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育.觀察-2 打孩子

育.觀察-2 打孩子

文/安水如,圖/網路

這事兒,都有些時間的了,我,一直沒有記錄。因為事兒較多,帶娃的人兒,一邊推廣艾艾貼,一邊做著諮詢,這難免的,有時會是不得力。但,我知道,人是練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想少年,讀書之時,作業頗多,仍舊是大批量的閱讀,這樣的時間,是怎麼來的。

這是一個年輕的媽媽,我也不怎麼的認識,但有過交流。這也算是一面之緣吧。人,其實就是這樣,當你在觀察他人的時候,同時的,你成了別人的風景,乃至,落入他人的相框。

那一天,孩子的媽媽,在坐著,吃零食,我在看著,靜靜的待著,在任何一個場所,空閑的了,我都會選擇觀察。觀察天上的雲,觀看來往的人群。而那一天,在鄉下,正好的,看見了這一出,撞了我的心,給了我某些觸動。後來,一直都有回憶,不時的,會想起那個姑娘,不知,她長得怎樣。

遇見時,孩子約莫四歲,也在吃零食。零食,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大美味,體察世界的方式,與渠道。經由味道不一的食物,孩子與這個世界,有了最初的連接,對世界的觀察與了知,由此而開始。

孩子是一道風景,我看得,入了迷。她,雖然有點奇怪,那種奇怪,很難說,需要你去近距離的感知,但,只覺得,她是美的。我想,這也許就是孩子惹人喜愛的一大主因吧。

母親在與人聊天,聊得投入,後,轉身一看,孩子在玩水,就著水缸,水缸的水,滿而外溢,孩子身材較小,踮起腳尖,在戲耍水兒,開懷大笑,不亦樂乎。

孩子的世界,沒有什麼,可為,與不可為,對於他們而言,遇見的,喜歡的,就會有所把玩。不由自主的。未經常年心靈訓練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應有的自控與約束。四歲的孩子,探索世界的初始階段,未經心靈訓練,那自然的,對於入了自己眼,有所喜愛,頗為上心的東西,必會有所把玩。此為孩提天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曾這樣度過,璀璨而鮮艷的童年時光。

我在看著,正覺得孩子有趣,母親以迅雷不及之勢,快速抓起孩子,翻過身來,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頓暴打,而孩子,以驚慌茫然的姿態,哭得稀里嘩啦,衣服,因為緊緊貼近水缸,而有所濕,嬌小的身體,因為突如其來的巴掌之力,而有所旋轉,若是不知情,許會以為孩子在跳旋轉舞蹈。

打孩子,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分寸。在不傷害孩子,不影響孩子內心波動的情況下,簡單的,打打孩子,這是可以的。我就常是這樣,在孩子的後背,簡簡單單的,有所微笑的,暗帶喜悅,有所嬉戲的打孩子,其力,甚為輕盈。「打」這行為,要注意力度,切記情緒發泄。

其實,回過頭來看看孩子玩水這事兒,孩子並沒有做什麼太過份的事兒,她只是在那,玩水,踮起自己的腳尖,而我,在那看著。靜靜的,暗含笑意。

若,真有什麼,那,無非就是,孩子的衣服,胸口一帶,濕了。因為近身水滿而溢的缸。

當是時,我,只是旁觀,不便多說什麼。孩子哭後,我說了一句話,濕的衣,換了吧。然後,隨便他們,在孩子的衣服袋裡,翻找衣服。小小的便攜袋,衣服不多,不過三兩。

衣服更換完畢,她們一大一小,便是走的了,而我,也沒有多說什麼。但清楚知道,若是我,斷不會,如此而為。

孩子愛玩,本就自然。把玩水,經由水與皮膚的觸摸,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這是一種經歷。經歷一次,成長一次。據科學研究發現,人,經歷得越豐富,大腦皮層的網狀體結構的發展,也就越是豐盛。孩子的生命,在體驗中得以豐盈。「水」,成年的你我,經常接觸,手對水的觸及,於習慣中,漸趨熟悉,乃至麻木。因,大腦皮層的網狀體結構的架構,已是趨於完備,成熟。而孩子,不同。四歲的她,倘若未經把玩,她不會懂得,「水」是什麼東西,划過皮膚,會有怎樣的感受。探索世界,對於孩子而言,除了嘴巴的品味,便是身體的觸摸。

因懂得孩子,自是不會,著急判斷,快速行動,更多的,會是觀察,等待,倘若,孩子的生命,並無多大的危險,那,放手孩子玩耍,嬉戲,感受,這是挺好的。衣服濕了,就濕了,如此一來,孩子也便直觀而透徹的懂得了,「濕」是怎樣的一番感受,有了感受,孩子便能有所取捨。一味的「打」,給不了孩子什麼,除了慌亂,不知所措,傷心。

一缸的水,花不了多少錢,在鄉下,說一聲,多半的主人,都能夠有所寬頻,他們亦是明白,孩子年幼,貪玩正常。其實,這說到底,還是孩子的陪伴者,不僅要了解孩子,在自己的心靈層面,更是需要有所奮力。不然,下一回,孩子玩水的了,也許,得到的,又是一頓暴打。因,陪伴者有所習慣,有所著急,心性不茁,內在不壯。心不急,面見孩子一切行舉,便會有所緩,有所待,乃至,平和而有序,乃至頗具智慧的,料理事兒。

如若靜定,得知孩子把玩水缸的水兒,可以是,端出一盆清水,置於安全的空地,任由孩子,有所把玩,盡情而投入,享受歡愉,給予自己的生命,一份輕快,一種喜悅。當然,孩子仍會不停歇的,去水缸玩水,因,孩子年幼,缺乏自控力。這一般是,平靜而淡定的,督促幾次,便是好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螞蟻來上樹 的精彩文章:

艾艾貼,取穴(1)

TAG:螞蟻來上樹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觀察 6.3.2018
德國觀察:4.4.2018
德國觀察:1.3.2018
德國觀察:7.3.2018
德國觀察:5.3.2018
德國觀察:5.3.2018
德國觀察:5.2.2018
德國觀察 15.2.2018
德國觀察:19.2.2018
德國觀察:21.2.2018
德國觀察:23.2.2018
2018-2019青年電影導演觀察丨畫外hoWide
德國觀察:15.03.2018
德國觀察:19.03.2018
德國觀察:20.03.2018
2018 VR觀察:觀影是剛需
小白觀察:Ubuntu 19.04 發布
全球戰靴觀察 2019/4/16
管家觀察 | 《2018-2019出境旅遊及消費白皮書》
2018 留學風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