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分鐘講師比賽要注意的21個魔鬼細節

十分鐘講師比賽要注意的21個魔鬼細節

近年來,各類講師比賽越來越多,無論是由《中國培訓》雜誌社舉辦的「我是好講師」比賽,還是由企業內部「以賽帶訓」的形式進行的各類訓練項目,都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大有方興未艾之勢。筆者以選手的身分參加比賽,近年來更多坐在評委席。而在實際的培訓及輔導項目(如華為技術、北京金融街、北汽福田、力帆汽車、湖北農行、湖南信用社、小康股份、重慶鐵塔、重慶高速等)中,有時候會對上台的老師進行課程實際現場的跟蹤、觀察、評審。從十分鐘比賽到完整兩天課程,從選手身份到評委身份,不同的視角所看到的點也不盡相同,感受也不一樣,但有一些點是共通的。

去年應邀與部分參加「我是好講師」全國決賽的老師們分享了《打磨參賽PPT要注意的21個魔鬼細節》,獲得不錯反響。針對台上十分鐘呈現的比賽,而對於比賽經驗不足的培訓師,光注意PPT是遠遠不夠的,我總結了以下21個關於台上呈現要注意的魔鬼細節,有則改之,無則共勉。

讀稿、播音、演講或彙報,而非講課。

每次培訓師比賽,這可以說是最最常見的現象。沒到自己上場,大家散落各角落,甚至廁所,拿著稿子,背誦,默念,核對,企圖把每一個字都原封不動搬到台上。很多人覺得這樣會讓緊張感降低,事實上大多時候反而加重了緊張感,提升了台上出錯的概率,讓不自然的感覺呈現得更明顯。建議大家只記主要流程以及關鍵的過渡詞,台上現場組織非關鍵性語言,這樣更自然,更像是在「講課」,而非「背課」。

截取完整課程的開頭講十分鐘。

十分鐘比賽不是完整課程的某一個片段,甚至完整課程的開頭,更不是完整課程的十分鐘高密度壓縮版,而是交待了完整課程整體架構後,找架構中某一模塊下的某一個點進行深入闡述,把這點講清楚講精彩就可以了。即見微知著。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十分鐘同樣也要有開場導入與結尾總結的部分。

一直躲在講台後面,沒有走出來。

這大多是一種緊張的表現,如果用的是可以看備註的演示者視圖幻燈片播放模式,在電腦前也更有安全感。但十分鐘的呈現,一直這個姿勢會顯得活力不足,評委也難以對身體動作、專業形象等進行打分。建議不緊張之後,適當的走出豎桌講台,更近距離接觸觀眾。

拿話筒姿勢如K歌。

都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而拿話筒的姿勢正是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是不是行家的一種簡單快速辦法。話筒最好與地面垂直,單手持握於話筒中偏下的部位,肘部與身體貼合,話筒不要和嘴巴太近,更不能擋住嘴巴。

手不知道放哪裡,乾脆插口袋。

如果你已經和下面的學員很熟悉了,手放在哪裡問題不太大,但正式的比賽場合,且你和大家都不太熟悉,手放哪裡就更應該守「規矩」,這樣不會招致一些人的反感。不要把手插入口袋,也不要一隻手抱腰並托起另一隻手臂,更不要雙手抱在胸前。手勢的位置一般來說高不過頭低不過腰。手勢不要太頻繁或者誇張刻意,要自然、得體、大方,不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手勢上。

身體搖晃過多,像個鐘擺。

如果一看就讓人感覺是個穩不住的人,分數自然不會太高。上台記住三個字——穩、大、慢。站穩了再說話,穩住場面了再說話,尤其開場導入部分更不要隨意搖晃或走動;聲音要大,動作幅度也可以大些,尤其場下人較多時更不能做顯得很小家子氣的小動作;說話語速慢下來,一字一句說清楚,給自己更多思考時間,也讓語言乾淨不含糊。

缺乏目光交流,自顧自講,不關注台下的人。

這是緊張的表現,也是沒有以學員為中心的表現,有時候還伴著表情嚴肅、缺乏親和力等現象。一定要記住,這先是個模擬課程,然才再是比賽,台下的人都可以是模擬的學員,所以要關注他們,關注他們是否感興趣,是否在聽,是否聽明白等。

大量時間側身看投影。

投影上的內容是為講解服務的,相比正式的授課,這類比賽往往更重視台上這個人表現的是否有講師的專業范兒,而內容上的關注反而弱化,因為更多時候選拔的是有培訓感覺的、有培養潛質的「苗子」,而內容卻是可以隨時方便的更新。大家都懂漢字,還需要每一頁有人專門對幻燈片一一讀過嗎?所以,不要被幻燈片內容牽著鼻子走,培訓師是主導,學員是主體。大膽轉過身來,和學員交流吧。

幻燈片數量太多,感覺一直在翻頁。

這會讓互動的數量和質量大大降低,因為這麼做給學員一個暗示:反正老師接下來都會在PPT呈現出來的,我們討論不討論也無所謂。以前我們小時候,老師上課沒有PPT,所有內容都是課堂現場在黑板上逐步呈現的,我們的思路會跟著老師的引導,一步一步接近問題的核心,找到問題的答案。時下引導技術、教練技術也提倡減少PPT的使用,甚至去PPT化,老師給學員的心理暗示是:到底我們能得到什麼樣的成果,我也不知道,我沒有設定任何答案,這一切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建構。

關於PPT,還要注意:PPT特效不要複雜,電腦配置不高、版本不匹配的很可能放不出;不要包含大量口語性文字,感覺PPT成了提詞稿;正文的藝術字、書法字要少用或不用,影響識別;如果你不能確保自己對自由發揮的PPT風格有足夠的信心,不如用組委會推薦的統一模板,至少安全;圖片質量要高,不能帶有明顯的水印。

對翻頁器不熟悉,經常按錯回翻。

每個品牌、型號的翻頁器設定的規則不太一樣,之前一定要熟悉比賽用的翻頁器的使用,上下鍵務必不要弄反。如果現場出問題,電腦又在旁邊,不要停止講課,這時要大膽放棄翻頁器,改按鍵盤:空格鍵是下一頁幻燈片,向左或向上是上一頁幻燈片。

雙屏演示時鏈接文件沒呈現出來,卻沒有提前測試。

所謂「雙屏演示」技巧,指學員看到的投影內容和老師電腦看到的內容不一樣,老師端是「演示者視圖」,能看到更多信息,包括本頁幻燈片的備用以及下一頁幻燈片的縮略圖。這麼實用的功能在對內容不熟悉的時候大有幫助,但如果你的內容有鏈接,默認情況是不能顯示在投影里的,而只有老師電腦看得到。比賽現場避免出現這種現象的幾個建議:

1)不要雙屏演示功能,改成老師和學員看到都一樣的「複製」模式;

2)還是需要雙屏演示功能,就不要有鏈接,如果是視頻,插入PPT里,直接在PPT里播放,注意視頻的格式不能過於特殊,要PPT版本支持;

3)還是需要有雙屏演示功能,且鏈接附件必須要有,那打開附件後,拖動到老師電腦最右邊,便會從學員投影最左邊出現。

同時有時候在老師電腦端找不到自己的滑鼠指針,則考慮是不是已經在學員投影端了,移動到學員投影端的屏幕最左邊,便會從老師電腦屏幕最右邊出現。背後的原理是:學員投影端是在老師電腦屏幕「右邊」增加一個顯示器。

常稱呼自己「老師」,稱呼學員「學生」,處處顯露師生的不平等關係。

企業培訓師和學校教師不同,企業內部培訓,師生平等,大家是績效夥伴的關係。為師者,往往是術業專攻,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見地與技術。老師的姿態太高,直接拉遠了和學員的距離,也有可能引起學員的反感或挑戰。不尊稱自己為「老師」,也不貶稱自己為「鄙人」、「在下」,改成「我」;不貶稱學員為「學生」,改成「夥伴」、「學員」、「學友」「同事」等。

單個手指指向學員。

這是不禮貌、不尊重要的表現,一個小動作顯露出涵養。如果你不滿足於單個手指,改用激光筆發出的光指向學員,那更是錯上加錯,在這個比賽中幾乎沒有救了。

對於沒呈現的遺憾解釋過多的理由,變成找借口。

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都不要再三強調。再多的遺憾,只是和假設要呈現的情況對比得到的,而台上十分鐘,你沒呈現出來,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假設,對大家來說也不存在所謂的落差。所以能不提就不提。

找托配合過於露骨,問題沒問完就有人搶答。

這類比賽本質是個體的競爭,同一個賽場下,是「零和博弈」,規則決定了自己要努力表現出色外,大多數人也希望競爭對手表現沒那麼出色,甚至希望水平相當的對手出現失誤。且現場大家忙著準備自己的課程,並無太多精力認真聽講,更不要說打從心裡配合互動了。但沒人互動場面多不好,除了互動技巧的嫻熟應用外,提前找托幫忙也是常見的做法。但不要太露骨,問題沒說完,就有人大聲站起來回答,且很難的問題也能回答得很是流暢。這是做戲。

同時,如果有人真誠互動了,要及時反饋:到底回答得怎麼樣,總給個說法;是不是現在可以座下了,老師也要示意;最好禮貌感謝人家的配合,給個加分、掌聲、小禮物等激勵。

聲音沒有能量,尤其在評委都疲憊時更是致命。

到了下午,大家都很疲憊了,評委也如此,如果沒有出彩的點,很難在這個時候有突出的分數。就算其他教學設計不變,至少可以在聲音上下功夫,高低起伏,抑揚頓挫,乾淨有力,富含能量。記住,這個時候的平淡是很致命的。

寫白板或操作電腦時聲音有長時間停頓。

十分鐘里,不是聲音不可以有停頓,是不可以有冷場。寫白板或操作某個工具時,聲音不要停下來。正如井中打水,水桶上升過程如果鬆開手,則重來。場面也如此,較長時間冷場之後,得重新點燃。

幻燈片頁面之間沒有過渡語,顯得生硬。

這往往是對內容不熟悉導致,老師被PPT牽著鼻子走,幻燈片下一頁內容出來後才來組織過渡語言,有時乾脆沒有過渡語言,硬生生跨到了一下頁。比如最後一頁,寫著「謝謝聆聽」幾個大字的幻燈片已經放出來很久了,才進行課程總結與結尾。

案例太少,乾巴巴;案例太老,不時髦;案例太大,講不完。

案例就像笑話,人們喜歡聽,且喜歡聽沒聽過的。上個世紀的案例要少講,以前成功的企業現在可能已經倒閉,有些以前被認同的做法現在開始被質疑,一些所謂「經典」案例也充滿杜撰,和學員太遠的案例除了笑笑而過並沒有多大指導意義……同時注意,十分鐘太短,不要講大案例,根本沒時間理解,更不用說分析了。

太多Why和What,太少How。

企業培訓講究實在、可落地、可操作,提倡多關注方法、流程、步驟、注意事項。十分鐘太短,如果花費太多時間講歷史、來源、意義、原理、概念、屬性等,會顯得不夠出彩。比賽所講的某些看法或做法最好能讓大家都有收穫的。

不尊重規則,不尊重評委。

筆者曾犯過這樣愚蠢的錯誤,因為不了解規則,對某些評委的點評不認同,現場回答問題時過多解釋,顯得不理性。十分鐘不能說服別人也是正常的,對於不同看法保持包容之心,感謝有人提出疑問,並表示回頭再完善。和評委爭辯吃虧的只有選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諾威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格諾威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一次約會要注意點什麼?三個小細節讓女孩對你的印象加50分
很少人注意的3個聊天細節
第十五節:卧室設計原來要注意這些細節
產婦臨產前要注意事項,3個小細節要注意
女生千萬要注意!這7個細節代表12星座男正在玩弄你
女生千萬要注意!這8個細節代表12星座男正在玩弄你
2018年十二星座注意事項之摩羯座,一定要把握機會
2018年要特別注意爛桃花的星座
2018年情人節,這三個星座要注意,你們表白很容易失敗!
想寫一手好字,一定要注意9個細節
男人第一次和女人約會時,要注意哪3個小細節?
這9個細節沒注意,50萬的裝修變「豆腐渣」!
2018年要注意防範有婚變之嫌的八字
2018狗年的運勢,哪些人要特別注意,看下面分析,千萬不可錯過!
2018年春節十二星座需注意的事
優雅的女人,一定會注意的3個細節
2018年這個方位不吉!一定要引起注意
年底想跳槽?有3種陷阱要當心,有10個問題要注意!
買打底褲要注意這3點,特別是第2個!
2018年這幾個星座的運勢不太好,要注意破財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