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個孩子自殺,這句話父母別再說了!

又一個孩子自殺,這句話父母別再說了!

凱叔說

kaishushuo

明朝祝允明的《讀書筆記》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這和養育孩子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養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觀察自己、完善自己,謙卑地學習,而不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的君主。

事實上,沒有人不曾犯錯,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反思。

作者佟霏主播 羽洋

1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直讓我印象頗深。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姑且稱他為小A吧。

小A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玩得太瘋,

把家裡的一串鑰匙給弄丟了。

於是,爸爸大發雷霆,把他痛罵一頓,

並講了一大堆道理。

之後,他還要求小A必須在半小時內找到鑰匙。

其實小A之前早就翻箱倒櫃地找過很久了,

再找當然還是找不到。

於是,爸爸就讓他在樓道里罰站。

漆黑的樓道,忽明忽暗的感應燈,

讓小A非常害怕,

過了許久,最終還是鄰居把他送回了家。

事情本也告一段落,然而戲劇性的是,

幾年之後,爸爸也把鑰匙弄丟了。

爸爸隨口對小A說:

「奇怪,鑰匙怎麼找不到了,

兒子你明天去換個鎖。」

這樣一個故事,說來似乎輕鬆,

但卻是出現在「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事」的題目之下。

也許那個父親永遠也不會意識到,

不願意和爸媽溝通的兒子,

究竟是怎麼把心門關上的。

2

「憑什麼,他永遠都是對的,而我做什麼都不對。」

這是很多青春期逆反的孩子,

會大聲嘶喊的一句話。

而父母的回答往往是:「就憑我是你爸/媽」。

還有一個小段子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父母就是,講得過你的時候和你「講道理」,

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講倫理」。

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似乎成為了父母的「免罪金牌」。

而很多父母也堅信,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

錯的是孩子,而他們自己並不需要反思和改正。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前段時間,網路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新聞。

男孩小斯在參加完高考後,跳河自殺,

在QQ空間里留下了數千字的「遺書」。

小斯在遺書中控訴了

自己小時候經常遭到父親的無端打罵,

因為吃飯打嗝被打、因為夾菜姿勢不對被打、

因為考試得98分被打。

總之,父親隨心所欲的標準,

也是他挨打的標準。

不僅如此,

小斯的父親會經常打擊小斯的自尊,

總是以自己的思維邏輯對小斯進行說教,

而小斯對此的總結是「套路很老、套路不深」。

最終導致小斯決定自殺的導火索是,

他隨經營著一輛城鄉中巴車線路的父親一起售票時,

小斯問父親會不會給他發工資,

再一次被父親責罵。

於是,小斯的情緒徹底走向了崩潰,

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知道當悲劇發生之後,

小斯的父親面對孩子的遺書,

能否意識到,在孩子短暫的一生中,

自己究竟給予了他怎樣的痛苦和無助。

而孩子最終選擇了自殺,

真的是因為自己的軟弱逃避,

還是因為這個家庭一步步把他推向了絕望?

3

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著

或多或少的「迴避自我否定」的本能。

人們通過這種本能,來確認自身的價值感。

而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這種本能會更加強烈。

這就昭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永遠堅持自我正確的父母,

可能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同樣承受了

不被認可、不被看見的痛苦。

這種自我價值的匱乏感,

會使他在成年之後,仍如驚弓之鳥,

需要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中不斷地捍衛自己。

然而這種固守「正確」,

卻讓最親密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甚至陌路。

父母與孩子,歸根到底,

不過是在時間長河中,

能夠攜手同行一段的「有緣人」。

在生命的輪迴面前,

孩子與父母是如此的平等,

他不是因你而來,更不為你所有。

孩子的到來,不是為了實現父母的理想,

當父母以種種威脅的手段,

強迫孩子去走一條由他們規劃的道路時,

這種愛就成為了佔有。

在前段時間央視推出的紀錄片《鏡子》中,

不止一個出現叛逆行為的孩子,

哭訴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

實施的密不透風的「控制」。

當孩子輟學、早戀、沉迷網路遊戲,

甚至以暴力打罵父母時,父母會覺得非常奇怪,

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

怎麼會突然之間變成了這樣。

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都很清楚,

這是自己長期壓抑的情緒的集中爆發。

他們的父母往往是早年對孩子缺少陪伴,

沒能夠建立足夠親密的親子關係,

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

但卻在成長期里對孩子密切控制。

這種對親密關係的透支導致的親子問題,

或早或晚,都是一種必然。

4

父母,是人的一生中擁有時間最長的角色之一。

做好這個角色,需要我們的反思,

也需要不斷地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要給孩子更高質量的愛,

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平等的尊重,孩子也是規則的監督者

前些天,我在表姐家見到了這樣一幕。

小外甥因為淘氣,被表姐打了一巴掌,

小傢伙哭得撕心裂肺的。

表姐沒好氣地問:

「怎麼,還委屈你了啊?」

小外甥倔強地仰著小臉,說:

「媽媽騙人,你說不許打人,你還打我!」

表姐一下子就愣住了。

之後,表姐向小外甥道了歉,

小外甥也火速地原諒了媽媽。

其實,與孩子建立平等溝通的基礎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只有父母以身作則,

與孩子執行同一套行為標準,

才能成為孩子的表率,

讓孩子心悅誠服地遵守規則。

愛不越界,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

在很多家庭中,

會出現一個典型的「倒錯現象」,

那就是「父母都在關心孩子,而孩子在關心家庭。」

父母給孩子劃定了一條跑道,

然後對孩子的行為密切關注,

容不得孩子出一絲差錯。

而孩子卻在關注整個家庭安不安穩、幸不幸福。

我的一個好友小美就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每次她和老公發生激烈爭吵之後不久,

女兒就會表現得特別乖巧懂事,

小心翼翼地討父母開心。

當孩子被捲入到父母關係問題當中時,

他本能地認為:「都是我的錯」。

「劃清心理邊界」是每個家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人生,

不是為完成父母的理想而來。

父母的關係問題,不宜對著孩子傾訴,

更不能拉著孩子站隊,

或者把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

更不能認為孩子小,

就把孩子當做出氣筒、擋箭牌等,

隨意在孩子身上發泄在外面積累的負面情緒。

愛的補足,給孩子豐盈的內心世界

年幼時,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是孩子一生心理營養的基礎。

每個孩子都需要感受到

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足夠的重視,

獲取安全感,得到讚揚與肯定,

並把父母作為心中效仿的楷模。

正常來說,

心理營養是父母需要在孩子7歲之前,

依照不同的年齡階段給到孩子的。

但是如果錯過了這個年齡段,

並不意味著父母就無所作為了。

缺少心理營養的孩子,

自始至終都在等著父母補上那些缺失的愛。

沒有完成這些功課的父母,

仍需要把孩子當成那個幼小的嬰孩,

陪孩子重走這一段心路歷程。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是一生底氣的由來。

哪怕直面風雨,也有港灣可靠。

沒有被父母肯定、認同過的孩子,

會在成年之後汲汲追尋,

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而缺乏學習榜樣的孩子,

更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缺少不斷前行的動力。

補足孩子的心理營養,

無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

凱叔問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只看到孩子的錯,卻沒看到自己的問題?歡迎給凱叔留言。

作者:佟霏,凱叔講故事專欄作者。碼字9年廣告人,現自由撰稿人。家有2歲娃一枚,專註分享幼兒心理與早期教育啟蒙知識。做好媽媽,我們永遠在路上。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預告|沒見過比它更利索的削皮刀了,削番茄皮都又快又薄!萌荳豆芽機,讓孩子在家自己發豆芽,探索大自然
孫儷娘娘都在用小兒推拿,你還不趕緊的?
《凱叔講歷史》7月18日正式發布,優惠券限時搶,只此一次!
這位爸爸祝孩子「不幸並痛苦」,卻贏得全世界點贊!
別急著給孩子報音樂興趣班

TAG:凱叔講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是媽媽害了你!因為白血病,一位母親在自殺前寫了一句話
丈夫詐死騙保,妻子不堪辱罵帶孩子自殺:摧毀一個家庭,一句話就夠了
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解救了想自殺的女子!別忘了你還是母親
「永別了,爸媽!」又一孩子因為這件事自殺,看完很多家長沉默了
「我想殺了我孩子再自殺!」這話竟出自一位媽媽口中
小李子老婆為何最後跳樓自殺?只因他當初說的這句話刺激了她!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死亡遊戲,可能就在你孩子的手機里
那個自殺的女生已經抗爭過了,才能夠那樣說出這句「哥,謝謝你,我走了。」
「妻子一句話,丈夫在廁所自殺」:最艱難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放棄你!
最艱難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放棄你!「妻子一句話,丈夫在廁所自殺」
郎朗曾被父親逼自殺:哪有什麼天才,只是瘋子般死磕罷了
15歲男孩兩次自殺,只因母親一句話!有多少父母不知道如何愛孩子
「我想殺了我孩子,再自殺!」30歲的二胎媽媽竟然這樣說!真相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又一個女演員自殺:嫁給人渣的那一刻,你就死定了
只因皇帝一句玩笑話他就要自殺,真是為了面子連命都可以不要了
唐山一男子欲卧軌自殺,竟是因為妻子說了一句……
這個公主因為父親殺了她的丈夫,還要將她嫁給別人而自殺?
被熊孩子摸了一下,她自殺了
那個嫁給愛情的女人,抱著兩個孩子自殺了
不給玩手機就自殺!孩子這種病態要求是怎麼被父母逼出來的