輛夢寐以求的自行車。不過,弟妹們卻在之後的日子,能日日盯著它摸著它騎著它,溜車、趕集、買葯、上學,比平時迅疾了不少,給饑饉的童年一抹亮色。畢竟,它是父親從千里之外的窯街背回來的,它經歷的風雨最多,目睹的生活最廣!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物質生活的豐盈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這種共享單車俯拾即是,紅黑相間的身影,成為馬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今,共享汽車業已悄然興起,也許過不了多久,還會有共享房屋也未可知,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指日可待!

但智能的「摩拜(mobike)」,卻無論如何也複製不了我這獨特的單車情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麥和大米 的精彩文章:

夏浩洋 之《流浪的獅子狗》

TAG:小麥和大米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寒說摩拜單車
愉悅資本劉二海:我為什麼看好蔚來汽車和摩拜單車?
摩拜單車的不二之年
摩拜將更名為美團單車
銅川摩拜單車「失蹤」記……
摩拜單車真是莫拜了?
洋蔥新聞!ofo與摩拜宣布合併,新公司為「摩拜小黃車」
摩拜胡瑋煒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 總裁劉禹接任
福布斯亞洲新銳女性榜 摩拜胡瑋煒、攜程孫潔上榜
晚報:美封殺華為最慘是蘋果 摩拜拜拜
摩拜單車股東變化,胡瑋煒、李斌已退出
王興認為摩拜競爭對手是哈羅單車 楊磊:哈羅單車主要競爭對手應該不是摩拜
上海街頭,摩拜單車正在變成黃色
摩拜小黃車鷸蚌相爭,哈羅單車恐成最大贏家?
摩拜將更名為美團單車 王興:美團將成為摩拜唯一入口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瑋一夜暴富的故事
小黃車向左 摩拜向右
新鄭的摩拜單車去哪兒了?
摩拜發布會劇透:騎車不費勁,單車變鐵鍋
摩拜姓王,王興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