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 而非「看經」呢?

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 而非「看經」呢?

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

而非「看經」呢?

文/續祥法師

昨天中午誦完經後,和一個居士散步聊天,他隨口問我: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而不是看經呢?我想了想,發現這是一個好問題,一個無法簡單用口語回答的好問題。

於是我說:你這個問題太深了,我可能需要寫一篇文章來回答,他抬起驚掉的下巴問我:你至於嗎?

我說:如果你要我走心的回答你的話,當然至於。

然後我就折轉回房間了,再然後,你們往下看就知道了。

(一)把經「誦」出來的的好處

1.誦經比看經多用兩種感 官,把經書讀出來我們不僅可以調用眼根和意根,還能得到舌根和耳根的助緣。在口、耳、眼、意的共同作用下,更容易領納法義。多出來的口、耳還能幫助我們對治昏沉,恢復正念,保持凈念相續。

經書說「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可從沒說過這個音不能是我們自己發的。

2.誦讀可以為我們帶來一種良好的態度感染,保證「思考的相續」和理解的質量。還能加速善法種子的熏染,使我們獲得更好的「精神體驗」。

我們在讀誦經書的時候,我們到底讀誦了些什麼?我想,可能是一種「感動」。

3.把經誦出來可以幫助我們一字不差的讀。

我一向不太支持大家通過碎片化閱讀學習佛法,這倒不是說碎片化的信息就不值得一讀,只是碎片化會令我們的注意力也碎片化,更有甚者還會令我們養成「跳讀」「掃讀」的不良閱讀習慣,每天忙忙碌碌卻一直一無所獲。

你的注意力是否專註,決定了你到底可以從材料當中獲取到多少信息。它也進一步地決定了,你對這些信息的處理能力。?

?對於很多「病入膏肓」的人來說,閱讀經典的時候做到一字不差很困難,但是朗讀的時候你必須得做到一字不差不然沒法連貫讀下去啊。

只要舌頭動了,反饋機制自然開啟了,此時,只要你讀錯了、你的舌頭自然會打結,你就知道,哦,這裡讀錯了。

誦經是一個等待你的理解速度慢慢跟上來的過程——磨刀從來不會費砍柴的工。

無論是讀書還是讀經,越讀到後面你就越會發現前面概念掌握的準確性、精準性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對一本書的理解過程就像是搭「腳手架」,下面的稍有鬆動,上面就會地動山搖。所以一字不差的閱讀經典這件事重要到怎麼強調其重要性都不過份。

讀出來你能發現更多的問題

我曾經說過:讀書時內心湧現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形成長期的、一貫的思考路徑,保證「相續」的堅固,而讀書不認真的人從來只有被帶著跑的份,他們發現不了問題。

這裡面還有一點隱情值得注意:對於缺乏自我覺察的人來說,是很難正確評估自己認真與否的。

在這種情況下,把經典讀出來這件事情就顯得更加可貴了。因為我發現,無論是經書還是普通書籍,只要我把它們認真的「讀出來」,就一定會發現一些問題——哪怕這本經書你以前讀過很多遍。

懷特海在《思維方式》一書中曾提到:理解的推進有兩種,一種是把細節集合於既定的模式之內,一種是發現強調新細節的新模式,他竭力推崇第二種,反對第一種。而我想要補充的是——讀出來你一定會發現很多不易發現的細節,也唯有通過這些不容易發現的細節,你才能發現這些書背後沒有被明確寫出來的東西,而這一點,非常重要。?

(二)如何誦讀?

剛才講的是誦經的好處,我現在再來講講誦經本身。誦經這件事情落實起來不過就是兩件事:怎麼誦?誦什麼?

誦什麼就是內容,怎樣誦就是形式或方法。內容與形式或方法,其實不應分開來說。因為誦什麼與怎樣誦有關係,怎樣誦與誦什麼也有關係。

換而言之,誦經之法貴在「依教起觀」,即跟隨經書指明的方向調整自己的態度,所以這是一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學問,每一本經宣說的意義和對治的方向都不盡相同,所以相應的來說誦經也不應該有定法可言。

不過誦經許多具體的不同之中,也有抽象的大同成分存在,倘若除去小異抽出大同,也未嘗沒有若干條理和共法可講。

一:誦經前少吃為妙,吃的太多會導致腦部血液向胃迴流,不利於思維法義和保持專註。

二:誦經時注意調控換氣的節奏。一來,我們聲音的高低是由聲帶的張弛而起的分別,聲量的強弱則是由肺部發出的空氣分量大小的分別,找到自己換氣的節奏就能形成自己的誦經風格——抑揚頓挫的關鍵解都在「氣」這個字。最好把自己的換氣把控到自然而不斷掉任何一句。二來,誦經時的換氣就和坐禪時的調息一樣,都是直接決定「體驗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控制的起來很順利很柔軟的話,那會身心都很舒服,反之則會因累生厭,得不償失了。

三:誦經時應該保持恭敬心。恭敬心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我要是再啰嗦這個就是浪費大家時間了。

但恭敬心不是嗔恨心,生起的條件很苛刻,生起的難度也要大的多。我和大家分享我一直用的一個策厲自己的恭敬心的方法:遙想當年,如對聖容。

遙想自己就在佛陀宣說這部經的現場,佛陀就在自己的面前,諸大弟子就在自己旁邊一起「偏袒右肩」恭敬聽法。

這種「身臨其境」的觀法不但對於策厲恭敬心特別有效,對治昏沉和散亂也很有效。

對於「讀誦經典」這件事,我要說的就是這麼多,而下面我會推薦四本自己經常讀的經典,並附上推薦理由。

1.《佛遺教經》這部經是佛涅槃時所說,誡敕弟子,甚為詳要,下至縱情淫逸觸塗煩惱,上至關涉人間動違經律,皆可做為我等行動之指南,?攝心之導歸。而這部經的譯文經羅什大師推敲錘鍊,詞達意順,古樸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詠,字字珠璣,韻味無窮。

2.《普賢行願品》行願品有長行、偈頌兩部份,尤以偈頌的部分迴環復沓朗朗上口,可以摘錄出來單獨誦持。

3.《觀無量壽經.十六觀門》觀經中十六種觀法,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十六種門徑,念熟之後再配合起觀,妙用無窮。

4.《大念處經》瑪欣德尊者 (Bhikkhu Mahinda)新譯本,這一版本的《大念處經》與我而言是禪修時和「裹腿布」一樣重要的存在,就像一位尊者描述的那樣:「它像一棵不斷成長的菩提樹,在世間五欲炙熱的烈日下,可為我們一次次提供片刻片刻的陰涼小息;又似不斷涌流而出的甘泉,在我們渴乏之時,可再再啜飲潤澤身心」。

延 伸 閱 讀

文章 | 續祥法師美編 | 如一 圖源 | 網路 校對 | 如相 編輯 | 如心

發 心

由於官方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略說菩薩種性(5),六波羅蜜多種性相(1):一、施種性相
略說菩薩種性(4):菩薩超勝過聲聞緣覺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講堂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師父一直講經傳法要做什麼?
師父說 清凈誦經
如果師父經常說神通,那你就要小心了!
寺廟的經書免費結緣,為什麼師父讓我掏錢?
請問師父,讀誦金剛經有什麼功德?
六耳獼猴為什麼不怕如來,他真正的師父是誰?來看看
什麼是師父?
為什麼哪吒師父不怕他惹事?而孫悟空師父卻怕?
師父,念《地藏經》是否會招來孤魂野鬼呢?
虛雲老和尚:與其尋找好師父不如熟讀這部經
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卻怕,這是什麼原因呢?
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為什麼卻怕?沒想到差別如此大!
為什麼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卻怕?真相其實很簡單
師父說:你做什麼,天都看得到!
師父,您怎麼看同性戀啊?
豬八戒的神秘師父究竟是誰?來看看
如果有人罵師父,你們怎麼辦?
我師父敢做這件事!你師父敢嗎!
為什麼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卻怕?沒想到差別如此大
為什麼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卻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