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育種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生產服務!

育種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生產服務!

一、產業發展現狀

1、中國的豬肉進口呈上升態勢

2015年豬肉進口77. 75萬噸,,主要來自德國、西班牙、丹麥、美國、加拿大;2015年豬雜碎進口77.6萬噸,主要來自德國、丹麥、荷蘭、西班牙、美國。

2、我國生豬養殖規模

3、產業現狀

總體養殖效率雖然不斷提升,但與養豬發達國家仍然差距明顯!

國內的養豬業正在發生產業和結構重組;大量社會資本投向生豬產業,湧現出一大批產業化企業集團,以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的上市公司已達12家。排名前十的養豬企業出欄率佔全國3%!

2015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 37.8 KG,按我國人口平均增長率 0.7%,每年增加約1,000萬人口, 年增加豬肉消費量約43萬噸(大約430萬頭出欄量)。

4、種豬產業水平不高,與國際種業巨頭差距顯著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養豬大國,但在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中頂端的核心種豬資源曾主要依賴進口;

引種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丹麥、法國、英國等,品種主要有大白豬、長白豬和杜洛克豬,其次為皮特蘭豬、巴克夏豬、漢普夏豬等品種;

存在「重引進、輕選育」現象。

5、種豬前四大巨頭佔據50%的市場份額

6、養殖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難以與國外競爭

2008 年,中國的生豬生產成本開始超過加拿大;

2010 年開始超過美國;

2012 年開始超過部分歐洲國家;

2013 年達1.78 歐元/ 公斤,比美國高40% 左右;

近幾年環保成本迅速增長——人工、飼料、環保成本

1kg增重比歐盟多耗料0.5kg,母豬年提供商品豬比國外先進水平少8-10頭。2015年,我國進口豬肉77.8萬噸,是2010年的3.9倍。

7、環保問題是養豬產業的頭等大事

環保壓力持續加大。糞便年產生量6 億噸,佔比超過30%;綜合利用率不足一半;

種養循環不暢,養殖布局與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

8、資源限制

水資源;土地資源;飼料資源;人才資源:我國蛋白飼料原料對外依存度高,大豆70%以上需要進口,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增加到8169萬噸,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0%以上。

9、市場波動較大:「豬周期」

10、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

重大疫病時有發生,常見病多發:呼吸、繁殖、消化疾病。

11、食品安全對產業影響不可忽視

由獸葯、疫病、飼料添加劑等引發的豬肉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豬場、獸葯、飼料及肉類加工企業眾多,分布面廣,規模大小不一,質量參差不齊,銷售渠道各異,導致監控難、執法難。抗生素殘留管控日趨嚴厲健康養殖備受推崇

一方面,豬肉消費的剛性需求(消費增長1-2%);另一方面,環保限制、疾病控制、生產效率;產業倒逼企業提檔升級(成本控制為王)。那麼,機遇和困難並存,我們還能不能養豬?

二、種業發張策略與育種技術

靠什麼養好一頭豬?

1、打造打造養豬全產業鏈

生產性能 = 品種 + 環境

生產性能 = 能力 + 機遇

育種手段:反應較慢,但持久

管理手段:反應較快,但短暫

2、育種理念:全產業鏈系統育種

3、將母豬生產效率、肉豬上市量、胴體性能及豬肉品質等特性效益最大化

4、讓整個產業鏈均盈利:使整個產業鏈從根本上盈利:而非是將單一性狀或某一環節的效率或者效益最大化

5、企業的種業發展戰略的首要問題

育種企業:

培育什麼樣的種豬?用什麼樣的育種技術?

引種--擴繁出售—再引種—擴繁銷售?

商品豬生產企業:從哪裡引種?引什麼樣的種豬?

6、育種體系

大規模、穩定持續選育的育種核心群;

優化、可行的育種方案;

功能齊備的育種技術平台和高水平育種團隊;

持續的育種投入;

精準的全產業信息鏈反饋機制;

7、好種豬體現在哪些方面

繁殖性能:產仔數(TNB和NBA)、初生窩重、 21日齡窩重、斷奶仔豬數、斷奶窩重 、產仔間隔等

生長性能: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活體背膘厚、眼肌面積/厚度

胴體品質:胴體組成性狀、肉質性狀

抗病力性狀

8、育種的基本思路

育種的目的:為生產服務,提高效率和質量。無論是洋三元(杜長大),還是內三元(地方品種雜交利用),需要有清晰的育種策略。一個品種不可能什麼都好!沒有完美的品種。完美體現在雜交商品代!

提高豬生產效率的育種措施

種豬遺傳改良的方法

性狀的遺傳力

親子性能間的關係

性狀的遺傳力---應用

遺傳力高的性狀是容易改良的,即採用個體選擇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改良速度

中等遺傳力性狀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改良

遺傳力低的性狀,採用個體選擇沒有良好的反應

影響遺傳改良的效果的因素

9、獲得理想的遺傳進展

選擇的性狀越多,每個性狀的改進就越小,需要做出選擇

哪些性狀是最有價值的?

改進每一性狀的最佳途徑(遺傳、飼養、健康)是什麼?

確定選擇性狀,要考慮:

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有最好的選擇反應

最終的目的是通過遺傳改良使生產者獲得最大利益

10、在豬育種中應用的優勢點分析

對生長、背膘等常規性狀無明顯優勢;

對繁殖、飼料報酬、肉質、抗病性狀具有不同程度的優勢;

主要原理:提高了低遺傳力性狀、難測定性狀的預測準確性;

應用的前提條件:對性能測定的要求更高!如果常規育種方法都不能按要求實施,建議不要開展基因組選擇;不可能有成效!

核心技術之一:參考群和候選群如何構建?測定比例?

核心技術之二:如何優化評估策略?如何節省晶元檢測成本?

核心技術之三:晶元檢測要快、便捷(最好在仔豬斷奶前完成首次基因組評估)

核心環節:進行聯合基因組選擇是可行途徑,但切忌不同遺傳背景的豬群、無遺傳關聯和交流的豬場「湊合一起」;

11、要點

數據共享:不同來源晶元信息可以共享和互通(不同晶元間可非常容易實現互通有無和數據整合!);

基因組選擇不是趕時髦和跟風,表型測定是硬道理;

不要指望實施基因組選擇種豬就能有質的飛躍,基因組選擇不是靈丹妙藥,僅僅是一種遺傳評估改進方法。育種仍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12、育種技術

區域性聯合育種,是以後的一個主要方向

全國聯合育種難以統一;

一家公司難以形成規模;

基因組育種是有效手段,但無需跟風。量力量條件而行。

基因晶元檢測成本越來越低;

參考群越大,基因組育種優勢越明顯;

有利於低遺傳力、肉質和健康性狀的選育;

要走快,獨自走;要走遠,一起走

(To go fast, go alone; to go far, go together)

改良,永不能停止!

三、幾點思考

1、育種?引種?

育種是一項複雜、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有完善的育種體系、人才隊伍和全產業鏈支撐。

條件不具備時,育種往往達不到預期成效,影響群體生產水平。養豬生產需要走專業化道路: 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引種>育種

2、怎麼引種?

引種需要根據商品豬的市場定位,選擇具備相應種質特性的雜交配套父母代和祖代群體

向持續獲得遺傳進展、有長期、穩定的育種企業引種,杜絕本場自行選留、杜絕向無完善育種體系企業引種

(1+0)/2-à倒退一半

「父系指數」、「母系指數」在沒有聯合評估條件下,不具有場間可比性,引種時不能過分依賴,尤其沒有測定成績,僅僅依靠系譜信息的非測定群個體!

3、分子育種技術

在育種目標不清晰、數據規模和可信度不高、對特殊性狀的測定條件不完善、群體健康度低的情況下,追求高新技術(如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育種等)的應用是盲目和成效低的。

對肉質和健康度的選育是未來產業和消費市場的主要方向,有實力的育種企業可通過先進測定設備、分子標記和基因組評估,未雨綢繆,儘早實施。

4、如何打造育種的百年老店

企業家的產業情懷和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企業意志;

堅信育種的價值 (國外育種公司賺得盤滿缽滿就是最生動的教程);

中國的市場是產業結構和市場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統江湖的措施和想法均是不明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沒是有錯誤的品種,只有錯誤的育種理念。

產業和市場的聲譽和認可度要遠遠高於頭銜。「國家核心育種場」 絕不是百年老店的永久身份證!

四、結語

1、養豬產業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解決農民脫貧、就業,同時企業盈利,才能持續發展;

2、採用什麼模式發展養豬產業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當地產業發展條件和企業發展目標來確定。沒有可重複和完全套用模式;

3、生物安全、疾病防控是前提,沒有群體健康水平做保證,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4、品種和育種問題門檻高,但對養殖效益影響巨大,需要特別注重;

5、人才和資金是重要保障,政府和國家項目扶持是錦上添花,絕不是扶貧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豬業高層交流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豬業高層交流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艾灸的最終目的是?
金錢不是生命的目的,只是生命的工具!
我的目的,就是寵壞你!
生命的目的就是認識愛
你覺得你玩《我的世界》生存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什麼?而我的目的卻是這樣!
曖昧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尊重生命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切盲目的個人崇拜都不過是一種有目的的基於生態需要而產生的生存依附
我真的不喜歡毫無目的的工作和生活
治病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算命的最終目的就是趨吉避凶
瘦身的最終目的是好身材?這只是最基礎的
修行的目的,是讓我們具備利益更多眾生的力量
我國的目標不是電磁彈射,這個才是最終的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生活的目的,就在於享受生活
教育是手段,還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