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寒門難出貴子」?難道今天才這樣?

「寒門難出貴子」?難道今天才這樣?

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的真正用意,在傳遞先人面對人生困苦時自我支撐的勇氣,在塑造一個在任何人生境遇里都站得住的,人。

本文由豆瓣用戶@黃左聖母喜魚魚 授權發布

這幾年,每到六七月就有「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哀嚎:想要考進好學校,必須出身一線城市,爹媽年薪百萬,從小雙語教育。至於出國遊學,音樂藝術等等各類用錢砸出來的「特長」,更是讓輿論集體皺眉––進好大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先拼爹再拼娃的特權。

然而,進好大學又是為了什麼?難道進了北大清華的孩子就真的跳了龍門成了貴子?中國的傳統里有一種思維定勢:讀書-考試-成為高級公務員-掌握權勢-飛黃騰達。以至於,哪怕現代的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高級公務員預備班,考上個好大學依然是檢驗「成材」的唯一標準。

考試是一種競爭,有競爭就會有「不公平」。貧富差距,階級特權,個體佔有的不等資源,從來沒有什麼競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難道「寒門」的孩子今年受的委屈特別多?也未必吧。

出身在四線城市小康家庭的青年小D從小被誇聰明伶俐,於是抱著考上Top1的雄心來到京城參加公務員考試。自覺考得不錯,發榜的時候一看,不僅自己沒考上,同批考生里一個考上的都沒有。原來主考官拍馬屁玩出了新花樣:一個都不錄取,就代表厲害的小青年全都已經在朝廷里了。

小D很生氣,決定復讀再來。地下室住過,婚宴蹭過,實在沒錢的時候只好上山挖芋頭吃,然而一連搞了十年,也沒考上。

鬱悶至極的時候他也發牢騷,他也寫有錢人扎堆壟斷資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寫比他更慘的普通人––「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後來,他依然也沒飛黃騰達起來。不過他到老了也還做著飛黃騰達的美夢,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就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就是杜甫。

唐代「高考」,要從考上了進士的」貴子「里選一個長得最好看的小鮮肉戴花遊行,所謂「探花」。不過,後來人根本沒記住兩百多年間出了多少小鮮肉,探花都是誰誰誰,但總記得這個落榜生杜甫。

出身十八線的左思比杜甫更慘。他那會兒還沒有」高考「,想要證明自己都要靠關係。爹媽出身好,吃得開,有了「關係」,有沒有才能那都不重要。而左思呢,不僅家裡挫,長得還丑,整個兒一」屌絲「。但這樣一個loser寫過,「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不是我針對誰,在座的各位,我一個都看不起。

這些家裡不能在他們身上砸下真金白銀,最後自己也沒能靠考試混成「貴子」的傢伙,卻在今天屢屢出現在教科書和考試卷上。不是以某某大學畢業生作為頭銜,也不是什麼什麼部長經理VP,寫出他們的名字,就是金光閃閃的牛逼。因為他們留下的文字里有一種不與考試結果掛鉤的自持與理想,所以,那道劃定「貴」與「寒」的逼仄界限,並不能框定他們的胸襟。

從前的大學跟今天也沒什麼區別,社交,打工,攢簡歷。或者靠著某某在朝廷有關係的老師飛黃騰達。

但也有區別。從前的大學叫「國子監」,進去待過一陣兒的人都被期望做「國子」。今天的大學,被人簡稱為「北大」,「清華」,卻漏掉了後頭最重要的二字:「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對大學生活的點題:你進大學,到底是為什麼去?

韓國有個大學叫「成均」,日本有個大學叫「立命」,都來自於我們的祖先對於「教育」所能達到的目標的期望:《周禮》講,「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孟子》講「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他們也知道,你的出身,你的家庭,甚至你的壽命,那些都是你不能夠決定的東西,但也有你可以決定的,「修身」:

進大學,不是讓你別著某校校徽裝逼的。是讓你自我完善,自我成就,在人生的困厄里不被擊倒,在世情的誘惑里不曾迷失。成為自己的依靠,別人的拄杖。

那麼多的「讀書人」,借著讀書飛黃騰達的不多,倒霉的卻不少。蘇東坡晚年總結他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顛沛流離罷了。但他還有這樣的氣度與胸懷去自嘲。東坡被貶黃州,寒食節卧病,也曾經很沮喪地寫,「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但他的心裡還有比發牢騷更豐富更堅定的東西。所以,也是在這樣窮困潦倒的黃州,他也寫,「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陸遊也在困頓里「僵卧孤村」,但他想到的是「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他們受到的教育,作為飛黃騰達的敲門磚也好,作為社交場合的入場券也好,都只是附加值。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的真正用意,在傳遞先人面對人生困苦時自我支撐的勇氣,在塑造一個在任何人生境遇里都站得住的,人。

而他們的自我支撐,薪盡火傳,在一代一代的教育中,總會來到我們面前。

葉嘉瑩說過,國民黨敗退台灣,她在窮困潦倒中,沒有立錐之地。抱著剛出生還在襁褓里的女兒,躺在床上,念古人的詩,寫詩,以此獲得一種勇氣。

她也講,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淡江大學教書。是曾經住在她家的許世英保舉的。因為他曾經在客居時,聽見她誦讀古人的詩書,便覺得她讀懂了古人的心意。一直到許世英去世,葉嘉瑩也還深深記得這種不用語言交流的相知,她給許世英的輓聯里還在回憶––「舊居猶記城西宅,書聲曾動南鄰客」。

所以,人與人之間可以憑藉音樂無聲交流,誦詩也可以。語氣聲調,都是你對於前人的理解,而他的一部分生命,會在你的理解里活下去,傳遞給聽到的人。

《周禮》里把教育與音樂連在一起:「大司樂掌成均之法」。教什麼呢:

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所以葉嘉瑩在豆瓣講「吟誦」,題為「以樂語教國子」––點題,也講教育真正的功用。

葉嘉瑩用七十多年的生命教授詩歌,講審美,也講品德與心性。她說她從年輕的時候就想教「吟誦」,但作為一個年輕的女教師,總害怕學生不能接受她嘴裡發出「奇怪的聲音」。但是,以九十多歲的高齡再在網路上「嘴裡發出奇怪的聲音」,接受年輕人的挑揀,又未嘗不是一種冒險。

她說,中國的好詩,總有一種興發感動的力量。而其中一半的靈魂,在吟誦。她以一種懇切的語氣說自己在做一件奇怪的事情,就讓人不忍心不給她一次機會,去聽她講古人在教育中真正得到的,講他們想要在教育中傳遞給下一代的,胸襟學問,賦手文心。

《以樂語教國子 · 葉嘉瑩古詩詞吟誦課》音頻專欄

已在豆瓣時間上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我個人的五星童書
豆瓣相冊:繁華過後
醒來時,世界都遠了
豆瓣日記:搖滾小天后艾薇兒早在2003年去世了?
他背著你吃老乾媽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寒門難出貴子?你怎麼看?
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你怎麼看?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為什麼我們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為什麼再難出貴子?看完我沉默了……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出身貧苦的孩子,想要成功到底有多難?
「寒門再難出貴子」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觀點你怎麼看?
寒門難出貴子的今天,請別斷了這條讓孩子通往高貴的路!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三個答案,原因很現實!
到底是什麼導致寒門難出貴子,真的是因為貧窮嗎?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最怕你碌碌無為,卻說寒門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不,來看看貴子們是如何做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家長在這五點多用心,孩子照樣可以逆襲
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寒門難出貴子?這是最好的解釋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媽媽你窮養了自己!
寒門難出貴子?不,它只是你放棄孩子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