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100億沖1000億,房企需要過5關,過不去不是破產就是被收購

從100億沖1000億,房企需要過5關,過不去不是破產就是被收購

十幾年前,萬科提出千億目標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那是個天文數字。

2017年,碧桂園半年就做到了2889億。而2017年年底,千億房企可能會超過20家。

據明源君所知,許多百強乃至規模在100億左右的房企,都把千億作為自己的目標,有計劃1年、2年後破千億的,也有計劃5年後破千億的……你家房企是不是也有一個千億夢?

從100億到1000億的道路上,布滿了陷阱和荊棘。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2017年,大家已經看了很多巨頭之間合并、收購的例子。在未來,百強收購百強,乃至30強收購30強的事情,可能還將繼續發生。

沒有人高興被收購,真到了出問題的那一天,如果不想破產,就只能出售自己。

明源君接觸過各種規模的房企,也了解過他們的痛點。

明源君認為,房企出現危機,問題根源都很簡單,只是危機出現之前,人在其中而不自知。

大道至簡,貴在說破!在明源君看來,從百億沖千億的路上,一共有5道關卡,每一關都很兇險……

第一關:管理關

第一次考驗

出現在100億---200億之間

最大的問題

是無法完成新老權力交接

很多房企發家是從一個比較大的項目開始的,然後,又在同一個城市拿下幾個項目,公司從幾十人發展到200多人。這個時候,一般不存在管理問題,因為,老闆本人每天都可以到項目上去看幾次,沒人敢隱瞞什麼;如果要開會,中午吃飯時,所有重要領導都在一張桌子上,哪裡還用得著召集。

但是,隨著公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在100億到200億之間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聖人……

一、規模大了必須進入新城市,管理半徑大了,單靠人管人就行不通了

許多房企是從經濟發達地區的三線城市起家的,做到100億之後,就必須走出去了,否則本地一半以上都是自己樓盤,可能會出現自己和自己競爭的問題。

走出去以後,城市一旦擴大到3個以上,以前的管理模式立刻失效。失效的原因,當然是人人都有私心……

首先,你不知道別的城市的項目此時在發生什麼。

有位老總,讓自己的親信做了異地城市項目的負責人,每天聽他在電話里把項目吹得天花亂墜,但一個月後去現場一看,卻發現問題多如牛毛,只好把許多地方砸掉重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更嚴重的情況,比如有家房企直到一個項目賣完,才發現自己虧了。為什麼呢?因為城市公司並沒有將項目上的各種變化及時上報,而城市總本人整天和乙方稱兄道弟,簽下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

其次,之前都是當面溝通解決問題,現在每次溝通要付出巨大代價,還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習慣於當面溝通的老總,最開始還是會頻繁召集開會,但是要知道,地產公司中高層的薪水都是不低的,他們每一個小時都可以換算成錢。如果召集一次異地會議,單時間成本就是幾十上百萬,如果再加上差旅費,更多。

更大的問題是:開會不一定有效果。

因為之前信息的傳遞層次少,容易執行,現在則很難。而且,許多城市總會選擇性傳遞信息,總部想傳遞到基層的信息不一定能到達基層。

這個時候,許多公司都會選擇變化,而變化一般是3個方面:

1、請更牛的職業經理人;2、上最好的信息化系統加強控制;3、建立更嚴密的管理制度。

理論上來說這三條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比如項目的變化只要即時錄入系統,總部就可以完全掌握。但是現實中這3條卻不一定有用,為什麼?問題就在於,如何讓老員工接受新的制度和新的領導……

二、要擺平新人和老人、新制度和老制度的關係,老闆第一時間要下狠心

某房企現在已經做到200多億了,但最近出現了瓶頸:總經理和幾個城市總都在準備辭職,今年的業績出現停滯,大量樓盤滯銷……

細究起來,是公司里竟然出現了2個標準、2套彙報系統,各區域無法形成合力,資源也無法合理分配。而問題的根源就出在之前的新老變革。

公司做到100多億的時候,董事長從外面請來了總經理,但之前和董事長一起打拚的有功之臣,並不服新來的總經理,於是還是去找董事長彙報各種事情。

董事長一方面顧及老同事們的面子,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掌握一線情況也對權力不舍,於是也就默認了這種溝通方式。

結果,很多時候,城市總乃至總部的一些中層,比總經理更先知道董事長對某件事情的意見。

現在這家房企有5個城市公司,其中3個城市公司直接向董事長彙報後,再禮節性向總經理通報;只有2家新成立的城市公司,直接向總經理彙報……

事情如果只是這樣,問題還不是很大,更大的問題出在不同的標準上。

該公司上了信息化系統,也給各級幹部設計了許可權,給各種費用設計了限額,不過應董事長要求,也設置了一些「特批」的權力。結果,「特批」對於公司的「老人」來說成了經常使用的特權。

比較典型的現象是:老的城市公司大量的情況不入系統,到期限就集中特批,而且不遵守公司的一般標準。一家老的城市公司的招待費是一家新城市公司的3倍,2家銷售額接近的城市公司,高層年底分到的錢實際相差一倍……

在這種情況下,該房企出現各種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房企規模大了之後,單靠加強管理是無法解決內部問題的,還必須要完成人才的升級換代……

第二關:人才關

房企為了人才要搬總部

老闆為了人才要修鍊自己

為什麼地產公司小的時候,人才的素質低一些也能打仗,而公司規模大了以後,就一定要引入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明源君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高素質人才自我驅動,中素質人才考核驅動,低素質人才老闆驅動

房企規模小的時候,老闆的眼睛可以盯著每一個人,而房企規模大了以後,就不可能了。

制度和系統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如果有人出工不出力,你能怎麼辦?

考核也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一方面,等到考核出一個人不合格的時候,損失往往已經造成了;另一方面,有些東西根本就不能量化,數字很好看現實很骨感的事情很多。

而如果你招的人才是高素質人才,上面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高素質人才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他們是要為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鐘時間找意義的,如果說花8小時能把一個事情做到80分,而花10小時能把一個事情做到100分,他們一定會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沒有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浪費了時間。這種追求,低素質人才是無法理解的。所以,高素質人才只要認同自己在做的事情,就一定會自我驅動,不用誰再來管理。

舉例來說,高素質人才在做案場的時候,基本是在做藝術品,像處女座一樣挑剔,低素質人纔則會努力讓來檢查的人不發現問題。

二、高素質人才為了未來,會忍受現在的痛苦,低素質人才只看眼前得過且過

房地產是一個周期很長的工作,大部分獎金年底甚至2年後才能拿到。許多新入行的員工,獎金本身也不多。而房地產行業又是很辛苦的,每天的工作都像在打仗。

高素質人才的特點,就是可以為了一個長期目標,磨練自己,忍受痛苦。而低素質人纔則是只看眼前。

明源君聽說過的一個經典案例是:某項目經理,把所有的變更、所有的額外支出,都到年底的時候才進行上報,這時候,200多萬的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這種愚蠢的行為,就是低素質人才的典型表現,他們可以為了在平常少挨幾次批評,在問題變得很大無可挽回時才上報。

三、高素質人才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創新,低素質人才只會複製

讓聽得到炮火的人指揮戰鬥,是近兩年房企喜歡說的一句話。

為什麼呢?因為各地的調控政策、土地分布乃至客戶需求,都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不讓區域負責人當機立斷處理問題,就會喪失大量機會,乃至虧本。

說白一點,只有當大房企的區域總的能力超過地方巨頭的老總,才有可能在該區域打敗地方巨頭。為什麼有這麼強能力的人才沒有去小房企當老總,沒有自己創業,而願意留在小房企當老總?這就要看小房企老闆的決心和格局了。

有的房企在招募高素質人才時就遭遇了瓶頸,挖誰誰不來,來了呆不到一年又要走。

為什麼會這樣?明源君覺得,核心的問題有2個,一個是房企的總部在哪裡,另一個則是房企老闆本人的格局到底怎麼樣。

1、 為了招募高素質人才,許多房企把總部搬到了一線城市

高素質人才判斷一份工作適合自己,是從許多角度進行判斷,而不單單看職務和待遇。

沒有人比地產人更清楚一線的吸引力了。最好的資源幾乎都在一線,孩子要上最好的學校,老人要看最好醫院,老婆要逛最時尚的店,自己想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這些都是在三四線城市無法實現的。而且,單就概率來講,一線城市的千萬人口裡,本身就藏著更多地人才。

幾家之前總部在二、三線城市的百強的人力資源總,都給明源君講過類似的事情:打電話挖一個人才,最開始談工資、談職位都說的好好的,最後一說工作地點,對方立刻就不熱情了。

在這種事情連續出現很多次以後,這幾家房企就開始考慮搬總部的問題,目前,他們都已經或正準備把總部搬到一線城市。

2、為了留住高素質人才,老闆必須要完成自我修鍊

為什麼有的房企聚集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始終很穩定,有的房企挖去2個人才也留不住?

核心問題在於老闆本人。老闆不一定要有高學歷,甚至不一定要有多麼強的專業能力,但是一定要有大的格局。而要有大的格局,就必須修鍊自己。

為什麼?因為高素質人才除了在乎職位、工資和上面說到的城市問題之外,還看重很多別的東西。

舉例來說。

高素質人才喜歡自我實現的感覺,所以老闆就必須要放權。

低素質人才,老闆可以把他當槍使,呼來喝去的指揮。而高素質人才,你確定目標之後,就不能過多干涉,否則他沒有成就感,立刻就會走。

高素質人才喜歡平等的感覺,老闆必須克制自己以理服人。

高素質人才都認為自己是憑本事吃飯的,和老闆是合作的關係。老闆如果在他面前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不管對錯啥都要聽我的的樣子,他肯定呆不下去。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大家建立一個共同的理念,用理念去判斷所有的事情。真理在下屬手裡的時候,老闆要聽下屬的。

上面這2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需要克服很多人性的弱點,老闆必須反覆修鍊自己,才能做到。

人才之外,房企最需要的資源,可能就是錢,而怎麼借錢,如何借錢,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三關:融資關

不是所有的錢都能借

高槓桿高利率一旦判斷錯周期,

分分鐘破產

大家都知道做房地產要靠槓桿。可是,為什麼有的房企用高槓桿發展一日千里,有的房企很快就撐不下去了要把項目賣掉?

這裡面最大的秘密,一個是周期,一個是利率,二者又彼此相關。

舉例來說,同樣是在一二線布局,同樣是遭遇了本次調控,為什麼有的房企根本不急慢慢開發,有的房企開始降價虧本賣?

因為,有的房企的融資成本只有3—4,部分有國資背景的,融資成本甚至只有2。他們把一塊地放5年,財務成本也不過是10。

他們可以等,可以等這輪周期過去,新一輪周期開始。房價的上漲完全能覆蓋等待期間的財務成本。

可是很多中小房企,財務成本已經到了13—14,等2年,財務成本就變成30,即使房價漲20%,他們也會虧本。

對他們來說,等沒有意義,快周轉就是一切。而如果快周轉碰到周期里的低谷,項目虧本,破產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另外的一個周期,則在於房企自己的成長周期,這個涉及對自身能力和大周期的判斷。

本輪爆髮式的增長,許多房企進行的是「滾雪球」式的操作,也就是說,前面的項目融資出來的錢拍後面的地,後面的項目融資出來的錢再拍新的地。

如果房企的項目持續增長,並且都賣的不錯,這種操作也不會出什麼問題。而且融資成本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降低。就怕房企遇到發展瓶頸,比如上面提到的管理和人才瓶頸,同時再遇到地產大周期的低潮。一旦後面沒有新的項目,前面的項目銷售又出現困難,房企的現金流就可能中斷。這個時候,不出售自己就不行了。

有什麼避免風險的辦法呢?明源君提3個建議:

1、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必須不斷降低融資成本。可以通過調高評級,也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在融資成本下降一定幅度之後,才進行下一輪大的擴張。總之,規模擴張和融資成本的降低必須同時進行。

2、手裡留有7%以上的現金。這個可以是貸款承諾,也可以是別的。

3、在周期看不明白的時候,儘可能通過項目合作來完成擴張,不要單打獨鬥。

第四關:人性關

要控制住自己的貪心,

降低擴張速度!

要捨得,多給下屬和合作夥伴分錢

人都有貪心,也有私心,控制得好,他們會成為動力,控制不好,他們會毀掉一切。

上面說到的管理、人才、融資風險,其實都與人性有關。

說白一點,就是房企老闆能否控制住自己的貪心和私心。

而最大的貪心,其實是擴張速度。

比如有的房企甚至定出了1年10倍的目標。明源君覺得,那非常危險。

為什麼呢?畢竟房地產不是一個數字遊戲,而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

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產品的積累需要時間、品牌的培育需要時間、信譽的積累也需要時間。

如果擴張太快,風險一定會很多。明源君認為,100億、300億、500億、1000億,都是重要的關卡,在達到相關規模的時候,房企不妨停下來觀察下自己修鍊下內功,再繼續前行。如果一味高速擴張,風險也就不遠了。

而對私心最大的剋制,就是把自己的錢給別人。

讓利給合作夥伴,會帶來長期的良好合作,會降低風險,會提高質量。

通過共享、跟投,把錢分給下屬,才能留住高素質的人才。才能讓最有能力的人甘心做你的區域總。

而且,當所有人都在公司、項目有股份,都是「老闆」的時候,就會互相監督,不會存在失控的狀態。

第五關:產品關

時間是最好的裁判

產品不行的房企註定沒有未來

明源君相信,產品不好的房企,也許可以通過加強營銷等,得意一時。但長期而言,產品不行的房企一定沒有未來。

首先,未來的主要需求,將主要是改善、再改,而不是剛需。買過幾套房的人,他們會看所有的產品細節,再來決定是否購買。而不重視產品的房企,不可能有好的產品積累。

其次,未來的主要客戶來源,可能是老帶新和再購。口碑將是最好的廣告,而一般的廣告隨著信息傳遞中心的進一步淡化,將不起作用。產品做得好的房企,在5年、10年之後,口碑會進一步加強,而產品不好的房企,5年之後產品的弱點將暴露無遺,並將毀掉自己的品牌,最終毀掉自己的銷售。

最後,不用心做產品的房企,是最有可能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比如韓國三豐大百貨的董事長,因為大樓垮塌事故砸死500多人,全家被抓,還賠出全部家產以謝國人。

這種事件,發生一次,一生的成就就會蕩然無存。明源君相信,用心做產品的企業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不用心的就難說了。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主編 王恆嘉。更多資訊,可以添加作者微信binghetianfeng,圖片來自網路,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源地產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3年從100億沖700億,一靠神布局,二靠捨得發錢!
賣房子就是講故事,房子賣不出去,就是因為你故事講的不好
出租率98.2%,靜態收益5%!這家規模最大的寫字樓REITs是怎麼做到的?
鳥巢設計師把高層住宅修成這樣了,有一套這樣的房子給2棟別墅也不換!
「最低價中標」剛惹出了一堆人命關天的大事,你家房企還敢用嗎?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

您可能感興趣

1000萬存在銀行,如果銀行破產倒閉,只能得到50萬賠償?
從50萬到5000億,馬雲快破產的121天是如何度過的?
從破產到身家515億,虧損小廠做到1500億,如何爬出谷底?
負債從170億變280億,曾是國產手機一哥,如今卻面臨破產
3個80後窮屌絲瀕臨破產,竟靠3張氣墊床翻身,10年做出2000億!
62歲老太養25條狗賺錢,如今損失近200萬面臨破產
10年前他花3000萬美元幾乎破產 只為在太空住12天
用2千元搞石油生意,後靠上市賺190億,今欠127億無奈破產
40%調查者拿不出400元,103個美國農場破產,事情有進展
我國第一個破產5A景區,曾每年凈賺7200萬,如今卻負債8億
他9萬買斷秘方,借500萬破產,今身價390億跟馬雲肩並肩
成功男人首選車,當年220萬,而今破產18萬沒人敢要,不買也要看一看
拐點來了!負債500億的房企銀億破產,恐不是孤例
25歲賺到2.65億美元,隨後卻差點破產,35歲再獲成功大賺12億美元
30歲用5億賺到400億,後欠下173億跑路,東山再起後又破產再跑路
500億後患無窮!阿根廷痛失10億差點破產!中國還敢借它50億嗎?
又一國產巨頭倒下:150億到破產,4000員工被離職
國外瀕臨破產就扔國內,敢賣70萬,比Q5風光,如今跌至28萬沒人買
他曾破產只剩7塊錢,如今一年凈賺1.24億,豪車無數還想當總統!
60歲拿影帝,娶了6個老婆,最小才20多歲,70歲破產想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