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張大為講柴燒

張大為講柴燒

製作工藝

1

配泥

所有的泥都可以做柴燒,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它能耐多少度,耐溫低就會燒化。純瓷泥,高白瓷、陶、細陶、粗陶,或者互相混合,陶泥加瓷泥,陶就是含鐵量,越粗含鐵量越高,燒成的效果有點像老鐵器。

柴燒是一種純落灰的效果。泥料一樣的情況下,溫度高低也會造成不同效果。比如日本的備前燒,1280度就會出現這個(侘寂審美,自然落灰)效果,但是溫度再高的化,效果就全沒有了。

泥料中的有機物不完全燃燒,就是大家喜歡的這種效果(侘寂審美),其實工藝上並不難,這種燒制方法適合泡、品普洱、老白茶,甚至是做多肉植物的花盆,因為透水、透氣性好,但不是高香型茶。

每個溫度都有每個溫度的效果。

《天工開物》載,「白陶土或曰堊土,是燒制精美陶器的原料。中國只有五六個地方產堊土,北方有定州、甘肅平涼華亭縣、山西太原平定縣、河南開封禹縣;南方有福建泉州德化縣(土出自永定縣,窯在德化)、徽州婺源(現江西)、祁門縣。」

但現在大部分都在宜春,景德鎮已經不讓開採了。其實不僅是泥料,現在所有製作工藝都和古人不一樣了。故宮博物院的一位老師曾經和我聊天,「古人的泥料是水車打出來的,現在都是機器壓的,製作時旋轉的速度也不一樣。修坯的輪也不同,日本很多陶器做得很拙,其實都是抹蛋糕的那種轉盤(類似古人),和現在拉坯機的質感肯定是不一樣的。」

開始我也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在拉坯機上操作,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拉坯機很難表達人手一下一下的筆觸感。

所有柴窯,都要加瓷泥,不然高溫條件下就燒成泥水了。

現在還流行一種化妝土的陶器,比如韓國的陶藝家宋基珍,就是化妝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亮不新,像老器物,拿著手感也好。化妝土是瓷泥,有專門賣化妝土的,其實是一種裝飾手法,就像是包餃子時撒的薄面。

其實追溯起來,柴燒、化妝土這些手法,中國古代都有。這些手法傳入日本,日本去研究,比如釉水的配比,但是沒成功,反而成就了這種落灰不上釉的效果。中國古人的審美是不喜歡柴燒的,而是追求精緻的美,追求白,因為要以玉來比。

2

揉泥、拉坯

拉坯只是一種成泥方式,還有盤泥條,手工做。有很多人摔盤子,斜著摔,摔成片,再修。傳統工藝陶瓷,其實是修坯刀修出來的,怎麼修怎麼有。景德鎮還這種傳統的方法,拉坯拉得特厚,修得過程比拉坯還長。

我們現在追求的陶藝,是藝術創作,要一把出來,簡單修底,這是最好的。每一步都要恰到好處,在這個基礎上造型、施釉。

3

素燒

素燒,就是將造型之後的泥放在窯里,先燒到800度,使其變硬,但是還有吸釉的空間。

4

補水

補水就是用毛刷掃一下灰塵,如果是燒白瓷,有一個小黑點就是瑕疵了。陶藝更豪放一些。

5

上釉

釉料有賣的,也可以自己配。越有預期,就越沒意思。柴燒的精神就是追求天成。

落灰形成斑駁的滄桑感是窯變出來的,亮一點的釉很難燒。比如這個杯子(窯變),一窯只有一個形成了星空的效果,其他的都不是。但是窯變的位置,即使記錄下來了,再放那也燒不出來。

可以說,柴燒的器物沒有一個無可挑剔的。效果越好的,落灰多,釉水流下就越容易壞。

6

燒制

柴燒的燒制時間很長,裝窯就要3-4天,前後大約半個月。

「裝窯如繡花,開窯如打劫。」

裝窯講究走火,不能把氣流堵死了,封窯要砌的。燒窯一般是三天兩夜、三天三夜。比如這一窯都要溫度低,可以短一些,溫度要達到1380就很難燒了。熬了三天,怎麼燒也燒不上去了。一開,就降20多度。

燒制的效果,也就是胎熟不熟,可以通過看底圈的氣孔。還有一種很古老的鑒別方式,就是兩個杯子輕輕撞擊,若如金屬,「叮」一聲就對了。若如瓦當,則溫度略低。

柴窯與電窯、氣窯的區別

電窯和柴窯的差別非常大,柴窯是有進氣孔和出氣孔的,隨時排除一些不幹凈的東西。電窯是悶在裡面燒的,保溫之後升溫,像烤箱一樣。

氣窯介於柴窯與電窯之間,也會有窯變。窯裡面的氣氛,比如一立方放十個花瓶,五六種釉,蒸騰之後相互影響,出現窯變。窯變有些是可以解釋的,但是有些是解釋不了的。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李白、阮籍,你倆的琴曲被《軍師聯盟》彈穿越了
虛堂凈室 自然清涼
洋風物候 山圍故國
小暑 長夏的草木
《伯遠帖》與《王琰帖》

TAG:三聯生活節氣 |

您可能感興趣

詩與境的曠達——張大為的國畫追求
張大為: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