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子做出的仿古陶俑被專家誤當真品,做舊手法保密
在河南洛陽郊區有一個以製作仿古陶瓷為業的小村子,其生產的仿古陶俑因技藝精湛,工藝超絕,曾被專家誤當成真文物,被博物館花費近百萬元「搶救性收購」,仿製的唐三彩也因逼真程度高而經常被不良之士拿去當真品騙人錢財。為記錄和反映藝人們生產高仿陶俑的真實情況,攝影師從2012年開始,在保證對關鍵工序保密的情況下,連續三年追蹤拍攝了小村子裡一家高仿企業的生產情況。(攝影:李當彬)
小村子叫南石山村,地處洛陽城北的邙山腹地,歷來有燒陶制瓦的傳統。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逐漸了解到,上世紀20年代唐三彩興起,一批以修復出土唐三彩為生的手藝人脫穎而出,經他們之手仿造出來的唐三彩和陶俑足能以假亂真,久而久之,一批專門生產仿古陶器的企業應運而生,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唐三彩仿古第一村」。圖為一名工人和好泥以後,正在往模子里上泥。
南石山村流傳著一個故事:1990年代,北京潘家園地攤上出現一批北魏陶俑,某專家見到後,淘了幾個帶回博物館與文物學者一同鑒定,一致認為都是真品,於是寫報告建議博物館「搶救性收購」。誰知沒兩天,市場湧現更多的北魏陶俑,因北魏陶俑出土稀少,件件都是一級文物,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一下子讓專家慌了神。後在警方的追查下,才發現所謂文物全部出自南石山村。
南石山村曾因產品被有些人用來騙人而飽受詬病,但村裡生產的仿古工藝品卻遠銷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藝術品愛好者的歡迎,成為遠近聞名的創匯大戶。圖為一名工人將分段模坯進行粘接修平,形成完整的陶坯。
如今,南石山村的仿古技術已出神入化,村裡到處懸掛著「世家」、「三彩傳人」、「大師」的牌子,做得好的幾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釉色配料更是絕密,只傳兒不傳女。圖為工人在為完整的唐三彩陶坯上色。工人介紹,唐三彩為燒制前上彩,而陶俑則是燒制後上彩。
一件高仿的唐三彩程序複雜,要經歷塑形、上彩、燒制上釉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嚴格、精細,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最後的成品品相,而品相則是影響價格的直接原因。
圖為兩名工人將上彩後的唐三彩陶坯裝窯燒制。當時,窯是傳統的土窯,燃料也是傳統的木柴,近兩年,考慮到環保問題,已全部改為電爐燒制。
陶坯出窯後,需要對坯子逐個進行打磨修整。
圖為一名女工在陶器坯子上進行彩繪。彩繪工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以年輕人為主,且有一定的美工基礎。
圖為正在為陶坯上色、彩繪的女工們。
經過燒制,陶器最終成為產品,但在南石山村,卻還有最後一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做舊。做舊是最神秘的工序,配料和手法只有主人才知道,其他人不能問。做舊後的產品價格可以賣幾千甚至上萬元。
圖為一名工人在進行做舊過程中的某道工序。
一名工人在給仿古唐三彩進行做舊處理。
對陶器進行做舊處理後,還要將陶俑埋入地下一段時間。圖為一名工人從地下挖出已埋數年的仿古陶俑。
圖為兩個剛剛挖出的仿古陶俑。
高仿古陶俑完成後,因成色不同,價格會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圖為最終完成、等待銷售的高仿古陶俑。本組圖片拍攝於2012年至2014年。如要了解更多民生信息,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大河鄉土」(dahexiangtu)。


※深夜大風突襲,彩鋼瓦越過兩家屋頂砸進農家院
※民眾冒險下黃河撈流魚,三小時撈百斤
※夜掉8米枯井3天3夜,男子憑一把鑷子脫險,渴了喝尿
※小夫妻景區專賣柴火飯,日售上百碗收入千元
※持續高溫來襲,千年鹽池變身美麗七彩湖
TAG:大河鄉土 |
※老漢手捧瓷器來鑒寶,專家:哪有真品上寫「仿」字的,結果是真品
※老羅的手機賣的是情懷還是真品質?你怎麼看!
※丈夫中獎給妻子買玉鐲,同學鑒定是假貨,妻子知道真相卻賣掉真品
※品珍堂說瓷:淺析汝窯洗仿製者機關算盡掩蓋不了與真品的差別!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課本移除?專家:那是仿製品,真品未曾出土
※發真心,做真事,出真品
※真品牌「殺手」!第三個凱特王妃愛穿的品牌破產,王妃帶貨也沒用
※三生藏古董:什麼樣的買家更容易見到真品?
※小姨子拿姐夫的錢幣來鑒寶,專家直言南宋真品,估價後她臉色變了
※再不看你入手就都是仿牌品了,一秒識別真品和冒牌貨
※笑死啦,都是古董藝術品,真品!
※真品高古玉,不管擺在哪裡都是養眼的!
※國學大師拿出真品,教溥儀鑒賞,溥儀看後一眼識別真品為假貨
※專家為何把真品鑒定成贗品
※美術生手繪3D可樂,成畫酷似真品,眼睛:不帶這麼玩的,罷工
※同一款手機,網上買的和實體店買的有什麼區別嗎?都是真品?
※老美舊物堆中驚現明朝聖旨,專家鑒定乃真品,打開一看卻懵圈了
※業內揭秘藝術品拍賣潛規則:知假拍假 贗品當真品
※大姐帶清朝古董前來鑒寶,稱丈夫家裡還有好多,專家鑒定為真品
※「汝瓷真品」怎樣才能稱之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