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有人總是喜歡自責?家屬如何調整孩子患病後的自責情緒?

為什麼有人總是喜歡自責?家屬如何調整孩子患病後的自責情緒?

1

網友

為什麼有人總是喜歡自責?

楊甫德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回射,是指把不能直接表達對他人的需求、渴望、情緒而回頭轉向自己。例如:在攻擊別人之後,我們常會因後悔而痛責和傷害自己——進而將攻擊對象轉向自己,也就是將對別人的負向情緒轉移給對自己。

當回射被覺察到時,那常常會是明智而且是必要的行為。然而,長期未被覺察的回射是一種對接觸的打斷,它嚴重地阻絕了當事人與他人或環境間的互動參與。且經常是在真實表達內心 的需求後,仍然無法獲得滿足,甚至愛到傷害或責罰,而發展出來的。例如:有一個孩子氣得想要打人,但是如果會因這樣的行為受到懲罰時,他也許就會放棄並且將想生氣的慾望阻擋在覺察之外。

表達憤怒的需求並未消失,它得要流向某個地方。所以,孩子也許會將憤怒轉向自己,即使環境已經改變而且也沒有人威脅他了,仍然維持這種解決方式的話,他的行為已經固著了,回射變成一種固著的接觸模式,且未曾被覺察到。

2

網友

孩子患病後,家屬如何調整自己的自責情緒?

楊甫德

在孩子被診斷患有精神類疾病的初期,很多家屬有深深的自責情緒,有的家屬甚至把以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全盤否定:3歲前我不該把他送到爺爺奶奶那兒,初中時我不該讓他年齡那麼小就住校,大學畢業後我不該同意他出國學習……

家屬的這種自責不僅不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不利於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作為家屬,調整這種自責情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家屬要正確認識疾病的成因。精神疾病是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的疾病,我們通常說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充其量只是心理社會因素的一部分,與生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第二,家屬要學會從疾病中發現積極的意義。生病是一個信號,它是在提示個體和家庭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在今後應該注意什麼。作為父母,沉溺於對過往的自責於事無補,而從疾病中發現了積極意義,在後期孩子的治療和康復中會增加力量感、掌控力。比如,一位家屬在孩子生病後意識到先前只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生病後她及時調整,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第三,家屬需要檢查一下是否存在抑鬱情緒。很多家屬在孩子被診斷的初期都有焦慮抑鬱情緒,而自責自罪是抑鬱症的一個癥狀表現。

特約撰稿人

「小崔不抑鬱」

楊甫德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現任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主任(專家組組長),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市殘疾人康復協會副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點擊展開全文

悟空哭著說,我要回凡間!
剛畢業大學生逃避現實和困難是不是心理問題?怎樣緩解大學生畢業恐懼心理?
「我的前半生」:家庭主婦的出路在哪裡
心理診室里發生的事兒

TAG:小崔不抑鬱 |

您可能感興趣

自責還是自戀,過了都是病
你的自責,是不是一種自戀?
忘記給貓咪倒貓糧很自責,回家看到它的行為後,感覺自作多情了
任家萱仍舊相信愛情,連婚都離了不缺勇氣,父親自責沒保護好
9隻狗狗命喪家中,只是因為這件小事,主人知道真相後自責痛哭
如何愛自己之一 停止自責
懷孕後經常生氣,對寶寶有什麼影響?看完這些,准爸爸也會自責
昆凌自責是一個「自私」的媽媽,原因曝光卻滿是對兒女寵愛
沖孩子發脾氣後很自責,寶媽們別內疚,這樣做對孩子會好很多
這兩種情況下選擇流產的孕媽,無須自責,寶寶在天堂仍會愛你
孕婦每天都自責和傷心中度過,會對胎兒帶來什麼影響?
寶寶一歲時愛摸自己頭,居然是因為得了這個病,父母知道後不禁自責
自責過甚,以情害性
經常被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父母看完會很自責
貓咪總喜歡抬著爪子,主人本以為在伸懶腰,弄清原因後自責不已
任家萱的父母很恩愛,爸爸卻很自責,女兒只看到婚姻美好的一面
狗狗因為自己沒照顧好小主人,抱著主人自責大哭
能懊惱自責的心是哪個
最近火了「別自責」背景圖:你感覺是錯過,人家感覺是解脫
男孩擁心愛寵物睡覺卻因此害死它,小臉自責流淚:只是想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