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人類主體性意識面前,未來人工智慧仍然「完敗」

在人類主體性意識面前,未來人工智慧仍然「完敗」

視點

近日,《人類簡史》及《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來滬發表了一場關於「未來」與人工智慧的演講。這場演講再次引起世人對人工智慧能否取代大腦的思考。本文指出,在人類的主體性意識面前,人工智慧只是工具性意識,它不可能取代人類智慧。

報紙原文:《人工智慧能取代人類意識嗎》

作者:重慶大學副教授 柳海濤

當下人們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意識?人類對自身意識的認識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靈魂傳統。在古老的東西方文化中,普遍認為人有靈魂,精神是人的本質部分。二是現代科學。大腦是意識的物質基底,腦科學可以揭示神經系統產生意識的因果機理。意識的質(qualia)即主觀感受性決定了其具有區別於物質實體的獨特性。但它的神經基礎說明了它有被納入到科學框架中的可能。因此,對意識的探索可分為哲學和科學兩個層面。人工智慧以意識的科學研究為前提,尤其是意識的信息理論。要回答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意識,需要從科學和哲學兩個維度來分析它們的內在關係。

意識的信息處理過程

人工智慧要仿造出類腦功能,必須首先了解意識的信息處理過程。著名腦科學家托諾尼和科赫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丘腦是引起意識的核心區域,在丘腦皮層系統內,規模不一的神經元又組成了不同的子系統。子系統內部的神經元以及子系統之間會進行快速的信息互動整合,從而產生意識。因此,托諾尼和科赫認為意識是信息的整合。首先,一種特定的意識狀態是從眾多可能狀態中挑選出來的,它包含大量信息。從許多可能狀態中確定一種狀態,這個過程需要處理更多的信息。因此,獲得一個意識經驗就意味著大腦在短時間內要排除掉巨量信息。其次,意識是整體性的。例如,我們不能從一個物體的形狀中獨立地看到它的顏色,或者從右邊獨立地看到左邊。所以,特定意識狀態是作為一個經過整合後的整體被經驗的,整體中的部分不能被單獨經驗。最後,每個意識狀態的發生都會耗費時間,大概是100-200毫秒。

根據信息理論的觀點,意識的出現取決於一個物理系統能否在極短時間內整合大量信息。至少在原則上,它認為,意識的水平由信息量決定。信息量加上時間刻度,則決定了會產生什麼樣的意識的內容。如果意識是一種信息整合能力,並且能夠被測量。這將意味著:

第一,一個物理系統也可以具有意識,其意識水平由整合的信息量決定。生物大腦內神經元子系統之間的有效信息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其最大放電頻率和放電的持久性,以及突觸的處理能力和應激能力等生物因素。若其他因素相同,決定神經系統信息整合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便是解剖學組織,即神經聯結是如何分布排列的。這使我們可以仿照神經的聯結方式和信息處理過程製造出有意識的人工物,它的物理基礎是高速整合信息的生物神經系統。

第二,意識是有層次水平的。即意識不是全有或全無,而是隨著系統快速整合信息能力的增加而增加的。這種觀點提供了一種原則性的方法:衡量人造物理系統的智能程度。

資訊理論能解答人類意識原理嗎

一些科學家認為,信息理論回答了人類意識的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水平。物理系統能否產生意識?何種程度上有意識?二是意識的內容或形式。哪些因素產生了特定的意識,如視覺意識、觸覺意識等?但信息理論自身存在一些關鍵問題。

首先,它把意識看作是特定的信息,認為信息是意識的本質,但沒有說明意識與信息之間有特殊聯繫的理由。腦科學的解釋是因果的,大腦過程如何引起意識。信息理論不是說信息如何引起意識,而說特定的信息就是意識。意識是質的、第一人稱的,在本體上獨立於觀察者。但信息相對於有意識的解釋者而存在,不能通過意識活動構成了某些信息就認為信息是意識。通常來說,信息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上的信息概念,它是語義的,具有內容;另一種是數學中的信息概念,它是句法的,句法可以編譯成語義。信息理論實際上用到了這兩種信息類型。意識有內容,但測量時使用的是數學上的信息方法。對獨立於觀察者的現象需要獨立於觀察的解釋,因為所有依賴於觀察者的現象都由意識所創造。否則,會導致解釋上的循環。信息不像重力或引力一樣客觀地普遍存在。信息本身依賴於觀察者,是主觀意識賦予的。用信息來解釋意識就好比用水銀溫度計來解釋溫度,水銀本身不知道冷暖,是有意識的觀察者用它來標示溫度的。

其次,信息理論導致了一種泛心論。由於把意識純粹看作是信息的屬性,這表明意識的基底不必是神經的或是生物的,只要有信息處理能力的實體都可能具有意識。因為信息無處不在,所以意識無處不在。按照這個邏輯,一個能識別亮度的簡單二極體就有少量意識。若二極體有意識,也是從外部觀察者的視角來看的。就像手機、電腦一樣,它們本身並不具備解釋能力,而是使用者的意識賦予它們生命。

最後,人工系統和生物大腦有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一種有意識的行為,也可以被簡單裝置無意識地實施。例如,二極體根據光線來改變其電阻,從而檢測亮度,它產生了少量信息。然而當我們的眼睛看到光線時,它經過了一個極其複雜的信息甄別過程。不僅感知光線,還要排除其他大量可能狀態,如熱、影、聲音等。由一百萬個二極體構成的數碼相機感光器件,從外部觀察者看,它有許多不同狀態,可以通過輸出的信號表現出來。但由於二極體之間沒有或僅有少量反饋,它不能整合信息,所以各部分的狀態是相互獨立的。大腦神經元之間是並行分布式排列,神經元之間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整合系統,不能用物理裝置處理信息的方式來測量大腦的信息操作過程。因此,以信息理論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可以在因果功能上模擬意識,但還不能真正解答人類意識原理。

人工智慧始終是工具性意識

對意識的解釋可歸結為三個層次:意識的質、意識的內容、意識的物理基礎。意識的質是人的主觀感受性,當通過內省反思覺知到自己的某個特定意識狀態時,內在的主觀性是在本體上不依賴於外部觀察者的絕對事實。如熱戀時的愉悅等。意識的物理基礎是科學問題;而意識的內容介於這兩者之間,它涉及意識的內在過程與外部對象的關係。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意識,關涉到人工智慧的可能性和人工智慧的不可能性。人工智慧的可能性在於對大腦產生意識的因果能力的模擬。人腦結構雖複雜,但仍是有限的物理結構。在技術上,可以模仿神經元及其網路結構,進而在此基礎上產生類腦智能甚至湧現出一定的自主意識。然而,不論是強人工智慧還是弱人工智慧,實際上都是基於意識的物理基礎對意識內容或意識形式的模擬,沒有觸及到人類意識獨特的主觀感受性問題。意識的質在當前科學的客觀性範疇體系下,是人工智慧不可能實現的。

對人類意識的探索可從科學和哲學兩個維度進行:前者是意識的實現,即大腦生物過程引起意識的機理;後者是由意識的質引起的形而上學問題,即主觀精神在物質世界中的地位。作為科學認識對象的意識,具有結構性和功能性,這也是人工智慧的基礎。但意識具有雙重性特點:作為對象的認識論結構和作為主觀感受性的經驗結構。人工智慧可以在人類意識的科學層次上大顯身手。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但在意識的主觀性上人工智慧束手無策。人機圍棋大戰實際上是人類意識的勝利。不論人工智慧有多麼神奇的智能,在人類的主體性意識面前,它始終是工具性意識。因此,人工智慧將會如歷史上歷次的技術革新一樣,它的大力發展將會是人類生活的福音,說它會取代人類智慧則是聳人聽聞。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66期第5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新媒體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資源匱乏的以色列如何逆襲成全球創新領袖
石濤:網路型產業改革,需辨別各國改革的利弊
義大利、德國、匈牙利都退出申奧,奧運會不受歡迎了嗎?
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的?
2017年全球經濟在脆弱中復甦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一旦出現意識能夠毀滅人類嗎?可能災難就在未來
做不了意識的主人,主人意識容易動搖的星座
宇宙意識或真實存在,人類只需發掘潛意識,便可擁有統治宇宙的能量
譚昊:你與他人競爭的主戰場 居然是在潛意識層面
做不了意識的主人,主人意識容易動搖的兩個星座
意識與身體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意識是否能夠獨立存在,人死後意識又去往了哪裡?
人工智慧如果有了自我意識,人類是否應該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人工智慧會擁有和我們一樣的「自主意識」嗎?
夢遊時做出的舉動,真的完全無意識嗎?難道人類掌控著某種能力
外星人或許就是意識或靈魂?人類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物種的結合體
未來人類能將意識上傳到其他身體上嗎?
屍兄:他曾經也是好人,變屍後失去意識,居然在龍右身邊效力
量子糾纏新發現,人類意識也可能存在宇宙中,天人感應是真的?
如果意識是處於量子態的電子產生的,那麼意識將獨立於人體存在
未來人類的意識可以轉移到一個新的身體,但讓大部分人止步
在量子世界裡,人類真的能通過意識來控制物質嗎?
會否更高等智慧生命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意識不到?就如螞蟻意識不到人類文明一般
人出生前就擁有意識?你真正的身份可能不簡單!
當心,別人可能在操控你的潛意識
李德毅:人工智慧是脫離意識的工具,需要約束的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