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成熟者:少說三種話,多做三件事

成熟者:少說三種話,多做三件事


1. 少說抱怨的話。


抱怨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越無能的人越抱怨,越抱怨的人越窮,越窮的人越是發牢騷,越發牢騷越喜歡找借口,借口越多越推卸責任,越推卸責任越無能。


抱怨是一場可怕的自我欺騙。喜歡抱怨的人,一定是懦弱的,不敢自己承擔,卻將責任推給生活和別人,自欺欺人,活的痛苦、卑微。


通過抱怨,我們只看到別人的錯誤,卻掩蓋了自身的過失和錯誤,從而使自己越陷越深。


抱怨是可怕的負能量。沒有人願意幫助一個總是愛抱怨的人,因為他們身上沒有希望,只有悲觀。抱怨讓人失去了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作家三毛說,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


我很喜歡這句話,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間要去看星,是沒有時間哭的。再說,我還要去采果子呢。



2. 少說評論人的話。


中國文人歷來有「口不臧否人物」的優良傳統。《世說新語》記載:「晉文王稱阮籍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臧否就是評論、褒貶的意思。


嘴巴是用來說話的,好論人長短,幾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麼把握分寸,有的人卻信口開河。


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直接上疏,直指咸豐三個缺點:見小不見大、不求實際、剛愎自用。


曾國藩敢於說皇帝的不是,自然是犯了天威,結果引得咸豐龍顏大怒,直接把奏摺摔在地上,準備治曾國藩的罪,幸虧大臣們勸阻下才作罷。


曾國藩自己想做一個清官,又希望別人也是清官,看到滿朝文武個個都貪財好色,他口無遮攔地去批判這些官員,結果得罪了朝廷眾多大臣,幾乎成了朝內大臣的公敵。


咸豐二年,曾國藩得到了江西鄉試主考官的外差。他那口不擇言的個性又把江西的官紳給得罪了,結果也是處處碰壁。


經過這麼多的磨難之後,曾國藩終於悟出了都是「多言」惹的禍!


於是,他下定決心,在生活與工作中處處留心,每天都把見的人、說的話、看的書通過日記記錄下來,以此反省自己的得失。


通過一段時間的修鍊,曾國藩「好論人是非」的毛病得到了徹底的根治。曾國藩為人處世更加圓融,從當初的四處碰壁發展成後來的左右逢源。



3. 少說氣話。


古人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我們生氣的時候說出的惡言惡語,傷人比刀子還厲害。


衝動是魔鬼。人在生氣時,難免會一時沖昏了頭腦,做了情緒的奴隸,說些過頭的話,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聰明的人必懂得三思而後行,不那麼容易就暴跳如雷,出口傷人。惟其如此,才不會在事後後悔不迭。



一個成熟的人,不但少說以上三種話,還要多做以下三件事。


1. 多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許多時候,你以為讀過的很多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並且隨時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們雖然不能立馬幫你解決問題,但能夠增長你的見識,讓你的談吐更有節;它們無法讓你變得更漂亮,但能夠給你增加一抹書卷氣,令你的氣質更出眾。


讀書多了,你和愛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談論,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可以言說。


王陽明是學問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賢,其很多智慧都來自書中。


王陽明愛讀書,他三十七歲被貶到貴陽龍場。這個地方的人很野蠻,沒有接受什麼教化。


他想,應該教這些野人讀讀書。隨身行李都丟了,哪有書呢!


於是自己默寫,把他讀過書一字一字地寫出來,他想教野人們讀《易經》,他就把整部《易經》寫出來。


當然,王陽明讀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強調借讀書發明我們自己的本心,讀書的目的就是培養自家心體,致良知。



2. 多逼自己。


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人都喜歡舒服的境地,但卻不知道真正的人才都是從苦難總磨練出來的。康熙說,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逼自己一把。把自己逼到自己不喜歡去的地方,逼自己讀不喜歡讀的經典,逼自己背誦難記的古文或者外文單詞,逼自己做不喜歡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所以曾國藩說: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難之處,正可看作是激勵和逼迫。


曾國藩的本色是一位詞臣、一介文人。他成為一個軍事家實際上是被逼出來的。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3. 多謙讓。


在這個世界上,謙讓才是最好的通行證。你讓別人,別人就會讓你。你寬容大度,甚至會會感動你的敵人或競爭對手。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名氣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並稱。曾國藩要比左宗棠大,並且曾經對左宗棠予以提拔。


但左宗棠為人非常自負,從沒有把曾國藩放在眼裡。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身旁的侍從:「為何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一位侍從大膽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裡則無曾公。」


侍從的話讓左宗棠深思良久。


民間流傳較光的「六尺巷」的故事也同樣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學會謙讓,你的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覺敏 的精彩文章:

TAG:覺敏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單位攢人品,三句話少說,三件事多做
高情商的人:少說三種話,多做三件事
優秀的員工,三句話少說,三件事多做
成熟的人:少說話 多做事
為人處世,三種話多說,三種話少說,人緣一定好,朋友自然多!
二胎家庭中,媽媽少說三句話,多做三件事,偏心問題很容易解決了
少說一句,怕成遺憾;多說一句,怕是驚擾;我喜歡你,四個字剛好
聰明人做事的技巧,三不多問,三不少說
曾國潘:人窮少說三種話,沒錢少管三事,成功自然來,講出了真理
少說話多做事
少說話多做事
「沒錢少說三句話,有錢少管三件事」,能做到,就不怕日子過不好
人過六十,少說三話,不想四事,護好五處,有望成為百歲老人
一個人,處於這兩種情緒時,要少說話!
在職場中,只有少說三種話,多做三樣事,你才能脫穎而出
人到四十,這2種話要少說,多說一句,財運兩空!
曾國藩:人窮少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成功自然離你越來越近
說話總得罪人?少說這「四種話」,但凡改掉一個,運氣就大不同
一期中餐廳王俊凱就要解決10個問題,多做事少說話,他真的靠譜
想追一個女人,少說「我喜歡你」,多做這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