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文】曹操一生中最離不開的一位謀士,為何最後要反曹操?

【好文】曹操一生中最離不開的一位謀士,為何最後要反曹操?









他本是曹操首席謀士,


又是第一個反對曹操篡權之人






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大學堂」



作者:王金百




曹操能夠建立霸業,首席功臣及謀臣非荀彧莫屬,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可見曹操對荀彧之倚重。




除此之外,更加令後人欽佩的還是他高尚的品格。




司馬懿高度評價過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這裡的「荀令君」就是荀彧。




其實世人對荀彧評價之高又何止司馬懿一人。







(圖)荀彧影視形象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而荀彧的祖父荀淑學識淵博,在東漢極有人氣,可以說荀彧很受其祖父的影響,無論是學識還是品行,都有祖父的影子。而荀彧的父親和叔父都在漢朝為官,叔父荀爽更是位列三公。




所以說良好的家風和家教對個人成長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關於荀彧的容貌,是有字可尋的,史書中的「為人偉美」和碑文上的「瑰姿奇表」,都可見荀彧相貌不凡,而且有記載荀彧有使用香薰的習慣,其作用應該相當於現在的香水,可見荀彧是一個生活品味很高且溫文儒雅的大帥哥。




關於荀彧之才能,那就更是了得,早在年輕時,就被名仕何顒冠以

「王佐之才」

之美名,事實證明何顒眼光確實了得,荀彧之才絕對堪稱「經天緯地」!假如曹操沒有荀彧,我相信曹操不可能有如此成就。就荀彧的才能,筆者大致歸結為兩點:




1. 洞察人心,慧眼識人

荀彧早先因舉孝廉在朝廷為官,後因董卓禍亂而棄官回家,因躲避戰亂來到冀州,成為袁紹手下的一名謀士,袁紹荀彧為座上賓。然而,荀彧竟然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紹成不了事,毅然決然離開袁紹,投奔了「創業起步期」的曹操,曹操見荀彧到來輔佐自己,真是高興的不得了。那句「吾之子房」正語出此時。事實驗證了荀彧的選擇,真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瞻遠矚!




不但如此,曹操麾下謀士如雲,有才能者比比皆是,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荀彧舉薦的,五大謀士除賈詡外,荀攸、郭嘉以及程昱都是荀彧舉薦(另外一人是荀彧本人),這些人在前線為曹操出謀劃策,還有正氣凜然的陳群等人也是荀彧舉薦的,負責監管與察舉,這些人都是曹操創業之中流砥柱。




司馬懿也因荀彧舉薦才得到曹操的賞識,也許正因如此,荀氏家族在西晉王朝時期,都一直在朝中擔任要職,很受司馬家族倚重。



曹操曾說:「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荀攸,荀彧的侄子)之退惡,不退不休。」這是荀彧舉薦人才態度的最佳總結和佐證。






2.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袁紹擊敗公孫瓚,傭兵十萬,雄踞北方,士氣正盛。顯然,袁紹的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曹操,曹操集團內部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孔融以袁紹兵多將廣,謀士才能出眾為由,主張不戰。但是,荀彧一一列舉袁紹團隊之人的缺點,認為以曹操為核心的我方團隊,能力遠在袁紹團隊之上,主張力戰。最後,曹操力排眾議,採納荀彧意見,官渡之戰爆發在即。




官渡之戰期間,荀彧主要負責後勤補給工作,但是曹操經常寫信給荀彧,各種重大決定都要問詢荀彧的意見。最關鍵的一次就是曹操糧草殆盡之時,本打算退兵許昌,遂寫信諮詢荀彧意見。荀彧當即回信阻止曹操退兵,荀彧信中說到:主公以敵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經鎮守要塞半年多了,此時正是敵人的疲憊不堪之時,倘若這時主公先撤退,那麼必然失去大好戰機並處於被動。倘若主公再堅持一下,戰機不久必定到來。曹操遂決定暫緩撤退計劃。




要知道,假如因為沒有及時撤退而導致被袁紹擊敗,荀彧很可能會受到重懲,可見荀彧對自己的判斷那是相當自信的。




果然,沒過多久,許攸背叛袁紹來投降曹操,並獻計偷襲烏桓(袁紹軍糧草存儲之地)。曹操趁夜偷襲烏桓得手,袁軍糧草盡失,軍心潰散,曹操一舉殲滅袁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雖然荀彧不在前線,但是依然能夠對戰局之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才能真是堪比張良。




荀彧去袁留曹,並助曹滅袁,正是映射出曹、袁二人為人處世的差距。有關袁紹與荀彧交集的文字我們很難找到,但是像荀彧這樣的天才名仕,也許通過一兩次簡單的交談,或者些許小事,便將曹、袁二人天壤懸隔盡覽眼底。所以我個人認為,曹、袁二人,絕對可以以勝敗論英雄!








(圖)袁紹影視形象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謎團,那就是荀彧之死。這個謎團主要是死因,那麼荀彧究竟因何而死?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荀彧去世的背景故事:


曹操一統北方,官至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時候了。當曹操剛接到晉魏公,加九錫的詔書時,荀彧竟然第一個反對,而且態度堅定。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演義》將這段話總結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段話柔中帶剛著實讓曹操難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對不僅朝野震驚,就連曹操本人都是萬萬沒想到。曹操因此記恨荀彧,荀彧也因此遠離曹操集團核心。





關於荀彧的死有兩個版本,一說是荀彧被排擠後留在壽春,抑鬱成疾而終;另一個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記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而引用之: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於是便服毒自盡(高手之間的對話,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核心問題根本不是這兩個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為何會跳出來反對曹操?還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嗎?




關於這兩個問題,觀點有二




觀點一:


荀彧盡心輔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漢室,而當曹操真實面目徹底暴露並將其邊緣化時,荀彧也已經認識到,自己已經無力阻止曹操,漢室之傾頹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極力輔佐之人,毀了自己匡扶漢室的奮鬥目標,自己也成了協曹滅汗的主要推手,其內心的痛苦是可以想像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盡。所以,荀彧之死乃死於心灰意冷,並且死於曹操之手。




觀點二:


當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麼荀彧不遺餘力的獻計曹操本意就是要幫助曹操完成霸業。而荀彧上表反對曹操加九錫,其實是一種自我救贖,以此來掩蓋自己助曹為虐的人生污點,乃沽名釣譽之所為。








(圖)曹操影視形象






筆者個人還是傾向觀點一,原因有三:




1、


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愛過熱血,在自己實力遠不及董卓十分之一情況下,決意征討之。而袁紹、袁術之流雖手握重兵,討伐董卓流於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獲得自己的利益,毫無真心匡扶漢。因此荀彧棄袁投曹之舉,很大原因是因為自己匡扶漢室之理想。




2、


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隨著自己實力的強大而變化的,更是荀彧無法左右的。那為什麼荀彧不選擇離開曹操呢?當時的人(尤其是名仕)是很講究忠誠的,當時的價值觀就是: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能侍奉二主。曹操並沒有虧待荀彧,荀彧有什麼理由離開曹操?你說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態了嗎?所以荀彧沒辦法離開。其實從荀彧生平記載來看,荀彧為曹操出奇策,多是在曹操創業初期。官渡之戰曹操做大之後,已經鮮有荀彧主動獻計的記載了,荀彧多是做本職工作,只有曹操問到荀彧,荀彧才簡單表述一下己見。並且曹操極力推舉荀彧為三公之位,荀彧卻是儘力推辭,側面也反應出荀彧的心態。




再者從荀彧上表反對曹操文字來看,其言辭柔中帶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質,足以讓曹操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荀彧這麼做,無疑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真有為挽回漢室榮譽和維護自己的初衷,做最後一搏的架勢!




3、


以死來沽名釣譽,代價明顯過高,不符合常理。其實當時絕大多數德高望重之人,都已經「忘記」漢朝而歸順曹操,所以荀彧徹底歸順曹操也無可厚非,並無值得世人非議之處,正所謂大勢所趨,識時務者為俊傑。說荀彧為了名譽,不惜豁出去性命,真的很難說得通。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正是荀彧為人處世恪守之道,我們有理由相信,荀彧真乃德才兼備之真君子也!








(圖)三國演義影視劇照






不管怎麼說,當曹操得知荀彧去世的消息後,還是十分悲痛和深深自責的,這份悲痛與自責應該是發自真心的!




荀彧與自己,雖是臣主之別,但是其亦師亦友之關係,加之荀彧為自己建立的功績,絕對有理由相信曹操的真情實意。曹操追封荀彧為敬侯(「敬」乃尊重、敬佩之意),由其長子荀惲(yun四聲)承襲爵位,後又追贈荀彧為太尉,圓了自己封荀彧為三公之夙願。




就在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終於如願加九錫,進魏公。從此可以名正言順的獨攬大權,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前進了一大步。




像曹操這樣的人物,梟雄也好,奸雄也罷,這些人是不會因為個人的情感,和某些人與事而停滯或放緩自己前進之腳步的,可以說正是這類人物推動者中國歷史的前進。




而這也正是荀彧這類德才兼備的君子,成為不了引領歷史潮流之人的主要原因。




縱觀歷史,令後世惋惜之人,又豈止荀文若?










推薦閱讀


「1300多年前,

唐軍用這款神器血洗日本武士大軍」


點擊此處即可了解詳情





(更多好書好物可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貨棧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問答】倭寇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倭寇其實都是中國人?
【好文】民國最窩囊的總統,孫中山卻稱讚他為「民國第一偉人
古代男人為何比女人還愛包包?
【問答】怎麼評價鰲拜這個人物?
【書單】炎炎夏日,讀書自然涼

TAG:看鑒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一生最離不開的謀士 最後反曹了嗎?
曹操一生中最離不開的一位謀士為何要反?一夫豈復漢民
曹操一生最信任的謀士,最後為何反他?
他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士,成就了曹操,也亡於曹操
陳宮作為曹操的第一位謀士,為何最後卻選擇了呂布?
細數曹操麾下十大謀士,他最愛的最悲催,排名第一的要了曹操的命
三國中他才是曹操最喜歡的謀士,諸葛的才能遠不如他?
看一看誰才是曹操最愛的謀士
賈詡是曹操所倚重的謀士之一,為何他行事一向低調不敢張揚?
三國中的曹操可以說是謀士最多的一個,那麼誰才是最重要的!
曹操的第一謀士,卻被曹操用一空碗逼死,他的兒子殺盡曹操後人
曹操最厲害的兩個謀士,一個勸曹操放了劉備,一個讓曹操殺了劉備
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曹操評價他:吾之子房!
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謀士,為什麼曹操非要殺了荀彧呢?
他是曹操帳下首席謀士,是曹操的張良,留下一段歷史之謎
曹操的第一謀士,卻被曹操用一空碗逼死,他兒子殺盡曹操後人
此人是東吳的第一謀士,曹操的眼中釘,但是為何最後沒有當上丞相
劉備投靠曹操,謀士勸殺之,曹操不肯,最後成就了霸業
曹操麾下謀士如此看不上曹操,用生命看不上,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生前最重視的三位謀士,如果他們不死,司馬懿根本不敢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