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學而》第10則:五個字連接五部經典

《論語?學而》第10則:五個字連接五部經典

【原文】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一、子禽何人?子貢何人?

子禽小孔子40歲,應該說是孔子的一個非著名弟子,他比子貢的名氣就差遠了。子貢是孔子弟子中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物,聰明又調皮,而且還是個憤青,他就曾經七個不服八個不憤的去問孔子「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說了那句著名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一則是兩個學生之間在討論老師為何那麼牛!也就是孔子為什麼那麼牛!子貢為我們畫了一幅孔子的像,不是畫的模樣,而是孔子的「魂」。

二、溫良恭儉讓

五種美德,五種大智慧。子貢認為孔子正是憑藉溫良恭儉讓的態度,得到別人無法得到的尊重。

溫,和厚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溫和,平和。「溫」的對立面就是「躁」。

良,易直也。也就是善良,美好。「善良」一詞在中小學考試的時候很多詞語匱乏的孩子會把它當做形容一個人的萬能辭彙,某某是個什麼樣的人?回答是個善良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這個詞應該是人很多美好品德的總結。

恭,莊敬也。簡單講就是恭敬,嚴肅。在貌為恭,在心為敬,表裡如一,這才是謙謙君子。很多中學生都學過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裡面宋濂對老師的態度真可以叫畢恭畢敬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所以「卒獲有所聞」。

儉,是節儉。我覺得這個詞用不浪費解釋更容易讓大家明白。現如今人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任何為改善生活質量而有的花費我不認為這是浪費。

讓,謙遜也。中國人比較內斂,就連我們教育孩子都會用「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樣的話。這裡的「讓」我覺得更多的應該理解為做什麼事情不能只想著自己,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後。

此五點理解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

三、智慧的連接。

孔子曾經提到過「詩教」,也就是詩的教育,他認為詩可以養成人的溫柔敦厚,我們也常講「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讀《詩經》。孔子也曾經評價詩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經解》曰:溫柔敦厚,詩教也!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讀歷史,可以讓人了解過去,也可以讓人預知未來。我一直有一個疑惑,不知道是哪個腦殘的磚家把歷史學科和地理學科作為所謂的副科。最可怕的後果就是學生們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國家,不了解這個世界,還好中高考都改革了。這是「書教」。「疏通知遠,書教也」

「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也就是易教。我沒完整的看過《易經》,總是覺得裡面所講的東西很玄,我們的祖先用八卦來表達意思,這裡有宗教的聖潔。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這句話太好懂了,如果你做到恭儉莊敬,那麼《禮記》一定學得好,這是禮教。

「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春秋》也是一部史學著作。關羽當年一宿一宿不睡覺,通宵達旦就是讀《春秋》。簡單講看了《春秋》就知道曾經發生過什麼事,一旦自己遇到相同或類似的事情就知道如何處理。這就是春秋教。

「溫良恭儉讓」五個字連接了「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

我們經常講我們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民族,為什麼非要用這五個字來形容?這是儒家經典告訴我們的。

總結: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這是儒家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可惜的是在現在我們似乎看不到了!

明天就要帶學生出去遊學,這是出發前的最後一則,下一次更新估計要到8月下旬了,預祝所有的朋友有一個愉快的假期!

把之前發的所有的關於《論語》的內容整合一下,方便大家查找:

《論語?學而》第3則:人人喜歡「戴高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雪垠 的精彩文章:

論語?學而》第3則:人人喜歡「戴高帽」

TAG:姚雪垠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典研讀》第66期 論語八佾篇第二十六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01
《經典研讀》第81期 論語里仁篇第十五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1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02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03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6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3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5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4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02
論語堯曰篇第二十 02
論語16:雍也第六
《經典研讀》第71期 論語里仁篇第五
《經典研讀》第148期 論語述而篇第一
論語20:述而第七
論語19:述而第七
《經典研讀》第117期 論語公冶長篇第二十六
《經典研讀》第73期 論語里仁篇第七
《經典研讀》第107期 論語公冶長篇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