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孩子犯錯時,是大聲罵他還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犯錯時,是大聲罵他還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嬰童室里,兩個帶寶寶打預防針的媽媽,親熱的坐在一起聊天,兩個娃在滑滑梯那裡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過了一會兒,他們玩累了,又坐到一張放玩具的桌子旁玩起玩具來。因為搶一個玩具,本來玩的很嗨的「同盟」打起來了!

你抓我頭髮,我咬你手指,一個蓬頭散發的哭,一個舉著手指頭嚎。媽媽們慌了神,一看這情形,趕緊先指責自家娃,一個媽媽說:「 你怎麼這麼凶?你還學會咬人了?看我不打你嘴巴!」 另外一個媽媽趕緊說:「別怪小寶,我家妞也不是省油的燈。」 妞妞媽說完,就把妞妞拉到一旁去,細聲的跟她講著什麼。小寶媽還在大聲訓斥小寶,「再咬人先把牙齒敲掉!」 「回去告訴你爸爸,讓他不要給你買玩具!」

這邊,妞妞媽蹲下來看著妞妞的手指頭,呼呼氣,「很疼對不對?」 妞妞眼淚汪汪的點了點頭。媽媽又接著說:「你告訴媽媽,是怎麼回事?」 妞妞說:「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小寶非要跟我搶,我就拽她頭髮,她就咬我。」 妞妞低下頭,小孩子是不會撒謊的,她已經有了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妞妞知道是自己先動手招來的禍。但是,小孩子肯定會替自己辯解一番。妞妞媽說:」看到妞妞受傷了,媽媽非常心疼 。」 妞妞表情放鬆了很多。妞妞媽又接著說:「可是妞妞拽小寶的頭髮,小寶肯定也很疼,像妞妞這麼疼。」 妞妞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可能在想這種疼和那種疼一樣的感覺,反正很疼,妞妞有點不好意思了。媽媽乘熱打鐵:「妞妞可以去幫小寶吹一下,和小寶還是好朋友。」

妞妞似乎因為疼痛對剛才的「仇敵」產生共情。主動的走到小寶面前:「小寶,對不起,我不應該拽你頭髮,我幫你吹吹吧?」

小寶還是怒氣難消,她的臉扭到一旁去,「哼,我再也不要跟你玩了。」 小寶媽覺得很難堪,自家孩子咋這麼沒度量,又罵道:「你把妞妞的手指都咬破了,妞妞還主動來跟你道歉,你還不理人家,真是個小氣鬼!」小寶聽了哭聲更大,跺了一下腳,走的離媽媽又遠了幾步。

媽媽們帶著孩子走出社區,準備回家。小寶媽覺得很丟面子,心裡過意不去。把別人孩子手咬破了,怎麼樣也要表示一下歉意吧?小寶媽決定買點水果讓妞妞帶回去吃。

妞妞媽繼續和妞妞討論剛才的爭吵,聽清楚孩子吵架的原因,妞妞媽問妞妞,如果下次再碰到這樣的事情,妞妞應該怎麼辦?妞妞搖搖頭。妞妞媽說:「如果玩具是妞妞先拿到的,小寶要,可以遞給她另外一個玩具。小寶如果還是要搶,你可以暫時放手,然後去告訴小寶的媽媽,請阿姨幫你要回來。打人不管你有理沒理,都是不對的。」 妞妞似懂非懂的點了下頭。

妞妞媽無疑是個育兒高手,她先是描述孩子的感覺,當孩子疼痛、委屈、難過的時候,有一個人說出這種感覺,孩子會覺得找到一個知音,後面的話題就更順暢一些。「 我知道你很痛,」 很痛的人就會覺得,哎呀,這麼痛還好有個人知道。疼痛都會因為尋到解意人而有所緩解。在醫生對待疼痛患者的時候,也會採取這種開場白,「這種痛苦我知道,簡直無法言說。」

假如孩子摔了一跤,媽媽說:「哎呀,不痛不痛,沒關係的。」 孩子的哭聲會更大,如果此時有個獨白,內容便是:「摔的又不是你,你說不痛!」 如果媽媽換種反應,「寶寶痛,媽媽知道,媽媽給寶寶揉揉。」 孩子哭聲會慢慢的止住,又不是真的很痛。但是呢?孩子的痛感會隨著媽媽的反應遞增或遞減。這是我家兒子哭的時候我屢試不爽的應對方案。

有次兒子被弟弟搶了東西,爸爸還罵他,他覺得特別委屈,跑到我面前哭,我抱住他,說:「是弟弟搶了你的東西,爸爸還罵你,你覺得很委屈,是不是?」 兒子哀嚎一聲,像是爆發了一樣,一邊哭一邊重重的點頭。「媽媽知道,媽媽知道,你可以好好的跟爸爸解釋的。」 過了不到3分鐘,我家娃又開始和弟弟嘻嘻哈哈的玩起來了。

妞妞媽先是描述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對她後面要說的話不產生排斥,讓孩子完全信任她,「 可是,小寶也會痛。」 趁著這個痛感還未消,妞妞媽巧妙的提醒妞妞,讓她對小寶產生共情,我都這麼痛,小寶肯定也會很痛,小孩子的愛心被激發,於是便自願去跟小寶道歉,幫她撫平傷痛。

愛很重要,就像陽光和空氣那樣重要

不是妞妞比小寶懂事,這麼大的孩子,內心都是純凈清澈的,他們的天性善良,有愛。為什麼妞妞願意主動示好,而小寶卻拒人以千里之外呢?因為妞妞得到充分的愛,愛就像一杯水。如果論起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一切都是為了愛。愛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必要。每個人都是為了愛活著,這杯水如果是滿的,水滿則溢,溢出來的部分勢必會灑滿其他的地方,內心滿滿都是愛的人,一定會把多餘的愛分給別人。而杯子里是半杯或者是空的,她一定會到處去尋找。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舉止行為都異於常人,作啦!搞事請啦!沒事找事啦!總是要整些幺蛾子出來,以免被人忘記,被人忽視。因為他的杯子的水少嘛,總是在找,不斷的找。甚至弄得別人不勝其煩。

一次心靈課程,一個女孩訴說她跟媽媽之間欲說無淚的瑣碎事,媽媽在別人看來很熱情,很樂於助人。但是一回到家就開始沉悶著臉,不是吵東就是吵西。即使大家都不理她,她也能絮絮叨叨個沒完。別人都在看電視,她把音樂的聲音開的很大。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做不好。三天兩頭就要因為一件瑣事鬧將一場,晚輩只能臣服。姑娘反反覆復傾訴自己媽媽不正常之處。我們聽來聽去,都覺得是因為家人的不理不睬,才讓這個媽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好處。其實她是因為缺少愛和關心,潛意識裡想用各種辦法讓大家都注意到她,儘管這些辦法並不討喜,她不善於表達感情,但實實在在的需要別人關愛。

孩子犯錯,需要孩子自己承擔

妞妞媽沒有因為面子問題急著去批評孩子的過錯,而是因式利導,說服孩子主動去道歉,孩子主動意願和被動意願是兩碼事,如果逼著孩子道歉,她心裡不服,不僅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而且會錯過一次教導她的好機會。

小寶媽至始至終都沒有讓孩子出面去處理問題,她急於解決這個成人世界很尷尬的事情,就亂了陣腳,忙著出面去替孩子擺平,罵孩子能緩解一下她內心的慌亂。小寶沒有被告知哪裡錯了?應該怎麼去應對自己的錯誤,她不理解媽媽為何這麼凶?即使下次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她還是茫然不知道如何應對。

孩子犯錯就讓孩子去承擔,哪怕孩子還小,也要手把手的教他去做。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去遊樂場玩,順手拿走了人家一個玩具,我走出來以後才發現,於是我很認真的告訴兒子:「這個不是我們的,不能帶走。」 然後帶著他,找到遊樂場的工作人員,要求他自己還給阿姨。孩子還小,並沒有物權歸屬的概念,但是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這點他慢慢就會明白。我牽著他的小手,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所以兒子稍大一點,很少跟別人搶東西。他很早就能分清楚什麼是他的,什麼不是他的。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不能處理問題,處處代勞。放手給他參與的機會,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回饋。與其大聲的罵孩子,不如靜下來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才對。沒有人不犯錯誤,如果能在錯誤中成長,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越早經歷,越早避免。有些孩子屢屢犯同樣的錯,家長吼歸吼,打歸打,卻從來沒有教會孩子在錯誤中總結經驗,避免再次犯錯。

做為父母,大多都是把孩子心肝肉似的疼著。可是,我們給孩子的愛,是對的?還是錯的?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弗羅姆(Erich Fromm,1900~1980)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愛」同我們掌握其他藝術—樣,它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就像當醫生需要行醫資格證,當律師需要律師資格證一樣。而我們當父母卻不用掌握任何知識,就可以為人父母。因為不需要培訓上崗,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該怎麼去愛孩子。

而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的,不是遊戲、不是媒體、不是網路,而是家長自己。不要抱怨這個世界太亂,怪只能怪你自己沒有給孩子一個清晰明了的世界觀。

我們應該心懷虔誠,好好學習如何為人父母。而不是執著傳統和自身經驗,固執己見、閉目塞聽。做父母是一件技術活兒,你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才能雕好面前這塊璞玉。你固步不前,只能在孩子越來越脫離掌控的時候,大嘆:「孩子的世界我真是越來越搞不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我們應該怎麼辦?
女孩告訴你她很難過,你應該怎麼做?
當別人說「他比你帥時」應該怎麼回應?黃子韜告訴你正確答案!
如果最後確定這小子說謊,是否應該刑拘他?
不會說話,你就應該這樣做
不應該是等別人來做什麼,而應該是你去做些什麼
當女人問「你喜歡我什麼」時,你應該這樣回答!
如果是真愛,吵架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如果不喜歡和別的孩子相處,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
不要阻止孩子做壞事,應該和他們一起做!
當我們的孩子面對挫折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做?
當他「不」的時候,你最應該做什麼?
和孩子溝通,有些話一定不要說!我們應該懂得尊重孩子!
跟男友異地戀,但是家人都反對,我該不該堅持,這幾點你應該知道
當孩子面臨失望時,爸媽應該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重拾自信!
不給就哭?面對孩子這種威脅,父母應該怎麼做?
當女人對你說,沒事你忙吧,男人應該怎麼做?
搞笑故事圖,企鵝:我是不是應該提醒他呢?
這次,我應該沒做錯吧?」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