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思維,絕利一源功十倍,至靜之道心不累
《陰符經》自黃帝時就有,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陰符經》告訴我們: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於亡。所以雖然經文只有上中下三篇,卻引發無數人去研讀、深思。
下面學習《陰符經》的下篇,不為佔得天機,只願少走些彎路。
01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譯文:瞎子有目不能視,卻耳朵好;聾子有耳不能聽,卻眼睛好。不能聽或不能視卻杜絕了外界的種種誘惑,勝於眾人十倍;如若再能晝夜反省自己,則就勝於眾人萬倍了。
所以世間的學問太多,天地的誘惑太重,不可貪求太多,精通一樣,術業有專攻,方能成大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旦精通一門,觸類而旁通 ,一通百通。
02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譯文:心(人的思想)來源於客觀事物,並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滅亡而滅亡,其機關就在於眼睛。
人有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接觸外界,又把信息傳送到人的大腦神經中樞,再對信息加工處理,提取有效成分,再反作用於外界,才能於天地間其他萬物共生共長。眼睛獲取事物的信息最全面、最完整,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03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譯文:宇宙天體按著自己的規律運行著,無意施恩於萬物,而萬物卻得其恩澤雨露而生長。陰陽相交,產生了雷電風雨,使萬物自由自在地發育生長。
人的性格有「至樂」和「至靜」之分,至樂者性格開朗,寬裕優容;至靜者思維縝密,廉潔無染。天也有「至公」和「至私」兩個方面,它將天地萬物都包容於一身,似其自私;然而萬物又無償地使用它,則又大公無私。
樂則奢余,靜則貞廉。性余則神濁,性廉則神清。神者智之源,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則心平。
04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譯文:萬物有生必有死,則生乃死之根源;有死必有生,則死又是生的根源。人間社會也是如此,無害則無恩,因救害而有了恩;若知恩不報,則害又生於恩。
莊子說:「方生方死。」孫武曰:「投之死地而後生,致之亡地而後存」。吳起曰:「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事物出生時就開始走向死亡,生死輪迴是世間法則,沒有長生不老的良藥,只有延年益壽的修行。恩和害,陰和陽,對與錯,尊與卑等也是如此,相對又相斥,相生又相剋。
05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
譯文:愚蠢的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形的,是不可知的神聖之物;而我卻認為,天地萬象都是有形的,是可知的。有的人用愚蠢的辦法揣測、預料天地的表面現象,以為自得,自稱為聖人;我卻認為,聰明智慧,能體察萬物之理的人為聖人。
天地間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常人因為不了解它而感到神秘莫測,認為它們神聖而高不可攀,而有識之士卻覺得很尋常,見怪不怪。
先知們對大道瞭然於胸,不會與世俗一樣去追求名譽和利益。所以過去的聖人都穿戴簡樸,住宿簡陋,人也不注意打理裝扮,看上去像個老農民,甚至像個逃荒的。
所以我們不可以貌取人,錯將聖人當無知,可謂大智若愚,大道至簡,大公無私。學習不能只做表面工作,玩花花腸子,而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
06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譯文: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規律靜靜地運行著,故天地萬物得以生存、生長。天地之道是浸潤漸進的,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互轉化,而四季成序,萬物生長,都按照一定的規律自然順暢的運動。
老子說:「清靜乃天下正。」萬物生與毀是不同的情景,生於道靜而毀於動蕩。人也要神清氣明,而不可惡燥一時。相反,天地之道侵,互相爭奪,導致發展和變化也是正常的現象,我們也需相機而變,適應形勢的需要而改變自己。
07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譯文:聖人知道天地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人應該與天地合,順其道而行。至靜之道是無形的,而樂律曆法是有形的,卻無法揭示和包括無形的「至靜之道」。
律歷就是樂律和曆法,泛指隨時間而變化的一切規律。所謂至靜之道就是重在平常,通俗地說就是防患於未然,不要木已成舟悔之晚矣。所以包括生病、禍亂、腐朽等都要早加防範,遲則生變,變久無救。


※《陰符經》思維,萬物相宜而安,諸事皆有規律可循
※《處世明鏡》選讀,律己而容人,退安才榮恩
※《陰符經》思維,人性伏藏天道,天道相通人情
※這幾首《相見歡》情真意切,芳華長留
※稀世之作《守弱學》,上不忌愚,下不容詐,甘於守愚
TAG:雲水心語 |
※諸葛亮也給丹道書《陰符經》做過注?難道呼風喚雨是真的?
※《陰符經》的思想是什麼?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史上最好的技法教程,沒有之一!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結字妙法,如何找重心?如何欹側?
※乾貨——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史上最好的技法教程,沒有之一!
※太乙、六壬、奇門遁甲都在說些什麼?陰符經的智慧是以陰養陽嗎?
※道家第一天書《陰符經》五大經典名句,有道則吉,無道則凶
※陰符經註解——無緣人莫看
※潘伯鷹臨《陰符經》筆力雄瞻,氣勢古淡,比沈尹默臨的更洒脫勁健
※《黃帝陰符經》第三篇:順勢而為,以天定人
※合縱連橫的蘇秦,走上人生巔峰,靠的全是這本奇書,《陰符經》
※《陰符經》 如何抱上老天爺的大腿?
※《大字陰符經》,難度最高的唐楷
※《黃帝陰符經》開篇4句話,道盡天道,地道,人道奧秘
※唐代褚遂良書《大字陰符經》:筆勢縱橫清晰,天趣自然!
※關於《陰符經》最低的背景知識要點
※與《道德經》號稱道學雙璧的《陰符經》,裡面的道理你知道嗎?
※《陰符經》,託名黃帝的道家奇書,堪與《道德經》並列
※《陰符經》大字筆畫要領,值得一看!
※以《天機經》解釋《陰符經》上篇,看懂的高人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