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探秘國家基因庫:在這裡讀懂「生命天書」

探秘國家基因庫:在這裡讀懂「生命天書」

早已滅絕的猛獁象還能復活嗎?利用在凍土層里發現的猛獁象完整個體,通過基因技術和幹細胞技術獲得猛獁象胚胎細胞,再為該細胞尋找合適的「代孕媽媽」,或許人們有一天可以見到這種在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龐然大物。

過去,生物的遺傳信息好像一本艱深的「生命天書」。現在,人們可以「讀懂」乃至「編寫」它。2011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國家衛計委批准華大基因研究院在深圳大鵬半島組建國家基因庫。如今,生物存儲、基因測序、基因合成與編輯成為這座世界級基因庫的核心業務單元。

據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劉心介紹,國家基因庫擁有「三庫兩平台」。「三庫」即以存儲為主要功能的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生物活體庫;「兩平台」是數字化平台、合成與編輯平台,分別從事基因的「讀」和「寫」。

「創造要從認識開始,先會『讀』然後才會『寫』,這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把海量的生物信息存儲起來,這是後續進行基因測序和編輯的基礎。」劉心說。

記者在國家基因庫現場看到,「三庫」匯聚了地球上各種生物的信息。生物資源樣本庫存儲的樣本有血液、組織、采血卡、細胞、體液、DNA、RNA、動植物、菌類微生物等,現已實現2000萬份可溯源、全類型樣本存儲能力。生物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基因信息的高性能數據管理系統,已構建40多個資料庫,以此為基礎開發的搜索引擎收集了超過8000個物種/品種、27個人種、1000萬個基因、5億條序列數據、3億條變異信息。生物活體庫有6萬份種子樣本資源的存儲容量。目前正在建設雲南瑞麗植物園數字化項目、廣東河源活體示範庫、西藏高原庫、青海高原活體示範庫等。

這些海量的信息有什麼作用?劉心表示,儘可能多地存儲各種類型的樣本,如珍稀動植物、重要的疾病樣本,未來有解讀需要的時候,人們就能夠迅速找到。同時,這些數據也為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提供了大數據源頭保障,有利於精準醫學和精準農業的發展。

基因測序是國家基因庫另一項重要的功能。記者在「讀」平台——數字化平台看到,科研人員首先進行製備,將提取到的DNA按照測序的要求上載到晶元,再把晶元放入測序儀,就能夠讀取出基因的原始數據了。

國產設備實現了基因測序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數字化平台的科研人員介紹,基因測序使用的儀器是「國貨」,它的測序準確度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操作簡單、24小時快速完成測序、16種以上的使用模式、比同類型測序儀便宜三分之一的價格都是它突出的優勢。

「這是一個集自動化、標準化、高產高效於一體的公共測序平台,目前年產數據5Pb以上,這意味著可以滿足5萬人的個人基因組測序或者1000萬例產前篩查的需求。」劉心說。

如果把基因測序看作是「讀懂」人類生命的密碼,合成與編輯平台的工作就是「編寫」。今年3月,國家基因庫科研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成功合成了酵母的5條染色體,研究成果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這是合成生命領域的重大科學進展。

據國家基因庫合成與編輯平台核心研發高級經理顧穎介紹,「寫」平台就是要把「讀」出來基因的信息重新「編寫」「改寫」,從而產生一些新的功能,在醫學診療、動植物育種等方面應用廣泛。

「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擴大規模,聚集更多的資源,把國家基因庫建設成為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科研共享平台,把生物資源的保護、利用做得更好。」劉心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科學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17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項目啟動實施
黃汝錦研究員獲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
《高等天氣學》:一門讓丁一匯院士講四十年的課
日本計劃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TAG:今日科學-科學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基因研究探秘外星人骨骼的奧秘 看專家怎麼說
你的基因里埋藏著奧秘
靠什麼讀懂生命天書——我國基因測序產業上游發展的「困」與「惑」(上)
基因編輯是對是錯?《國家地理》版「奇葩說」開杠!
明星家庭特點一覽—基因真的好啊!
基因研究探秘外星人骨骼的奧秘
基因編輯兒童中國誕生,到底什麼是基因編輯呢?專家給出答案!
以地球遠古基因探尋外星生命真相
瑪氏代表團一行來訪國家基因庫
中國科學家宣布「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國外科學家怎麼說?
貫穿你我一生的基因之謎
科學家們是如何認識基因的?
為什麼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該讀一讀《基因傳》?
古奧基因正在尋找優秀的你
中國科學家揭示我國肺癌患者存在特有的「基因密碼」
爆笑校園:獃頭老媽竟是絕世美人?這家族遺傳基因是突變吧!
十二星座基因揭秘,哪個星座有賺錢基因?
夏朝就是古埃及?國外專家拿出基因來作證,網友:需要證明嗎?
小小科學家,一起探索身體基因的秘密!
孤獨的原因你知道嗎?科學家:可能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