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為什麼知道你那裡很熱,連多少度都知道?
來,小編和你說,別只在朋友圈曬各種熱熱熱~
了解一下氣象衛星嘛~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的地表高溫監測圖顯示,華北黃淮內蒙地區出現大範圍高溫。
——這兩幅地表高溫監測圖是利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三號B星7月11日和13日數據製作出來的。
北京、天津、西安、濟南、太原、鄭州等城市出現明顯的城市熱島現象,圖中白色區域有雲系覆蓋。
——還是風雲三號B星提供的數據,製作的城市熱島監測圖。
那麼,問題來了——
氣象衛星是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具有觀測範圍大、及時迅速、連續完整的特點,利用其自帶的各種氣象遙感載荷,實現對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全天候、三維的氣象預報、氣候預測、環境、災害監測等。
氣象預報主要包括陰晴雨雪、氣溫、風向和風力以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比如:高溫、寒潮、暴雨、颱風、大霧、沙塵暴等。這些全球或區域性的氣象資料都是通過氣象衛星上攜帶的遙感載荷獲取的,這些遙感載荷就好比人的感知系統,對地球及其大氣層的氣象參數進行成像或探測。
衛星監測地面溫度,一般把衛星成像遙感儀器的譜段選擇為透過率最高的大氣窗口,這樣沒有大氣吸收的窗口,地面的熱輻射或反射的太陽光就可以直接到達衛星上的遙感儀器。氣象衛星上的可見光和紅外的成像遙感儀器一般在0.40-1.20微米、1.50-2.40微米、3.40-4.20微米和10.00-12.52微米的大氣窗口內選擇譜段。
本次氣象高溫預報,是風雲三號B星通過衛星上的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和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所配置的相應紅外通道,獲取地表輻射信息,再通過地面氣象應用處理反演出地表溫度。
當然了,除了準確地預報高溫天氣的範圍和溫度之外,可能大家更關心的是——什!么!時!候!下!雨!啊?
這就要求氣象衛星還要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加及時的信息,縮短數據更新的時間間隔。其實,自從2013年風雲三號實現三星組網開始,觀測數據更新頻率已經由12小時縮短為6小時,從而大幅提高了我國氣象觀測能力。
例如,北京市氣象局已於昨日發布推送《堅持住!能降溫的雨就在明天!》,氣象衛星令我們其實不必去期待「張家口的風」,去關注「蕭敬騰的雨」,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清晰、明確、盡在掌握。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風雲三號02星研製現場
2008年5月27日,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0年11月5日,風雲三號B星成功發射;2013年9月23日,風雲三號C星發射入軌。
風雲三號最顯著的突破在於它實現了對大氣的三維探測、全球高解析度觀測、全天候和全天時工作。
————————
各種關於熱熱熱的帖子趣圖網上發的差不多了,是時候轉一轉這麼清新的航天黑科技稿子了~
來源:《中國氣象報》《中國航天報》
部分素材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509所提供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製圖/楊成
編輯/楊成
監製/黃希


※航天科技集團雷凡培等5人當選十九大代表
※降溫貼 朋友,要不要來點安全生產「冷知識」涼快一下?
※中星9A衛星成功定點,轉發器已開通
※《中國航天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惟其艱難 方顯勇毅》
※這些衛星觀測圖像告訴你,今年洪水有多大!
TAG:中國航天報社 |
※你知道天氣預報的氣象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氣象台為什麼開始預報蚊子?這三知識你可能還不懂
※天氣預報到底為什麼不準?
※氣候和天氣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天氣預報而沒有氣候預報?
※天氣預報為什麼會不準?
※每天出門得塗多少防晒?這個天氣預報可以告訴你!
※從小看到大的天氣預報,你知道是如何預測雨雪天氣的嗎
※這樣的天氣預報,你看過嗎?來感受一下~
※看懂了雲,你也能「預報」天氣……
※氣象局緊急通知!小年期間最罕見的天氣預報,關係你我,快看!!
※澳洲氣象預報被禁止說「有雨」?因為那太消極,以後要這麼說天氣…
※我多喜歡你?就像天氣預報說 明天有雨,我都能聽成 明天有你
※看啥天氣預報啊,家裡養這盆花就夠了,快來瞧瞧!
※聽天氣預報說「山竹」的你有點饞?或許你更應該關注這些……
※天氣預報神吐槽:大雨就是大概有雨,你這天氣預報是喝完二鍋頭報的吧!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怎麼看天氣?有兩句總結氣象的俗語,准得很
※奇葩 | 看啥天氣預報啊,家裡養這盆花就夠了!
※怪不得日劇這麼受歡迎,報個天氣預報都穿這樣,網友:太拼了
※從小看她播天氣預報,我都老了她怎麼還不老!
※嫌棄天氣預報不準確?那就在家裡養這幾盆花,就齊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