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道醫五臓概要!

道醫學道醫五臓概要!

五臓,是腎、肝、心、脾、肺的合稱,共為五臓。道醫學研究和把握生命的真相而論五臓,慧觀其「藏於內的相」和「形於外的場」。

從本因、內因、外因這個三因中,以精、炁、神這三種先天有質無形的物質而論。高度重視「無之以為用」的精、炁、神這個根本,並且兼容「有之以為利」而有質有形的五臓器官。以「無形有質」統領「有形有質」,同步進行研究,無形決定著有形,以先天無形統帥後天有形,這就是道醫學的靈魂之所在。

五臓的生理功能,雖然各有專司,但是在道醫學中是從先天系統論證入手而進入後天系統。心臓的生理功能雖然對形體起著主宰的作用,但是道醫學仍然依照精、炁、神這三種先天無形物質的「為用」,以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進行闡釋,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以先天腎水為本,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睥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進行揭示,在這個整體框架下,還存在著陽生陽,陰生陰,以及陰陽互制,構成複雜而系統的生理制機。探討五臓及其相互之間各種生理功能活動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平衡,從而形成道醫學的藏象學說。

一、腎臓

有質有形的腎藏於腰部的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枚;無形有質的腎,在慧觀時其場性同樣在平面場上居於內下方。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中,先天後天卦序的排列,一直將上南下備左東右西,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定為繪畫原則的原因,這一點與西方文化的外求適應同步法完全不同。因為中圖文化誕生於修身慧觀內視,注重的是萬物的本質所在,所觀察的是人體場性的排序,然後再延用於萬物之中。無形有質的腎與有質有形的腎,在人體內的位移性並不大,故近代智觀學者並無太大的歧意提出來。無形有質的腎,道醫學中又將其稱之為「內腎」,內腎者,兩儀之象,兩者中間有氣脈連環,是我真精,內藏赤白二炁,在母腹中未有此身時,即先生有此穴,因為此穴,始生此身。左側一枚又單稱為「腎」,右側一枚又稱之為「命」,又稱之為左玄腎門,右牝命門,中間是網狀結構連絡體,形似球狀,為人體生炁之府。腎屬北方水,於卦屬坎。慧觀能夠進入其中,形似兩隻玄鹿,其中各有一位體元,非恆名為「玄」和「冥」,字之曰「育嬰」主持化氣生精。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這兩位體元,主諸穴之炁以及臓液之生源,外成兩耳和百津液的生成。左腎屬壬,右腎屬癸,在時辰為子亥。

天之在我者德也,德一能量進人人體即變為氣,又謂之天之生我流氣,德一能量光變氣,氣化精,謂之精,精氣往來互變,是體元神在其中主持的作用。故有「精氣往來為之神」之說。這個「為之」並非「謂之」。現代人常錯誤解釋,而否定體元的客觀存在性和功用。

腎中之體元神分別主情志中的恐與驚和智德能量的先天後天轉換運用。由於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臓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主分水氣灌注一身,如樹之有根,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在五行屬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如守之則存,用之則竭。順則生人,逆則成仙。主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外榮於發,開竅於耳和二陰,在志為恐與驚;在氣為吹;在液為唾;在形為骨。經於上焦,榮於中焦,衛於下焦。為肝之母,為肺之子。慧觀中的腎宮內,存在著碧紫黃白綠青赤蒼八種色炁的能量,這屬於北方八天全息能量場在人體內的對應全息映象。常人則由於後天智能的屏蔽性,無法呈現出來。由於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屬於腎與膀胱,腎與膀胱在水液代謝方面亦直接棚關,故腎與膀胱相為表裡。

1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腎對於精氣具有閉藏的作。腎對於精氣的閉藏,主要是為精氣在體內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生理效應,創造良好的條件,不使精氣無故流失,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臧之本,精之處也。」

道醫學把握生命真相中的根本精、炁、神三元,生命在各級休元的主持下,生精化氣和化氣生精。所以,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腎所藏的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要弄懂生命中什麼是「先天之精」,就必須首先了解生命的發育過程。道醫學依據精炁神往生命中的不同變化階段,而將生命分為先天後天轉化的階段。生命一旦步入青年養志階段,也就是生命完整地進入了後天時期。所以,人體內在的先天之精,包含著女性14歲、男性16歲之前所積累形成的精。這個精,又稱之為元精,又稱之為元炁。

生命從父母處獲得的先天原始祖炁是24銖,為一兩之數(銖是古代計量單位,24銖等於16兩制汁量稱中的一兩)。這個先天之精是直接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以及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胎兒通過自身完全敞開的百會囟門和會陰穴「無為而為」,同步直接吸收的天德地氣。

它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即是《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

胎兒出生後稱之為嬰兒,後天智識未開,體內的先天系統並未開始被屏蔽,仍為先天。1至3歲身體內的先天生理機制直接從天地中自動獲取天德地氣能量,生長元炁64銖,而生成一陽之象,構成復卦的卦象模式。生長至5歲,經過身體內的先天生理機制從天地中獲取天德地氣能量,就又增長元炁64銖(2.666兩),而生成二陽,構成臨卦之卦象模式。生長至八歲,經過身體內的先天生理機制從天德地氣中獲取能量,就又增長元炁六十四銖,而生成三陽,構成泰卦之卦象模式。

8歲時雖然乳牙已經更換成恆牙,昭示著生命的先天系統已經開始全面向後天轉換,進入了先天向後天全而轉換的階段。但是主動從天地中獲取能量的機制仍然沒有完全備屏蔽。生命生長至10歲,經過身體內的先天生理機制從天地中獲取天德地氣,就又增長元炁64銖,而生成四陽,構成大壯卦之卦象模式。生長至13歲,經過身體內的先天生理機制從天地中獲取天德地氣能量,又增長元炁64銖,再而生成五陽,構成夬卦之卦象模式。生長至16歲(男),始過身體內的先大生理機制從天地中獲取天德地氣能量,又增長元炁64銖,而生成六陽,構成為乾卦之卦象模式。

男性生長至l6歲,女性14歲,共獲得天鑲地氣360銖正炁,其中均含父母先天所賦矛的24銖祖炁。共計為384四銖,每兩是24銖,剛好是一斤之數(古度量制16兩為一斤),發育至此,周天數足,精炁神俱足。這是一個生命發展規律的共性,其中當然也有例外的特殊性存在。

人在此年齡階段,人體內環境中的先天生理機制的功能尚未被後天生理機制所完全取代,庫儲未被各生理系統的正常需求所調用,未被體內五陰神產生的悄志所消耗。而且下方元精未漏,沒有轉化為後天濁精,精炁充實,這就是人體內的先天元精。

凡超出此年齡階段的生理指標者,女子月經一開始,男子遺精一發生,就標誌糟生命已經完全脫離自己的先天階段而完全進入後天階段。身內所儲存的先天之炁即開始滲漏,被智識所耗用和被天地外環境所反奪,也就是精、炁、神的質元數量和質量都將出現低於先天生理乾健平均正常值,沒有達到此平均正常值時,都必須修爻補漏,回歸到這一階段的生理指標,才能真正修身修真,復返性命之先天。

後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後,後天的呼吸和消化生理功能啟動,在這些具有後天功能屬性的器官組織的成長發育過程中,一方面來源於經口腔攝入的飲食,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氣,另一方面通過呼吸空氣中的清氣,以及其中徽量的天德地氣,轉化為宗氣。

其次則是臓腑生理活劫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的富餘部分,通過經氣的反饋傳導而藏之於腎,故《素問·上古天真論》有:「腎者主水,受五臓六府之精而藏之」之說。但是這種富餘反饋儲藏的現象,在現實中並不多見,對於不善養生和修身者而言,更普遍的現象都只是不斷調用消耗先天之精。所以女子49歲而天癸絕,男子64歲而濁精枯,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還有那些提前天癸絕、濁精枯者,則更是透支型的寅吃卯糧所致。

「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來淵雖然有異,但均同歸於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先天之精」是「後天之精」產生的源泉和動力,而「先天之精」的損耗又有賴於「後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只有開源節流,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二者相輔相成,在腎中密切結合而組成腎中精氣。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發鬃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臓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這一段論述,明確地指出了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人在出生以後,一方面通過自身尚未被屏蔽的先天三元系統,使「先天之精」不斷地得到充實。另一方而通過逐步開啟發育成熟的後天系統,生成「後天之精」,減少對先天之精儲備的提前損耗。從而使腎中的精氣逐漸充盛起來,出現了幼年時期的齒更髮長等生理現象,隨著腎中精氣的不斷充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稱作「天癸」,於是男就就產生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經來潮,性腺的發育漸趨成熟,具備了生殉能力,人也進入了青春期。

此後,隨著腎中儲備的精氣備後天不斷消耗,而且後天之精的補充入不敷出,就必定會由充盛而逐漸趨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亦隨之而減少,甚至逐漸耗竭,性腺亦逐漸衰退,生殖能力亦隨之而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從中中年而轉入老年。只有少數善於養生者和修身修真者,才能延緩和改變這種普遍的規律性,成為自己生命的真主人。其次,《黃帝內經》也明確地指出了以齒、骨、發的生長狀況,作為觀察腎中精氣盛哀的標誌,亦即作為判斷機怵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標誌。這些指標,至今仍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此外,由於較全面地闡明了,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已,因此,對於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不良、生殖機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均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腎中所儲備的精氣,是機體生命活動之本,對機體各方面的生理活動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在理論和實踐上全面闡明腎中精氣的生理效應,概括為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對機體各個臓腑組織器官起著滋養、濡潤作用的稱為腎陰;對機體各個臓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溫煦作用的稱為腎陽。腎陰和腎陽,又稱元陰和元陽、真陰和真陽,臨床中主要是論其質元,又名為腎水腎火,玄陽牝陰。其中的物元則可以慧觀到靈龜與靈蛇藏於「昔肌」之中,但是體元的玄和冥則在腎官之內。腎中的陰陽是機體各臓陰陽的根本,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維護著各臓陰陽的相對平衡。如果由於某些原因,這種相對平衡遭到破壞而又不能自行恢復時,即能形成腎陰虛或腎陽虛,出現內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遺精、舌質紅而少津等腎陰虛癥候,或是出現疲憊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長或不利或尿失禁、舌質淡,以及性機能減退和水腫等腎陽虛的癥候。

由於腎陰和腎陽是各臓陰陽之本,故在腎的陰陽失調時,會因此而導致其它各臓的陰陽失調。如肝失去腎陰的滋養,即稱作「水不涵木」,可出現肝陽上亢,甚則肝風內動;心失腎陰的上承,則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導致心腎陰虛;肺失去腎陰的滋養,則可出現咽燥、乾咳、潮熱、升火等肺腎陰虛之證;脾失去腎陽的溫煦,則可出現五更泄瀉、下利清谷等脾腎陽虛之證:心失去腎陽的溫煦,則可出現心悸、脈遲、汗出、肢冷、氣短等心腎陽虛之證。反之,其它各臓的陰陽失調,日久也必累及於腎,損耗腎中精氣,導致腎的陰陽失調,這即是「久病及腎」的理論依據。

由於腎陰和腎陽,均是以腎中精氣為其物質基礎的,腎的陰虛或陽虛,實質上均是腎中質元精氣透支而不足、物元活力下降、體元營養不良的表現形式。所以腎陰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累及腎陽,發展為陰陽兩虛,稱作「陰損及陽」;腎陽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可累及腎陰,發展為陰陽兩虛,稱作「陽損及陰」。

此外,還需加以說的是,腎中精氣虧損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定條件下,腎中精氣雖已虧損,但其陰陽失調的狀況,卻又不很明顯,因而稱作腎中精氣虧損,或可分別稱為腎精不足和腎氣虛。

(2)主水。腎主水液,主要是指腎中精氣的氣化功能,對於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著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所以《素問·逆調論》稱「腎者水藏,主津液。」老子所提出的「上善治水」方法論,即是對生命中無形有質之水和有質有形之水的最佳治理辦法。腎主水液,包括著對無形有質之水和有質有形之水的共理,而不能僅從有質有形之水中單向解析。但是,無形有質之水又常是與有質有形之水相伴而顯。例如,人體內的「天一生水」,生出的是無形有質之水,它卻是與腦脊液相伴出現,與腦脊液在硬腦膜下腔和硬脊膜腔內的有質有形的腦脊液相伴而循環,在到達脊髓在腰區的終池以後析出,進入骶骨之中。七歲之前,由於天門之穴未關閉,天德能量能夠直入其中,而且腰椎內的終池和骶骨位置非常接近,這種無形有質的水就能夠極其順利地析出,進入骶骨內儲存。並且,由於會陰這個地竅也未關閉,地氣也會經會陰穴進入昔肌的老、中、小三竅,通過內傳輸經脈而逆上進入骶骨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骨骼的變化,脊髓終池不斷升高,與骶骨的距離加大,再加上百會穴和會陰穴的完全閉合,16歲以後這種無形有質之水的生成即會終止。如果人們不能通過以德的品格和能量進行修身,重新開啟體表的戶牖,疏通經與脈,逆向性地重新聯接起骶骨腔與脊髓終池,那麼就只能耗盡骶骨內的有限儲備,走向衰亡。

腎,主分水氣而灌注一身。這「分」就是指無形有質之水的能量態和有質有形之水的物質態。例如華池在舌,無形有質之水在舌內出而生津,名為玉泉。一個「活」字的象形表意,就非常完美地表述了舌下生津的真義。

而有質有形之水,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津液的代謝,是通過胃的攝入、脾的運化和轉輸、肺的宣散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輸送到全身;經過代謝後的津液,則化為汗液、尿液和氣排出體外。腎中無形有質的精氣的蒸騰氣化。實際上是主宰著整個有質有形之水、津液的代謝,肺、脾等內臓對津液的氣化,均依賴於腎中無形有質精氣的蒸騰氣化;特別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與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維持體內津液代謝平衡中又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故說腎主水液。如果腎中無形有質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則既可引起關門不利,小便代謝障礙而發生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如《素問·水熱穴論》所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又可引起氣不化水,而發生小便消長、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現象。

(3)主納氣。納,即固攝、受納、收藏、給予的意思。腎主納氣,是指腎中無形有質的精氣,對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具有親和性,析出氣中的無形有質成分和有質有形中的清新成分,能夠固攝其清,受納收減其質,並且給予動力能量,防止呼吸表淺,保證體內外氣體的正常交換。人體的呼吸功能,雖為肺所主,但必須依賴於腎的納氣作用才能全面完成,《類證治裁·喘症》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腎的納氣功能,實際上就是腎的閉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從理論上來說,肺吸入之清氣,必須下達於腎。如《難經·四難》說:「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修身學則更深遠地指出:「聖人息之踵」。這都是指在腎中無形有質的元精作用下,呼吸清氣中的無形有質的能量,應當達到的區域和位置。而肺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則只是其中有形配合無形的現象。清氣中無形有質的能量,是否能夠直人腎和肝,以及下達於踵,則有賴於腎納氣作用的盛衰和強弱。腎為肺子,子強則母健。

因此,腎的納氣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和調。若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呼吸就表淺,可出現動輒氣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現象。這即稱為「腎不納氣」。

2腎的在志、在液、在形和在竅

(1)在志為恐。腎在志為恐。恐這一情志活動的生成,主要由腎內的陰性體元,非恆名為「濁精」的所主持生成。恐既有內在精氣的濁邪變化,同時也存在著外在的毒素與異常情志表現生成。恐是人們對事物懼怕的一種精神狀態。恐與驚相似,但驚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驚;恐為自知,俗稱膽怯。驚或恐,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來說,是一種不良的刺激。驚恐屬腎,這種情志的雙重物質,能夠通過隱顯物元傳輸系統迅速作用於心神,被心中的陰性體元識神所接受,並且產生相關的傷損性反應。心主神明,心藏神,神傷則心怯而恐。《素問·舉痛論》說的:「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即是說明恐和驚的刺激,對機體的氣機運行產生不良的影響。「恐則天下」,是指人在恐懼的狀態中,腎中精氣所直接調控經理的上焦,出現氣機閉塞不暢,氣迫於下焦,則下焦脹滿,熱至遺尿。「驚則氣亂」,是指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遭到一時性的擾亂,出現心神不定,手足無措的現象。如《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2)在液為唾。《難經·三十四礁》說腎液為唾。唾為門津,唾液中較稠厚的稱作唾。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葉,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則易耗損腎中精氣。所以古代導引、養生家,以及修身修真者皆養成以舌尖抵上齶的修持習慣,待津唾滿幾後,內觀返視而緩緩咽之,滴注於下丹田爐鼎之內,以養腎精,以促腎精的不斷升騰。但是唾與脾胃亦有關,所以《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說:「唾為腎液,而腎為胃關,故腎家之唾為病,必見於胃也。」

(3)在形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腎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腎中無形有質的精氣,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骨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中精氣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7歲之前,人體內骨髓中的精氣最充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先天向後天的轉化,全身骨骼內的精氣才開始逐步向腎內集中,以供生命的後天系統所調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腎內精氣的充足性,從骨骼的堅實、柔韌彈性中可以作出鑒別。老子在五千言中曾經指出:「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其中的弱其志,就在於淡化、消除身中五陰體元的情志活動干枕。強其骨,則是以無形有質的腎精,全面充實骨髓。

《素問·六節藏象論》中說腎「其充在骨」,都是說腎中精氣充盈,才能充養骨髓,故《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說:「腎主身之骨髓。」老子曾說:「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在小兒的發育過程中,精氣充實與否是其中的關鍵,小兒囟門遲閉,骨軟無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都與腎中精氣不足、骨髓空虛有關。

髓,有骨髓、脊髓和腦髓之分,這三者均屬於腎中精氣所化生。因此,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是影響骨的生長和發育,而且也影響及脊髓和腦髓的充盈和發育。骨髓上通於腦,髓聚而成腦,故稱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的發育就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腎中精氣不足,則髓海失養,而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變化。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素問·靈蘭秘典論》說的「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實際上也是指腎中精氣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對於大腦中的智能強弱具有支撐、扶養作用。腎在五德中主智德的盛衰。如果不注意五德品格的培養,主動吸收天地中的智德能量以養腎精。卻過早、過於盲目地開發孩子們的後天智能,造成腎精的超前、過量的支出,不能濡養髓海支撐智力功能,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則會缺乏技巧、沒有科學創造力而終生碌碌無為。

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樂齒也由腎中精氣所充養,故《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說:「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牙齒的生長與脫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病損、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患疾,甚至早期脫落。此外,由於手足陽明經均進入齒中,因此,牙齒的某些病變,也與手足陽明經,腸與胃的生理功能失調有關。

發的生長,全賴於精和血。腎藏精,故說:「其華在發」。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不僅依賴於腎中精氣之充養,而且亦有賴於血液的濡養,故稱「發為血之餘」。青壯年時,由於精血充盈,則髮長而光澤;老年人的精血多虛衰,毛髮變白而脫落,一般說來,這是正常規律。但臨床所見未老先衰,頭髮枯萎,早脫早白者,與腎中精氣不足和血虛有關。

(4)在竅為耳及二陰。耳是聽覺器官。聽覺的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盈虧有密切關係。腎中的精氣充盈,髓海得養,耳內的精炁神充足,活力旺盛,則聽覺靈敏,分辨力較高。例如7歲前的兒童,由於腎在雙耳中的附神「清靈」和「靜根」這兩個體元,尚未被屏蔽,他們常能聽聞無為之音。但是在7歲以後這種能力就會消失。只有修身者在腎精充實以後,才能清除屏蔽性,恢復這種機能。成人只有非恆名為空閑(字幽田)的體元主持耳的功能。故《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反之,腎中精氣虛衰時,則髓海失養,而可見聽力減退,或見耳鳴,甚則耳聾。人到老年,腎中精氣多見衰退,聽力每多減遇。故說腎開竅於耳。

二陰,即前陰(外生殖器)和後陰(肛門)。前陰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後陰是排泄糞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雖在膀胱,但須依賴腎的氣化才能完成。在內五氣的平衡化生中,腎氣必須推向膀胱,才能更好地轉入肝內。腎內無形有質的精氣,主要是通過內在的氣脈道通向傳輸至少腹之中的膀胱以及陰硚、沖脈等處,再經內經脈傳輸開來。

無形有質的腎精,具備榮於中焦,衛於下焦的生理功能,因此,尿頻、遺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閉,均與腎精的不足與氣化功能失常,以及傳輸阻滯有關。至於人的生殖功能,亦為腎中精氣所主,大同小異這裡就不再贅述。糞便的排泄,本來是大腸的傳化糟粕功能,主要由七魄中的伏矢司理,但在能量的供給中,仍然與腎精的供能和氣化的強弱有關,如腎陰小足時,可致腸液枯涸而便秘;腎陽虛損時,則氣化無權而致陽虛便秘或陽虛泄瀉;腎的封藏失司時,則可見久泄滑脫。故說腎開竅於二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道醫藏象血概述
道醫學堂丨 質源性致病外因
八字五行歸屬,看你易患哪些病症?道醫實用篇!
道醫學堂丨 物源性致病外因
道醫學堂丨隱性物元致病內因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法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易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道醫學堂丨 道醫基本流派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道醫學堂丨除三毒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醫學的三境九重
懸壺濟世,醫道永傳:《道醫集成》與道教醫學
道醫學堂丨《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 道醫對「神治」的認識
道醫學堂丨天心
道醫學堂丨足心
道醫學堂丨抑鬱的時代迫切需要道醫
道醫學堂丨 道醫神治體系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