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

行書 紙本

縱26厘米 橫334厘米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此卷行書為董其昌晚年的佳構。紙本,縱26厘米、橫334厘米,有烏絲欄界格,共69行,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書於明崇禎元年(1628),董時年74歲。行書《東方朔答客難》,書體自然,平淡中求奇秀,用筆圓潤精妙。雖多用圓筆,但筋骨內含,得蘇軾書法之妙諦。全篇注重章法,字距密,行距疏,與平淡率真的書風相和諧。善於在平淡中求變化,行、楷、草相間,一任自然,用墨濃淡自由,濃者多大字粗筆,淡者則小字細筆,使全篇形成了生動的韻律。

這件作品書寫輕鬆自如,平淡中蘊奇秀,用筆圓潤精妙,法存筆端,真正是瀟洒出塵、遊刃有餘。在書寫上,他行筆輕捷,轉折自如,用筆精到,沒有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在章法上,字距密,行距疏,布局疏朗勻稱,與平淡率真的書風相和諧,具有清潤虛靈、古淡散逸之美。董其昌善於在平淡中求變化、於洒脫中求雅逸,正合他「漸老漸熟,反歸平淡」之意。

「難」是西漢東方朔首創的一種古文體。據《漢書》本傳,東方朔向武帝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遭到冷遇,他便作《答客難》,用來自慰。文中假設有客話難東方朔,譏他官微位卑而務修聖人之道不止,他進行答辯。先說武帝時與戰國時士人處境不同,遭遇自然而異;進而說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時而異;最後說士人的境遇因時而異自古而然。全篇帶有詼諧的特點,發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情緒。

董其昌的書寫能結合自己的個性,力追帖學風神。此作行中兼楷,用筆有顏真卿的率意,體勢有米芾的欹側,布局得趙孟頫之風神,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反映出一種人格風範。總之,他力追古法,體現了自然秀雅的書法風格,創造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象。品讀這件作品,有如清風拂面,令人心氣爽然。從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董其昌所具有的聰慧和機巧。康有為評價董其昌書法「如休糧道士」。要知「休糧道士」的遠離塵世、嫻靜安詳、不動聲色也是一種美。這種美雖然不同於剛毅之美,卻也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高清大圖精賞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高清


釋文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麋,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德流,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賢與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戶。使蘇秦、張儀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學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今世之處土,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於予哉?若大燕之用樂毅,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筵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猶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也。」


董其昌丨(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謚文敏。擅書畫,為明末書壇最具影響的書家,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為「明四家」。自幼習書,數十年不輟,初宗顏真卿、虞世南,後追蹤晉唐書法,以二王、歐、禇、柳、張、懷為本,中年以後則歸於米(芾)、趙(孟)。最終從傳統中脫化而出,獨化蹊徑,卓然成家。晚年崇尚平淡自然的書風,對後世的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我見過最實用的《張遷碑》偏旁解析
行書筆法15種,講得很好
楷書結構30法,沒半句廢話
張遷碑筆法詳解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瀟洒倜儻!
我臨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 ■許 彬
董其昌行書《東方朔答客難》賞析:雍容華貴,圓潤精妙
明代書法:董其昌行書《東方朔答客難》欣賞
董其昌74歲書《東方朔答客難》,字裡行間藏著與世無爭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