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森林養生基地建設怎樣滿足人們健康需求?

森林養生基地建設怎樣滿足人們健康需求?

「森林休養、森林療養、森林醫療、森林保健、森林康養……」時下,關於「森林養生」一詞衍生了很多不同的表述。

國家林業局森林旅遊管理辦公室為什麼選用「森林養生」一詞?在發布的《森林養生基地質量評定》林業行業標準中,其指導原則是什麼?森林養生的主要途徑與產品形態有哪些?森林養生基地建設有哪些質量指標、如何評定等?記者近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林業局森林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超。

陝西黃陵森林養生基地

森林養生基地建設遵循三原則

森林有益於人類健康的觀點已經得到證實,儘管各地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概念較多,但大家的出發點是相似的,都是要把森林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功能挖掘好、利用好。

「選用『森林養生』一詞,符合公眾對傳統養生文化的認識,符合森林旅遊普惠大眾的行業需求,也不過分宣揚森林治療疾病的功效。」楊超對於該標準選用」森林養生「一詞給出了答案。

森林養生基地應是以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為依託,利用相關配套設施及服務,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森林養生項目,以促進遊客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為目的,滿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特定區域。「因此,森林養生基地建設中也將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綜合效益和科學性三項原則展開。森林養生基地以實現自然和諧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森林養生資源的有效保護、永續利用、宣傳和繁榮森林養生文化為目標。充分發揮森林養生基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導和優化森林養生基地建設。基地建設應遵循自然規律及區域特色,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管理條例的要求,兼顧科學性、可行性、前瞻性。」楊超說。

湖北太子山森林養生基地

五途徑五形態實現森林養生

森林養生是利用森林優質環境和綠色林產品等優勢,以改善身體素質及預防、緩解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所有活動的總稱。

怎樣才能實現森林養生?

「森林養生主要通過森林景觀的感知、森林環境的利用、森林空間的應用、森林文化的感悟和森林食材的食用5個途徑來實現。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體驗獨特的森林資源,激發遊客積極的心態,達到愉悅心情、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活動;利用森林環境中與人類身心健康關聯的環境因子,促進遊客達到防病治病、康復療養的活動;利用森林區域的空間及地形等條件,提供滿足各類遊客需求的運動機會,實現以運動方式促進人類健康的活動;通過森林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森林文化載體的適度建設,達到或提升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進而實現提升遊客綜合文化素養的活動;利用生態、安全、營養的林產品及其初加工食品,滿足人類健康的飲食需求,最終實現改善膳食結構,促進人體健康的方法。」楊超告訴記者,其產品形態還可分為保健型養生、康復型養生、運動型養生、文化型養生和飲食型養生5種。「保健型養生是指人們沉浸在優美的森林景觀中而產生的自然、放鬆、愉悅的身心狀態,達到調節身心健康的目的。如森林景觀、森林音樂、森林美容美體、森林浴、森林溫泉等。康復型養生是充分利用森林環境對相關慢性疾病的療效,如森林中具有藥理效果的空氣負離子和植物精氣等開展森林養生活動,以達到防病、治病和療養的目的。如負離子保健、植物精氣養生、森林養老養生、心理諮詢、體檢等。運動型養生在森林環境中,利用各種運動來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促進健康,以達到養生目的,如散步、慢跑、登山、勞作等。文化型養生利用森林文化資源,通過森林文化體驗等活動提供養生服務,在森林環境中修身養性、開闊視野,提升生命質量。如禪修、太極、瑜伽、養生操、森林冥想等。飲食型養生要合理利用森林中的食材資源,根據森林食材特有的高品質保健和藥用價值,配製食物,以增進健康,獲得保健養生需求。如藥用食材、有機食品等。」

河北六里坪森林養生基地

基地建設須滿足五項質量指標

標準規定,森林養生基地建設的質量指標分為基地面積、區位及外部交通、森林資源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和設施與服務5項。

對此,楊超表示,基地建設要交通便捷,與礦山、交通主幹道、機場、工業區等相距5公里以上,其集中連片區域應不小於200公頃。在森林資源質量指標上,基地內陸地森林覆蓋率要大於60%,基地及其毗鄰區域的森林總面積不小於400公頃。植被狀況良好,動植物種類豐富,物種的生境類型多樣,生態系統本土性強,無明顯的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擁有相對原始的自然本底,自然與人文資源相對集中,品質較高。

生態環境質量指標細分為環境質量、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和分區利用。其中,環境質量從水質、負離子含量、空氣細菌含量等方面做了規定。比如,要求所有測點空氣負離子含量大於每立方厘米1000個,所有測點空氣細菌含量小於每立方米1000個,所有測點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每立方米75微克等。生態環境要求生態系統的原生狀態保持完整,特色鮮明,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較高。地形地貌完好,無開礦採石、挖沙取土等改變地形地貌的活動。無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生產活動,無商品林採伐行為,無與基地管理無關的耕作行為。針對珍稀瀕危等物種制定專項保護計劃。不宜使用化肥與殺蟲劑。遇有大範圍病蟲災害時,應在生態專家指導下採取人工干預。應進行持續的生態監測,監測記錄完整、準確。分區利用中,明確劃分接待區、遊憩區、養生區等功能區,合理配置各功能區的面積。服務與接待設施選址應設在生態環境低敏感區域,規模不宜過大。對接待遊客人數過多、過頻和過密的區域,宜採取分時段、分區域控制遊客規模,以及輪值開放與休游措施。

設施與服務質量指標從住宿、餐飲、導覽標識、污水處理、安全、醫療、管理等方面做了規定。其中,基地內醫療保健設施應齊全並配置相關的技術人員,與該地區相關的醫療保健機構保持密切合作,設置長期的醫療保健項目並開展地方特色的森林養生。所有工作人員經過必要的業務培訓,並取得相應的合格證書,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從業人員持有衛生部門統一頒發的健康證上崗,可為遊客提供必要的養生指導和服務。設立統一的投訴受理機構,投訴渠道通暢、處理及時。配備充足的森林養生專業指導人員,森林養生指導服務體系完整。擁有專門的森林養生規劃與項目設計。建立森林養生客戶檔案,並制定保密協議等。

「森林養生基地的評定,需要在滿足標準規定的所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對基地質量相關指標採取量化分級打分。根據得分將森林養生基地分為3個等級。」楊超最後表示。

(本文圖片由國家林業局森林旅遊管理辦公室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綠色時報副刊 的精彩文章:

大興安嶺薩吉滿盛山景區開園
養溪谷巧做山水旅遊文章
讓數據為自然保護提供參考
守望自然家園 閃耀人性光芒——讀阿來「山珍三部曲」之《河上柏影》
西藏: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34.4%

TAG:中國綠色時報副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養老」能否滿足老人長輩健康+精神的多層次需求?
滿足老人七大需求 泰康打造「老年迪士尼」創新養老生活方式
盆景人建設盆景園的時候還需滿足哪些功能需求?
健身房如何更好的滿足健身小白的需求?
完善的技術支持 絲琪蘭化妝品滿足需求
三棵樹亮相品博會:「健康+」產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國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何時被滿足?
特定人群專用食品管用嗎?僅滿足心理需求
陳秉正:養老金融產品還不能滿足老年人未來養老的金融需求
開啟中醫藥技能培養新模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淺談老年女性應如何合理安排膳食,才能滿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
西紅柿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滿足寶寶健康成長需要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這些吃法讓營養跑光 怎樣滿足味蕾又吃出健康
肯德基不滿足於做雞?迪士尼打滅霸的主意?
速健奇蹟如何滿足百忙之中白領們的健身需求
0分!諾維茨基為滿足病童心愿忍病出場,老天王讓人怎能不愛?
這種美味飲品完全滿足你對健康的追求?
維吾爾族美女為何不願嫁漢人?原因很簡單,漢人無法滿足一樣需求
超貼心智能養生壺,五大養生烹煮功能,24小時保溫,滿足一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