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哪兒來那麼多的錢?——如果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十倍

中國人哪兒來那麼多的錢?——如果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十倍

1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家大多是經濟史家,他們研究歷史上的經濟現象,歸納出結論,形成所謂的理論觀點,由此就算是經濟學家了。這還不算,一旦成為經濟學家,他們便開始對現實的經濟現象指手畫腳、評點江山,若發現經濟運行沒有按照他們的模型走,沒有按照他們的理論走,就開始大叫世界末日,似乎離開了他們的所謂經濟學規律,經濟就真的不行了。

比如,張維迎師從西方經濟學,骨子裡是自由市場經濟那一套,他發現中國有產業政策、國有企業規模龐大,於是就開始說中國模式錯了,產業政策無效,不符合他們的理論。

諸如此類的經濟學家讓人大跌眼鏡的還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則笑話是這樣的:

兩位經濟學家見面,看到路上有兩堆狗屎,倆人研究半天,提出一個建議:甲把一堆狗屎吃掉,乙付給甲1億元;然後乙再吃一堆狗屎,甲再付給乙1億元。如此,倆人分別吃掉一堆狗屎,貨幣沒有動,但是,GDP卻就增加了2億元。

這則笑話雖然有點極端,但它反映的恰恰是當代經濟學的一些弊端,尤其是在經濟統計領域的弊端。有些問題甚至嚴重影響了人們對經濟和社會的評價。

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話題:發達國家的日本和歐洲及美國一些人,明顯能感受到中國民眾的生活富裕,物質條件不差,但為什麼在GDP統計上中美卻有那麼大的差距呢?為什麼日本的人均GDP遠高於中國,但日本人卻感覺生活不如中國人呢?

當代經濟學固然能做出一些解釋,但那就好比在千瘡百孔的破船上加幾個補丁一樣,掩蓋不了日益沒落的西方經濟學的虛弱。妄圖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經濟,無異於刻舟求劍、瞎子摸象。

為什麼呢?

因為經濟學根本不是他們所理解的那樣子。

首先,經濟學其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而更像哲學。1+1=2,這麼簡單的道理可以無數次重複而不出錯,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數學是科學。萬有引力,蘋果掉到地上而不是飛上天,走遍天下都不怕反駁,所以物理學是科學。氫和氧結合就是水,試驗無數次結果都一樣,化學也是科學。諸如此類,可試驗、可反覆、可證偽、獨一無二的,就是科學。

但經濟學呢?雖然當代理論界將經濟學納入社會科學範疇,但與其說它是社會科學還不如說它是社會學科。一切與人的思想和行為有關的學科,都不宜納入科學範疇,以免誤人子弟。

其次,經濟學不是經驗學。他國經濟發展的軌跡、本國歷史經濟發展的軌跡,都不能簡單拿來作為當前經濟的指導教條。因為時間變化了,地點變化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模式也必然會發生變化。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所謂的產業周期。比如大蒜本來存在著一個三年周期:第一年價格暴漲,大家都賺錢;第二年大家都去種,價格暴跌,大家都虧錢;第三年呢大家又都不種,結果又都賺錢。如此淺顯的規律,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時間長了,會有聰明人在第二年不種、卻在第三年去種植,如此可以連續賺錢。再過若干年,我們就會發現周期拉長了,變成四年周期甚至五年周期了。當你發現四、五年周期成立的時候,也許有一次突然就改回了三年周期。一個大蒜產業都有如此複雜的周期性變化,何況整個的經濟運行規律呢?

第三,經濟學不是概率論,而是確定性。有人說經濟學要講概率,要選擇最可能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以迴避風險,云云。其實這都是錯的。經濟理論應該有唯一性,經濟政策應該有確定性。你沒有找到合適的理論,你沒有制定出合理的經濟政策,只是因為水平還不夠,還沒有找到最優的解而已。至於什麼是確定性,我們以後可以再談。

第四,經濟學不該割裂宏觀和微觀。經濟一學,本就是經世濟民的學科,既有利於社會和國家,又有利於普通百姓。宏觀的經濟政策,勢必影響微觀的企業和個人;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又反過來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發展。所以,人為割裂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缺陷之一。相比之下,早期的政治經濟學也許更能反映經濟學的本質。任何經濟的現象,都與政治相關;任何政治的行為,都圍繞經濟而展開。政治經濟本是一體,宏觀微觀本是一家。

第五,經濟學的作用在於解決問題。經濟學與醫學是相似的。醫學是什麼?無非是有病治病、無病養生。而所謂治病,根本是對症下藥。哪裡有坐地等死的醫學呢?但是很奇怪,許多經濟學家卻推崇什麼完全自由市場經濟,經濟出了問題不去治,卻讓它等死,所謂鳳凰涅磐死而復生,純粹是誤國誤民。你自己有病,難道不去治病而等死嗎?等死沒錯,人完了,一切就都完了。經濟與人生本是同理。

第六,經濟學的目的在於創造更多財富。評判一個國家經濟好壞的標準,是經濟是否平穩健康快速發展、是否實現了國泰民安。而評判國家強弱的標準,則是財富的多寡。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國家就越強大、社會就越安定、政治就越能清明、民眾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就越好,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就是這個道理。

評判經濟學理論的唯一標準,就是它是否有利於創造更多財富;

評判經濟學的唯一標準,就是它是否實現了國泰民安;

評判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就是他是否為創造更多財富做出了貢獻。

回顧人類近300年的經濟史,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與英國成為世界強國同步;凱恩斯的經濟學,與美國成為世界強國同步。他們兩位可以稱為偉大的經濟學家。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發展,與西方經濟學理論關係不大,中國經濟不是靠西方經濟學理論,也不是靠哪一位經濟學家的理論,而是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的經濟理論是創造中國奇蹟的關鍵因素。如果能總結出這一套理論,並將之系統化,就有可能進一步指導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不斷創造奇蹟。

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想揭示中國奇蹟的奧秘,提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而這一切,都圍繞著財富展開。

2

什麼是財富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你看,財,偏旁是貝,古義就是錢。所以,財,就是可以用錢買的貨物,古人云:財,人所寶也,即人用錢買到的珍貴的東西,主要指人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用品。富,上面是寶蓋頭,就是房子,下面是表音是充滿的意思。所以,富的含義就是充滿一屋子的東西。如果再深究一下,富這個字裡面,有房子,有人,還有田。

於是,中國古人理解的財富就變得很簡單:

1、可以用錢買到的貨物,是為財;

2、有人、有地、有房、房內充滿,是為富。

所以,所謂的財富,就是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資料的總和。它包含的內容是:有錢能買的貨物、為人所消耗的物資、有土地有房屋。

要注意的是,中國人的財富觀里,雖然有錢的概念,但並不認為錢就是財富。錢是貨幣,貨幣不等於貨物。用錢能買到的貨物,那是財富,但錢本身並不是財富,而只是用以購買物資的符號而已。關於貨幣的屬性,我們以後會詳細談。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財富是圍繞著人轉的。由此我們可以根據人的需求將財富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物質財富。能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和生產需求的物質資料,就是財富。這些財富,看得到摸得著,實實在在,讓人心生滿足感。

對個人來說,房子,車子,衣服,食品,傢具以及各種用品,都是財富。而對國民來說,公路橋樑鐵路機場也是財富,花園廣場樓堂館所也是財富,為方便人民生活的管網電線電纜和網路設施,也都是財富。

第二類:精神財富。能促進物質財富生產有益的無形資產,是精神財富,包括文化制度、知識專利、文學影視作品等等。媒體傳播、體育娛樂等雖然不能直接促進財富生產,但它們起到了愉悅勞動者身心的作用,間接有利於未來的財富生產。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所謂的精神財富,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它要能促進物質財富的生產,而不是損害這個生產過程。所以,一切消極厭世的東西,無論外形多麼華麗,都只是糟粕而不可能是財富。比如,宣傳虛無和末日的邪教,鼓勵分裂和內亂的文化等等。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產生損害的東西,也不是財富,甚至不能納入文化的範疇。從這個角度說,國家對文化藝術、輿論傳媒等領域進行適當管控不僅合理而且十分必要。

理解財富的定義十分重要。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重要標誌是創造財富的能力、財富存量的多少。毫無疑問,創富能力強、財富蓄積量大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強國和大國。反之,則是小國或弱國。

財富,不是簡單地體現為GDP的數字。西方經濟學發明的GDP這個概念,是有嚴重缺陷的,不能準確表達一國財富的多寡。比如,美國2016年的GDP雖然18.6萬億美元,中國看起來只有12萬億美元,但如果嚴格計算起來,中國創造財富的規模至少5倍於美國、最高可能10倍於美國的水平。

比如,在美國18.6萬億美元的GDP構成中,按照美國財經作家的分析,消費支出佔到了12.75萬億美元,其中服務佔比高大47%。換言之,在美國GDP構成中,服務的規模高達8.7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剔除服務後,其實物生產環節的GDP只有近10萬億美元。而中國呢?服務業佔比雖然達到了51%,但中國人的工資水平是嚴重低估的。低估到什麼程度呢?

以收入法計算,美國的GDP構成中,勞動者報酬高達10.3萬億美元——要知道,美國總人口是才3.23億人,這意味著分攤到每個美國人頭上的勞動者報酬高達3.2萬美元。而中國的勞動者報酬在2014年只有31.8萬億元人民幣,以13.67億人口計,相當於每個人的勞動者報酬只有2.32萬元人民幣。這個水平,只有美國的11%。

它的潛台詞是什麼呢?就是美國的GDP更多反映的是虛高的人工——勞動力成本接近中國的10倍,它的GDP再高又有什麼意義呢?比如,2016年,中國的第二產業GDP達到29.6萬億元人民幣。美國的第二產業不足4萬億美元。

按照前述人工成本,而美國呢,只有4/3.2=1.25。這就意味著中國每年都有12.75億人在參與第二產業的勞動,而美國只有1.25億人。中國投入的勞動量相當於美國的10倍!

更重要的是,前述數字,只反映一年的情況。如果中國人每年都投入超過美國近10倍的人力,如此持續而三十年而不減,兩個國家的面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不就可以理解了嗎?

先不要談什麼勞動效率。如果你有兩家鄰居,一家13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全家老少齊上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去辛苦勞作,挖礦、鍊鋼、製造、出口,沒一天得閑;另一家雖然有3口人,但每天日上三竿只有一個人起床幹活,其他人繼續呼呼大睡,或者起床後玩遊戲、賭博、搞運動、耍嘴皮子。那麼,你覺得哪家鄰居更有前途?

所以,美國的GDP是虛的,它的數值高,只是反映了它的人力成本高而已,並不意味著它每年創造的物質財富多。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甲為乙提供律師服務,收費10萬美元;丙為甲提供醫療服務,收費10萬美元;丁為丙提供按摩服務,也收費10萬美元。這些,都算是服務業,在GDP統計中,扣除成本之後結餘的部分全部納入服務業統計中。於是,這一部分的GDP就可能高達20萬美元以上。但是,如果定價不是10萬美元,而只是1萬美元呢?那麼,GDP的規模就只有2萬美元而已——雖然GDP的統計相差10倍,但它們不都是代表一次服務嗎?你說說看,這種GDP有什麼意義呢?

按照世界銀行2014年的數據,美國的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高達78%。由於勞動者報酬居高不下,美國的第二產業規模甚小。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不及中國的十分之一,能說它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強國、大國嗎?

至於說到服務業,中國的人口比美國多10億人啊!或者說中國的人口規模是美國的4倍多啊。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中國人的服務業規模必然是遠遠超過美國。如果按照服務的次數來算,只怕我們的規模至少是美國的4倍以上!我們的GDP統計數量低,只是因為我們的定價低而已!

事實也正是如此。2016年,中國的鋼材產量連續第三年超過11億噸,而鋼材是工業的血液。美國呢?過去10年,美國每一年的粗鋼產量始終徘徊在8000-9000萬噸之間。單就鋼鐵產量而言,中國的工業規模早已是美國的10倍以上。

如果我們換一個統計方式:中國的工業產出是美國的10倍、中國的服務業產出是美國的4倍。

這就可以解釋本文開頭部分的疑惑:中國人的創富能力世界第一,中國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和美國人強一點,難道不應該嗎?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人每年創造的財富遠超過那些國家,這也就註定中國人的財富蓄積量遠超過它們,即便人均財富蓄積量也遠超過它們。

看看下面這個圖,就知道日本經濟有失去的三十年,美國經濟也有失去的三十年。美國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在1979年曾達到1970多萬人,到2001年跌破1700萬的關口,2012年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已經只有1150萬人。這幾年,美國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讓製造業回歸,但為時已晚。過去5年,美國的製造業從業人員也只增加了100餘萬人而已。而同期,美國的金融從業人員從不足500萬人增加到800多萬人,休閑和酒店業從業人員從600多萬增加到1600多萬。

而中國呢?1979年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口有7000多萬人,現在則高達2.3億人,而且過去十年每一年都超過2億人。單純從人口來說,中國第二產業的從業人數相當於美國製造業人口的15倍以上。

所以,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應一如既往地重視實體經濟,不能學美國日本去玩虛的——去學美國人搞美容按摩司法體育金融投機,看起來GDP高大上,數量也很高,但它們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一個國家,需要精神財富,更需要物質財富。至於服務業,看數量就行,不必推崇它佔GDP比重的高低。

當然,對精神財富也應給予重視。如前述我們的定義,精神財富應該是有利於物質財富創造的。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知識與專利、文化與制度等,這些有利於提高勞動效率,便於創造更多財富。在文化方面,應該積極引導樂觀向上的文化,讓人感到生機盎然充滿希望,對前途有憧憬,對未來有夢想。這樣的文化就是健康的、應該提倡的。反之,對於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和報道,應適當控制,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媒體只是局限於爆料曝光陰暗面,很容易讓人失去信心(本書的重點聚焦於物質財富的生產,對精神財富會簡略處理)。

對一個健康的國家而言,物質財富的生產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它是精神財富賴以創造的基礎。而精神財富會反過來促進物質財富的生產。故兩種財富都應該予以重視。

那麼,財富是怎樣產生的呢?

3

勞動創造財富

財富是勞動者創造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要創造財富,首先就需要有勞動者。勞動人口的數量越多,創造財富的能力就越強。所以,看看過去80年中美之間的變化。

這個圖反映的是美國非農就業人口中製造業人口增減情況以及費雷中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就業人口情況。其中「就業人口:第二產業」是中國的數據。美國的人口數據是千人,而中國的是萬人。

從這個圖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第二產業就業人口除了大鍊鋼鐵有過一次飆升外,1970年之前是低於3000萬人的。而美國的非農就業人口在1940-1970年間穩定於1400-1700萬人。從1970年起,中國的第二產業人口逐年上升,並在1985年突破1億人,此後繼續穩定增長。美國則從1980年代起逐年下滑。2001年,中國的第二產業就業人口達到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10倍。此後更繼續拉開距離。到如今,中國有2.3億人從事第二產業的生產,而美國製造業的勞動力只相當於中國的6%。

回看過去三十年的中美兩國的進退過程,毫無疑問,勞動人口多少才是決定大國強弱的第一要素。

勞動人口多,如果出工不出力也不行。勞動時間的多少也決定了產出數量。中國以前有小說講述的「半夜雞叫」的故事,就是地主為了讓長工多幹活而故意讓雞早點叫,「雞鳴而起」,勞動時間就增加了。現代社會,保護勞動者權益,每一個勞動者的法定勞動時間越來越少,從以前的每周48小時降低到40小時,在歐美等國則在追求每周30小時的工作時間(每周5天、每天6小時),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時間也很長(英國等歐洲國家帶薪休假可以每年有70天以上),最終就是勞動者的工作時間顯著低於中國。

按照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是墨西哥,每周42.85小時,美國只有34.4小時,多數歐洲國家的勞動時間低於30小時,其中德國最低,只有26.4小時。

相比之下,中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也許是全球第一。且不說生產線上的工人主動加班賺加班費,但就計程車司機、商場售貨員、餐飲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勞動時間遠超每周5天、每天8小時。

中國人是如此勤勞、如此刻苦地工作,他們創造的財富多不就是可以理解的嗎?

人多力量大,勞動時間多則產出數量多。如果效率提高,則總產出會更高。於是,創造財富的第三個要素就出現了:效率。其中又包括勞動效率和交易效率。

勞動效率是單位時間的產出水平。在農耕時代,體力是效率的保障。在工業時代,技術是效率的代名詞。如今,人們都意識到,要使勞動者提高效率,應該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提高勞動者的受教育水平。

其二,提高工具的使用水平。

其三,提高管理水平。

其中的細節,我們以後會專門論述。

交易效率,體現的是物資流轉的速度。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如果能快速到達消費者手中,勞動者就可以開始新一輪的生產。流轉速度越快,勞動者的生產效率也就會相應提高。

要想富,先修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總結的樸素語言,體現的就是對交易效率的追求。實際上,從秦朝時期的官方驛道,到隋朝時期的大運河,從茶馬古道到暗渡陳倉時的明修棧道,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從清朝的第一條鐵路到如今的中國高鐵,我們在追求的都是提高物資流轉的速度,這都屬於交易效率的提高。

不止如此,進入網路時代之後,中國的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設備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商品流轉的速度。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發展,與這些支付新技術的普及有很大的關係。

常規的財富源泉,既與勞動人口、勞動時間和效率,也與一種神奇的東西緊密相關,那就是貨幣資本。

貨幣的橫空出世,提高了交易效率——從以物易物到貨幣交易,本就是一場革命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貨幣產生後,其交換職能逐漸異化,慢慢就具有一種獨特的功能:激勵勞動。

有錢能使鬼推磨。中國人倒是很實在,一句話就將貨幣的最大功能說得清清楚楚:只要有錢,什麼事情都會有人幫你做。如果有了錢,勞動者愛勞動,消費者愛消費。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就講述了有錢人花錢如流水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因為「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這段話,評價貨幣的激勵屬性是完全正確的——資本可以促進生產、促進勞動。

所以,創造財富,離不開貨幣資本的潤滑功能、引導功能、激勵屬性。

於是,我們的創富公式由此形成:

財富總量===f(勞動人口×勞動時間,效率,貨幣資本)

由此公式,我們將逐一展開傅海棠的財富經濟學邏輯,一篇宏偉的畫卷將由此開啟:

通過這樣的邏輯,我們能知道如何創造更多財富;

我們能夠理解中國歷代王朝興衰的根由;

我們能夠解讀世界各國強盛的原因;

我們能夠解釋中國崛起的奧秘;

我們能夠開出中國繼續發展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良方;

我們能夠對世界其他落後國家的發展提出理論支持。

如此,將實現我們在本書開卷提出的基本目標:經濟學,是要為創造財富服務的;經濟學家,應該為創造財富做出貢獻的。

大家好,我是財記君,看了今天的文章,您有何感想?期待您的留言和評論!你說,我們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記者圈 的精彩文章:

關於碎片化學習,看這一篇就夠了
「原子化」社會正在來臨:我們生活在不同的App上,正變得越來越離散
別輕易放棄手中的「爛牌」!
一雙永遠躺在購物車裡的鞋,可惜爸爸再也用不上了

TAG:財經記者圈 |

您可能感興趣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大數據規模是韓國8倍多,韓國這次急了!
十年後中國會有多少軍艦?美國斷定:規模比美大,但這比不上
中國「下餃子」神速,兩年內海軍規模成世界第一?看美國人怎麼說
中國貴州發現大規模懸棺葬,德國學者稱目前的人類無法做到這一點!
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各國有多少人願意為國而戰?中國數據讓國人安心
「窮病」在我國大規模爆發!到底是什麼,讓中國式窮人這麼苦
中國經濟規模時隔150年再超歐元區總和,這些國家最有可能像中國
未來我海軍是美國的一倍還要多?成為世界規模第一的艦隊
這國大規模軍演,疑似向美國美國示威,中國:空前龐大!
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站在美國那方的會有誰?這兩個國家是肯定的
等中國公布數百億美元規模報復一到,美國還能這麼嘚瑟?
外國人問:為什麼越南那麼窮,越南人卻沒有大規模移民到中國?
此人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大規模殺功臣的皇帝,他被錯怪了幾千年
9萬億規模!這一技術風靡中國,為何在國外卻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國人徹底沸騰了!10年後中國海軍規模多大,專家:簡直獨一無二
留在矽谷的中國人越來越少,將更大規模迴流中國
兩年超過法國和英國,美國加州經濟規模排名世界第五原因何在
全球最熱的國家,規模不如我國一個縣,幾千萬人靠一條河生存
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哪些國家會站在美國身後?這兩國毋庸置疑
這支陸軍是中國陸地鄰國中規模較大的一支,與三個強國交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